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边角余料 9787514509755

科学的边角余料 978751450975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致公出版社 著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科学哲学
  • 科学普及
  • 知识论
  • 边缘科学
  • 学术散文
  • 思考
  • 文化
  • 科普
  • 杂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韵读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ISBN:9787514509755
商品编码:29734445924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图书基本信息
图书名称 科学的边角余料 作者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定价 32.00元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ISBN 9787514509755 出版日期 2016-09-01
字数 页码
版次 1 装帧 平装
开本 32开 商品重量 0.4Kg

   内容简介

在现代社会,人类用科学手段来解释世界的种种,解释我们自己,但是科学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面对那些用现代科学手段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更加迷惑,所以我们去追求更加有力的科学手段。我们一次次地迷惑,一次次地创造,终科学就像一个挣脱了缰绳的烈马,嘶啸着向前狂奔,却没有人试图制止或者控制它。

科学成为这个时代可以傲视一切的高大“旗帜”,却也逐渐抛弃了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是可怕的,科学的孤独意味着可能走向错误或者无法修补的不归路。

面对着科学的疯狂,本书作者从生理角度、历史高度,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探讨了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科学与人文世界的联系,来提醒人们科学出发时的原点,提醒人们不要违背了科学精神。


   作者简介

阿溟

留日11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博士。2010年开始文学创作,至今出版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一起的记忆》等著作。译有《漫溢之爱》等。


