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703 9787513325905 新星出版社

读库1703 9787513325905 新星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立宪 著
图书标签:
  • 文学
  • 小说
  • 当代文学
  • 社会
  • 家庭
  • 情感
  • 成长
  • 现实主义
  • 新星出版社
  • 读库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新华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25905
商品编码:29727320890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7-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读库1703

定价:30.00元

作者:张立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1332590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摆事实不讲道理”是《读库》的编辑方针。其收入的作品从篇幅而言属于五千至五万字之间的中篇读本;内容而言,《读库》强调非学术,非虚构,追求趣味和品味的结合,探究人与事、细节与谈资,不探讨学术问题,不发表文学作品,所选书评影评等文体则强调趣味性,通过真实的表象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和思想深度。

内容提要


  本辑《读库》是2017年第三期,包含九篇文章:《大舅回乡》、《盲流》、《远去的背影》、《“爱乐”之梗》、《浮生(续二)》、《琳琅满堂》、《极限玩家》、《时差》和《分裂时代的前夜》。

  张冲波的大舅狄丰义1949年离开家乡与亲人,随国民党到台湾。生前,他一共回过大陆五次。《大舅回乡》记述了流落台湾的大舅这五次返回大陆探亲的经历,以及家族成员的不同命运。骨肉分离多年,父母生死未卜,妻女音讯渺茫,只身漂洋过海……大舅身在台湾,却始终心怀对家国故土的眷恋。

  骆武英,生于1931年,河南省卢氏县杜关镇民湾村人。《盲流》是由他口述,骆淑景记录整理的。骆武英幼年在战乱中度过,“土改”时,十七岁的他逃到山里跟师傅学会了木匠手艺,从此靠这个养家糊口。从1969年到1971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骆武英自河南到山西,颠沛流离,受尽磨难。这篇回忆录,以亲身经历和个人视角,描绘了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

  李怀宇走访文化名家多年,《读库》曾刊发过他访问周有光、廖冰兄、许倬云、张充和、余英时等先生的文章。《远去的背影》记录了他与辛丰年、吴冠中、王钟翰、范用、车辐等诸位先生的采访交流。

  当前的歌舞片已经不像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那样普遍了。虽然偶能见到,但大都无法再现歌舞片鼎盛时期的天真与烂漫。2016年的电影《爱乐之城》对歌舞片的探索并未拘泥于形式,也延伸至故事层面,既有传承,也有革新,还加入了导演对于爵士乐的小趣味,因此显得层次丰富、现代感十足。《“爱乐”之梗》就细细梳理了电影《爱乐之城》中几十处细节,从中可以管窥其他影片的影子。

  继《读库1505》的《浮生》和《读库1606》的《浮生(续)》之后,作者任晓雯继续她的“浮生”系列,《浮生(续二)》通过白描多个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构成群像,完成了一场关于历史的微观叙述。本文的素材依然来自任晓雯对人物的当面采访与翻阅口述材料,用非虚构的手法趋近人性的真实。她在创作中还加入文言和沪语,令细节更加充实,也使人物形象更具地域性。

  琳琅阁是日本东京都内*老牌的汉学书店(创建于1875年),它“多有中国难得之书”的口碑在晚清士大夫中流传广泛。在《琳琅满堂》中,尹敏志广泛搜集史料,精心梳理了清朝与日本名士到此访书的片断,以及一百多年来琳琅阁书店的变迁。

  极限片是极限明信片的简称,由明信片、邮票和戳记三大要素组成。极限片的“极限”,就是*限度的接近。在《极限玩家》中,“漫邮记”系列的作者谭夏阳借由四十余张极限片,展现了几十年前工农生产、教育科研、体育运动等领域的场景。

  由于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人处于不同的时区,因此形成的时差曾经给过去的人带来过极大的不便。直到1986年,全世界的时间才得以统一。通过《时差》一文,能看到电报、铁路以及天文学家对此的推动与促进。

