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飞秒激光在前沿技术中的应用 | 作者 | 王清月 |
| 定价 | 98.00元 | 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 ISBN | 9787118103298 | 出版日期 | 2017-03-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王清月编*的《飞秒激光在前沿技术中的应用》介绍飞秒激光技术在前沿领域中的应用。第l章,介绍飞秒激光的基本概念,包括飞秒激光的主要特点、脉冲形成机制以及脉冲的测量手段等。第2章,按照飞秒激光技术的发展历程,介绍几种典型的飞秒激光源,包括钛宝石飞秒激光源、光纤飞秒激光源、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源、超连续谱飞秒激光源、光学参量飞秒激光源及紫外飞秒激光源等。从第3章开始,介绍飞秒激光在物理、工业、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典型应用。第3章,介绍飞秒激光在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中实现非线性频率变换的应用。第4章,介绍飞秒激光产生超快太赫兹辐射脉冲技术,以及基于该技术的太赫兹时域频谱学。第5章,介绍飞秒激光与金属、透明介质、有机物等典型材料的相互作用机制,讨论其在材料加工中的突出特点。第6章,介绍基于飞秒激光的高时间分辨本领与梳状光谱实现任意长度* 对距离测量的应用。第7章,介绍飞秒激光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包括生物成像、转基因、细胞手术、分子调控、细胞融合及组织修复等方向。 本书主要面向基于飞秒激光开展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并可作为激光专业研究生教材。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飞秒激光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1 飞秒激光的特点 1.2 飞秒激光脉冲是如何形成的 1.3 各种物理机制对脉冲宽度的影响 1.3.1 增益的滤波作用 1.3.2 谐振腔的选模作用 1.3.3 自相位调制效应的加宽光谱作用 1.3.4 色散对脉冲的影响 1.4 超短脉冲激光测量技术 1.4.1 强度相关函数 1.4.2 双光子荧光法 1.4.3 二阶强度光学相关器 1.4.4 相干光学相关器 1.4.5 单次脉冲光学相关器 参考文献第2章 典型飞秒激光源 2.1 钛宝石飞秒激光源 2.1.1 钛宝石飞秒激光器 2.1.2 钛宝石飞秒激光放大器 2.2 光纤飞秒激光源 2.2.1 非线性偏振旋转锁模光纤激光器 2.2.2 孤子锁模光纤激光器 2.2.3 自相似锁模光纤激光器 2.3 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源 2.3.1 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器 2.3.2 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放大系统 2.4 其他飞秒激光源 2.4.1 超连续谱飞秒激光源 2.4.2 光学参量飞秒激光源 2.4.3 紫外飞秒激光源 参考文献第3章 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频率变换技术 3.1 光子晶体光纤的典型结构及其特性 3.1.1 无截止单模特性 3.1.2 可控的色散特性 3.1.3 可设计的非线性特性 3.1.4 高双折射率特性 3.1.5 带隙特性 3.2 光子晶体光纤的种类和制作方法 3.2.1 全内反射型光子晶体光纤 3.2.2 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 3.2.3 光子晶体光纤的拉制方法 3.3 高非线性光子晶体光纤及频率上转换 3.3.1 偏振控制的频率上转换 3.3.2 模式控制的频率上转换 3.3.3 多芯光子晶体光纤中的频率上转换 3.3.4 光子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中的频率变换 参考文献第4章 超快太赫兹辐射脉冲的产生与太赫兹时域频谱学 4.1 泵浦一探测技术及太赫兹时域频谱技术 4.1.1 泵浦一探测技术 4.1.2 太赫兹时域频谱技术 4.2 超快太赫兹辐射脉冲的产生及探测 4.2.1 电磁辐射方程 4.2.2 基于光电导天线的超短太赫兹辐射脉冲的产生及探测 4.2.3 光学整流产生超短脉冲太赫兹辐射及其探测 4.3 高功率超快太赫兹辐射脉冲 4.3.1 大口径光电导天线太赫兹辐射源 4.3.2 高效、高功率超快太赫兹辐射脉冲源 4.3.3 电子加速器产生超快太赫兹辐射 4.3.4 基于气体等离子体的超快太赫兹辐射源 4.3.5 物质与强太赫兹辐射的相互作用 4.4 超快太赫兹辐射脉冲操控技术 4.4.1 太赫兹辐射脉冲的中心频谱调谐技术 4.4.2 