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体育符号: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建构 | 作者 | 董青 洪艳 |
| 定价 | 46.00元 | 出版社 | 原子能出版社 |
| ISBN | 9787502281458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本书研究分析了体育与全球化、体育与政治、体育与世界和平、体育媒介仪式、体育媒介事件、体育媒介事件烟花的动力学与可视化、体育与跨文化交流、体育明星的符号时代、体育与国家形象构建、体育媒介接触与中国文化认同等问题,从符号学等角度对体育文化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与阐释,对体育文化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 作者简介 | |
| 董青,男,生于1972年,汉族,硕士、副教授。毕业于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体育教育学硕士学位,*体育指导员,*足球裁判员,现就职于浙江工业大学。主要从事体育传播学、社会学的研究。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科研项目《媒体奇观对竞技体育之影响研究》《体育符号与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研究》;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中国体育文化导刊》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篇,多篇文章被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洪艳,女,生于1975年,满族,博士,副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获广播电视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文艺学博士学位,先就职于浙江财经大学,担任人文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研究所所长,传播学学科负责人。主持完成了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著有《影视存在的伦理批评》《文化传播之道》,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北京体育大学报》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
| 目录 | |
| 章 体育与全球化1 节 全球化进程1 第二节 全球化与当代体育3 第三节 当代体育的全球传播6 第四节 当代体育与国家认同9 第二章 体育与政治13 节 体育与政治的渊源13 第二节 体育报道的政治话语20 第三节 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22 第三章 体育与世界和平35 节 体育的预防与代替作用36 第二节 体育的协助与桥梁作用39 第四章 体育媒介仪式42 节 体育、媒介与仪式42 第二节 体育媒介仪式的演进49 第三节 体育媒介仪式的现代特征53 第四节 体育媒介仪式的当代价值55 本章参考文献58 第五章 体育媒介时间61 节 传播仪式观概述61 第二节 体育媒介事件的仪式化传播64 第三节 体育媒介事件的传播特点68 第四节 体育媒介事件仪式化传播的价值和意义70 本章参考文献73 第六章 体育媒介事件演化的动力学与可视化74 节 新媒体、媒介事件与体育传播75 第二节 体育媒介事件演化的研究过程78 第三节 体育媒介事件的分类和判断方法84 第四节 体育媒介事件的牛顿力学分析87 第五节 体育媒介事件的混沌动力学分析90 第六节 体育媒介事件演化模型构建95 第七节 体育媒介事件的演化前景100 第七章 体育与跨文化交流102 节 新媒体与全球化102 第二节 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105 第三节 体育外交107 第四节 体育跨文化交流的核心要素109 第五节 中国体育文化的海外传播114 第八章 体育明星的符号时代117 节 体育明星与体育品牌营销118 第二节 泰格·伍兹的“绯闻”奇观126 第三节 “中国符号”:李娜140 第四节 体育明星的幕后团队147 第九章 体育与国家形象构建158 节 国家形象158 第二节 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媒体传播与文化认同162 第三节 大型体育赛事与中国国家形象164 第十章 体育媒介接触与中国文化认同168 节 媒介体育、文化认同与社会构建169 第二节 样本的选择与变量的界定176 第三节 媒介体育接触与中国文化认同分析179 第四节 媒体对文化认同的消解与建构184 参考资料 205 |
| 编辑推荐 | |
| 传播理论研究的语境势必随同文化研究的总体趋势,由现象描述转向深层结构的研究。符号学研究是一种实用而典型的深层结构研究方法,体育传播研究中导入符号学的研究方法,紧贴当代社会实践,可以实现体育文化研究的深化,这种学术转向追随了新的学术研究趋势。 |
| 文摘 | |
| 序言 | |
刚刚读完一本叫《艺术的低语:文化符号的隐秘叙事》的书,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关于艺术背后故事的奇妙探险。这本书并非直接告诉你某个艺术作品的创作灵感,而是深入挖掘了那些隐藏在笔触、色彩、甚至是雕塑的肌理之中的符号化语言。作者以非常细腻的笔触,剖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家是如何巧妙地运用象征,来传达他们的思想、情感,甚至是对社会现实的隐晦批判。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如何将宗教符号与人文主义精神相结合的章节,那简直是将历史的厚重感与艺术的生命力完美融合的范例。同时,书中对现代抽象艺术中色彩和形状的解读也极具启发性,让我重新审视了那些看似“看不懂”的作品,原来它们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着深层的哲学内涵和情感表达。