  近代以前,中国*的威胁不是来自海洋,而是草原。游牧社会人口少、经济落后、组织形态原始,虽然机动性强,但总体上在与农耕社会中的交锋中落于下风。然而,汉晋之际中地战乱频仍,瘟疫、饥荒接踵而至,胡汉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刘勃的《分裂时代的前夜》追述了这段骚动不安的历史,揭示大变乱来临的背后缘由。

目录


1-40 大舅回乡 张冲波

41-64 盲流 骆武英 口述/骆淑景 记录整理

65-125 远去的背影 李怀宇

126-187 “爱乐”之梗 亓冠奇

188-214 浮生(续二) 任晓雯

215-237 琳琅满堂 尹敏志

238-313 极限玩家 谭夏阳

314-330 时差 周烨

331-345 分裂时代的前夜 刘勃

作者介绍


张立宪

  江湖人称“老六”。新闻出版从业者,居北京。现主编《读库》丛书。并策划出版《青衣张火丁》、《共和国教科书》等。多年来,跨工种作业,独立完成一本书的策划、组稿、编稿、设计、印刷、宣传、发行各环节,涉及编辑、美术、财务、公关、销售诸领域。以一人之力,创出中国出版界持续出版一种读书品牌《读库》的奇迹。2008年4月当选“思想推动中国——联想ThinkPad中国思想力人物评选”的十位中国思想力人物之一。自2002年起,以“见招拆招”为网名,发表“记忆碎片”系列文章,在网络世界流传至今。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504》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505》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506》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2015(套装六册)》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601》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602》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603》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604》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605》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606》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701》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702》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1703》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读库2016(套装六册)》点击进入

