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浙江省海砂区海域使用调查与研究
定价:80.00元
售价:56.0元,便宜24.0元,折扣70
作者:任迪康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02782146
字数:
页码:1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海砂是一种重要的矿产资源,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和经济价值,我国开发利用海砂历史久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建筑用砂和填海造陆的需求增加,海砂开采越来越多。海砂除了作为矿产资源外,还是海底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开采海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有的生态环境,使依赖这种生态环境的生物洄游、水产养殖、旅游观光等受到影响,严重时会造成海岸侵蚀后退的生态灾难。另外,由于海砂的可移动性,某些海域的海砂开采还会造成邻近海域海洋设施的破坏或妨碍其他海上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都提出了有些海砂区禁止开采的问题。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开采海砂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为了落实国务院这一指示精神,按照《浙江省“908”专项总体实施方案》,海砂区的海域使用现状调查是其中的调查内容之一,由浙江新世纪环境科学研究所和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负责,省及沿海市、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共同完成,浙江省、温州市、台州市、宁波市、舟山市、嘉兴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人员组成项目组。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现将有代表性的海底电缆管道分述如下。
(1)洞头县大门岛西南、南部水域状元岙至大门通信电缆,敷设,经过海砂区域长2.62km。
(2)乐清县沙头水道乐清至大门岛输电电缆,经过海砂区域长0.512km,1987年投入使用。
(3)北仑区金塘水道(黄蟒山一北仑山东)大浦口一黄蟒山输电电缆(两条),2000年3月敷设,经过该海砂区域长1.85km。
(4)镇海区甬江口外一七里屿西北宁波至舟山输水管线,经过海砂区域的输水管长为1.79km。
(5)镇海区甬江口外一七里屿西北宁波至定海通信电缆,1981年8月敷设,经过海砂区域长4.46km。
(6)镇海区甬江口外一七里屿西北宁波至舟山输油管线,经过海砂区域的输油管长为2.51km。
(7)普陀区虾峙门水道虾峙岛至桃花岛输电电缆,1995年9月敷设,经过海砂分布区长2.02km。
(8)普陀区福利门水道西北朱家尖大黄岩一登步后沙头海底电缆,2002年9月埋设。
(9)定海区大猫洋(长白岛北)定海至岱山通信电缆,1981年6月敷设,经过海砂区域12.941km。
(10)嵊泗县上海山、双子山和黄泽山间岱山大衢至嵊泗通信电缆,1981年6月埋设与敷设,经过海砂分布区1.3km。
嵊泗县白节山南岱山大衢至嵊泗通信电缆,1981年6月埋设与敷设,经过海砂分布区0.234km。
嵊泗县半边山两侧岱山大衢至嵊泗通信电缆,1981年6月埋设与敷设,经过海砂分布区2.7km。
嵊泗县泗礁山南长涂岱山大衢至嵊泗通信电缆,1981年6月埋设与敷设。
(11)东海平湖油气田至岱山输油管线。
在平湖油气田建立海底采油树、海底汇油管线和采油平台,平台上建立油气水分离装置和加压泵。在油气田和上海市南汇县之间的岱山岛上建5万吨级原油储存库和2万吨级原油装卸码头1座。在南汇县新港乡建天然气处理厂1个。在油气田与岱山岛之间建直径10英寸,长306km的海底输油管线。在油气田与南汇天然气处理厂之间建直径14英寸,长375km的海底输气管线。油气从海底采出后,在采油平台进行初步加工,将油气水分离,后将油泵入输油管线,输至岱山岛中转站,再从中转站输至码头装船外运。分离出的气则泵人输气管线,输至南汇天然气处理厂,从那里通过陆地管线输至浦东新区。
4.1.8自然保护区用海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保护对象还包括有特殊意义的文化遗迹等。
……
序言
当我看到《浙江省海砂区海域使用调查与研究》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浩瀚的东海和浙江省那曲折的海岸线。海砂,这个看似平凡的资源,在现代社会中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从建筑材料到填海造地,都离不开它。而“海域使用”,则更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复杂而敏感的议题。我很好奇,这本书会如何描绘浙江省的海砂分布格局?是在哪些具体的区域?这些海砂资源的形成、特点以及开发潜力是怎样的?更吸引我的是“海域使用”这一块。它会不会深入探讨在浙江,海域的使用权是如何界定的?哪些机构或企业拥有海域使用权?使用权的申请、审批、监管流程又是怎样的?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呈现一些生动的、接地气的案例,比如某个具体的填海项目是如何规划和实施的,其中涉及哪些部门的协调,又遇到了哪些环保方面的挑战。同时,“调查与研究”这几个字预示着,本书并非停留在表面描述,而是包含了作者们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我期待能看到作者们提出的关于如何更科学、更可持续地利用浙江海域资源的真知灼见。
