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五脏气血通补手册
定价:29.8元
售价:20.3元,便宜9.5元,折扣68
作者:王芳
出版社: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4-01
ISBN:9787530895344
字数:18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气血是培养健康的土壤,调和气血,*简单、*实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教给广大朋友,用来调养人体之根本——气血。
* 五脏气血和谐了,身心就和谐,身体就健康!
* 五脏是人体的中心,气血乃其根基,补气血养五脏可谓切中防病致病的关键!本书集针灸、按摩、药膳等诸法于一册,简便实用,不可不读!
内容提要
我们的人体看起来非常复杂,其实根本的的东西只有两样:气和血。《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气血就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东西全部是需要围绕着这个气与血的根本而进行运行的。本书教你用常用的家庭自然保健疗法,可以让你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把气血调养好。
目录
作者介绍
王芳:中医全科主治医师,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后一直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熟练掌握中西医实用诊疗技术,具有预防、诊疗、养生、康复等全面的医疗技能,出版了《糖尿病养身密码》《高血压养身密码》《做孩子的调理专家》《给身体减龄》等作品。
文摘
序言
我们的人体看起来非常复杂,其实根本的的东西只有两样:气和血。《黄帝内经》中记载:“人之所有者,血与气。”气血就是生命的根本,其他的东西全部是需要围绕着这个气与血的根本而进行运行的。
气和血属于一阴一阳,气无形而动,属于阳,血有形而静,属于阴;气有温煦推动的作用,血有营养滋润的作用;血的生成离不开气,而气也是不能够离开血而独自存在。中医有“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之说。血无气的统帅和推动,就没有办法到达身体需要的地方;气如果没有血作为基础,那么气就会成为身体当中的一股邪火。
气,是人体的动力,血,是动力的源泉。如果我们把气当成是一架飞机,那么血就是飞机的燃料。气虚,人就会经常感到疲乏无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而血虚,人就经常会心悸失眠、形体消瘦、皮肤异常干燥、面色萎黄。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气血失衡出现的几种情况:
,气滞血瘀
我们身体当中的气是不断运动的,气升气降、气出气入,血液的流动、能量的转化、汗液的流出、大小便的排泄等,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依赖气的运动。可是,如果有一天,气的运动在我们身体当中的某个地方突然停滞下来,那么紧接着,血液的流动也是会随之停滞了下来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滞血瘀。
第二,气不摄血
气是血的统帅,气充足了,血才能够一切行动听指挥。而一旦气的统帅力量不足,那么血就会擅自做主,溢出脉外来,而这个时候,人们就会出现吐血、便血、崩漏、皮下淤斑等情况。
第三,气虚血淤
如果人体的气不虚弱,但是却被堵塞住了,那么这样就会导致的血淤,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气滞血瘀。可是如果人体的气虚弱,气已经没有办法推动血液运行了,那么这种情况下造成的血瘀,就叫作气虚血瘀。气虚血瘀兼有气虚和血瘀的表现,经常会表现出胸腹疼痛和突然中风等现象。
第四,气随血脱
我们知道,气血是相互依存的,当血液大量流失的时候,气失去了依靠,自然也会随之外脱。气脱阳亡,那么这个时候我们的脸色就会变得非常苍白、手足冰冷,而且会大汗淋漓严重的人甚至还会当场昏迷。
第五,气血两虚
气虚,血也虚,这样的情况经常是因为久病不愈损耗了气血所引起,这个时候的人,看起来弱不禁风,面色淡白或者是萎黄,经常会头晕目眩、心悸失眠。
总而言之,气与血就好像是一对夫妻,一阳一阴,谁也不可能离开谁,二者和谐相存,身体自然就会平安健康,但是一旦它们发生矛盾,我们的身体就会出现问题,病魔缠身。
本书通过中医的要领来诠释气血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解决气血亏损的问题,可以说是现代人保持健康身体的读物。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吸引人,封面采用了一种比较沉稳的深蓝色调,配上烫金的字体,显得既专业又不失典雅。拿到手里感觉分量很足,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内页的排版清晰、布局合理,阅读起来眼睛不会感到疲劳。尤其是那些复杂的穴位图示和经络走向的插图,线条流畅,标注清晰明了,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找到重点。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在每一章的开头都有一个简短的引言,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本章的重点和学习目标,这比那种直接堆砌内容的医学书籍要人性化得多。整体来看,从包装到内页设计,这本书都透露出一种认真对待读者的态度,让人对其中的内容更加期待。我希望它能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操作指导,毕竟理论结合实践才是学习的关键。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导论部分,我感到作者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做了大量的功课。他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理论的简单复述,而是巧妙地将现代医学的一些观点融入进来,使得整本书的内容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与时俱进的科学性。比如,在讨论脏腑功能失调时,作者不仅仅给出了中医的辨证分型,还尝试从现代生理学角度去解释这些现象的可能病理基础,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极大地拓宽了我的理解边界。我注意到书中大量引用了古代医籍的原文,但都配有详细的白话解释,这避免了晦涩难懂的问题,真正做到了“古为今用”。不过,我希望后续的章节中,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理论,能增加更多的图表或流程图来辅助说明,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直观地把握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减少理解上的跳跃感。
评分这本书在具体阐述养生方法时的详尽程度,简直让人惊叹。我试着按照书中描述的按摩手法,针对性地进行了一些自我调理,效果立竿见影。作者对每一个操作步骤的描述都细致入微,从手的姿势、力度掌握到呼吸配合,都给出了明确的指导,几乎就像有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站在旁边亲自指导一样。特别是对于日常饮食的调理建议,它并不是简单地推荐某种食物,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食材的性味归经,以及它们对特定脏腑气血的调补作用,让我对“药食同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唯一让我略感遗憾的是,对于某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的疗法,书中缺乏一个清晰的“疗程”建议,比如每天应该坚持多久、多久可以看到初步效果等,这对于追求效率的现代人来说,可能会在坚持度上遇到一些困惑。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真诚,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在听一位和蔼的长辈娓娓道来人生的智慧。作者似乎深知,面对大众读者,晦涩的术语和生硬的理论只会让人望而却步。因此,他总是用最朴素的语言去解释最深奥的道理,使得那些原本感觉遥不可及的“养生经络”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一些常见病症的预防和缓解方法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人文关怀。他不仅仅是在教你“怎么做”,更是在引导你去“如何理解身体发出的信号”。这种注重个体差异、强调身心合一的论述方式,让我感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关乎生活态度的指南。
评分我对比了几本市面上同类的书籍,发现本书在“个性化调理”这一块做得尤为出色。它没有提供“万能公式”,而是反复强调“辨证论治”的重要性,即便是同样的症状,也要根据个人的体质、年龄和生活习惯来调整方案。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如果……则……”的判断逻辑,引导读者学会自我观察和初步判断。例如,在处理气虚和血虚的区分上,作者列举了十几个细微的对比点,非常具有实操价值。这使得读者在使用这本书时,不会盲目跟风,而是能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健康管理框架。唯一的改进空间在于,如果能在附录部分增加一个快速检索表,按常见症状索引到相应的调理章节,那将会在日常紧急查阅时,大大提高使用效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