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内幕: 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9787111441939 机械工业出版社

影子银行内幕: 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9787111441939 机械工业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化桥 著
图书标签:
  • 金融
  • 影子银行
  • 次贷危机
  • 金融风险
  • 金融监管
  • 经济学
  • 投资
  • 危机
  • 内幕
  • 机械工业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晚秋画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41939
商品编码:29740326838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3-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影子银行内幕: 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

定价:39.00元

作者:张化桥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11144193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推荐:《影子银行内幕》新版已出,增加原版删除重要章节,请点击 中国金融体系面对流动性过剩、信贷过度扩张、热钱涌入等困扰,一步步走向危险的境地,其中神秘的“影子银行”被视为幕后黑手之一。张化桥透过描写自己在影子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三年经历,系统性地陈列影子银行体系的功能、监管、困境及改革建议等,也批评监管的严苛和缺失,金融危机随时重临。曾为**中国分析师的作者,亦在本书中分析中国股市低迷的原因。

内容提要


美国部署退市,当大部分人以为金融海啸危机已过之际,却忽略了中国累积了二三十年的信贷泡沫!而全球新一浪的金融海啸,源头极有可能来自中国的「影子银行」!
你还以为影子银行与你何干 真相是它们无处不在。
小额贷款、信托投资公司、民间借贷、典当,甚至银行里千奇百怪的理财产品都属于影子银行的组成部分。今天中国面对的流动性过剩、低利率、信贷扩张、通胀、房地产泡沫等问题,更与影子银行环环紧扣,无论你是寻常百姓还是做生意的、卖大白菜的抑或是股民,都逃不开这股愈演愈烈的漩涡。
被誉为“*中国分析师”“*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家”的张化桥,从人人艳羡的国际投资银行跳进小额贷款的行业,旋即被封为“小额信贷年度人物”。本书将揭示张化桥经历三年惊心动魄、在希望与绝望中游走的日子。他看到了金融业的内幕,体会到影子银行业的辛酸和黑暗,并在本书中分析了当下中国金融体系中*的风险,预示下一波次贷风暴的起点。作者预言:“中国创造了地球上*信贷泡沫,如未能及时将泡沫释放,将很可能成为新一轮环球金融海啸的源头。”
本书英文版在海外引发极大关注,甫一出版即登上金融及银行类畅销书*名,更获《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彭博、英国广播公司等全球知名媒体争相采访报道。

目录


目录
序 影子银行:中国经济新前沿
前言 我在中国影子银行的经历
01. 跳进影子银行
02. 满怀期望与荒唐的监管
03. 求助路漫漫
04. 中国特色的证券化
05. 监管噩梦
06. P2P 和小贷行业的融资
07. 类银行机构
08. 次贷风暴
09. 长期通胀与扭曲的银行体系
10. 茶杯风波,还是下一个危机的开始
11. 在影子银行的阴影中投资
12. 中国股市为什么下跌
13. 道德与监管
14. 阿里金融,中国的未来
后记 金钱、地位和家庭
附录: 中国影子银行的主要参与者
致谢
赞助鸣谢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张化桥
现任慢牛投资公司董事长。2011~2012年间,他曾担任广州万穗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2012年1月,他被中国小贷行业协会授予“小额信贷年度人物”。

他曾在全球知名的瑞士银行(UBS)工作了11年,期间,他曾担任UBS中国研究部主管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副总经理。1986~1989年间,他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工作。2006~2008年间,他在一家香港上市的地产公司深圳控股(0604.HK)担任首席营运官。

在担任UBS中国研究部主管期间,他的团队曾连续5年(2001~2005年)被《机构投资者》杂志评为“*中国研究团队”,他本人也曾连续4年(2001~2004年)被《亚洲货币》(Asiamoney)评选为“*中国分析师”。 他于1991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并曾在堪培拉大学讲授金融学。张化桥曾在《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和《国际先驱论坛
报》等大型媒体发表多篇文章,着有两本中文畅销书:《一个证券分析师的醒悟》和《避开股市的》。

译者简介
黎木白
80后普通青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对金融和投资有浓厚的兴趣,一直关注张化桥先生的。爱好翻译,兴趣广泛。

