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系统设计
:33.50元
售价:22.8元,便宜10.7元,折扣68
作者:邹彦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801839183
字数:478000
页码:29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59kg
本书主要阐述了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较系统地介绍了PLD器件、HDL设计语言、流行的EDA设计软件和数字系统设计方法等内容,力求涵盖数字系统开发设计所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并在内容上进行了精心编排,以着眼于综合开发能力的提高。
全书共分为五个部分:部分详细地阐述了数字系统设计,包括数字系统的组成、描述方法、设计方法;第二部分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三部分较详细地介绍了ABEL-HDL硬件设计语言,并配有大量的设计实例;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EDA设计的开发软件,包括Lattice公司的ispDesignEXPERT开发软件和Ahera公司的MAX—PlusⅡ开发软件,这两种软件是开发PLD广泛使用的开发工具;第五部分介绍了基于EDA技术的现代数字系统设计方法,并列举了设计实例和设计选题。
本书取材广泛、内容新颖、重点突出,并着眼于实用性,提供了丰富的实例,所有的实例均经过仿真和验证。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通信工程、自动化和计算机应用等信息工程类及相近专业的本专科教学用书,或课程设计用书,也可作为从事电子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我最近在尝试将书中的理论应用到实际的项目中,这本书的表现简直像一位随身携带的资深顾问。例如,在学习有限状态机(FSM)的可综合性设计时,我曾经困惑于如何避免使用不可综合的结构。这本书里明确指出了哪些结构在综合工具中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结果,并提供了推荐的编码范式,比如如何保证自动生成的同步复位信号的正确性。这种对“可综合性”的执着,表明作者编写此书的目的绝非停留在学术讨论,而是实打实地服务于工程实现。它的语言风格虽然专业,但绝不晦涩难懂,很多复杂的逻辑关系都通过结构化的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读起来有一种被“引导”的感觉,思路不会跑偏。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希望从理论学习者成功转型为能够独立完成复杂数字模块设计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它弥补了学术教育与工业实践之间的鸿沟。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对这类教科书抱着很大的抵触情绪,总觉得它们是堆砌公式和标准流程的工具书,缺乏真正的“灵魂”。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教你做”的指南,更像是一本“带你思考”的哲学著作。作者在深入讲解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的应用时,并没有止步于语法层面的介绍,而是着重强调了代码如何映射到实际的硬件结构上,如何进行综合和后仿真,以及如何优化资源利用率。书中穿插的案例研究非常贴近工业界的实际需求,比如一个简易的微处理器总线仲裁器的设计,细节丰富到让人感觉自己真的参与到了一个项目开发中。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时序约束和竞争冒险(Hazard)问题的讨论,这些往往是初学者最容易忽略,但却是实际系统中导致错误的关键点。他用近乎偏执的严谨性,将这些“陷阱”一一揭示出来,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规避策略。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拿起笔在草稿纸上重新推演一遍流程,这种主动思考的体验感是其他很多教材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设计简洁大气,那种理工科书籍特有的严谨感扑面而来,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我一直对这方面的技术很感兴趣,但很多教材总是枯燥乏味,读起来就像在啃石头。然而,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逻辑性极强,从最基础的逻辑门开始,层层递进到复杂的组合电路和时序电路设计,整个学习路径设计得非常平滑。特别是作者在讲解一些核心概念时,总能用一些非常巧妙的比喻来辅助理解,比如将状态机的设计比作工厂的生产流程,一下子就将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起来。而且,书中的插图和示意图质量非常高,线条清晰,标注准确,很多时候,一个好的图胜过千言万语的文字描述。我尤其欣赏它对不同设计方法的比较分析,比如对不同译码器或多路选择器实现方案的优劣势探讨,这使得读者不仅仅是学会了“怎么做”,更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做是最好的选择”。这种注重底层原理和工程实践的写作风格,对于想要深入理解数字电路本质的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工程师来说,都是极具价值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绝对不是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入门读物可比拟的。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可编程逻辑器件(PLD/FPGA)的部分,那块内容写得极其详尽。它没有简单地将FPGA描述为一个黑箱,而是深入剖析了查找表(LUT)的原理、触发器(Flip-Flop)的结构,甚至涉及到了底层布线资源的分配策略。对于想要从事ASIC或FPGA设计验证的专业人士来说,这些细节是至关重要的“内功”。我发现,作者对不同抽象层次的描述把握得炉火纯青——时而宏观地描述系统架构,时而微观地深入到晶体管级别的延迟模型。这种在不同粒度之间自由切换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此外,书后附带的习题设计也非常巧妙,它们不是简单的套用公式,而是需要结合前面章节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和设计迭代,真正考验了读者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无疑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它的装帧质量,纸张的触感,甚至字体和行距的选择,都体现出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但真正让我爱不释手的是它对“设计方法学”的强调。它不只是罗列了已有的设计技巧,而是系统性地阐述了从需求分析到结构划分,再到具体实现的完整设计流程。书中对“模块化”和“自顶向下/自底向上”设计思想的反复强调,构建了一个强大的思维框架。我发现,在阅读完这部分内容后,即使面对一个全新的、从未接触过的数字系统设计任务,我也能迅速地将其分解为若干个可管理的小模块,并按照书中所述的最佳实践进行着手。这种思维方式的重塑,比单纯记住几个电路图或几个设计模式要宝贵得多。它培养了一种严谨的、面向验证的设计思维,这在当前快速迭代的电子产品开发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绝对称得上是该领域内的一部里程碑式的参考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