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 | 作者 | 唐燕、 克劳斯?昆兹曼(Klaus R. Kunzm |
| 定价 | 78.00元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302450597 | 出版日期 | 2016-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基于实证,探索了文化、创意、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之间的内在互动机制与实践推进举措,涵盖的案例遍及北美、欧、亚三洲,从而将研究视野的广度和深度提升到跨地域的全球层面之上。每个案例都由熟知其始末的本土学者或规划师撰写,以确保探索的深度和准确性。案例整合在统一的结构框架之中,用以对比和呈现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之下的城市文化创意发展途径及其经验启示。著作旨在分享和传播文化、创意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关联的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策略,以推进我国城市规划的文化思考和创新实践。? 对于城市规划师、政策决策者和城市开发管理者以及创意人士而言,它是一本糅合各方前沿视角的深度读本;对于有意一睹欧美亚创意都市风尚的旅行者来说,它又是一本有趣的解码书。 |
| 作者简介 | |
| 唐燕 博士,副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00年、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先后获工学学士与工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2008年受“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赴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TU Dortmund)空间规划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为柏林自由大学(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访问学者;2008年底留校执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并担任《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杂志编委委员和责任编辑;2015年访学麻省理工学院。现为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中心建筑学学科评议组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设计、城市更新、区域治理等,已参加国家及省市级重点科研课题十余项,在外期刊、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持过德国洪堡基金、国家自然基金、“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子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等资助课题,曾获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求是论坛”论文竞赛奖、第五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佳作奖,出版有《德国大都市地区的区域治理与协作》、《城市设计运作的制度与制度环境》、《创意城市实践:欧洲与亚洲的视角》等著作。 克劳斯?昆兹曼(Klaus R. Kunzmann) 博士,教授(退休),多特蒙德工业大学。 1967年毕业于慕尼黑工业大学(TU München)建筑学院,1971年于维也纳工业大学(TU Wien)获博士学位,1994年获纽卡索大学(University of Newcastle-upon-Tyne)荣誉博士学位。1974年被多特蒙德工业大学聘任为教授,并主管空间规划研究所至1993年。1993年至2006年(退休),担任欧洲空间规划学院的让?莫奈讲席教授;1987年至1990年,任欧洲规划院校联合会(AESOP)首任主席。克劳斯?昆兹曼是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巴特莱特规划学院(Bartlett School of Planning)和台湾新竹中华大学的名誉教授,也是英国皇家城镇规划学会(RPTI)的荣誉会员,此外还作为客座教授在多所欧美高校及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中国大学任教。 1990年代表北莱茵-威斯特州经济部开展“创意经济对区域发展的潜力研究”以来,克劳斯?昆兹曼始终致力于创意城市的研究,已与他人就文化和创意对城市发展起到的作用合作出版了多本书籍。克劳斯?昆兹曼现居柏林,研究中国的经济增长对欧洲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影响,并仍在坚持撰写关于欧洲国土规划、创意城市开发等方面的著作。 |
| 目录 | |
| 目.录 导言 001 创意城市导向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城市更新(唐燕,克劳斯·昆兹曼) Creativity, Culture and Urban Developmentunder Creative Cities Orientation...001 章文化、艺术与城市建设 021 The Arts, Culture and City Construction 1.1.卡塞尔:文化与创造力(尤·阿尔特拉克) Kassel: Cultural and creativity...021 1.2.格拉茨: 通向创意城市的成长之路(卡尔·斯托克) Graz: On the Way to Being a CreativeCity...065 1.3.成都:历史·商业·市井映照下的文化创意之都(麦贤敏,李永华,曹勇) Chengdu: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cityemerging from the history, merce and tradition...065 1.4.釜山:甘川洞文化村:通过文化艺术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唐燕,魏寒宾,金世镛) Busan Gamcheon Cultural Village: Improve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rough Culture and Arts...065 1.5.