脉冲整形及编码 4.4.3 标准的太赫兹时域频谱实验系统 4.4.4 小波域太赫兹时域频谱技术 4.4.5 光学泵浦一太赫兹探测太赫兹时域频谱技术 4.4.6 太赫兹泵浦一太赫兹探测太赫兹时域频谱技术 4.4.7 太赫兹泵浦一光学探测太赫兹时域频谱技术 参考文献第5章 飞秒激光微纳加工技术 5.1 飞秒激光与金属相互作用 5.1.1 双温度方程 5.1.2 改进的双温度方程 5.1.3 双温度方程与流体力学方程组 5.1.4 飞秒激光加工金属孔 5.1.5 飞秒激光金属表面改性- 5.2 飞秒激光与透明介质相互作用 5.2.1 飞秒激光与透明介质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 5.2.2 飞秒激光直写波导 5.2.3 飞秒激光直写微流体管道 5.2.4 飞秒激光全息法制造三维微纳结构 5.2.5 飞秒激光表面织构技术 5.2.6 飞秒激光与半导体相互作用中的非热熔化 5.3 飞秒激光与有机物相互作用 5.3.1 紫外激光烧蚀有机物的原理 5.3.2 真空紫外激光烧蚀有机物的原理 5.3.3 近红外激光烧蚀有机物面临的困难 5.3.4 中红外激光共振烧蚀有机物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5.3.5 激光推进轻型飞行器 5.4 多脉冲效应 5.4.1 多脉冲的理论 5.4.2 高重复频率飞秒脉冲在直写波导领域中的应用 5.4.3 高重复频率飞秒脉冲在激光微焊接领域中的应用 5.5 氛围的影响 5.5.1 水的击穿与超临界水的产生 5.5.2 冲击波法纳米化 5.5.3 超临界状态的产生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第6章 基于飞秒激光的精密测距技术 6.1 激光测距概述 6.1.1 脉冲飞行时间距离测量 6.1.2 基于光波干涉的距离测量 6.1.3 激光测距的定标问题 6.1.4 现有的高精度、大量程的激光距离测量方案比较 6.2 飞秒激光测距原理 6.2.1 飞秒激光的时间一频率特性 6.2.2 飞秒激光的飞行时间测距理论 6.2.3 飞秒激光的飞行时间与光波干涉相结合的测距理论 6.2.4 基于飞秒激光的啁啾脉冲激光雷达 6.3 基于飞秒激光的任意长度距离测量技术 6.3.1 基于飞秒激光的微尺度、高精度位移测量 6.3.2 千米尺度、纳米分辨率的飞秒激光飞行时间距离测量 6.3.3 基于双飞秒激光频率梳的高速、高分辨率距离测量 6.4 飞秒激光任意长度距离测量在卫星编队飞行中的应用 6.4.1 基于卫星编队飞行的合成孔径空间探测器 6.4.2 基于光学干涉仪的引力波探测器 参考文献第7章 基于飞秒激光的生物光子学 7.1 基于飞秒激光技术的生物成像 7.1.1 非线性成像理论 7.1.2 多光子荧光成像 7.1.3 谐波成像 7.1.4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成像 7.1.5 受激辐射耗尽超分辨率显微成像 7.2 飞秒激光光镊及转基因技术 7.2.1 飞秒激光光镊 7.2.2 飞秒激光转基因 7.2.3 飞秒激光转基因在基因工程上的应用 7.3 飞秒激光细胞手术及分子调控 7.3.1 飞秒激光对细胞的手术 7.3.2 飞秒激光对于神经的手术以及神经再生 7.3.3 飞秒激光对细胞内钙离子的调控 7.3.4 飞秒激光对于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簇的调控 7.4 飞秒激光细胞融合及组织修复 7.4.1 飞秒激光对细胞的融合 7.4.2 飞秒激光外科手术 7.4.3 基于飞秒激光的光动力治疗参考文献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飞秒激光在前沿技术中的应用》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尤其是它对超快激光技术在材料加工领域的深入剖析。我一直对微纳加工很感兴趣,这本书里详细阐述了飞秒激光如何通过“冷烧蚀”机制,实现对各种难加工材料(比如高硬度陶瓷、新型复合材料)的无热损伤、高精度切割和钻孔。作者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案例和参数优化建议,这对于正在进行相关研发工作的工程师来说,简直就是一本实操手册。特别是关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与飞秒激光结合的分析技术,书中给出的光谱解析方法非常细致,让人能清晰地理解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我记得其中一章专门讲了在航空航天领域中,如何用飞秒激光制造复杂微结构以提升部件的抗疲劳性和表面功能性,这一点非常具有前瞻性,让我看到了未来制造业的潜力。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满意,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从基础的光学原理到前沿的应用拓展,层层递进,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仔细研读跟上节奏。
