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中国湿地资源:甘肃卷:Gansu Volume | 作者 | 国家林业局组织写,樊辉 分册 |
| 定价 | 135.00元 | 出版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503882982 | 出版日期 | 2015-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精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樊辉主编的《中国湿地资源(甘肃卷)(精)》 是在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经系统整 理完成,全面系统介绍了甘肃湿地资源基本情况、湿 地类型与分布、湿地生物资源、湿地资源利用、湿地 资源评价、湿地保护与管理等内容,书末还附有甘肃 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和重 点调查湿地概况。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总序前言章 基本情况 节 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 2地质地貌 3气候 4土壤 5水文 6动植物概况 第二节 社会经济状况 1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2经济发展状况第二章 湿地类型 节 湿地类型与面积 第二节 湿地的分布规律 1河流湿地 2湖泊湿地 3沼泽湿地 4人工湿地 第三节 重点湿地区概况 1尕海湿地 2敦煌西湖湿地 3黄河首曲湿地 4黄河三峡湿地 5大苏干湖湿地 6小苏干湖湿地 7干海子湿地 8昌马河湿地 9黑河流域自然保护区湿地 10黄河兰州段湿地 11黄河靖远段湿地 12洮河临洮段湿地 13岷县狼渡滩湿地 14兰州市银滩湿地公园湿地 15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 16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湿地第三章 湿地生物资源 节 湿地植物和植被 1湿地植物 2湿地植被 第二节 湿地动物资源 1浮游动物资源 2湿地无脊椎动物资源 3湿地脊椎动物资源 4湿地鸟类 5鱼类 6两栖类 7湿地爬行类 8湿地哺乳类第四章 湿地资源利用 节 湿地资源利用现状 1湿地资源利用方式、范围、程度 2湿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3湿地资源合理利用应采取的措施 第二节 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景分析 1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潜力、优势 2保障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第五章 湿地资源评价 节 湿地生态状况 1水文水资源 2水质 3湖泊富营养状况 4湿地功能和效益评价 第二节 湿地受威胁状况 1湿地威胁因子 2湿地面临的压力 第三节 湿地资源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第四节 两次湿地资源调查结果的比对与分析 1次湿地资源调查概述 2两次调查结果的比较第六章 湿地保护与管理 节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1湿地保护管理机构 2湿地保护立法建设 3湿地保护建设投资 4湿地保护宣传教育 5湿地保护管理和监测体系 第二节 湿地保护管理建议 1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政策 2建立湿地保护管理协调机制 3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合理调配 4加强湿地资源调查评价和监测体系建设 5加强湿地生态恢复、修复和重建 6加强湿地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培养湿地保护管理人才 7积极建立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和国家湿地公园 8加大湿地保护管理资金投入附录1 甘肃湿地调查区域植物名录附录2 甘肃湿地调查区域动物名录附录3 甘肃重点调查湿地概况参考文献附件 甘肃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主要参与调查单位及人员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习惯于在选书时,会被那些带着地域特色和专业深度的书籍所吸引。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了甘肃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以及在许多人印象中,那里似乎与“湿地”的概念相去甚远。因此,它在我心中激起了一层强烈的好奇。我推测,这本书或许会以一种打破常规的方式,展现甘肃隐藏的湿地宝藏。可能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河流湖泊,而是会深入探讨那些在戈壁深处、高原之上,甚至在历史遗迹旁的独特水体景观。我期待书中能有详尽的数据支持,比如湿地面积的演变图、水质监测报告,以及对栖息在这些湿地中的珍稀生物的深入研究。它是否能通过生动的案例,展示甘肃湿地在应对区域性水资源短缺、荒漠化扩张等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而且,这本书能否在科学的叙述之外,融入一些人文的关怀,描绘出当地居民与湿地和谐共生的图景,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之美与文化之根的深度融合?
评分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在孩童时期,关于湿地的模糊印象,多半来自课本里关于“保护环境”的章节,以及新闻里偶尔出现的关于洪水或干旱的报道。这本书的到来,让我有了一个将这些零散的认知碎片串联起来的机会。我设想,这本书会以一种宏观的视角,勾勒出甘肃湿地资源的整体格局,可能会有图文并茂的展示,详细说明不同类型湿地的分布、面积以及它们在区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河西走廊的绿洲湿地,它们是如何在干旱的环境中孕育出生命绿洲的?还有那些高海拔的冰川融水形成的湖泊湿地,它们又承载着怎样的生命奇迹?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湿地监测、生态恢复的案例分析,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智慧。毕竟,湿地不仅仅是自然的宝藏,更是关乎人类可持续生存的重要生态屏障,而甘肃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其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无疑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评分这本书拿到手,首先吸引我的是它沉甸甸的质感,封面设计也相当考究,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光是翻阅目录和一些章节的标题,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甘肃湿地”的介绍,更像是一次对这片土地生态多样性的深度探索。我特别期待里面关于甘肃特有湿地物种的介绍,比如那些只在祁连山脉的某个角落才能看到的珍稀鸟类,或者是隐藏在戈壁绿洲深处的独特植物群落。书中是否会穿插一些关于湿地形成的地质学背景,或者当地居民与湿地共生、世代相传的传统文化故事?这些都是我非常感兴趣的方面。考虑到甘肃独特的地理位置,它连接着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其湿地资源的形成和演化一定充满了传奇色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将这些科学的、人文的、地理的信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我仿佛置身于那片辽阔而神奇的土地,亲眼见证湿地生命的脉动。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关于地理、生态的详实记录着迷,尤其是那些不常被大众提及的领域。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这本书时,一种莫名的吸引力让我驻足。它似乎承载着对甘肃这片土地的深情凝视,特别是对那些沉默却至关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的关注。我脑海中浮现出书中可能会包含的内容:也许是详细的湿地类型划分,从河流湿地到湖泊湿地,再到沼泽湿地,每一个类别都配有精准的地理坐标和生态特征描述。我希望它能包含一些关于湿地水文、土壤成分的科学分析,以及对其中动植物资源的全面梳理。这本书会不会深入探讨甘肃湿地所面临的挑战,例如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保护和管理策略?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份资料的汇编,更能传递出一种对自然敬畏之心,以及对保护生态平衡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了解甘肃湿地多样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好奇。我常常觉得,那些隐匿在地图角落里的地理名称,背后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甘肃,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西部的苍凉与壮阔,而“湿地资源”,则又增添了一抹生命的色彩,仿佛干旱的土地上突然绽放出的奇迹。我猜想,这本书会带领我进行一场视觉与知识的双重旅行。或许会有精美的摄影作品,捕捉到湿地上空飞翔的鸟群,或者水面映照出的壮丽山河。文字部分则可能详述湿地的形成原因、演化过程,以及其中孕育的独特生态系统。我特别期待书中能介绍一些甘肃特色湿地,比如那些因特殊地质构造而形成的泉水湿地,或是季节性干涸又复生的大面积沼泽。它能否展现出不同湿地类型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环境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又或者,它能揭示出湿地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的紧密联系,那些代代相传的捕鱼、耕种或是牧养的传统技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