圣丽塔-杜萨普卡伊:巴西小城镇的“创意城市,幸福城市”经验(保罗·塔度·雷特·阿兰特斯) Santa Rita do Sapulai: “Creative City, HappyCity” Lessons from a Small Brazilian Town...065 第二章文化创意产业作用于城市发展 021 The Rol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Industries in Urban Development 2.1.美国:城市如何孕育文化产业企业家(安·马库森) USA: How Cities Can Nurture CulturalEntrepreneurs...065 2.2.西雅图、明尼苏达双城、圣何塞:城市创意产业战略(安·马库森) Seattle, Minnesota Twin Cities, San Jose:City creative industry strategies...065 2.3.伦敦:创意经济的政策与程序、过去与现在(安迪·C·普拉特) London: Policy and Process, Past andPresent of the Creative Economy...065 2.4.北京朝阳:基于企业数据分析的文化创意产业城市空间布局研究(黄鹤) Beijing Chaoyang: Research on the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Enterprise Data...065 2.5.宜兴:历久弥新的创意制作城市(胡舒扬,罗震东) Yixing: A Enduring Creative City ofCeramics Craft...065 2.6.珀斯:对一个3-5年音乐节计划执行2年后停办的调查(克里斯汀·巴里克,莱利亚·格林) Perth: An examination of the One Movementfor Music Festival which was a three to five year plan, but stopped aftertwo...065 第三章创意与城市更新 021 Creativity and Urban Generation 3.1.鲁尔区:以文化为导向复兴老工业区的成就与局限(克劳兹·R·昆兹曼) Ruhr: Achievements and Limits ofCulture-led Regeneration in an Old Industrial Region...065 3.2.纽卡斯尔:将工业遗产转变为文化与创造力(大卫·查尔斯) Newcastle: Converting Industrial Heritageto Culture and Creativity...065 3.3.维也纳:创意空间和城市发展(卡劳斯·欧文迈耶, 鲁多夫·斯彻文斯,维罗妮卡·雷兹博克) Vienna: Creative Spaces and UrbanDevelopment...065 3.4.布达佩斯:创意城市再开发(爱哲迪·塔玛斯,史密斯·梅林·凯博士) Budapest: Creative UrbanRedevelopment...065 3.5.多伦多:创意城市实践与休闲娱乐区再开发(塞巴斯蒂安·达钦) Toronto: Creative City Practice andRedevelopment in the Entertainment District...065 3.6.马尔默:通过文化再生城市(利亚·吉拉尔) Malm.: Regenerating Cities Through Culture...065 结语 259 城市发展与更新中的创意产业未来(克劳斯·昆兹曼) Futur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in UrbanDevelopment and Regeneration...065 后记 269 作者简介 272 译者简介 281 |
| 编辑推荐 | |
| 18个欧美亚创意城市的生动实例 25位全球城市规划学者的精妙解析 分享和传播文化、创意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及关联的城市建设理念与实践策略,以推进我国城市规划的文化思考和创新实践。 |
| 文摘 | |
| |
| 序言 | |
| 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
这本书的书名让我立刻联想到我居住的这座城市最近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过去一些老旧的工业区,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充满艺术气息的创意园区,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和创业者。我一直很好奇,这背后究竟有哪些深层次的驱动力?{RT}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这几个词串联起来,似乎就能解释这一切。我尤其想知道,当一个城市决定进行“更新”时,文化的地位究竟有多重要?它是否仅仅是点缀,还是驱动更新的核心力量?创意产业又是如何被“培育”和“引进”的?它对一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就业机会,甚至居民的生活方式会产生怎样颠覆性的影响?我脑海中闪过许多关于老街区改造的讨论,有些成功转型,有些则沦为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失去了原有的灵魂。这本书,我希望能够为我解答这些疑惑。唐燕教授的名字,我有所耳闻,她在中国文化研究和城市发展领域都有深入的探索,我期待她的见解能够更贴近中国城市更新的实际情况,能够揭示出那些“接地气”的经验和教训。而[德] 克劳斯·昆兹曼,这位来自欧洲的学者,他的视角或许会带来一些颠覆性的思考,尤其是在跨文化交流和创意经济的国际化进程方面,他的理论可能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兴奋。{RT}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这几个词汇组合在一起,完美地击中了我的研究兴趣点。我一直对“文化如何赋能城市发展”这个议题非常感兴趣,并且在我的学习和工作中,也常常会遇到城市更新的案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文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多重作用,不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而是能够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社会活力提升、以及居民生活品质改善的关键驱动力。同时,我非常好奇书中对于“创意产业”的具体定义和划分。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创意产业的概念日益模糊,我希望作者能够清晰地界定其范畴,并分析其与传统文化产业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克劳斯·昆兹曼这位作者的名字,让我联想到德国在工业设计、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城市规划方面的卓越成就。