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北道古驿 | 作者 | 董红玲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5517242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驿站是古时投递公文,转运官物,接待过往官员的处所。清代,经过新疆丝绸之路北道各驿站、古城的官员、流人如林则徐、洪亮吉、纪晓岚等以及国外的莫里循、马达汉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笔记、游记、照片。《北道古驿》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他们留下的自哈密星星峡至伊犁绥定共40多个驿站的历史文化内容,涉及驿站的设置、政治、军事、交通、经济、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再现了清代这些地区的风貌及发展轨迹,透视出清代丝路北道历史文化的基本面貌。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引子 一、苦八站 苦八站概貌 星星峡驿 1.爬梳星星峡 2.星星峡历史文化钩沉 沙泉子驿 1.爬梳沙泉子 2.沙泉子历史文化钩沉 苦水驿 1.爬梳苦水 2.苦水历史文化钩沉 格子烟墩驿 1.爬梳格子烟墩 2.格子烟墩历史文化钩沉 长流水驿 1.爬梳长流水 2.长流水历史文化钩沉 黄芦冈驿 1.爬梳黄芦冈 2.黄芦冈历史文化钩沉 塔勒纳沁驿 1.爬梳塔勒纳沁 2.塔勒纳沁历史文化钩沉 哈密厅底驿 1.爬梳哈密 2.哈密厅底驿网络体系 3.哈密历史文化钩沉 二、穷八站 穷八站概貌 头堡驿至三堡驿 1.爬梳头堡至三堡 2.头堡至三堡历史文化钩沉 三道岭驿 1.爬梳三道岭 2.三道岭历史文化钩沉 嘹墩驿 1.爬梳嘹墩 2.嘹墩历史文化钩沉 一碗泉驿 1.爬梳一碗泉 2.一碗泉历史文化钩沉 车轱辘泉驿 1.爬梳车轱辘泉 2.车轱辘泉历史文化钩沉 七角井驿 爬梳七角井 2.七角井历史文化钩沉 色必口驿(头水驿) 1.爬梳色必口 2.色必口历史文化遗存 3.名流笔下之色必口 大石头驿 1.爬梳大石头 2.大石头历史文化遗存 3.名流笔下之大石头 三个泉驿 1.爬梳三个泉 2.三个泉历史文化钩沉 三、北八站 北八站概貌 松树塘驿 1.爬梳松树塘 2.松树塘历史文化遗存 3.名流笔下之松树塘 奎苏驿 1.爬梳奎苏 2.奎苏历史文化钩沉 镇西厅坤底驿 1.爬梳镇西 2.镇西历史文化钩沉 3.骆驼踏出的镇西驿道 4.名流笔下之镇西 苏吉驿 1.爬梳苏吉 2.苏吉历史文化钩沉 肋巴泉驿 1.爬梳肋巴泉 2.肋巴泉历史文化钩沉 乌兔水驿 1.爬梳乌兔水 2.乌兔水历史文化钩沉 芨芨台驿 1.爬梳芨芨台 2.芨芨台历史文化钩沉 四、富八站 富八站概貌 木垒河驿(白水驿) 1.爬梳木垒河 2.木垒河历史文化遗存 3.名流笔下之木垒河 东城口驿 1.爬梳东城口 2.东城口历史文化钩沉 靖宁驿(屏营驿) 1.爬梳靖宁 2.双800里边山子驿道 3.老奇台历史文化遗存 4.名流笔下之老奇台 古城驿 1.爬梳古城 2.古城骆驼与驿道 3.名流笔下之古城 孚远驿(保会驿) 1.爬梳孚远 2.四通八达的北庭驿道 3.北庭历史文化钩沉 三台驿 1.爬梳三台 …… 五、西八站 六、玛纳斯至伊犁驿站综述 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北道古驿》这本书,我得说,它成功地将我带入了一个鲜活的北国世界。刚拿到书,就被它古朴的封面设计吸引了,那种年代感扑面而来,仿佛手中握着一本尘封的史书。打开扉页,字里行间流淌出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情怀。书中描绘的那些驿站,不仅仅是旅人休憩的场所,更是时代的缩影。它们承载着往来的信使、商贾、戍边的将士,以及那些在长途跋涉中发生的故事。我仿佛能听到马蹄声在古道上回响,闻到尘土飞扬的气息,感受到寒风凛冽的萧瑟。作者的笔触细腻,对于地理环境的描绘更是生动传神,让我这个身处南方的人,也能感受到北地那粗犷而壮阔的美。那些曾经繁华一时的驿站,如今可能已化为断壁残垣,但通过作者的文字,它们又重新焕发了生机,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敬畏。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过的人们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交流。它让我反思,在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下,我们是否忽略了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老事物,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地理上的标记,更是我们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本书,值得反复品读,每次翻开,都能有新的感悟。
