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磁兼容标准汇编 通用卷(第二版)
:148.00元
售价:103.6元,便宜44.4元,折扣70
作者:中国标准出版社第四编辑室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2-01
ISBN:978750664696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881kg
电磁兼容(EMC)是以电磁场理论为基础,包括信息、电工、电子、通信、材料、结构等学科的边缘学科;也是一门研究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频率资源条件下,各种电工、电子设备或系统在同一电磁环境中可以相互兼容,而不致引起性能降低的应用科学技术。
在我国,电磁兼容问题已广泛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关注,电磁兼容认证工作已开展多年,电磁兼容国家标准已发布一百多项,涉及电工、电子、电力、通信、信息技术、广播电视、车辆等多个领域。这些标准为我国各行业的电磁兼容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并有力地促进了电磁兼容事业的发展。为满足广大电磁兼容技术人员的要求,2002年,我们组织选编了《电磁兼容标准汇编》,将这些电磁兼容标准分卷结集出版,以方便广大读者使用。此套汇编出版的宗旨是以市场和企业的需要为导向,推动我国EMC认证工作的进行并有助于推动我国EMC标准和国际EMC标准的接轨。
GB/T l7625.1—2003 电磁兼容 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
GB/T l7625.2—2007 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l 6 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变化、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z l7625.3—2000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大于16 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GB/Z l7625.6—2003 电磁兼容 限值 对额定电流大于1 6 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谐波电流的限制
GB/T l7626.1—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抗扰度试验总论
GB/T l7626.2—2006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GB/T l 7626.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GB/q、17626.4—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5—1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GB/T l 7626.6—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
GB/T l7626.7—1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供电系统及所连设备谐波、谐问波的测量和测量仪器导则
GB/T l 7626.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l 7626.9—l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7626.10—l998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
GB/T l 7626.11—l999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 2 1 998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13—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交流电源端口谐波、谐间波及电网信号的低频抗扰度试验
GB/T l7626.14—2005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压波动抗扰度试验
GB/T l 7626.16---2007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0 Hz~150 kHz共模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GB/T l7626.17—2005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纹波抗扰度试验
GB/q、1 7626.27一--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三相电压不平衡抗扰度试验
GB/T l7626.28—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工频频率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7626.29-一2006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直流电源输入端口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
GB/T l7799.1—1999 电磁兼容 通用标准 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
GB/T l7799.2—2003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
GB 1 7799.3—2001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 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