href='#' target='_blank'>《更作品请进入新星出版社旗舰店》点击进入

文摘


序言



《读库1703》:一次跨越时间的思想对话与现实关照 《读库1703》并非一本虚构故事的汇编,也不是一个单一主题的深入探讨。它更像是一扇窗,引领读者穿越时空,审视个体与社会,连接历史与当下,激发思考,带来启发。这本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书号为9787513325905的《读库1703》,其独特之处在于其“读库”系列一贯的编辑理念:精选、专题化、深度化,旨在呈现一系列具有价值、能够引人深思的文章、访谈、评论及图文并茂的专题,触及人类经验的方方面面,并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姿态,与读者进行一场深入的思想交流。 一、 历史的褶皱与当代的余响 《读库1703》的魅力之一,在于它善于在历史的深处挖掘与当下社会形成共鸣的议题。它可能呈现的是对某个被遗忘的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通过搜集鲜为人知的史料、珍贵的口述访谈,还原一个更加立体、复杂的历史图景。这些历史片段并非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历史的脉络如何影响着今天的社会结构、文化形态乃至个体命运。例如,一篇关于近代中国某个社会运动的文章,可能不仅仅是记录其过程,更会深入分析其动因、参与者、以及最终的成败教训,从而让我们看到其中蕴含的关于进步、改革、牺牲与妥协的永恒主题。 又或者,书中可能收录了对某个历史人物的深度解读,并非简单的人物传记,而是聚焦于他们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抉择、思想困境,以及其行为对历史进程产生的微妙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读库1703》引导读者跳出二元对立的简单判断,理解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以及历史本身的非线性发展。这种对历史的回溯,不是为了缅怀过去,而是为了照亮现在,理解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并且从中汲取经验,避免重蹈覆辙。 二、 社会的镜像与人性的洞察 《读库1703》同样关注当下社会的种种现象,它以一种敏锐的观察力,捕捉时代的脉搏,呈现社会的众生相。这可能体现在对某个社会热点问题的深度报道,作者并非急于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多角度的采访、扎实的调查,呈现问题的复杂性,揭示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原因。一篇关于城市化进程中普通人生活变迁的文章,可能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巨大冲击力,以及个体在洪流中的挣扎与适应。 书中也可能探讨一些关于社会结构、文化变迁、以及新兴生活方式的专题。例如,对于数字时代下人际关系的变化,对于新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当下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与精神困境,《读库1703》都可能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去审视。它可能呈现的是一次关于“慢生活”的讨论,探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找回内心的平静;也可能是一篇关于“社群”的观察,分析在原子化社会中,个体如何寻求归属感和连接。 更重要的是,《读库1703》致力于洞察人性的普遍性。在对社会现象的描绘中,总能看到触及人心的故事,展现个体在各种境遇下的情感、选择与成长。它可能记录一位普通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一位艺术家对创作的执着,一位学者对真理的追求,也可能是一段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真挚叙述。这些故事,无论背景如何,都蕴含着人类共通的情感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引发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思考。 三、 思想的碰撞与视野的拓展 《读库1703》并非仅仅是信息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的平台。书中可能收录了不同领域、不同观点的学者、作家、思想家的文章或访谈。这些内容相互呼应,又可能存在张力,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而多元的思想图景。例如,一篇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文章,可能与另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评论相互参照,共同探讨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又或者,一篇关于教育理念的探讨,可能与一篇关于个体学习方法的分享形成对话。 这种思想的碰撞,旨在拓展读者的视野,打破思维的定势。它鼓励读者批判性地思考,不轻易接受现成的答案,而是去探究问题的本质,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读库1703》所呈现的,往往是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观点,一些对复杂议题的 nuanced approach。它不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而是邀请读者参与到思考的过程中,共同探索可能性。 四、 跨越学科的边界与知识的连接 《读库1703》的编排往往不拘泥于传统的学科分类,它善于在不同的知识领域之间建立联系,展现知识的融通性。可能一篇关于科技发展的文章,会引申出其对人类哲学观念的影响;一篇关于艺术史的梳理,会穿插着对社会思潮的解读;甚至,一篇关于自然科学的科普,也会触及伦理道德的讨论。 这种跨越学科的编排方式,有助于读者打破知识的壁垒,看到不同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更加宏观、系统的知识框架。它鼓励读者以一种整体性的视角来理解世界,认识到人类的知识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例如,书中可能有一篇关于“时间”的专题,从物理学、心理学、历史学、哲学等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概念,呈现出“时间”的多重面貌。 五、 生活的细节与内在的关怀 除了宏大的议题,《读库1703》也关注那些藏匿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及这些细节背后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它可能是一篇关于一次寻常旅行的感悟,一次与陌生人的温暖互动,一次对家乡变化的细致描绘。这些看似微小的事物,在《读库1703》的笔下,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传递着生活的温度。 书中也可能包含对个人成长、自我认知、以及精神世界的探索。例如,一篇关于如何与孤独相处,如何理解内心的焦虑,如何培养创造力的文章,都触及了读者内心深处的需求。《读库1703》以一种温和而真诚的姿态,给予读者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滋养,鼓励读者关注自身的内在世界,并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力量。 总而言之,《读库1703》并非一本易于被简单归类的书。它是一份珍贵的思想礼物,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面映照现实的镜子。它以其精良的选文、深刻的见解、以及对知识的广博视野,为每一个渴望理解世界、关照自身、不断成长的读者,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精神家园。它鼓励我们慢下来,去阅读,去思考,去感受,去连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读库1703》收到的时候,包装就带着一种沉甸甸的质感,拆开后一股淡淡的书香扑鼻而来,瞬间就点燃了我对阅读的热情。封面的设计简洁却又不失韵味,一眼看过去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某种力量。我一直都很喜欢《读库》系列,每一期都能给我带来惊喜,它就像一个宝藏,总能在不经意间挖掘出我从未触碰过的领域,或者用一种全新的视角解读我熟悉的世界。这次收到的是1703期,虽然具体内容尚未涉猎,但仅仅是拿到这本书,就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充满了期待。翻开扉页,崭新的纸张在指尖传递着信息,文字的排版也一如既往地让人感到舒适,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长时间阅读的人来说尤为重要。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发现那些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文字,那些能引发我思考的观点,那些能拓展我视野的故事。相信《读库》一贯的品质,定不会让我失望,它总能以其独特的编选眼光,为我们呈现一场思想的盛宴,让我沉浸其中,忘却时间,收获满满。

