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钢铁冶金概论/高等学校教学用书
定价:24.00元
售价:16.3元,便宜7.7元,折扣67
作者:李慧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11-01
ISBN:978750241238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冶金基本概念,冶金的能源、能耗、耐火材料及环保等基本知识,高炉炼铁及铁矿石的开采、富选、造块,焦炭的生产,铁合金的生产,各种炼钢方法及炉外精炼技术,钢的浇注等。同时,还简要介绍了钢铁生产的主要设备、产品与副产品以及钢铁冶金技术的发展。全书以介绍钢铁冶炼过程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及基本流程为重点使读者对钢铁联合企业的生产过程有一个全面而概括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冶金的基本知识。
目录
1 绪论
1.1 冶金基本概念
1.2 钢铁工业
1.3 钢铁冶铁
1.4 钢铁产品及副产品
1.5 钢铁工业能源及能耗
1.6 耐火材料
1.7 环境保护
2 高炉冶炼用原料
2.1 铁矿石
2.2 铁矿石的开采
2.3 铁矿石的富选
2.4 铁矿粉造块
2.5 燃料
2.6 熔剂
2.7 锰矿石及其它含铁原料
3 高炉炼铁
3.1 高炉冶炼过程特点
3.2 燃烧反应
3.3 还原反应
3.4 造渣过程
3.5 生铁形成
3.6 炉料与煤气运动
3.7 炼铁技术的发展
3.8 高炉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高炉结构及附属设备
4.1 高炉本体
4.2 高炉附属系统
5 高炉操作
5.1 开炉、休风、停炉
5.2 基本操作制度
5.3 炉况判断
6 非高炉炼铁
6.1 概述
6.2 直接还原法
6.3 熔融还原
7 铁合金生产
7.1 概述
7.2 铁合金生产的基础
7.3 铁合金的生产方法
7.4 硅、锰、铬系铁合金的生产
7.5 铁合金生产的发展
8 炼钢基本原理
8.1 炼钢的基本任务
8.2 炼钢炉渣
8.3 炼钢过程的基本反应
9 炼钢用原材料
9.1 金属料
9.2 辅助材料
10 氧气转炉炼钢
10.1 氧气顶吹转炉炼钢
10.2 氧气底吹转炉炼钢
10.3 顶气复合吹炼转炉
10.4 氧气转炉的新技术
11 平炉炼钢法
11.1 平炉炼钢法的特点
11.2 平炉构造概述
11.3 平炉废钢矿石法的熔炼工艺
11.4 平炉的改造
12 电炉炼钢
13 炉外精炼
14 钢的浇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一位对工业史和技术演变有着浓厚兴趣的历史爱好者,阅读这本书时,我发现它绝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它以一种近乎史诗般的叙事方式,展现了人类改造自然、驾驭高温的伟大征程。书中对不同冶炼技术从手工到大规模工业化的演变过程的描述,充满了对前人智慧的尊重。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历史小插曲,比如关于贝塞麦转炉和西门子-马丁炉的兴衰对比,读来让人不禁感叹技术的迭代速度与残酷性。它没有将技术视为静态的知识点,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背景中去考察。这种历史的维度,使得我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做”,更理解了“为什么会这样发展至今”。书中对能源效率和环境影响的讨论,也体现了时代精神,它清晰地指出了传统冶金面临的挑战,并暗示了未来绿色冶金的发展方向。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冶金工程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连接着古代的冶炼作坊与当今的超级材料研发中心,厚重而富有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编排,简直是为自学者量身定做的。我不是科班出身,完全是靠业余时间啃下来的,最大的障碍往往是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跳跃太大,让人找不到重点。然而,这本《钢铁冶金概论》的章节划分极其清晰,逻辑链条严密得像一个瑞士钟表。从最基础的原料准备,到铁水处理,再到各种精炼技术,每一步都过渡得恰到好处,让人能够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深入,而不至于迷失在细节之中。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在关键概念的引入上极其审慎,总是先提供宏观的背景,再逐步深入到微观机理。比如讲解氧对钢水的脱氧过程时,它会先从钢水质量的重要性入手,然后才引入热力学平衡和动力学速率的计算。这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习曲线的陡峭程度。对于那些想在短时间内建立起冶金知识体系的非专业人士,这本书的引导性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它不是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可自我修正的知识网络。
评分我是一个工作了几年,现在想系统性回顾和提升理论深度的工程师,因此我对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前沿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坦白说,市面上关于冶金的书籍汗牛充栋,但大多停留在基础原理的罗列上,缺乏对现代冶金技术挑战的深入探讨。这本书的闪光点恰恰在于它对“现代”二字的精准把握。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平炉、转炉炼钢的经典工艺,更用相当篇幅聚焦于连铸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对不同铸坯质量控制的精细化解读,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例。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钢水净化和合金化设计的章节,那些关于非金属夹杂物的控制策略,以及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微量元素来定制钢材性能的论述,非常具有操作指导意义。阅读这些内容时,我甚至在脑海中重新模拟了我们车间里遇到的几次出钢事故,并找到了理论上的根源所在。这本书的深度足够“硬核”,它没有回避复杂的问题,而是直接将这些难题摆出来,并展示了最前沿的解决方案。对于我这种需要将理论指导实践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框架是坚实且面向未来的。
评分这本《钢铁冶金概论》无疑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一部重量级作品,对于我们这些初入冶金行业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宏大工业世界的大门。我记得第一次翻开它时,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式和热力学曲线差点让我望而却步,但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巧妙。他们没有一开始就陷入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泥潭,而是用非常生动和贴近实际的案例,勾勒出了钢铁是怎样从地球深处的矿石,一步步蜕变成我们日常所见的坚固材料的完整历程。特别是关于烧结和高炉炼铁的部分,插图详尽,流程图清晰到令人赞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为什么”的解释,而不仅仅是“是什么”。比如,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炉内冶金过程中的传热和传质机制,让原本枯燥的物理化学原理变得鲜活起来,仿佛能看到炉内的巨大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读完这部分,我对那些矗立在钢铁厂上空的巨大烟囱不再只是敬畏,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敬意,理解了其中蕴含的千年智慧与现代科学的结晶。这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阅读体验却出奇地顺畅,完全不像一本教科书,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在手把手地带你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工业考察。
评分从纯粹的学术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引证系统做得相当扎实,这对于任何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读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注意到,书中引用的文献涵盖了从经典的冶金学泰斗的著作到最新的国际会议论文,显示出编撰者团队对该领域的全面掌握和持续关注。此外,书中所提供的例题和习题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不仅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更多的是对实际工程问题的抽象和建模。例如,在讲解炉渣化学和炉渣对钢水净化的影响时,配套的习题要求读者利用物相图和活度理论来预测复杂体系下的平衡状态,这极大地锻炼了读者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对于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而言,这些习题是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掌握核心概念的金标准。这本书的严谨性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从公式的推导到图表的标注,都显示出极高的专业水准,它真正做到了“概论”二字下所蕴含的广度与深度兼备,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宝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