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管教孩子的艺术
定价:29.80元
作者:多湖辉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4-11-01
ISBN:97878010389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懂得管教的艺术,才能正确爱孩子!
现代父母实用教子手册
日本儿童教育家、心理学大师多湖辉
风靡全球、畅销不衰的经典力作
中国大陆授权
内容提要
《管教孩子的艺术》是日本教育家多湖辉的经典名作,由《管教孩子的技巧》《责备孩子的方略》两书合并而成。该书向读者介绍家长管教孩子时具体的技巧和心理战术,指导人们以正确的方法、理念教育孩子,克服家长盲目错误的管教方式,从而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目录
上篇 管教孩子的技巧
引言∥ 003
章
奖罚分明的心理战术
及时验收管教效果∥ 006
规劝孩子的朋友,是管教自己孩子的良机∥ 008
小错当场指出,大错则需过后查问∥ 010
表扬的话由他人转告效果更佳∥ 012
责备孩子时,语气应平和∥ 014
保持沉默往往能发挥更好的效果∥ 016
责备孩子时,不必一一说明理由∥ 018
让孩子端坐下来听训斥,效果会倍增∥ 020
在五次警告中,至少有一次要说到做到∥ 022
以“确实如此。不过……”来应付孩子的“可是”∥ 024
当孩子想转嫁责任时,反问他“如果你是对方会怎么想”∥ 026
孩子没有干劲时,不要强迫,相反要下禁令∥ 028
父亲保持沉默是明智之举∥ 029
父亲应以旁观者的态度冷眼对待母子间的纷争∥ 031
事先声明“我只说一次”,就能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033
第2 章
不任孩子摆布的心理战术
以“也有不那么做”来反驳“别的人都那么做”∥ 036
当不得不接受要求时,至少也要让孩子等上一星期∥ 038
拒绝要求时请勿搪塞,须提出接受的条件∥ 040
孩子不肯单独睡时,切勿去哄劝∥ 042
养成孩子说话时讲清主谓语的习惯∥ 044
断然拒绝孩子的要求,是父亲的责任∥ 045
禁止孩子哭泣,不如倾听孩子心声∥ 046
等到孩子停止哭泣后,再倾听他的诉说∥ 048
游戏时,不允许孩子耍赖反悔∥ 050
想改掉任性的毛病,就让他去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 052
不是用善恶,而是借得失来说服孩子,可管住孩子的任性∥ 054
第3 章
避免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战术
父母需认清孩子具有独立的人格∥ 058
要使孩子断奶,父母本身应先和其父母断奶∥ 060
父母一周至少要有一次自由时间,以便使孩子离开父母∥ 062
以平常语言来回答孩子的儿语∥ 064
若想避免孩子撒娇,就别给孩子戴上“独生子女”等桂冠∥ 065
不随便说出“是妈妈不对”∥ 067
孩子打架时,父母不劝架,只当旁观者∥ 069
和孩子乘车时,父母应避免过多关心座位∥ 071
当孩子“累得走不动”时,尽量不抱,让他就地休息∥ 073
对孩子问话时,不用“很痛吧”而用“不痛吧”∥ 074
明知孩子会遇到麻烦,也要佯装不知∥ 076
在孩子面前批评老师,会助长孩子的厌学心理∥ 078
放下功课先做家务,可培养忍耐力∥ 079
即使是无聊的诺言,也务必让孩子做到言而有信∥ 080
第4 章
让孩子敢于面对困难的心理战术
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只给予基本指示∥ 084
对老实认真的孩子,父母不妨偶尔去挑衅一下∥ 086
只要孩子愿意,就不计成败让他去做∥ 087
在父母选择的范围内,让孩子做后决定∥ 090
在外出时,给孩子的自由时间∥ 091
偶尔让孩子当一次“钥匙儿童”∥ 093
偶尔和好朋友交换孩子留宿∥ 095
有客来访时让孩子做自我介绍,并尽可能让他同席∥ 096
受人欺负时,应鼓励孩子设法打败对方∥ 098
失败时,不是责备而是命令重来,可培养责任感∥ 100
让孩子正式参加各种庆典活动∥ 101
学做饭可培养孩子的开拓挑战精神∥ 103
尽量带孩子参加亲友的葬礼∥ 104
即使玩游戏,也不要故意输给孩子∥ 105
入园、入学仪式是佳的教育机会∥ 107
让孩子尽早以“我”称呼自己∥ 109
和自己的过去或小年龄孩子对比,有益于“断奶”∥ 110
让孩子从小为将来做心理准备∥ 111
第5 章
培养独立能力的心理战术
反问形式比命令更能激发积极性∥ 114
父母不宜抢先为孩子表达意思∥ 115
避免给孩子以完整的答案∥ 117
看电视节目时,经常向孩子提问“假如是你会怎么做”∥ 119
在属于自己的时间段时,父母不必理会孩子的召唤∥ 120
从小培养特长,能激发积极性∥ 122
向家成员公布约定内容,促使孩子言而有信∥ 124
让孩子自订计划可提高完成率∥ 126
孩子无法坚持用功时,先给予小目标∥ 127
每天坚持做固定的一件事,能培养持久力∥ 129
孩子能守约时给予鼓励∥ 131
让孩子具体分担家内部工作∥ 133
分开使用孩子与父母的东西,能促进孩子的自我意识∥ 134
应给孩子提供属于他自己的空间∥ 136
下篇 批评孩子的方略
引言∥ 141
章
尊重孩子人格的批评方法
严禁对孩子经过努力也无法克服的缺点进行指责∥ 144
家长断言孩子无望,这对孩子是一个致命伤害∥ 147
否定孩子将来的可能性,亲子之间的信赖关系将崩溃∥ 148
对孩子的幼稚进行讽刺,孩子将不能从幼稚中自拔∥ 150
禁止对孩子的努力态度进行讽刺∥ 154
避免使用摧毁孩子自信心和积极性的“杀手用语”∥ 157
强迫孩子“承认父母之爱心”,孩子感到厌烦,不想感谢∥ 158
对犯大错误的人进行训斥,效果适得其反∥ 160
即使家长认识到批评孩子太过分,好也不要随便道歉∥ 161
批评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批评之后对孩子的关怀∥ 163
孩子提出有主见的意见时,应让他坚持己见∥ 165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要敢于拒绝∥ 167
若不想回答孩子的提问,要讲清原因,不要拒绝∥ 169
即使发现孩子浪费零用钱,好也不要干涉∥ 171
让孩子自己注意行动的安全∥ 172
孩子不敢向小的困难迎战,就不能战胜更大的
作者介绍
多湖辉
日本家喻户晓的教育家、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文学
部心理学专业,曾任千叶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多湖辉研究所所长、索尼教育振兴财团理事、中央教育研究所理事长等职。
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多湖辉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造诣颇深,出版了大量家庭教育类畅销书。在世界众多的*教育大师中,多湖辉的教育思想更具实践性,很多观点直指儿童教育的实际问题,并建设性指导意义。他认为教育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更应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深受人们喜爱,影响了无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
