基本信息
书名:慈母家训
定价:36.00元
作者:成晓军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6-01
ISBN:978753669587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父母是儿女人生位老师,而做母亲的由于在抚育儿女方面具有独特的本能,在家庭教育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因此人们往往受母亲的影响*深。慈母的恩德,儿女终身难以忘怀。在中国历史上,许多名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慈母的言传身教,其事例是不少见的。
本书选编了中国历史上70多位名人的母亲或女性的家训文章(包括事例和直接家训言语)方面的内容,作为本书的主要部分。这些文字反映了历代妇女的若干传统美德,尤其是近现代革命女性留下的家训文字,反映了新女性的觉醒,具有积极意义,读来更是感人。同时,也把几位皇后“内训”和“家训”之类的文字收录进去,加以编译评析,供读者评判。
目录
作者介绍
成晓军,1953年8月生,湖南湘乡人,现任惠州学院政法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州学院粤东地方史研究中心主任。 自1976年以来先后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江海学刊》等海内外多家刊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参与主持整理《曾国藩全集》,并独著、合著、主编
文摘
序言
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觉得可能又是一本泛泛而谈的育儿书籍。然而,当我真正沉浸其中,我才发现,我错了,大错特错。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把焦点仅仅放在孩子身上,而是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母亲”这个角色,以及“家训”这个概念本身。它不是一套僵化的教条,而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智慧传承。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独立思考”的强调。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们很容易被各种信息裹挟,失去自己的判断力。这本书通过一些小故事,引导读者思考,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如何让他们学会辨别真伪,如何让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它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你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理解。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教育方式,它尊重孩子的个体性,鼓励他们自由地探索。书中关于“诚信”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强调了诚信不仅仅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一个失信于人的人,最终也会失去自我。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那些因为诚信问题而毁掉自己事业的人,不禁让人唏嘘。这本书就是这样,它将那些抽象的道德观念,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故事,变得鲜活而有力量。它没有大声疾呼,却在静默中传递着深刻的哲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它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心灵的塑造,是品德的培养。它让我意识到,作为母亲,我们自身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家训的传承,我们可以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评分拿到这本书时,我以为它只是一本讲述家庭教育的普通读物,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它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并将之以一种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勤奋”的论述。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追求“速成”和“捷径”,却忽略了勤奋才是积累知识、磨练技能的基础。书中通过描写那些通过不懈努力取得成功的例子,让我深刻体会到,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它不是那种让人觉得遥不可及的成功学,而是告诉我们,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源于每日的点滴积累。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每天坚持早起读书,虽然一开始进步不明显,但日积月累,最终在学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勤奋并不是为了短暂的荣耀,而是为了实现长远的目标。此外,书中对于“尊重”的强调也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对长辈的尊重,更是对平等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在多元化的现代社会,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生活方式,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用最朴实的话语,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它不仅适合父母阅读,也适合所有渴望提升自我、追求人生价值的读者。
评分这本书,我刚读完,脑海中还充斥着那些温馨的画面和动人的话语,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它没有那些哗众取宠的标题,也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平实、非常真诚的方式,将一位母亲的智慧和情感,娓娓道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善良”的篇章。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乐于助人,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关怀和同情。书中通过一些小故事,展示了善良的力量,它能够融化冰冷,能够驱散黑暗,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因为帮助了一个陌生人,而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善意回报。这个故事让我深信,善良是一种投资,它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回到我们身上。除了善良,书中对“宽容”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要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学会原谅自己。人无完人,宽容能够化解矛盾,能够促进和谐,能够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这本书,就像一本心灵的教科书,它不是教你如何获取名利,而是教你如何做一个内心丰盈、品德高尚的人。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成功”的定义,让我明白,真正的成功,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评分这本书,我才刚刚合上,那些鲜活的文字和场景,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仿佛就在昨天。它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也没有那种空洞的理论,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的方式,将一位母亲的智慧和情感,渗透进读者的心里。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合作”的论述。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人都倾向于单打独斗,却忽略了合作的力量。这本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告诉我们,合作能够汇聚力量,能够实现共赢,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群孩子,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互相帮助,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合作不仅仅是简单的分工,更是一种信任和支持。除了合作,书中关于“分享”的观点也让我印象深刻。它强调了分享快乐,分享经验,分享知识的重要性。当我们将自己的所得与他人分享时,不仅能够帮助他人,也能够丰富自己。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建立更深厚的友谊,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用最朴实的语言,教会我们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与他人和谐相处,实现共同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漫步在一条古老而静谧的小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和岁月的味道。它没有那种令人惊艳的开篇,也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它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滋味,越品越觉甘醇。我尤其欣赏书中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也没有空洞的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一个个贴近生活的例子,将为人父母的智慧和经验,如涓涓细流般渗透进读者的心里。书中有大量关于“孝道”的篇章,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就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这本书则用一种更加温和、更具说服力的方式,来阐释孝道的真谛。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是精神上的慰藉,是对父母的尊重与理解。我曾有一个困惑,就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孝”,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它让我明白,孝顺不仅仅是顺从,更是一种智慧,一种在尊重父母意见的同时,又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关爱他们的能力。它还强调了“勤俭”的重要性,这在我看来,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稀缺的美德。