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地下矿井无线通信——基于RFID的传感器网络
:75.00元
售价:52.5元,便宜22.5元,折扣70
作者: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4-01
ISBN:97871212257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本书综合论述了基于RFID传感器网络的矿井统一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础内容及所能完成的各种任务。其**特点是着重实践,书中收编了从设计开始到制造、组装、本质安全分析、测试、实验室和现场实验、不同无线通信系统部署和操作、网络设计及应用、编程方法及相关程序的所有技术细节与相关内容,许多可直接参考和应用;并且理论方面的内容也可作为综合参考。
本书侧重介绍了地下矿井和其他危险地区无线通信技术的*进展。本书全面提供了在这些区域用于传输数据、语音和视频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统一的基础内容,并结合介绍了防爆电路设计和开发的方法,这对危险地区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本书的主题内容包括被困矿工安全通信系统、竖井通信系统、视距通信系统、全矿范围通信系统和基于网络的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也详细讨论了RFID技术,包括地下应用的兼容系统用的嵌入式软件和地下不同设备用的软件程序代码。
章 矿井通信技术
1.1 引言
1.2 有线通信服务
1.2.1 有线通信的类型
1.2.2 载波电流系统
1.2.3 组合系统
1.2.4 光缆通信
1.2.5 有线通信系统的限制
1.3 半无线通信系统
1.3.1 基于漏泄电缆的系统
1.3.2 人身安全定位和监测
1.3.3 增强型数字无绳电信系统
1.3.4 以太网
1.4 穿地通信系统
1.4.1 人员应急(PED)通信系统
1.4.2 发射机外盖
1.4.3 矿车守卫者矿工跟踪系统
1.4.4 Delta电磁梯度计信标跟踪系统
1.4.5 地下无线电气通信系统
1.4.6 紧急广播网
1.4.7 甚低频和低频的传播
1.4.8 对TTE的研究
1.5 无线通信服务
1.5.1 袖珍寻呼机
1.5.2 对讲机(Walkie-Talkie)系统
1.5.3 蓝牙
1.5.4 无线保真(Wi-Fi)
1.5.5 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WiMAX)
1.5.6 射频识别技术
1.5.7 超宽带通信
1.5.8 Watcher(注视者)-ATS
1.5.9 跟踪器标签系统
1.6 灾难管理用营救系统
1.6.1 地下和城市环境通信
1.6.2 牙齿麦克风
1.6.3 超低频信标
1.7 结论
参考文献
网站
第2章 适用频率的评价
2.1 引言
2.2 穿过媒质的波的传播
2.3 实验室试验
2.3.1 实验方法
2.3.2 传输信号的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3章 被困矿工通信
3.1 引言
3.2 系统描述
3.3 发射单元
3.4 接收单元
3.5 技术说明
3.5.1 电源及安全防护
3.5.2 技术规格
3.5.3 可靠元件
3.5.4 输入和输出的详细信息
3.6 安全性分析
3.6.1 发射单元
3.6.2 接收单元
3.7 元件详细信息
3.7.1 安全性元件额定功率
3.7.2 发射单元元件列表
3.7.3 接收单元元件列表
3.8 系统功能
3.9 场地试验
3.10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竖井通信
4.1 引言
4.2 理论
4.2.1 电感应
4.2.2 电流钳
4.2.3 电磁耦合
4.2.4 后果
4.3 原理
4.4 系统描述
4.5 技术细节
4.5.1 发送单元
4.5.2 接收单元
4.5.3 规格
4.6 现场安装程序
4.7 实验室和现场试验
4.7.1 实验室试验
4.7.2 现场试验
4.8 系统功能
4.9 结论
参考文献
网站
第5章 视距通信
5.1 引言
5.2 在煤矿坑道中特高频(UHF)无线电波的传播
5.2.1 波导模式
5.2.2 表面粗糙度造成的损耗
5.2.3 隧道壁倾斜造成的损耗
5.3 预期的矿井通信范围和传输损耗
5.4 系统描述
5.5 电路图
5.6 规格
5.7 现场试验
5.8 功能
5.9 结论
参考文献
第6章 全矿井范围通信
6.1 引言
6.2 系统
6.2.1 基本原理
6.2.2 系统描述
6.3 漏泄系统的技术规格
6.4 工作方法
6.5 优点
6.6 电缆类型
6.6.1 长线天线
6.6.2 双线馈线
6.6.3 Delogne系统
6.6.4 开槽的屏蔽电缆
6.6.5 松编织电缆
6.7 缺点
6.8 现场试验
6.9 无源放大器的开发
6.9.1 描述
6.9.2 电路图
6.9.3 规格
6.9.4 现场安装
6.9.5 天线试验
6.9.6 性能
6.10 结论
参考文献
第7章 采矿业的基于Web信息和决策支持系统
7.1 引言
7.2 煤矿需要IT应用的领域
7.2.1 提高生产力和生产率
7.2.2 轮班和人事管理
7.2.3 减少产量单货不符的情况
7.2.4 设备维修
7.2.5 库存管理
7.2.6 环境监测
7.2.7 矿史
7.2.8 灾难预测及矿山安全管理
7.2.9 法令要求
7.2.10 灾后管理
7.2.11 用网上保存的记录改进工作
7.2.12 地下矿井无线通信
7.2.13 决策
7.2.14 培训
7.3 系统描述
7.3.1 软件和数据库
7.3.2 中间件
7.3.3 硬件