多湖辉的著作从婴幼儿到青少年,从教育心理学到具体的教育行为学都有详细论述,可谓“儿童教育的百科全书”,包括《巧妙开发孩子的智力》《管教孩子的艺术》《孩子的心理规律》《早教:培养性格完善的孩子》等。这些图书在日本风靡一时,突破千万册,并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国畅销不衰,成为具
有国际影响力的教育学经典著作。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和孩子之间存在着一道无形的墙,沟通起来总是费力不讨好。试过很多方法,讲道理、批评、甚至哄骗,效果都甚微,反而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直到我遇到了《管教孩子的艺术》,才真正明白,管教孩子并非一味地压制,而是一门需要智慧和技巧的艺术。这本书的作者,在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清晰的“父母困境”图景,让我们深有共鸣,觉得作者就是站在我们身边,理解我们的无奈和焦虑。接着,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从依恋理论到情绪发展,再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都给出了详尽而易懂的解释。我之前总觉得孩子不听话是故意的,是对我的反抗,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是出于生理、心理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是他们探索世界、表达需求的方式。比如,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是第一时间去打压,而是尝试去理解他们情绪的根源,用书中提到的“情绪安抚”技巧,先帮助他们平静下来,再进行引导。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孩子行为上的改变,更是我自身心态上的巨大飞跃。我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问题解决者”,而是一个积极的“成长引导者”。这本书提供了一系列实操性极强的策略,从建立清晰的规则和界限,到有效的沟通技巧,再到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每一个章节都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指导手册。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积极倾听”的部分,我学会了如何放下自己的预设,真正去听孩子的心声,理解他们的感受,而不是急于给出解决方案。这种倾听,不仅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更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被理解,从而更愿意与我分享他们的想法和困惑。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育儿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全新的育儿观念和方法论。我终于找到了与孩子和谐共处的“秘籍”,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美好、更健康的亲子关系的未来。
评分读完《管教孩子的艺术》,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管教孩子,真的可以这么“不费力”!当然,这里的“不费力”并非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在遵循科学和人性化原则的前提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理论术语,读起来就像是和一位经验丰富、亲切友善的长辈在聊天。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一套“万能公式”,而是引导我们去观察、去思考、去理解孩子,然后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书中的原则和方法。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界限感”的强调。我之前总是担心给孩子设立太多规矩会束缚他们的天性,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清晰而合理的界限,恰恰是孩子安全感和独立性的基石。它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在自由与规范之间找到平衡。书中提供的“逻辑后果”和“自然后果”的区分,让我茅塞顿开。我不再是动辄就惩罚,而是引导孩子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让他们从中学习,而不是恐惧。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弄坏了玩具,我会让他用零花钱去维修或者购买新的,而不是只是简单地责骂。这种方式,不仅让孩子明白了爱惜物品的重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书中的“正面强化”和“有效赞美”章节,更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以前总觉得孩子做得好是理所当然的,很少会去表扬,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适时的鼓励和肯定,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多么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学会了具体地赞美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不是泛泛而谈,这让我的孩子更加自信,也更愿意去尝试和挑战。总而言之,《管教孩子的艺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指南,更像是一堂关于爱、关于理解、关于成长的生命教育课。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父母,变成了一个更有耐心、更有智慧的引导者。