他的参与,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国际视野和学术深度,我期待能够从中学习到一些前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唐燕教授在中国城市研究领域的专业性,也让我对书中关于中国城市更新的案例分析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建议,帮助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更好地利用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更新。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RT}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直接点出了我一直以来关注的核心议题。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许多城市都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如何在这些变化中保留城市的灵魂,并注入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框架,来理解文化和创意产业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机制。我尤其想知道,文化究竟是如何被“激活”并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是保护历史建筑,还是推广地方戏曲?亦或是发展数字文化内容?同时,我对“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有着浓厚的兴趣。它是否仅仅包括设计、艺术、媒体等领域,还是更广泛地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希望书中能够给出清晰的界定,并分析其对城市就业结构、产业升级以及城市形象塑造的影响。克劳斯·昆兹曼这位学者的名字,让我对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和国际视野有了很高的期望,我期待他的研究能够带来一些前沿的理论和方法论,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城市更新的复杂性。唐燕教授在中国文化研究领域的深厚造诣,也让我对书中关于中国本土案例的分析充满期待,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洞见,从而更好地把握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之间的辩证关系。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就自带一种厚重的学术气息,让我第一眼就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著作。{RT}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这三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已经勾勒出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议题。我个人对城市发展一直充满好奇,而“城市更新”这个词更是触动了我内心深处对城市变迁的敏感。想象一下,那些曾经辉煌又逐渐老去的街区,如何在文化的注入和创意产业的带动下焕发新生,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过程。我特别想知道,在作者的笔下,文化究竟扮演了怎样的催化剂角色?它不仅仅是历史的沉淀,更是激发城市活力的源泉吗?而创意产业,作为现代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又是如何与传统的文化底蕴巧妙融合,而不是简单地取代?我期待书中能展现出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比如某个城市是如何通过保护老建筑、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我也很关心这种更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和争议,比如文化符号的商业化、原有居民的权益保障等,这些都是非常现实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克劳斯·昆兹曼这位德国学者,名字本身就有一种严谨而深邃的感觉,我相信他的视角和理论会为这本书增添不少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和城市规划领域,德国一直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我很期待能从他的理论框架中获得一些启发。
评分“城市更新”这个词,总是能勾起我对于老城市记忆的怀念,同时也对未来城市发展充满憧憬。这本书的书名,{RT}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更新,正好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思考。我一直认为,一个城市之所以有独特的魅力,往往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创意产业”的兴起,又为古老的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勃勃生机。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两者是如何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文化不仅仅是历史遗迹的保护,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活化;创意产业也不仅仅是新兴的经济增长点,更是文化基因的再创造和传播。我特别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一些成功的“文化+创意”模式,如何将一个曾经衰败的工业区,打造成一个集艺术展览、文创产品开发、时尚设计、数字媒体等多元业态于一体的活力空间?同时,我也很关心书中对“更新”过程中的一些挑战的解读,例如,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留城市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如何在吸引外部人才和资本的同时,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和文化认同?[德] 克劳斯·昆兹曼的出现,让我对书中跨文化的视角充满期待,或许他能带来一些不同于国内的独特思考,让我们从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来审视中国城市更新的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