7.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8章 ZigBee技术: 一种独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
8.1 引言
8.2 ZigBee技术
8.2.1 ZigBee协议栈
8.2.2 网络层
8.2.3 数据链路层
8.2.4 通用MAC帧结构
8.2.5 IEEE 802.15.4中的MAC协议概述
8.2.6 物理层
8.2.7 灵敏度和工作距离
8.2.8 安全性
8.2.9 限制
8.3 ZigBee技术专长
8.4 ZigBee与其他无线技术的比较
8.5 ZigBee的特点
8.6 应用领域
8.7 ZigBee的设备制造商
8.8 结论
参考文献
网站
第9章 矿山无线信息和安全系统
9.1 引言
9.2 功能
9.3 系统
9.3.1 协调器
9.3.2 路由器/终端设备
9.3.3 监测设备
9.3.4 甲烷监测设备
9.3.5 信息设备
9.4 原理及运行过程
9.4.1 跟踪和监测系统
9.4.2 减少致命事故
9.4.3 碰撞预防系统
9.4.4 效率和生产率监测系统
9.4.5 监测矿工不安全习惯与报警系统
9.4.6 信息通信系统
9.5 系统安装过程
9.6 系统功能
9.7 地下矿井RFID设备性能分析
9.7.1 评价数据包投递率实验
9.7.2 评价信标率实验
9.8 结论
参考文献
0章 RFID器件编程
10.1 引言
10.2 RFID设备的功能
10.3 CC2430芯片
10.4 CC2430模块
10.5 RFID设备的编程
10.5.1 使用USB接口的调试
10.5.2 利用CC2430调试连接器的调试
10.6 网络的建立
10.7 网络拓扑
10.7.1 星形拓扑
10.7.2 对等拓扑
10.7.3 分群树形拓扑
10.8 网络层次
10.8.1 应用层(层7)
10.8.2 表示层(层6)
10.8.3 会话层(层5)
10.8.4 传输层(层4)
10.8.5 网络层(层3)
10.8.6 数据链路层(层2)
10.8.7 物理层(层1)
10.9 无线应用协议
10.10 媒体访问控制
10.10.1 MAC应用
10.10.2 MAC操作
10.10.3 MAC应用程序设计
10.10.4 利用TI-MAC库的编程
10.11 RFID设备的编程和功能
10.11.1 无线网络编程
10.11.2 不同设备的功能
10.11.3 编程过程
10.12 结论
参考文献
网站
1章 跟踪和监测软件
11.1 引言
11.2 应用软件
11.3 工作模式
11.4 流程图和算法
11.5 软件安装和操作步骤
11.5.1 安装步骤
11.5.2 操作步骤
11.6 结论
2章 危险区的本质安全
12.1 引言
12.2 本质安全概念
12.3 分类
12.3.1 危险区
12.3.2 防爆设备的温度
12.4 有关本质安全的标准
12.4.1 ATEX指令
12.5 主要的定义
12.6 IS和关联设备的分组和分类
12.6.1 电气设备的分类
12.6.2 简单设备
12.7 本质安全设备的设计
12.7.1 结构特征
12.7.2 各种组件介绍
12.7.3 简单电路的设计
12.7.4 参数分析
12.8 本质安全考虑的参数
12.8.1 元件的额定值
12.8.2 连接器
12.8.3 熔断器
12.8.4 电池和电池组
12.8.5 半导体
12.8.6 故障
12.9 可靠元件
12.9.1 变压器
12.9.2 限流电阻
12.9.3 隔离电容器
12.10 分流安全组件的使用
12.10.1 安全分流器
12.10.2 并联分流限压器
12.10.3 导线和连接
12.10.4 电隔离元件
12.10.5 安全栅
12.11 电磁和超声波能量辐射设备
12.11.1 无线频率源
12.12 对设计者的建议
12.12.1 基本设计概念
12.12.2 安全性分析
12.12.3 影响本质安全的因素
12.12.4 防爆设备的维护和处理
12.13 本质安全电路设计指南
12.14 本质安全防爆的基本概念
12.15 结论
参考文献
网站
附录A RFID设备编程
附录B TMS软件不同模块的流程
L.K.Bandyopadhyay博士:从印度国立理工学院(NIT)完成类电子专业硕士(物理)学位,之后在1976年成为印度中央矿业和燃料研究所(CIMFR)的研究成员,在开发矿工安全装置方面工作了多年。在此期间,他开发了本质安全甲烷、风速和机器状态传感器。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看起来非常严谨,我非常欣赏这种由宏观到微观的叙事逻辑。如果我没猜错,开篇应该会有一个关于传统矿井通信劣势的深入剖析,比如有线网络的脆弱性和传统无线电波穿透性的局限。接着,作者很可能会引出RFID技术作为一种低功耗、高鲁棒性的替代方案的理论基础。我特别关注“基于RFID的传感器网络”这个部分,这暗示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份识别,而是如何利用RFID的读写能力,构建一个具备数据采集和中继功能的分布式网络。我设想,书中会用大量的图表来展示信号在岩石、金属支架之间传播的衰减模型,这对于理解实际部署的难度至关重要。而且,RFID的标签管理和能耗优化在长期运行的传感器网络中是头等大事,我希望能看到作者在这方面是否有提出创新的管理策略,比如如何利用矿井的间歇性作业周期进行标签的唤醒和数据回传。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个完整的系统设计蓝图,从硬件选型到软件算法,那简直是太完美了。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份解决特定行业难题的行动指南。