   目录

新版自序 ...001

原版自序 ...003

1 当与相爱...002

2 上帝的失误 ...005

3 退化了的爱情功能...009

4 身体的王者 ...013

5 生命的方程式 ...017

6 秘密的守护者 ...021

7 腐朽的政治本能...024

8 的生命 ...028

9 虚幻的道德圣殿...032

10 我们这场睡了26年的觉 ...036

11 颤抖的内心 ...040

12 下载你的想法 ...044

13 男人在左,女人在右...048

14 母亲的抉择 ...052

1 留不住的青春 ...058

2 我们有颗“石器时代”的心...062

3 被冷冻的时间 ...066

4 生命的后一搏...070

5 当科学成为一种宗教...074

6 永恒的记忆 ...078

7 医疗,一个善意的谎言...082

8 不老的科学 ...086

9 这后的人生美景...089

1 要科学还是要伦理?...094

2 脂肪这个坏蛋 ...098

3 中医,一个寂寞的传说...102

4 谁脑子有病? ...105

5 大科学时代 ...108

6 药品的竞选之路...111

7 预知未来的魔镜...114

8 生病的农田 ...118

9 牛排的蝴蝶效应...122

10 被辐射的生命 ...126

11 真伪之间 ...130

12 疾病的末路 ...134

1 某年某日,我们死于癌症...140

2 我们那21克的灵魂啊! ...143

3 消亡的血脉 ...148

4 心死症候群 ...151

5 人类的哀歌 ...155

6 请杀了我 ...159

7 在梦中死去 ...163

8 我们怎样杀死所有生物...167

9 解剖室里的人生...171

10 科学的前世今生...175

11 死亡降临时,教会我们一切...179

特别篇 ...184

弗洛伊德的偏执 ...188

后记 ...192

参考文献 ...195


   编辑推荐

★作家阿溟,医学博士出身,全新的视角揭露了“科学”背后的真相。

★诙谐、讽刺、有趣的文字,向你讲述在我们身边的*常见的生命话题。

★作者阿溟逐字逐句全新修订版本。

★作者结合国际医学及生物学成就,从生理角度解释种种社会热门现象,如:、男女性格形成及性取向、癌症、安乐死、药品检查等。

★站在历史高度,反思人类由来、生与死、人类机体进化与退化所带来的得与失、科技进步与人类良心、作为生物物种的人类生存法则以及中西医辩证原理。

★根据科学本身包含的逻辑基础,合理进行生发和演绎,想象科学带来的改变,如冷冻时间、干细胞器官生成、预测未来等。

   文摘

   序言

《宇宙深处的微光:探索未知世界的智识之旅》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聚焦于既有的科学定论或教科书中的标准知识体系,而是将目光投向了那些尚未被主流叙事完全纳入的、散落在科学知识边缘地带的迷人碎片。我们称之为“边角余料”,但这绝非贬义,它们恰恰是孕育下一次重大突破的种子,是人类认知边界上最激动人心的模糊地带。 《宇宙深处的微光》是一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入而广阔的智识探险的著作。它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力求在那些看似不起眼、被传统学科框架所遗漏的角落里,挖掘出蕴含巨大思想价值和启发性的“边角余料”。全书结构松散而有机,如同一个充满奇思妙想的实验室,每一章节都是一次对特定主题的深度聚焦和哲学思辨。 第一部分:物理学的幽灵与未竟的梦境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物理学前沿中那些尚未解决的核心悖论,以及那些被主流理论暂时搁置的边缘猜想。我们将审视量子引力理论中那些相互竞争却都缺乏决定性证据的路径——弦理论的额外维度是否真的存在于我们可感知的时空之外?圈量子引力对时间本质的重塑挑战了我们对因果律的传统理解。 更进一步,我们细致剖析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缺失证据”问题。它们占据了宇宙绝大部分的质量和能量,但我们对它们的认知却如同雾里看花。书中将系统梳理那些非标准模型(如修正牛顿动力学MOND)的支持论点,并探讨了那些基于高维理论或新粒子物理学的边缘推测。我们不会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体验科学家们在面对巨大未知时的那种令人敬畏的困惑与探索的乐趣。 此外,本卷还涉及了一些关于时间、熵和信息理论交叉领域的探讨。例如,信息物理学的观点如何重新定义了“实在”的概念?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极端的宇宙尺度上是否会展现出意想不到的例外?这些问题构成了对我们最基本的物理学直觉的温柔颠覆。 第二部分:生命起源的拓扑学与人工智慧的哲学阴影 在生命科学领域,本书将焦点放在了“生命是如何从非生命物质中涌现出来”这一终极难题的各种异端解释上。我们不再满足于标准的米勒-尤里实验复现,而是探索了诸如“RNA世界”之外的化学路径,例如基于硅或氨基酸的替代生命形态的可能性。书中详细考察了手性(Chirality)问题在生命起源中的关键作用,以及那些挑战生命界限的极端微生物学发现——例如在深海热液喷口或强酸环境中展现出的超乎想象的适应性,它们似乎在不断拓宽我们对“生物”的定义。 关于生物学的“边角余料”还延伸至合成生物学的前沿。当我们能够设计出全新的DNA序列时,我们对自然选择的理解是否需要修正?本书将讨论那些尚处于理论阶段的,关于“自组织”和“涌现”现象的复杂系统建模,尤其关注生命系统中非线性反馈回路的不可预测性。 在人工智能部分,我们避开了当前火热的深度学习技术介绍,转而关注那些关于意识、通用人工智能(AGI)以及机器伦理学中尚未被充分讨论的哲学难题。例如,图灵测试的局限性在哪里?“强人工智能”是否必须以人类生物学结构为蓝本?书中引入了关于“表征问题”(Representation Problem)的深入分析,以及那些质疑符号主义和联结主义二元对立的桥接理论。我们试图探讨,当机器开始展示出类似“创造力”的迹象时,我们如何定义这种创造力的本质,以及它与人类内在经验之间的鸿沟。 第三部分:数学的边界与逻辑的怪圈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但即便是这门最严谨的学科,也充满了未解之谜和令人不安的角落。本部分聚焦于那些尚未被证明或推翻的猜想,以及超越标准公理系统的逻辑探索。 我们将深入探讨黎曼猜想(Riemann Hypothesis)对数论乃至整个数学结构的影响,并介绍一些非主流的数论工具和视角。更具思辨性的是,本书考察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哲学含义——它不仅是一个数学定理,更是对任何形式化系统内在局限性的深刻揭示。我们探讨了这一发现如何影响了我们对数学真理本质的看法:真理是否总是超出我们能够证明的范围? 此外,本书还将介绍一些拓扑学和几何学中那些极具视觉冲击力和抽象美感的领域,例如高维流形和非欧几何的奇异应用。我们会审视一些被暂时归类为“过于复杂”或“缺乏实用价值”的数学分支,并展示它们在信息论、复杂网络或理论物理模型中的潜在复苏可能性。 第四部分:历史的偶然与科学的社会性 科学史并非一条笔直向前的线性进步之路。本卷考察了那些“本可能发生但最终被边缘化”的科学理论和技术路径。例如,历史上曾盛行的以太理论的衰落并非仅仅因为实验结果,而是与当时社会对统一场论的哲学需求息息相关。 我们将分析科学发现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包括资助、政治偏见以及“范式”的社会建构性。我们不批判科学共同体,而是试图理解,是什么样的社会和智识环境,使得某些看似合理的“边角余料”被系统性地排除在主流叙事之外。书中讨论了那些在特定历史时期因政治或文化压力而被压制的科学思想,以及它们在后世被重新发掘的价值。 结语:拥抱知识的褶皱 《宇宙深处的微光》最终指向一个核心观点:真正的科学进步,往往发生在现有知识体系的褶皱和裂隙之中。我们提倡一种“智识上的谦逊”,认识到我们所掌握的知识不过是浩瀚真理海洋中的一小滴水珠。本书旨在激发读者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像一名考古学家一样,在看似荒芜的知识废墟中,寻找那些闪烁着未来之光的小小碎片。阅读本书,即是加入一场永无止境的、关于“我们所不知道的”的深刻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略带复古的插画风格,加上简洁而富有深意的书名,让人立刻产生想要一探究竟的冲动。我一直对那些不常被提及的科学知识点,或者说是科学领域中那些“边缘”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我猜想这本书可能就是一本“科学冷知识”的集合,讲述的或许是那些在宏大的科学理论背后,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但正是这些细节,才构成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完整拼图。我非常期待能在书中读到一些关于古老科学实验的趣闻,或者是那些被历史遗忘的天才科学家的故事,抑或是那些在科学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关键却鲜为人知的角色的小物件、小现象。毕竟,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在科学领域同样适用。很多伟大的发现,往往源于对一个不起眼现象的深入探究。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这样的惊喜,让我看到科学的另一面,一个充满人情味、充满偶然性和戏剧性的科学世界。