评分《管教孩子的艺术》这本书,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我心中那片因育儿而产生的焦虑的荒漠。我一直以为,教育孩子就应该是“严父慈母”,或者“黑脸白脸”轮番上阵,结果发现,孩子非但不听话,反而离我越来越远。读了这本书,我才意识到,我之前的很多做法,都是在“无效用力”。作者在书中,用一种非常温和却又深刻的视角,揭示了孩子行为的本质,让我不再用“好孩子”和“坏孩子”的二元对立去看待我的孩子。他详细地讲解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每个阶段孩子可能出现的行为特点,以及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去理解和应对。这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我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会在某个年龄段表现出“叛逆”,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变得“不听话”。书中的“同理心”练习,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之一。作者鼓励我们去设身设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去理解他们的需求。刚开始尝试的时候,我有些不习惯,但当我真正做到之后,我发现,孩子对我敞开了心扉。他们开始愿意告诉我他们的烦恼,他们的喜悦,我们之间的对话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书中关于“规则的制定与执行”的部分,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之前总是担心会“宠坏”孩子,所以设置了很多严格的规矩,但却收效甚微。这本书让我明白,规则的有效性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清晰、一致和合理。我学会了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让他们参与到过程中,这样他们会更容易理解和遵守。而且,书里提到的“沟通的艺术”,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了如何用积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如何避免指责和批评,如何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思考。这些技巧,不仅在育儿方面帮助了我,在我的日常人际交往中也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性,一种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可能性。
评分翻开《管教孩子的艺术》,我仿佛找到了一位无声的导师,他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用一种娓娓道来的方式,引领我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之前总是困惑于,为什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依然“我行我素”。这本书,就像是一把钥匙,解开了我心中的许多谜团。作者在书中,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孩子不良行为的根源,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多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我明白了,孩子的很多行为,并非是故意与我们作对,而是他们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世界里,寻找自身定位、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部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之前总是害怕孩子哭闹,一旦孩子哭了,我就会手足无措,急于让他们停止。但这本书告诉我,孩子的情绪是需要被看见和被接纳的。我学会了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如何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压抑。这种转变,让我和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平和与理解的氛围。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独立性培养”的章节。我之前总是有意无意地包办了孩子很多事情,生怕他们做不好。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过度保护只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我开始尝试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去解决问题,即使他们犯错了,我也会陪伴他们一起学习。这种“放手”,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无限的潜能,也让我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得到了质的提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他的育儿心得,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方法。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伙伴。