评分

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读库1703》,虽然对具体内容知之甚少,但我对《读库》这个品牌的信任,已经足够让我对它充满了好感。每一次的《读库》都像是对这个时代的一次精炼与提纯,它筛选出那些值得我们关注、值得我们深思的议题,用文字的力量将它们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次,我同样期待能够在这里邂逅一些能够点亮我思维的火花,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当下社会脉络的深度观察,抑或是一些触及人类情感深处、引人共鸣的动人篇章。我常常在想,阅读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想,它不仅在于知识的获取,更在于一种精神的滋养,在于与作者、与文本进行一场灵魂的对话。《读库1703》在我手中,便承载着这样的期待,我希望能通过它,在喧嚣的世界里寻得一份宁静,在迷茫的时代找到一丝方向。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对浮躁的反击,是对深度思考的呼唤,我期待着它能带给我一次不虚此行的阅读体验。

评分

说实话,拿到《读库1703》的那一刻,我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惊喜”。《读库》系列给我的印象一直是非常深刻的,它不像一般的杂志,更多的是一种深入的、专题式的探讨,总能挖掘出一些别人不太容易注意到的角落,然后用一种非常扎实的内容呈现出来。这一次的1703期,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看,但仅凭过往的经验,我就知道它一定又藏着不少好东西。我特别喜欢《读库》的那种“不疾不徐”的节奏感,它不会为了追求时效性而牺牲深度,反而会花时间去打磨每一篇文章,让内容变得更加精炼和有力。我期待着,在翻阅这本《读库1703》的过程中,能够遇到一些让我拍案叫绝的观点,能够发现一些我之前从未了解过的领域,甚至能够在一篇文章中找到解决我生活中某个困惑的灵感。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老友,总能在恰当的时候,给我带来一份沉甸甸的智慧和启发。

评分

《读库1703》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桌上,它就像一个沉默的智者,散发着一种低调而又强大的吸引力。我深知,《读库》的每一期都凝聚了编者的匠心,它们总是能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提炼出最值得关注的主题,然后以一种非常人性化、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至今仍记得过去读过的几期《读库》给我的震撼,那些深刻的思考,那些细腻的观察,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一次,我同样满怀憧憬,期待着《读库1703》能够带给我新的启发,无论是对历史的回溯,对当下现实的剖析,还是对未来的某种畅想,我都相信它能够给我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喜欢它那种“看见”的能力,能够穿透表象,直抵本质,让我得以更清晰地认识这个世界。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与思想的深度对话,一次自我认知与提升的旅程,而《读库1703》无疑是我这场旅程中一个绝佳的伴侣。

评分

当《读库1703》被我捧在手里时,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已经悄然展开。我一直认为,《读库》系列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一般的期刊那样追求数量,而是更注重质量,用一种极其考究的态度去打磨每一篇文字,确保其思想的深度和人文的关怀。这一次,我尚未深入探索其内容,但仅凭我过去对《读库》的认知,我就知道它一定又是一次宝贵的精神食粮。我期待着,在其中能够邂逅那些能够挑战我固有观念的思考,能够帮助我构建更宏观世界观的知识,或者是一些能够触动我内心柔软角落的真实故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库》提供了一份难得的清流,它鼓励我们放慢脚步,去深入地理解,去理性地思考。这本《读库1703》在我手中,就是一份邀请,邀请我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智慧,去发现那些能够丰富我精神世界的宝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