评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对“安全”和“效率”的双重承诺。地下矿井作业的本质就是与高风险共存,任何通信中断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因此,这本书必须在“鲁棒性”上投入极大的笔墨。我猜测,书中关于环境适应性的探讨会非常深入,比如如何设计能抵抗粉尘侵蚀、承受高压力的RFID封装材料,以及如何确保在湿度接近饱和的环境中,标签和阅读器的耦合效率不会大幅下降。此外,基于RFID的网络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方面又有哪些独特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呢?毕竟,实时掌握的井下人员活动数据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作者能够结合一些实际的测试数据或模拟结果,量化说明基于RFID的系统相比于传统方案在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和数据准确率上的提升,这本书的价值无疑会飙升。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经得起工程实践检验的扎实内容,而不是空泛的概念堆砌。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面向技术人员的,也对矿业管理层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试想一下,当一个矿井管理者拿到这样一本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时,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引入这项新技术将带来的投资回报率(ROI)——减少非计划停工时间、优化人力资源调度、更快的应急响应速度。因此,我期待书中对“效益分析”或“经济模型”的部分不会一带而过。比如,比较部署一套RFID传感器网络与传统部署传统有线网络的初始成本、维护成本和长期运营成本的差异。另外,这本书应该会探讨如何将RFID采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和可视化,以便于矿井管理系统(MES)进行决策支持。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个章节专门讨论如何将这些实时数据接入到现有的矿业数据平台中,实现真正的“数据驱动型”矿井管理,那就太贴合当前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了。这种跨学科、重实效的著作,才是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的。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充满了工业风和科技感,那种深沉的色调配上闪烁的光点,立刻让人联想到复杂的数据流和深邃的地下空间。光是看到这个标题——《地下矿井无线通信——基于RFID的传感器网络》,我就忍不住开始想象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领域——古老的采矿业和前沿的射频识别技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我猜想,书中肯定会详细剖析在极端恶劣的矿井环境下,如何克服电磁干扰、高湿度和结构复杂性这些技术壁垒,实现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我尤其期待看到关于RFID标签在井下定位和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案例,毕竟,如果能实时掌握矿井内的气体浓度、温度变化乃至人员位置,那对于提升安全性和效率简直是革命性的进步。这本书如果真的能把理论深度和实际操作性结合起来,那对于矿业安全工程师和通信技术研究人员来说,绝对是一本案头必备的宝典。这本书的选题角度非常新颖,它触及了工业物联网(IIoT)的一个核心痛点:如何让智能技术真正深入到最严苛的工作场景中去。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构建这个传感器网络架构的,它会不会涉及到自组网协议的特殊优化,毕竟在地下,每一个节点的信号覆盖都至关重要。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期待还集中在“前瞻性”上。地下通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RFID技术本身也在快速迭代,比如UWB-RFID的融合、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与RFID的结合等。我希望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介绍现有的成熟技术,而是能展望未来几年内,这个领域可能出现的突破点。例如,是否有可能利用RFID技术实现对巷道结构变化的微小位移进行持续监测?或者,在更深层次的探索中,RFID网络能否作为未来矿井自动化和机器人操作的基础定位和通信骨干?如果书中能提出一些尚未商业化但具有巨大潜力的研究方向或实验性架构,这本书就会从一本“优秀的技术手册”跃升为一本“行业的思想领袖”之作。期待作者的视野能够穿透地表,为地下通信的下一代架构指明方向,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引领技术潮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