评分《管教孩子的艺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育儿书籍,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作为父母的困惑,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一直认为,管教孩子就是要“管”和“教”,结果却发现,越“管”越乱,越“教”越叛逆。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了“艺术”二字的含义。作者在书中,用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视角,剖析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复杂心理。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孩子分为“乖”与“不乖”,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去共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沟通的艺术”的阐述。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用命令、指责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结果适得其反。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用积极、尊重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如何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何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对话。这种沟通方式的改变,就像是一股清流,滋润了我和孩子之间日渐干涸的关系。书中的“界限的艺术”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之前总是在“严厉”和“放纵”之间摇摆不定,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清晰而坚定的界限,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如何让他们明白规则背后的意义,如何坚定地执行,但又充满爱意。这种“有界限的爱”,让孩子既感受到了自由,也学会了自律。我特别欣赏作者提出的“非暴力沟通”理念,它让我明白了,如何在高压和冲突中,依然能够保持冷静,用爱和理解去化解矛盾。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育儿不再是一场令人精疲力尽的战争,而是一场充满智慧和乐趣的探索之旅。
评分当我拿起《管教孩子的艺术》,我并没有抱有多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的育儿书籍琳琅满目,大多雷同。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亲子关系中那些不易察觉的细节,让我为之动容。他没有给你一套生搬硬套的公式,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属于你和你的孩子独特的相处之道。书中的“理解孩子”的部分,是我最受触动的。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行为,觉得他们“不懂事”,“不听话”。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有自己的逻辑,自己的感受。我学会了如何放下自己的预设,去真正地“看见”我的孩子,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书中的“积极回应”的技巧,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不再是简单地回应孩子,而是用一种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比如,当孩子犯错时,我不再是急于指责,而是会问:“你觉得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或者“下次我们可以怎么做会更好呢?”这种引导性的提问,不仅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特别喜欢书中的“榜样的力量”的论述。作者强调,父母的言传身教,远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这让我意识到,我自己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孩子可以学习的榜样。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在育儿方法上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更是在我自身修养上,给了我一次深刻的反思和提升。
评分《管教孩子的艺术》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温柔地拆解了我内心深处对育儿的焦虑和恐惧。我一直以为,管教孩子就是要“压制”和“纠正”,结果却发现,孩子在我面前越来越像一只受惊的小动物,而我,也越来越像一个疲惫不堪的“管理者”。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真正的管教,是“引导”和“支持”。作者在书中,用一种非常科学且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剖析了孩子行为的根源。他让我明白,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不好”,他们的很多行为,都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探索世界、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书中的“情绪接纳”部分,对我来说,是颠覆性的。我之前总是害怕孩子哭闹,觉得他们“失控”了。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孩子的情绪,是他们内心世界的信号。我学会了如何平静地接纳孩子的情绪,如何与他们一起面对,如何引导他们找到健康的表达方式。这种转变,让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和信任。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界限的智慧”的论述。我之前总是在“严厉”和“放纵”之间摇摆不定,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清晰而坚定的界限,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如何让他们明白规则背后的意义,如何坚定地执行,但又充满爱意。这种“有界限的爱”,让孩子既感受到了自由,也学会了自律。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育儿的另一种可能,一种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可能性。我不再是一个被动的“问题解决者”,而是一个积极的“成长引导者”。