评分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性的书,它以一种非常规的视角,审视了科学的方方面面。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未解之谜”的呈现方式,他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质疑,去探索。书中关于“宇宙终极奥秘”的猜想,虽然没有定论,但那种探索未知、挑战极限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而且,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科学伦理”的讨论,比如人工智能的未来,基因编辑的边界等等,这些都是当下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这本书的探讨,让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引用的一些名言警句,它们如同珍珠般点缀在文字之间,为这本书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底蕴。总的来说,这是一本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科学知识的传递,更是关于科学精神的传承。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科学并非总是深奥难懂,它也可以如此生动有趣,甚至带点哲学意味。这本书没有直接讲述复杂的公式或理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一个个有趣的现象,来引导读者思考科学的本质和发展脉络。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负面科学”的探讨,那些曾经被认为是错误的方向,最终却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这种“失误”中的智慧,着实令人着迷。还有关于科学家们的“怪癖”和生活琐事,这些看似与科学无关的细节,却让我们看到了科学家的真实一面,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的情感、经历,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科学探索。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科学的奥秘,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对科学产生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它打破了我对科学的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了科学背后更广阔的天地。

评分

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真是太独特了,它不像一般的科普读物那样,而是像一位博学的导游,带领我们穿梭于科学的各个角落,时而驻足于一个微小的粒子,时而又翱翔于浩瀚的宇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量子叠加态”的类比,作者用一个非常日常的生活场景,将这个抽象的概念解释得清晰易懂,让我这个对物理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窥见其冰山一角。而且,书中穿插的那些关于科学史上的“意外发现”,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很多伟大的科学成就,并非来自周密的计划,而是源于一次次的机缘巧合,这让科学的探索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浪漫色彩。我尤其喜欢作者对那些“边缘科学”的挖掘,比如关于“心理学对科研的影响”,或者是“数学中的美学原理”,这些跨学科的探讨,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科学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评分

这本书给了我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它不像那些“干货满满”的科普书籍,而是更像一本散文集,用优美的文字,讲述着科学的魅力。作者的语言非常细腻,他能够从最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最深刻的科学道理。我尤其喜欢关于“时间”的章节,作者用一种非常诗意的方式,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以及时间在不同尺度上的表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艺术与科学的融合”的思考,比如梵高的星空与天文现象的联系,巴赫的音乐与数学的完美结合,这些都让我看到了科学与艺术之间共通的美学本质。这本书没有强迫你去记住什么,而是让你去感受,去体会,去热爱。它就像一杯陈年的美酒,越品越有味道,越读越觉其深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