GB l7799.4—2001 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发射标准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审视这本工具书,其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内部引用的逻辑结构和交叉索引系统的有效性。在如此庞大和复杂的标准体系中,信息孤岛是最大的敌人。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极为出色,它构建了一个极其健壮的内部引用网络。当你阅读某个关于“敏感度阈值”的条款时,文中会明确提示你跳转到第X章第Y节关于“测量设备校准”的要求,告诉你测试环境的波动如何直接影响你当前解读的这个阈值。这种紧密的关联性,强迫读者在学习单个标准时,必须跳出孤立的视角,将整个EMC设计链条(从设计、仿真、测试到整改)串联起来进行思考。此外,第二版在数字化的便捷性上也做了提升,虽然实体书的厚度令人望而生畏,但它在每条关键标准的引用旁边,都留有醒目的“数字参考标记”,这暗示着如果未来它推出了配套的电子版或在线资源,这种结构能被轻易地映射进去,这体现了编者对于未来技术阅读习惯的远见。这种预留的“可扩展性”设计,让我对这套汇编的长期实用价值充满了信心,它不仅仅是当前工作的指南针,更是未来标准升级的学习蓝图。
评分谈谈个人使用体验,这本书的“使用寿命”远超我的预期。我通常会将一本参考书在项目完成后就束之高阁,但这本书却成了我案头的常客。其耐用性值得称赞,精装本的封面虽然朴素,但经得起经常翻阅和在各种环境下(从无尘室到嘈杂的车间)携带。更重要的是,它在“解读的弹性”上做得很好。不同的行业对“合格”的定义是动态变化的,例如,消费电子产品的瞬态保护要求,与高可靠性航空航天产品的连续性要求,标准条款是共通的,但应用侧重点却截然不同。这本书的叙述方式,总是能提供一个中立的、最高级别的基准线,然后通过脚注和侧边栏提示读者如何根据特定的行业环境(如汽车、医疗或工业控制)进行“增补”或“裁剪”。我发现,每当我遇到一个全新的产品线,需要快速建立一套定制化的EMC测试计划时,我总会首先翻开这本书,因为它提供的框架是最稳固的。它没有试图替代你的专业知识,而是充当了一个最权威、最全面的“词典”和“地图”,确保你在探索复杂标准的迷宫时,永远不会迷失在术语的歧义中。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教材,不如说是一套经过时间检验的、系统化的工程思维训练工具。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详尽的图表和案例分析上。如果你只是想知道“A产品需要满足B标准下的C指标”,那么随便一本薄册子都能满足你。但真正的工程难题,往往在于“为什么我的产品在这里超标了?”,以及“我该如何有效抑制这个特定的干扰源?”。这本书在讲解诸如传导干扰(CE)或静电放电(ESD)等章节时,没有止步于理论公式,而是插入了大量的、经过精心提炼的工程实例。这些实例往往是来自不同行业的典型故障场景——比如医疗设备的接地回路问题、汽车电子的瞬态干扰应对等。这些案例的描述,非常注重从“现象”到“根源”的逻辑链条构建。我记得有一段是关于屏蔽衰减率(Seam loss)的计算,作者没有直接甩出复杂的矩阵公式,而是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电磁波的穿透比喻为水流穿过不同密度的筛网,并辅以一张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接缝处理对整体屏蔽效能的影响。这种将抽象物理概念具象化的处理手法,极大地提升了知识的留存率。对于初级工程师而言,这是一本绝佳的“实战模拟器”;对于资深人士来说,它提供的不同角度的解读,也能带来新的启发和反思,尤其是在如何与国际标准委员会的报告进行有效对话时,这些深入的背景知识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坦白讲,第一眼并不能给人留下太多惊艳的印象,那种略显陈旧的深蓝封皮,配上略显紧凑的白色字体,更偏向于一种工具书的实用主义风格,而非市场畅销书的时尚感。然而,一旦你翻开内页,那种朴实无华的外壳下蕴藏的扎实内容便会立刻显现出来。纸张的质量属于中等偏上,印刷清晰度极高,即便是那些极其复杂的电路图和密集的标准条款,也能看得一清二楚,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反复查阅和比对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福音。尤其值得称赞的是,这第二版在排版上做了许多人性化的改进,很多关键的术语和引用编号都做了加粗处理,使得在快速定位信息时,眼睛不容易疲劳。我特别注意到,它在章节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平滑,即使内容跨越了不同国际或国家标准体系,作者群也努力通过小标题和注释来搭建一座桥梁,帮助读者建立起一个宏观的知识框架。虽然它的内容注定是严肃和技术性的,但它在保持专业深度的同时,通过这种细致入微的版式处理,成功地降低了初次接触复杂电磁兼容性标准的门槛。这种对细节的关注,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汇编”,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耐心地为你整理和标记了需要重点关注的路径。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说明了其内容的广博,但更重要的是,它在厚重中找到了易读性的平衡点,这种平衡感,恰恰是很多同类参考资料所欠缺的。
评分我不得不说,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通用卷(第二版)》时,内心是抱着一种怀疑态度的。市面上关于EMC的标准资料多如牛毛,很多都是零散的翻译件或者过时的摘要,真正能做到系统化、前瞻性的,凤毛麟角。这本书的“通用卷”定位,意味着它要处理的是最基础、最广泛适用的那部分规则,这恰恰是最容易写得浮于表面、缺乏深度的领域。然而,深入研读后,我发现我对它的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了IEC、CISPR或者FCC的条文,而是巧妙地将这些看似孤立的标准,置于一个统一的工程实践背景下进行解读。例如,在谈到辐射发射(RE)测试要求时,它不仅仅给出了限值,更是在附录中详细对比了不同测试场地(如半电波暗室与准电波暗室)对测试结果的实际影响模型,这对于设计初期就必须考虑场地兼容性的项目来说,是无价的指导。更令人称奇的是,它对“标准演进”的把握极为精准,它没有回避那些已经被废止但仍可能出现在老旧设计文档中的标准,而是用批注的方式清晰地标明其“历史地位”和当前应采用的替代标准,这避免了许多因参考过时资料而导致的返工。这种对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双重把控,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手册”范畴,更像是一部结合了历史溯源和未来趋势的“电磁兼容方法论”入门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