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印刷1000问

包装印刷1000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节约,田培娟 著
图书标签:
  • 包装印刷
  • 印刷技术
  • 包装设计
  • 印刷知识
  • 行业问答
  • 印刷工艺
  • 包装材料
  • 印刷设备
  • 实操指南
  • 常见问题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印刷工业出版社
ISBN:9787800006562
商品编码:29729872356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包装印刷1000问

:30.00元

售价:20.4元,便宜9.6元,折扣68

作者:余节约,田培娟

出版社:印刷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7-01

ISBN:97878000065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组织有关包装印刷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包装胶印特点和原理、包装设计与制版工艺、包装印刷耗材及印刷适性、印刷调节及常见工艺问题、包装纸盒的表面整饰、包装纸盒的成型加工以及印刷品质量检查等。本书内容实用,围绕包装印刷进行了详细的解答,适合忙碌的印刷工人根据需要随时阅读。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数字时代的信息架构与用户体验设计》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被海量数据和信息流所包围。如何有效地组织、呈现和导航这些信息,确保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内容,并获得流畅、愉悦的互动体验,已成为数字产品成功的关键。《数字时代的信息架构与用户体验设计》深入探讨了信息架构(IA)和用户体验(UX)设计的核心原则、方法论及前沿实践。本书旨在为产品经理、设计师、开发者以及所有关注数字产品质量的专业人士,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理论框架与实操指南。 第一部分:信息时代的挑战与信息架构的基石 本部分首先剖析了当前数字生态下面临的独特挑战:信息过载、注意力稀缺以及跨平台体验的复杂性。我们将探讨信息架构在应对这些挑战中的核心作用——它不仅仅是网站的“地图”,更是用户心智模型的映射与重塑。 1.1 理解信息过载与认知负荷: 我们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用户在浏览数字界面时如何处理信息,探讨“米勒定律”在信息分组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精简和分层设计来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 1.2 信息架构的本质与层次: 详细阐述信息架构的四大核心组成部分:组织系统(Organization Systems)、导航系统(Labeling Systems)、搜索系统(Searching Systems)和内容组织(Content Organization)。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区分不同情境下(如大型电商平台、内容聚合网站或企业内部系统)的组织策略选择,包括按主题、任务、受众或时间顺序进行组织。 1.3 现有系统评估与诊断: 介绍如何对现有数字产品的信息架构进行深入的审计和评估。内容涵盖卡片分类法(Card Sorting)、树状测试(Tree Testing)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用户行为数据(如热力图、点击流分析)来诊断现有导航结构中的痛点和断裂点。 第二部分:用户研究驱动的体验设计 有效的信息架构必须建立在对目标用户需求的深刻理解之上。本部分聚焦于将用户研究融入IA和UX设计流程的各个阶段。 2.1 人群画像(Personas)与情境构建: 深入讲解如何通过定性与定量研究方法构建准确、富有洞察力的用户画像。强调情境化设计的重要性,即设计不仅要考虑“用户是谁”,更要考虑“用户在何时、何地、为何要使用产品”。 2.2 用户旅程地图(User Journey Mapping): 详细指导读者如何绘制完整的用户旅程地图,识别关键接触点(Touchpoints)和“情感低谷”(Pain Points)。我们将重点分析信息流如何影响用户在旅程不同阶段的情绪和决策,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的IA来平滑这些体验。 2.3 内容策略与结构化: 内容是信息架构的血肉。本章探讨如何制定有效的内容策略,包括内容的生命周期管理、内容所有权划分,以及如何将非结构化内容转化为易于检索和理解的结构化数据单元。着重介绍微内容(Microcopy)在导航和错误信息中的关键作用。 第三部分:设计实体与原型构建 理论指导需要落实到实际的界面设计中。本部分将IA原则转化为可操作的设计元素和交互模式。 3.1 导航系统设计精进: 详细探讨各种导航模式的优缺点及其适用场景,包括全局导航(Global Nav)、局部导航(Local Nav)、上下文导航(Contextual Nav)和辅助导航(Supplemental Nav)。重点分析面包屑导航(Breadcrumbs)的正确使用时机以及复杂信息层级的可视化处理,如多级下拉菜单、汉堡菜单(Hamburger Menu)的可用性权衡。 3.2 标签与术语的艺术: 标签是用户与信息结构沟通的桥梁。本章深入研究如何选择清晰、一致且符合用户心智模型的标签语言。讨论术语标准化、避免行话(Jargon)的策略,以及多语言和文化差异对标签设计的影响。 3.3 线框图与信息模型的可视化: 介绍如何利用低保真和高保真线框图(Wireframing)来测试和验证信息架构的逻辑流程。重点讲解如何利用站点地图(Sitemap)和流程图来清晰地传达信息层级关系,并将其转化为可交互的原型,以便进行早期的用户反馈收集。 第四部分:跨平台与新兴技术的适应性 数字产品不再局限于桌面屏幕。本部分探讨信息架构如何在不同设备和技术范式中保持一致性和有效性。 4.1 响应式信息架构(Responsive IA): 讨论如何设计一套灵活的、能够适应从移动端到智能电视等各种屏幕尺寸的导航和内容呈现逻辑。重点分析“移动优先”策略对信息优先级排序的影响。 4.2 语音界面(VUI)与对话式交互(Conversational UX): 随着智能音箱和语音助手的普及,IA的概念延伸至对话流程设计。本章分析语音交互中的信息组织挑战,如上下文记忆、意图识别与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4.3 搜索体验的未来: 探讨从传统关键词搜索到语义搜索、个性化推荐和混合搜索结果页面的演变。如何设计一个强大的、能处理模糊查询并提供有组织结果的搜索界面,是现代数字产品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部分:衡量、迭代与持续优化 信息架构并非一成不变。本书最后强调了持续评估和迭代的重要性。 5.1 关键绩效指标(KPIs)的设定: 明确衡量信息架构有效性的核心指标,如任务完成率、首次点击成功率、搜索成功率、跳出率(Bounce Rate)以及用户满意度分数(CSAT/SUS)。 5.2 A/B测试与快速迭代: 介绍如何科学地设计A/B测试方案来验证信息架构的修改效果。强调构建一个反馈闭环,确保每一次迭代都基于数据驱动的洞察,而非主观臆断。 5.3 维护与治理: 对于长期运营的大型平台,如何建立有效的内容治理和信息架构维护流程至关重要。本书提供了关于版本控制、变更管理和跨部门协作的实践建议,以确保信息架构的生命力与准确性。 通过对这些前沿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系统梳理,《数字时代的信息架构与用户体验设计》旨在帮助读者构建出逻辑清晰、导航直观、用户体验卓越的数字产品,使用户在信息洪流中游刃有余,真正实现信息的价值。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一直觉得包装设计就是把图案和文字印在纸板上,但自从翻阅了《包装印刷1000问》之后,才意识到其中的门道远不止于此。这本书让我对印刷工艺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详细介绍了凹印、柔印、胶印、丝网印刷等主流的包装印刷技术,不仅讲清楚了每种工艺的原理,还对比了它们的优缺点,包括成本、效率、印刷效果以及适用范围。我尤其对书中关于UV印刷和水性油墨的章节印象深刻。UV印刷的光泽度、耐磨性以及干燥速度,简直是现代包装的“黑科技”;而水性油墨在环保方面的优势,也让我看到了行业的发展趋势。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还涉及到了特种油墨的应用,比如金属油墨、荧光油墨、夜光油墨等等,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包装的表现力。读完这些内容,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些包装看起来那么高级,那么有质感,原来背后有这么多精妙的工艺在支撑。这本书就像一本包装印刷的“百科全书”,让我对这个行业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也为我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了很多灵感和技术指导。

