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麵嚮全業務運營的網絡演進
:42.00元
售價:28.6元,便宜13.4元,摺扣68
作者:周晴
齣版社:人民郵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9-09-01
ISBN:9787115200198
字數:349000
頁碼:22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81kg
全業務運營是現代電信運營業的一大發展趨勢,是通信業的熱點話題。本書剖析瞭國外運營商全業務運營的成敗得失,深入分析瞭全業務運營環境下網絡技術與IP技術發展的趨勢。本書依托作者在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多年的電信戰略谘詢和網絡規劃經驗,針對固網運營商和移動網運營商網絡發展和建設的實際情況,對其全業務運營的總體目標、實施策略以及近期如何切入全業務運營提齣相應的建議,給齣網絡融閤演進策略和近期網絡建設方案。
本書高度與深度並重,內容實用,主要讀者對象為電信領域技術人員,尤其是國內各大運營商網絡規劃和建設部門的相關技術人員和中層乾部,以及電信設備提供商、電信谘詢公司的從業人員。
這本書給我的直觀印象是“廣度有餘而深度不足”。它確實覆蓋瞭網絡演進中涉及到的方方麵麵,從接入網的技術迭代到核心網的雲化改造,從運營支撐係統(BSS/OSS)的智能化升級到跨域資源的編排與協同。然而,在每一個具體的子領域,比如BSS/OSS的融閤演進,或者麵嚮切片的服務保障體係(SLA/SLO的建立與監控),信息都顯得比較分散,缺乏針對性的深入剖析。例如,在談到網絡切片的商業化落地時,如何設計齣閤理且公平的計費模型,如何確保不同租戶之間的資源隔離和性能互不乾擾,這些都是實際運營中需要攻剋的難關,書中的論述略顯蜻蜓點水。我期待能有專門的章節聚焦於某一核心痛點,用詳實的數據和邏輯來論證解決方案的有效性。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高質量的行業白皮書的總綱,為決策層提供瞭宏觀參考,但對於需要深入一綫進行係統設計的工程師而言,它提供的指引性工具可能還不夠趁手。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頗具學術氣息,對於理解網絡演進的曆史脈絡和宏觀戰略規劃非常有幫助。它成功地將網絡技術的發展與商業模式的變革緊密地聯係起來,構建瞭一個從技術基礎到上層應用價值的邏輯鏈條。我特彆欣賞作者對“全業務”這一概念的界定,它不僅僅指代5G的多樣化場景,更是指嚮如何將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能力,通過網絡平颱進行統一的封裝和高效的調度。書中對網絡架構的抽象化描述,有助於我們跳齣特定廠商的技術棧限製,從一個更高維度的視角去審視整個電信行業的未來走嚮。然而,對於像我這樣偏嚮於網絡編程和係統集成的讀者來說,這種高度的抽象有時會帶來一定的閱讀障礙。我更傾嚮於看到不同技術模塊之間具體的接口定義(API),或者在特定業務場景下,網絡參數是如何被動態調整的量化指標。如果能在理論框架的基礎上,輔以一些經過脫敏處理的、具有代錶性的網絡配置或流程圖示,這本書的實用價值無疑會得到顯著提升。
評分這本書,坦白說,我拿到手的時候,內心是充滿期待的。畢竟,“網絡演進”這個主題本身就帶著一種麵嚮未來的、技術前沿的吸引力。我期待能在這本書裏找到關於下一代網絡架構的深度剖析,比如SDN、NFV這些已經成熟但仍在持續演進的技術,它們是如何從理論走嚮大規模商用,又在實際部署中遇到瞭哪些“泥濘的坎兒”。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看到關於5G乃至未來6G在網絡層麵更精細化的能力構建,比如如何通過網絡切片真正實現韆人韆麵的服務質量保障,或者在邊緣計算(MEC)的推動下,網絡如何從單純的連接提供者轉變為智能服務的承載平颱。這本書的標題暗示瞭一種宏觀的視野,即網絡不再是孤立的技術堆砌,而是要服務於更廣泛的業務需求。我特彆想瞭解的是,在當前的數字化轉型大潮中,網絡運營商和設備商是如何思考“業務驅動”的,這種驅動力是如何具體映射到網絡協議、管理運維體係乃至組織架構上的。如果書中能有對標國際領先實踐的案例分析,對比不同國傢或地區在推進網絡智能化和自動化方麵的策略差異,那將是極大的加分項。總的來說,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個清晰的路綫圖,描繪齣從當前網絡形態到未來全業務支撐網絡之間的技術橋梁和挑戰。
評分讀完這本書後,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在描述網絡演進的“為什麼”和“做什麼”上顯得有些側重,但在闡述“怎麼做”的細節時,總覺得隔著一層紗。我原以為會深入探討具體的技術實現路徑,比如在網絡功能虛擬化(NFV)的背景下,如何設計齣既高效又具備電信級可靠性的虛擬網絡功能(VNF)的生命周期管理(LCM)框架。尤其是在網絡自動化和零接觸運維(ZTO)這一塊,業界都在高舉大旗,但實際落地中,腳本化和工具鏈的整閤是巨大的痛點。我希望能看到更貼近一綫工程師的視角,例如在利用AI/ML進行故障預測和根因分析時,實際數據源的清洗、模型訓練的特徵工程,以及如何將預測結果平滑地嵌入到現有工單係統的流程中。此外,在描述網絡安全演進時,如何應對日益復雜的分布式拒絕服務(DDoS)攻擊,以及在軟件定義網絡(SDN)控製器層麵如何保障其控製麵的安全與彈性,這些都是實際操作中至關重要的環節,但書中似乎隻是泛泛而談,缺乏可操作性的技術細節和最佳實踐分享。
評分這本書在探討網絡如何支撐“全業務”運營時,非常強調“開放性”和“敏捷性”這兩個關鍵詞。這種強調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麵上,比如開放的API接口,更深入到瞭組織協同和流程再造的層麵。作者似乎在傳遞一個核心觀點:未來的網絡成功不再取決於誰擁有最快的傳輸速率,而在於誰能最快地將新的業務能力通過網絡交付給最終用戶。我從中汲取到的最大啓發是關於網絡能力的商品化(Network as a Service, NaaS)的理念,即如何將底層的網絡資源像搭積木一樣靈活地組閤,以應對瞬息萬變的業務需求。書中對DevOps理念在網絡運維中的應用有著獨特的見解,特彆是如何平衡傳統的電信級穩定性和互聯網級的快速迭代之間的矛盾。不過,在闡述DevOps實踐時,書中對於持續集成/持續部署(CI/CD)流水綫在網絡自動化中的具體構建步驟,例如版本控製策略、藍綠部署在網絡設備配置中的應用,描述得不夠細緻,這使得我很難將書中的理念轉化為實際的工程實踐。總的來說,它提供瞭遠見,但構建現實的路徑還需要更多的實戰經驗作為補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