书中通过描述一些朴素的生活场景,比如如何珍惜食物,如何合理规划开支,如何将旧物改造利用,无不体现着一种对物质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这与当下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反思,我们是否在追逐短暂的物质享受时,丢失了更宝贵的东西。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不足,也给了我改进的方向。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成功”的书,而是一本教人如何“立德”的书,教人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保持一颗纯净的心,过一种有温度的生活。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仿佛走进了另一个时空,一个充满温情和智慧的世界。它没有那种直击人心的犀利,也没有那种令人窒息的深刻,却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担当”的阐释。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习惯于推卸责任,而这本书却强调,担当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勇气。它不仅仅是面对困难时的挺身而出,更是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书中通过描写一些有担当的人物形象,让我深刻理解到,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父亲,为了承担家庭的责任,默默付出,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他从未抱怨。这个故事让我深深感动,它让我意识到,担当是一种无声的承诺,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此外,书中关于“知足”的探讨也让我思考良多。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总是渴望更多,却容易忽略了已有的幸福。这本书,教会我们珍惜当下,感恩所有,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它不是让我们安于现状,而是让我们在拥有时懂得珍惜,在失去时懂得感恩。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温柔的话语,引导我们走向更成熟、更豁达的人生境界。
评分这本书,我最近才拜读完,真的是爱不释手,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我一直都觉得,好的家风传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而《慈母家训》恰恰就是这样一本,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深奥的理论,却用最朴实、最真挚的语言,将母亲对子女的期盼、教诲,娓娓道来。它就像一位温柔而有力的母亲,在耳边轻轻诉说着那些关于品德、关于责任、关于孝道、关于勤俭的道理。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感恩”的部分,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释了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的重要性。我记得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因为父母的辛劳而心生愧疚,主动承担起家务,用自己的行动回报父母的爱。这个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我常常在想,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似乎越来越习惯于索取,而忽略了回报。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情感,让我懂得,感恩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头禅,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行动,一种渗透在生活点滴中的习惯。除了感恩,书中关于“责任”的论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教会我,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不仅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家庭、对社会负责。书中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从小事做起,比如信守承诺,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关心身边的人等等。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构成了一个人品德的基石。我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充实,也更加坚定。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强大,并非来自外界的赞誉,而是源于内心的修养和对责任的担当。这本书,我一定会推荐给身边的每一个朋友,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我相信,它一定能为你们的家庭带来积极的影响。
评分这本书,我刚读完,脑海中还回荡着那些温暖的句子,感觉像是和一位慈祥的长辈促膝长谈了一番。它没有那种让人口干舌燥的理论,也没有那种空洞的口号,而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一些关于人生、关于品德的道理,渗透进读者的心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分享”的解读。在如今这个强调个体价值的时代,分享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然而,这本书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分享不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是情感上的连接。当我们将快乐与他人分享时,快乐就会加倍;当我们分担他人的痛苦时,痛苦就会减轻。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品质,它能够让我们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让我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书中还提到了“坚持”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都容易在困难面前选择放弃,然而,这本书却用一个个不屈不挠的例子,告诉我们,坚持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它不是那种一夜成名的童话,而是告诉我们,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我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它让我明白,生活中的每一次小小的坚持,都可能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这本书,就像一盏温暖的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更有信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评分我一直相信,教育的本质是爱的回归,而《慈母家训》这本书,恰恰就是将这份爱的回归,以一种最质朴、最温暖的方式呈现出来。它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也没有冰冷的理论,它就像母亲的手,轻轻抚摸着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耐心”的论述。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似乎越来越缺乏耐心,对待孩子,对待家人,对待生活,都仿佛在赶时间。而这本书,却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耐心是化解矛盾的良药,是培养感情的催化剂。我记得其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位母亲,面对孩子反复犯错,并没有严厉斥责,而是用包容和引导,最终帮助孩子改正。这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它让我明白,教育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长期的、需要耐心的过程。除了耐心,书中关于“同理心”的培养也让我受益匪浅。它强调了,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去理解他们的感受。这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要求,也是对我们自己提出的挑战。在人际交往中,同理心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关键。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用最平实的语言,传递着最深刻的人生智慧。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让我对“家庭”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爱与温情的执着追求。
评分这本书,我才读完不久,感觉像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涤荡,那些朴实的语言,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它没有那些浮夸的辞藻,也没有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温润如玉的力量。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独立”的阐述。在现代社会,很多孩子都容易过度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告诉我们,独立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自理,更是思想上的独立,是人格上的独立。它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尝试,去犯错,去成长。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孩子,在父母的鼓励下,独自一人完成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个故事让我深信,给予孩子适度的空间和信任,他们才能够真正地成长。此外,书中关于“感恩”的强调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对父母的感恩,更是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恩。感恩之心,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也能够让我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这本书,就像一位慈爱的母亲,用她温柔的语言,教会我们如何做一个独立、感恩、有担当的人。它不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是一本关于人生智慧的启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