评分

这本书《包装印刷1000问》真的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在理解印刷品质量控制和成本管理方面。我一直以为印刷出来的东西只要看着差不多就行,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质量背后隐藏的无数细节。它系统地介绍了影响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从原稿的精度、色彩文件的处理,到印刷过程中的网点扩大、套印精度、油墨的粘度,再到最终成品的检测标准,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还给出了很多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比如如何判断和纠正印刷中的“糊版”、“飞墨”现象,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印刷拼版来最大化纸张的利用率,从而降低成本。它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检测工具和方法,比如密度计、色差仪的使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工具来确保产品符合预期的质量要求。读完这部分内容,我才真正意识到,一个高质量的印刷品,是无数技术和经验积累的成果,而这本书,恰恰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和掌握这些知识的大门,让我对印刷行业的专业性有了更深的敬佩。

评分

说实话,当初买《包装印刷1000问》是因为它的书名听起来很全面,想了解一下包装印刷的方方面面。读下来之后,我发现这本书的内容确实很丰富,而且涉及的知识点非常细致。我特别关注了关于后道工艺的那几个章节。过去,我总觉得印刷完成后就万事大吉了,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包装从一张白纸变成最终成品所经历的“变身”过程。烫金、压凹凸、UV上光、覆膜、模切……这些看似简单的工艺,在书里被拆解得非常透彻。它不仅解释了每种工艺是如何实现的,还分析了它们对包装视觉和触觉效果的影响,以及在选择时需要考虑的成本和技术限制。比如,书中关于覆膜的选择,从亮膜到哑膜,再到触感膜,以及它们分别适合哪些产品和设计风格,都讲得非常到位。还有模切的设计,不只是简单的切割,还牵涉到刀模的制作、刀路的设计,甚至是如何在不破坏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复杂的形状。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一个完美的包装,是印刷和后道工艺共同协作的杰作,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评分

在阅读《包装印刷1000问》的过程中,我最感到受益匪浅的部分,莫过于书中对于包装材料选择与印刷适性的深入探讨。我以前总以为只要是纸,就可以随便印刷,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包装材料的特性,比如不同类型的卡纸、瓦楞纸板、特种纸,甚至是一些塑料薄膜的材质。更重要的是,它分析了这些材料在面对不同印刷方式、油墨类型以及后道处理时,其表现出来的差异。例如,为何有些纸张吸墨性强,导致色彩容易失真,又如何通过预处理或者选择合适的油墨来改善;又或者,在瓦楞纸板上印刷,如何克服其表面不平整的问题,保证文字和图像的清晰度。书中还涉及到一些环保材料的印刷特性,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品牌定位,来选择最适合的包装材料。这些信息对于我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最终包装的成本、质量和视觉呈现,能够帮助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返工。

评分

最近入手了一本关于包装印刷的书,名字叫《包装印刷1000问》。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扎实了,让我一个对印刷行业算不上完全陌生但又有些门道的人,都觉得收获颇丰。书里对色彩管理的那几个章节,我看了好几遍。从CMYK的色域空间到Pantone色卡的准确应用,再到如何理解和避免色差,讲得是深入浅出。尤其是关于不同材质印刷后色彩表现差异的分析,真是太及时了!我之前经常为了一批样品和正式印刷品的颜色对不上头疼,这本书里给出了很多实际操作的建议,比如如何根据纸张的吸墨性、白度来调整油墨的用量和印刷工艺,甚至还提到了ICC Profile的重要性。我一直以为ICC Profile只是个理论概念,没想到这本书里还附带了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校准设备和生成准确的ICC Profile来最大程度地还原设计稿的色彩。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一个色彩实验室,一边看一边对照着自己手头的色卡和样品,感觉豁然开朗。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尤其是在解决实际生产中的色彩难题方面,简直是我的“救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