评分《浙江省海砂区海域使用调查与研究》这个书名,让我对浙江海岸线的开发和管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海砂,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开采和利用必然会与海域的使用权紧密相连。我猜想,这本书会详细介绍浙江省在哪些区域拥有丰富海砂资源,这些海砂的形成条件、储量以及开采的经济价值。更让我好奇的是,“海域使用”这一概念在本书中会被如何解读和阐释。它是否会涉及海域的权属划分、使用期限、以及各种用途的优先顺序?比如,渔业捕捞、航运通道、旅游观光、海洋能源开发等等,这些不同的海域使用需求之间是如何平衡的?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展示海域使用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法律、经济和社会问题?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浙江省在海砂资源开发和海域管理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及作者们通过“调查与研究”所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方案。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浙江省海砂区海域使用调查与研究》,立刻勾起了我对于海洋资源管理的好奇心。海砂,这个词在我脑海里浮现出的是大片海滩和海面下蕴藏的宝藏。浙江,作为我国重要的沿海省份,其海域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不言而喻。“海域使用”四个字更是点明了主题,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资源分配,更关乎法律、经济、环境等多重层面的考量。我设想,这本书应该会从宏观的角度,梳理浙江省海砂区的分布情况,分析其地质特征和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海域使用的各种模式和管理机制。比如,对于海砂的开采,是否存在严格的许可制度?其开采对海洋生态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书中又是否有相应的监测和评估报告?而对于海域的其他用途,如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又是如何进行规划和审批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让我理解浙江省在海域资源利用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作者们为此所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充满了学术研究的气息。“浙江省海砂区海域使用调查与研究”,这几个字眼组合在一起,立刻勾勒出一幅关于海洋资源、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宏大图景。我虽然不是海洋地质方面的专家,但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对海洋的广阔和其中蕴藏的无限可能一直充满好奇。书名中的“海砂区”和“海域使用”两个词,让我联想到我们沿海地区丰富的海砂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被勘探、如何被开发的?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又牵涉到哪些复杂的管理和审批流程?书里会不会详细阐述这些海域的使用权是如何界定的?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海砂开采、港口建设、旅游开发等方面,又是如何进行协调和管理的?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一些生动的案例,比如某个海砂开采项目是如何从规划到实施的,其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解决的。同时,“调查与研究”这几个字也预示着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现状的描述,更包含了深入的分析和前瞻性的思考。我很好奇,作者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进行这项调查的?是实地勘察、数据分析,还是问卷访谈?他们最终的研究成果,又会对浙江省的海域管理带来哪些实质性的改进建议?我期望书中能够展现出作者们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对海洋资源的敬畏之心。
评分最近偶然翻阅到这本《浙江省海砂区海域使用调查与研究》,书名就足够吸引人,让我对浙江沿海的“海砂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海砂,听起来好像是很普通的东西,但实际上它在建筑、填海造地等方面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本书大概会深入剖析浙江省内哪些海域被划定为海砂区,这些区域的海砂储量、品质如何?而“海域使用”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更是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权利、义务和管理。我非常想了解,在浙江,海域使用权的获取流程是怎样的?有哪些主要的用途,比如是用于渔业养殖、港口码头建设、旅游开发,还是能源开发?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导向?我尤其关心的是,在海砂开采和海域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一些值得深思的矛盾和冲突?比如,经济开发需求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如何实现?书里会不会探讨一些成功的或失败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来揭示海域使用管理的难点和关键点?我对书中可能会提及的“调查与研究”部分充满期待,希望能够看到作者们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复杂的海域使用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