评分我之所以会选择《管教孩子的艺术》,是因为我深知,在现代社会,育儿早已不是一件“凭经验”就能搞定的事情。这本书,则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管教”二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在书中,用一种极其清晰且极具说服力的方式,阐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家长在不同阶段应该扮演的角色。我之前总是困惑于,为什么我用了那么多方法,孩子依然“不听话”。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是我们没有抓住孩子行为的本质。书中的“有效沟通”章节,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收获。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用命令、指责的语气和孩子说话,结果适得其反。这本书教会了我如何用积极、尊重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如何倾听他们的心声,如何与他们建立平等的对话。这种沟通方式的改变,就像是一股清流,滋润了我和孩子之间日渐干涸的关系。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规则的制定与执行”的论述。我之前总是在“严厉”和“放纵”之间摇摆不定,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清晰而坚定的界限,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如何让他们明白规则背后的意义,如何坚定地执行,但又充满爱意。这种“有界限的爱”,让孩子既感受到了自由,也学会了自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朴实,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亲切友善的长辈在聊天,让我倍感亲切。
评分《管教孩子的艺术》这本书,简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我之前一直被“如何管好孩子”的难题所困扰,尝试了各种方法,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我一直都在“用力过猛”,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作者在书中,用一种极其温和却又深刻的方式,剖析了孩子行为的根源。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孩子分为“好”与“坏”,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去共情。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情绪管理”的章节。我之前总是害怕孩子哭闹,一旦孩子哭了,我就会手足无措,急于让他们停止。但这本书告诉我,孩子的情绪是需要被看见和被接纳的。我学会了如何安抚孩子的情绪,如何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压抑。这种转变,让我和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平和与理解的氛围。我还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独立性培养”的章节。我之前总是有意无意地包办了孩子很多事情,生怕他们做不好。但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过度保护只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我开始尝试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尝试,去解决问题,即使他们犯错了,我也会陪伴他们一起学习。这种“放手”,让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无限的潜能,也让我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得到了质的提升。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分享他的育儿心得,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实实在在的经验和方法。
评分当我读完《管教孩子的艺术》,我仿佛卸下了心中一块沉重的石头。我一直以为,育儿就是一场与孩子“斗智斗勇”的战争,我需要用各种“策略”去“征服”他们。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作者在书中,用一种极其细腻且富有同情心的方式,剖析了亲子关系中的微妙之处。他没有给你一套生搬硬套的公式,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属于你和你的孩子独特的相处之道。书中的“理解孩子”的部分,是我最受触动的。我之前总是习惯性地用成年人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行为,觉得他们“不懂事”,“不听话”。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我们截然不同。他们有自己的逻辑,自己的感受。我学会了如何放下自己的预设,去真正地“看见”我的孩子,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感受。书中的“积极回应”的技巧,对我来说,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不再是简单地回应孩子,而是用一种更积极、更有建设性的方式去引导他们。比如,当孩子犯错时,我不再是急于指责,而是会问:“你觉得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或者“下次我们可以怎么做会更好呢?”这种引导性的提问,不仅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也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还特别喜欢书中的“榜样的力量”的论述。作者强调,父母的言传身教,远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这让我意识到,我自己的行为,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孩子。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努力成为孩子可以学习的榜样。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在育儿方法上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更是在我自身修养上,给了我一次深刻的反思和提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