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不只是罗列符号,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符号是如何被赋予意义,以及它们在特定语境下所产生的强大传播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艺术的眼光都提升了一个维度,不再只是被表面的美所吸引,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我最近偶然翻阅了一本名为《城市肌理:都市空间的符号学解读》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感受是,原来我们每天穿梭的城市,本身就是一本写满符号的大百科全书。作者跳出了传统的建筑学视角,而是将城市空间视为一个巨大的符号系统,去解读其中蕴含的意义。从街道的布局、建筑的风格,到公共空间的设置、甚至是一个街角的路灯,都可能承载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和历史记忆。书中对不同城市“性格”的符号学分析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比如,某些城市会通过其标志性的建筑来强化其“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而另一些城市则可能通过保留古老的街区来强调其“历史文化名城”的身份。作者还探讨了商业符号在城市空间中的渗透,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认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城市,开始留意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也更能理解为什么一些地方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另一些地方则显得平淡无奇。它让我明白,城市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更是一个充满意义、不断讲述着故事的活的有机体。
评分我手边有一本《流行文化密码:符号的时代变迁》,这本书就像一本现代社会的“解读说明书”,帮助我理解了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各种流行元素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和敏锐的洞察力,剖析了从音乐、电影、到时尚、广告等各个领域的流行符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某个特定服装品牌如何通过其独特的Logo和设计风格,成功地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一种“身份认同”,并让消费者感受到一种归属感。书中还对某些经典电影中的视觉符号进行了精彩的解析,比如某部科幻片中反复出现的某个图形,原来它象征着人类对外太空的探索欲望和对未知的恐惧。作者的论述非常接地气,用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符号学理论变得生动有趣。读完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对身边那些司空见惯的流行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而是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它们是如何被创造、传播,以及最终如何影响我们的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的。
评分最近拜读了一本《国家叙事:政治符号的构建与传播》,这是一本非常引人入胜的书,它揭示了国家形象并非自然形成,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政治符号来进行塑造和传播的。作者以宏大的视角,分析了不同国家在历史长河中如何运用旗帜、国徽、庆典、甚至是历史人物的纪念方式,来构建和维护其国家认同感和国际形象。书中对某些历史事件中的政治符号运用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比如,某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如何通过强调某种价值观的视觉符号,来团结国民并争取国际支持。我也很喜欢作者对现代国家形象传播的探讨,比如,国家如何利用媒体、文化交流,甚至是体育赛事来传递其“软实力”。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政治符号并非冰冷的标志,而是承载着国家历史、文化、价值观念,并能在民众心中激起强烈共鸣的强大力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国家与民众之间的关系,以及国家形象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最近读了一本《视觉语言:社会心理学的符号解析》的书,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心理学与符号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从人类的心理需求出发,去解读各种视觉符号的形成和传播机制。作者认为,很多视觉符号的产生,都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感、需求或认知模式,例如,对安全感的追求可能会催生出某种象征稳定的符号。书中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相似符号所产生的不同心理反应进行了有趣的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文化差异在符号解读中的重要作用。我也很欣赏书中关于“符号的误读”的章节,它提醒我们,符号的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传播过程中可能发生偏差,从而导致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晓畅,即使是没有心理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它让我更加关注自己对周围视觉信息的感知方式,并开始思考,为什么某些图像能够轻易地触动我们的情绪,而另一些则无动于衷。这本书 truly 让我对“看”这件事有了更深的思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