文摘


序言



《深渊边缘:金融幽灵的崛起与潜在风暴》 引言 在现代金融体系错综复杂的织锦中,一股不为大众所熟知、却又至关重要的力量正在悄然壮大——那便是游离于传统监管框架之外的金融活动,我们将其概括为“影子银行”。它们如幽灵般存在,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推动着资本的流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但与此同时,也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风险,如同平静水面下涌动的暗流。本书《深渊边缘:金融幽灵的崛起与潜在风暴》将深入剖析这一隐秘的金融领域,揭示其发展轨迹、运作模式、核心参与者以及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旨在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当前全球金融格局的深层逻辑,并为理解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动荡提供一个坚实的视角。 第一章:金融幽灵的诞生——传统银行困境与影子金融的崛起 本书的起点,将追溯现代金融体系的演进,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传统银行所面临的监管收紧、资本要求提高以及业务限制等挑战。这些压力促使部分金融活动开始“脱离”传统银行的围墙,寻找更自由、更具弹性的运作空间。我们将在这一章中探讨: 2008年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 反思次贷危机暴露出的金融体系漏洞,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性金融监管改革浪潮。 传统银行的转型与局限: 分析传统银行在监管压力下的业务调整,以及为何某些金融功能难以完全回归实体银行体系。 影子银行概念的界定与演变: 明确“影子银行”并非一个单一的实体,而是涵盖多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和活动的集合。探讨其概念的提出、发展及内涵的不断丰富。 驱动影子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 剖析追求更高回报、规避监管、满足市场特定融资需求等多种因素如何共同推动了影子银行的扩张。 第二章:幽灵的形态——影子银行的多元构成与运作机制 影子银行并非铁板一块,它是一个包含众多不同类型机构和金融产品的复杂生态系统。本章将深入解析这些“金融幽灵”的真实面貌,理解它们是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的角色: 核心参与者解析: 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s, MMFs): 详细介绍MMFs的运作模式,作为短期融资的重要提供者,以及其在稳定金融市场和放大流动性风险方面的双重作用。 对冲基金(Hedge Funds): 探讨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杠杆运用及其在市场波动中可能产生的放大效应。 投资银行的非表内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of Investment Banks): 分析资产证券化、特殊目的实体(SPVs)等工具如何将风险转移出表外,模糊了风险的边界。 金融租赁公司与消费信贷公司: 揭示这些机构在信贷扩张中的作用,以及其潜在的违约风险。 金融科技(FinTech)企业的新兴角色: 随着技术的发展,P2P借贷、众筹等新兴业态也逐渐融入影子银行的范畴,我们将分析其特点和风险。 核心运作机制剖析: 期限错配与流动性互换: 解释影子银行如何通过短期融资支持长期资产,以及由此产生的流动性风险。 杠杆的运用与放大效应: 深入研究影子银行如何利用高杠杆来放大投资回报,以及这种高杠杆在危机时如何加速风险蔓延。 资产证券化与风险的再打包: 详细解析资产证券化过程,以及金融产品如何被层层拆解、重组,从而隐藏了底层资产的质量和风险。 回购协议(Repo Market)与短期融资: 阐述回购市场作为影子银行重要的短期融资渠道,在危机中的传导效应。 第三章:幽灵的触角——影子银行与实体经济的关联 影子银行并非孤立存在,它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是其功能性和风险性的重要体现。本章将探讨影子银行如何渗透到经济的各个角落,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企业融资的新渠道: 分析影子银行如何为传统银行无法覆盖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了创新和发展。 房地产市场的推手: 探讨抵押贷款、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等与房地产市场相关的影子银行活动,以及它们在繁荣与萧条中的角色。 个人消费信贷的扩张: 分析信用卡、消费贷款等领域影子银行的参与,以及其对消费者债务水平的影响。 金融创新的双刃剑: 评估影子银行驱动的金融创新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如何可能滋生新的系统性风险。 全球化与影子银行: 探讨影子银行的跨境活动如何使得金融风险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第四章:暗流涌动——影子银行潜在的系统性风险 影子银行的隐秘性和复杂性,使其成为金融体系中最脆弱也最危险的部分。本章将聚焦于其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并以此为鉴,探讨未来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传染效应与连锁反应: 分析当一个影子银行机构出现问题时,如何通过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迅速将风险传导至整个金融体系,甚至实体经济。 “挤兑”风险的隐秘性: 探讨货币市场基金等机构在面临赎回压力时,可能出现的“挤兑”现象,以及其对短期融资市场的冲击。 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揭示影子银行运作中固有的信息不透明性,以及监管者难以全面掌握风险的困境,可能滋生道德风险。 “大而不倒”的幽灵: 分析部分大型影子银行机构在规模和重要性上可能已具备“大而不倒”的特征,一旦出问题,将对金融稳定构成巨大威胁。 监管套利与风险转移: 探讨影子银行如何利用不同司法管辖区和不同类型机构之间的监管差异,进行监管套利,将风险转移到监管薄弱的环节。 未来危机的可能性分析: 基于前述的风险点,结合当前金融市场的特点,审慎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并指出其潜在的源头。 第五章:驱散幽灵——监管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面对影子银行带来的严峻挑战,全球监管者正试图找到有效的应对之道。本章将探讨当前监管面临的困境,以及未来可能的监管方向: 监管的“盒子外”困境: 分析传统银行监管框架在覆盖影子银行方面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将监管触角延伸到非银行金融机构。 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 探讨宏观审慎政策如何从整体视角识别和管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而不仅仅关注单个机构。 数据收集与风险评估的挑战: 指出获取影子银行活动全面、准确数据的难度,以及这对风险评估造成的障碍。 国际合作与协调: 强调在日益全球化的金融体系中,各国监管者加强合作与协调的必要性。 市场纪律与透明度: 探讨如何通过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发挥市场纪律的约束作用。 新兴技术与监管创新: 审视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监管提出的新课题,以及监管者如何利用技术提升自身能力。 结论 《深渊边缘:金融幽灵的崛起与潜在风暴》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希望通过深入的分析,帮助读者拨开迷雾,认识到现代金融体系中一股强大而隐秘的力量。影子银行的崛起是金融演进的必然产物,它们在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正如本书所揭示的,其内在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也同样巨大。理解这些“金融幽灵”的本质,洞察它们运作的深层逻辑,以及预判其可能带来的潜在风暴,对于维护全球金融稳定、保障经济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书将为所有关注金融市场、关心经济未来的人们提供一个深刻的观察视角和有价值的参考。 (请注意:以上简介内容为基于对“影子银行”这一主题的理解而生成,旨在提供一个详尽且具有吸引力的图书简介框架,并不包含任何特定书籍的实际内容,特别是您提供的书号对应的书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金融市场的深层结构和潜在风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那些常常被普通大众忽视,但却对整个经济体系有着巨大影响的力量。次贷危机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它让我们看到,金融创新在带来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孕育着巨大的风险。“影子银行”这个词汇,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领域,它暗示着一种不透明、不受严格监管的金融活动。这本书的标题,直接点明了“影子银行”的“内幕”以及它可能是“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这无疑是非常具有煽动性和警示性的。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本书将如何剥开“影子银行”的层层迷雾,让我们看到它真实的运作机制,以及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金融产品之间可能存在的隐秘联系。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这些“影子”是如何悄无声息地扩张,又是如何通过各种复杂的金融工具,将风险传递给整个系统,最终可能酿成新的危机。

