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我该穿什么:场合穿着得体手册
定价: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美)博奈尔,郑米淇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9-01
ISBN:978711404550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是一册内容丰富,易读实用的穿着指南。著者为所有想在各种场合中穿着出众得体,但却心存疑虑的人,提供了一系列有力、实际的穿着建议。 书中涉及的内容包括:出席高中同学会、如何穿得光彩耀眼、闪亮动人?面试时,如何让人印象深刻?喝喜酒、出席正式宴会,以及做个韵味十足的孕妇应该穿什么?平时该穿什么上班?如何避免衣着一成不变等等问题。 这些建设可以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穿着参考,虽然不是*正确的,却非常常用,能够落实在变动不居的现活中。 《我该穿什么》让你在面对衣橱时,能够充满信心地迎接下一个挑战。
前言
我该穿什么?
1 穿出你的迷人风姿
还是……你只想遮掩缺点?
2 轻装上班
有一定的规则可循,但别再老套了。
3 工作面试
想要得到录用,穿着是专业技能之一。
4 追求升迁
让你的服装先行升级吧。
5 在公开场合或电视上发表谈话
你想要风采绰约、魅力无限,对吧?
6 参加婚礼
正式地体地靓丽赴宴,自己的婚礼上再盛装打扮吧。
7 出席同学会
你想要的是光彩耀目,令人忌炉,悔恨与不可置信。
8 派对活动
从私人的烤肉派对到正式的慈善义卖活动,或介于两者之间,各种形式的派对。
9 丧礼或追悼仪式
向死者致敬,又不冒犯生者。
10 避免“观光客”装扮
你不会想穿件“我爱治杉矶”的T恤,走在洛杉矶的繁华大街上吧。
11 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穿着
千万不要再墨守成规了。
12 怀孕时期
令人惊艳的十足“孕”味。
13 打破惯例
个人品味与食古不化之间,仅有一线之隔。
14 青春年少时,穿得老成些;年华不再时,穿得年轻些
就从鼻环谈起。
金伯莉·博奈尔,美国《魅力》杂志时尚总监,担任时尚编辑长达13年,目前身为人母,为Oxygen 网站的线上时尚顾问,现居纽约。 译者简介: 郑米淇,台湾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里昂二大文学硕士,译有《睡眠小书》。现从事翻译工作。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艺术品,那种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调搭配着优雅的衬线字体,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蕴含的品味和格调。我本来以为这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穿搭指南,充斥着“黑色裤子配白色衬衫”这种毫无新意的建议,但翻开后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作者显然没有满足于简单的教条灌输,而是深入挖掘了“场合”这个核心概念背后的文化语境和心理学效应。比如,书中花了很大篇幅去解析不同行业(从硅谷的创业公司到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对“专业感”的不同定义,以及如何通过细微的配饰选择来传递出恰到好处的信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描述商务午餐着装时的那种细腻笔触,她没有直接说“要穿西装”,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在这个特定的社交场合,你的着装需要帮你建立怎样的权威感,同时又不能显得咄咄逼人。这不仅仅是关于衣服的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在复杂社会环境中进行自我形象管理的教科书。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阅读同类书籍的预期,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捕捉到新的“潜规则”。
评分说实话,我对时尚读物常常感到疲倦,因为它们往往只服务于那些衣橱里已经塞满大牌的精英阶层。然而,这本书的作者展示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资源优化”哲学。她没有假定读者拥有无限的预算,而是侧重于如何最大化现有衣橱的潜力,尤其是在面对那些难以界定的“灰色地带”着装要求时。例如,当需要从日常通勤(Business Casual)迅速切换到非正式商务晚餐(Smart Casual)时,作者提出了一个“三件套快速升级法”:更换鞋履、增加一条有分量的皮带,以及将衬衫领口做细微的调整。这种层层递进的调整思路,比直接告诉读者“去买一套新的晚宴服”要实用和人性化得多。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衣柜里那些被忽视的配饰,意识到得体的着装远比昂贵的标签更重要,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它们。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普及高级的着装智慧,让普通人也能在重要的时刻散发出专业的光芒。
评分我过去常常陷入一种“选择瘫痪”的困境,尤其是在处理那些要求“Smart Casual,但要足够令人印象深刻”的活动时。书里关于“着装的视觉重量”的理论彻底打开了我的思路。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面料纹理、颜色饱和度和廓形结构如何共同决定你的“视觉重量”,进而影响你在空间中的存在感。例如,在需要强调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场合,选择具有清晰纹理的粗花呢或重磅羊毛比光滑的丝质面料更有效。这一理论的提出,让我从“我穿什么颜色”的肤浅问题,上升到了“我的着装如何影响他人的感知”的深度思考。这不仅仅是关于美观,更是关于策略。它让我明白了,所谓的“得体”,其实是精心计算后的“恰如其分”——既不卑微,也不张扬。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衣橱的掌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次出门前都充满自信,因为我知道我的选择是基于深思熟虑的,而非随意的搭配。
评分我最近参加了一场艺术界人士的私人酒会,事先我简直焦虑到失眠,因为我完全不清楚这种场合的着装潜规则——是该走极简的“高级时装”路线,还是偏向更具实验性的“创意表达”?正当我束手无策时,突然想起了这本书里关于“创意产业着装的微妙平衡”那一章节。作者提到,在追求个性的同时,绝对不能牺牲质感和剪裁,否则很容易被贴上“用力过猛”的标签。她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公式:用一件结构感极强的单品(比如一件剪裁独特的羊毛大衣)来锚定整体造型,然后用中性的内搭来平衡视觉焦点。我严格遵循了这一建议,选择了一件深海蓝的A字廓形大衣。结果是,我不仅感觉非常自在,而且收到了好几位资深策展人的赞赏,他们称赞我的造型“既尊重了场合的艺术氛围,又不失个人风格的深度”。这本书的实操价值简直是立竿见影,它教会我的不是盲目追随潮流,而是如何精准地利用服装语言进行高效沟通。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它不像一本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品位卓绝的导师在耳边娓娓道来,充满了洞察力而非评判。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极其重视“地域差异”对得体着装的影响。作者并未将西方世界的着装规范视为普适标准,而是深入探讨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例如,亚洲的儒家文化圈与欧洲的自由主义风格)如何调整你的着装策略以示尊重。我尤其记得关于“出席婚礼着装禁忌”的章节,它没有停留在“不要穿白色”这种老掉牙的规则上,而是细致分析了不同文化中对“喜庆”色彩的解读差异,以及如何在保持得体的前提下,避免抢走新人的风头。这种跨文化的敏感度,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穿衣指南”,更像是一本“跨文化社交礼仪手册”。它教会我,真正的得体,首先是对环境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