评分读完《北道古驿》,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那些鲜活的人物群像。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够将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一个个鲜活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我看到了在风雪中坚守岗位的驿卒,他们日复一日地传递着信息,支撑着整个国家的运转;我看到了满载货物、眼神坚毅的商队,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将物资运送到边疆,也带来了远方的消息;我甚至能想象到那些在驿站里歇脚,诉说着家国情怀的游子,他们的离愁别绪,他们的壮志豪情,都通过文字变得栩栩如生。书中的每一个人物,即使篇幅不长,作者也赋予了他们独特的个性和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几位女性角色的刻画,她们在那个男性主导的时代,以自己的方式展现着坚韧与智慧,给冰冷的驿站增添了几分温暖的人情味。这些人物故事,让我不再觉得历史是枯燥的数字和事件堆砌,而是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悲欢离合。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无数普通人默默付出,他们的故事,同样值得被铭记和传颂。它们共同构成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北道古驿》中的人物,就是这幅画卷中最动人的笔触。
评分《北道古驿》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感受,是一种穿越时空的苍凉与壮美。作者的笔力深厚,将北道的地理环境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些戈壁、草原、山峦,仿佛就展现在眼前。我能想象出,在漫长的古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驿站如同星辰般散布,连接着遥远的边疆和繁华的都城。每一次的驿站行程,都充满了未知与艰辛,也充满了希望与使命。书中所展现的,不仅仅是地理上的连接,更是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在驿站相遇,带来了各自的习俗、语言和思想,共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北道文化。我喜欢作者在描写中透露出的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没有夸张的渲染,也没有刻意的煽情,只是用一种平实而深情的笔调,讲述着这些古老驿站的故事。读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一种“天涯若比邻”的古老情怀,虽然相隔遥远,但通过驿站的存在,人们的情感和信息得以传递。这种跨越空间的连接,在如今看似稀松平常,但在古代,却是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基石。它让我看到了,在看似荒凉的北地,也孕育着如此辉煌的文明和感人的故事。
评分读《北道古驿》,我感觉自己像是在经历一场沉浸式的历史体验。作者在叙述中融入了大量的史料考证,但处理得非常巧妙,没有给人枯燥说教的感觉,反而让故事更加真实可信。那些关于驿站的规制、官员的任命、物资的运输,甚至沿途的风景和风土人情,都被细致地还原出来。我常常会在阅读中停下来,想象当时的场景:驿卒们如何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马匹和食宿,商队如何在夜色中警惕地扎营,戍边将士又如何在此地获得补给,踏上保家卫国的征程。书中对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驿站特点也有着细致的区分,这让我对中国古代交通体系和信息传递方式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把握,比如关于驿站建筑的描述,关于不同地区驿站的差异,都充满了智慧和匠心。这种严谨的态度,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读物。它让我看到,历史的进程,是由无数这样细微的环节构成的,而《北道古驿》中的每一个驿站,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评分《北道古驿》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情感冲击是多层次的。在阅读初期,我感受到的是一种宏大叙事下的磅礴气势,那些绵延千里的古道,那些风餐露宿的行者,无不展现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但随着故事的深入,我开始被那些个体命运所打动。我看到了驿站中普通人的辛劳与坚持,看到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看到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那些关于离别与重逢、乡愁与思念、忠诚与背叛的故事,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仿佛能感受到他们的心跳,他们的呼吸,他们的泪水与微笑。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塑造英雄人物,而是将笔墨聚焦在那些在历史的角落里默默奉献的人们。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我对历史有了更人性化的理解。这本书让我体会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代,人性的光辉也从未熄灭。它让我重新审视了“家国情怀”的真正含义,不仅仅是宏大的政治抱负,更是无数个体的默默守护与付出。读完这本书,我心中涌起的是一种深沉的感动,是对历史的敬畏,也是对那些普通人的崇敬。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