评分

作为一名对金融市场发展趋势保持高度关注的读者,我一直在思考,是什么样的力量在驱动着金融体系的不断演进,又是什么样的因素导致了周期性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无疑是近几十年来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金融事件之一,而围绕其成因的探讨,也从未停止。我对“影子银行”这个概念一直抱有极大的兴趣,因为它似乎触及了金融体系的“灰色地带”,是传统监管难以完全覆盖的领域。这本书的标题——“影子银行内幕”,以及它所指向的“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无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我渴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去理解影子银行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它的核心参与者有哪些,它们之间又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交易和相互关联的。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理解,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之下的金融交易,究竟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积累风险,并最终可能对全球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评分

阅读了许多关于宏观经济和金融历史的书籍,我一直对那些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甚至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深层原因着迷。尤其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但它所带来的教训和反思至今仍在发酵。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那场危机,必须超越表面上“次级抵押贷款”的字眼,去探究其背后更广泛的金融结构性问题。这本书的标题“影子银行内幕”以及“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这两个关键词,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我总觉得,我们对金融市场的认识,往往停留在“看得见”的部分,比如那些高楼大厦里的传统银行。但“影子银行”的存在,让我意识到金融体系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它可能是一个庞大而隐秘的网络,充斥着各种我不太熟悉的金融创新和交易方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视野,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影子银行的运作模式,了解它究竟是什么,它与传统银行有何不同,以及它又是如何通过各种嵌套和杠杆,将风险悄无声息地放大,最终可能演变成又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

评分

一直以来,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危机都像一层迷雾笼罩着我,特别是“次贷危机”这个词,总让我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却又隐约知道它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多么深远的影响。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时,“影子银行”这几个字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似乎预示着一个隐藏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更加复杂和隐秘的金融世界。我一直在思考,我们平常接触到的银行,它们是如何运作的?存款、贷款,听起来简单,但背后一定牵扯着无数的金融工具和交易。而“影子银行”呢?它又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否比传统银行更危险?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明了“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这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些“影子”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又会如何引发新一轮的金融风暴。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揭开这些神秘的面纱,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这个门外汉解析那些晦涩的金融术语和复杂的交易流程。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枯燥的理论堆砌,更能通过案例分析,让我清晰地看到影子银行是如何一步步壮大,又是如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评分

我对金融领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现代经济运行机制的好奇,特别是那些能够颠覆传统认知,引发深刻变革的金融现象。近年来,“影子银行”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它似乎代表着一种不那么透明,却又极其重要的金融力量。每当看到新闻报道中提及某个金融创新产品,或者某个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重大举动时,我总会联想到这个词。这本书的出现,恰好满足了我对“影子银行”这个概念的探究欲望。我希望它能够不仅仅是泛泛而谈,而是能够深入剖析其内部的运作逻辑,比如它如何规避监管,它所依赖的资金来源是什么,它又通过哪些复杂的金融工具将风险传递出去。特别是“下一个次贷危机的源头”这个副标题,给我一种紧迫感和警示性,让我迫切地想知道,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揭示出当前金融市场中潜藏的危机信号,以及这些信号是如何与影子银行的扩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期待它能让我对金融风险的理解,上升到一个全新的维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