评分阅读《飞秒激光在前沿技术中的应用》的过程中,我被它在生物医学成像方向的介绍深深吸引住了。不同于传统的化学标记或低分辨率显微技术,书中描述的基于飞秒激光的多光子激发荧光显微技术,简直是革命性的。它能实现对活体深层组织进行高分辨率的三维成像,且对生物组织损伤极小,这在神经科学和肿瘤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讨论这些高深技术时所使用的生动比喻和清晰的逻辑链条,使得原本晦涩的非线性光学概念变得易于理解。例如,书中对比了双光子和三光子显微镜的优缺点及其各自适用的生物样本特性,这种对比分析极大地帮助读者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飞秒激光在光动力疗法(PDT)中的潜力,通过聚焦激光在特定波长下激活光敏剂,实现靶向治疗,这部分内容不仅专业,而且充满了人文关怀,展现了技术如何服务于人类健康。这本书的排版和图示设计也非常出色,复杂的实验装置图一目了然。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跨学科性是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它绝不仅仅是一本应用指南,更是对物理学、光学和工程学交叉领域的一次全面梳理。关于超快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数学描述部分,虽然略显复杂,但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严谨,确保了读者能够理解高斯脉冲在介质中传播时,克尔效应、自聚焦等现象如何协同作用。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激光安全和激光与眼部组织相互作用的章节,这些内容对于任何在实验室操作高能飞秒激光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保命”知识。作者没有回避这些潜在的风险,反而提供了详尽的防护标准和事故处理流程。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实践的负责态度,让这本书的专业度提升了一个档次。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传授尖端技术的同时,也时刻提醒你“安全第一”。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列表也十分详尽,为有志于继续深造的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引。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对“飞秒”这个概念感觉非常遥远和抽象,但读完《飞秒激光在前沿技术中的应用》后,我对时间尺度和能量密度的理解彻底被刷新了。书中对激光脉冲压缩技术的历史演进和当前主流方法的介绍,让我领略了人类在控制光脉冲时间宽度上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从初始的啁啾脉冲展宽到后来的增益介质选择,每一步技术飞跃都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智慧。书中对超快诊断技术的阐述尤为精彩,比如“自相关测量”和“频率分辨光学选通(FROG)”等方法,它们是如何“看清”皮秒甚至飞秒尺度的光脉冲形状的,逻辑清晰,让人茅塞顿开。这本书没有故作高深,它把高精尖的技术拆解成了可以被理解的模块。对于我这种需要快速了解一个新技术领域全貌的研究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极高的信息密度和极佳的知识获取效率。
评分我发现《飞秒激光在前沿技术中的应用》在信息集成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它成功地将看似分散的飞秒激光技术,整合到了现代工业和科研的多个热点领域。例如,书中关于飞秒激光在光电子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尤其是对量子点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薄膜缺陷的精确修饰,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它展示了如何利用飞秒激光的超高峰值功率,在不破坏敏感的半导体结构的前提下,实现对晶体结构的局部重构或掺杂。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乏工程学的实用主义色彩,非常符合我作为一名跨界应用研究者的阅读需求。它没有过度美化技术,而是客观地指出了当前飞秒激光系统在成本、稳定性以及重复性方面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光纤激光器在替代传统钛宝石激光器方面的趋势。这本书的平衡视角,让我对这个领域的发展有了更为成熟和辩证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