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程——高等学校专业英语教材
定价:36.00元
作者:谭淑敏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2-01
ISBN:978712101976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使读者掌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英语术语及用法,培养和提高读者阅读和翻译专业英语文献资料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本书可读性强,题材覆盖面广,涉及设计历史、设计名家、设计技巧等。本书由10个单元组成,内容包括工艺美术运动、包豪斯与设计教育、工业设计专题、平面设计专题、环境艺术专题、网络多媒体技术、电脑辅助设计、设计院校介绍、谋求设计职位、设计杂谈。每个单元由课文、词汇、注释和练习组成。为了方便教学和读者自学,书后还附有所有课文参考译文和练习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院校和高等美术院校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Unit One Arts and Crafts Movement
Unit Two Bauhaus and the Education of Design
Unit Three Special Topic about Industrial Design
Unit Four Special Topic about Graphic Design
Unit Five Special Topic about Environmental Art
Unit Six Communication on Inter with multimedia technology
Unit Seven Computer-aided Design
Unit Eight Introduction about design schools
Unit Nine How to get a job in design firm
Unit Ten Miscellaneous
参考译文
课 威廉·莫里斯
第2课 工艺美术风格
第3课 装饰艺术——威廉·莫里斯发表的演说摘选
第4课 包豪斯——新人类,新技术
第5课 包豪斯的预备课程
第6课 包豪斯的工场
第7课 雷蒙德·洛韦和他的设计
第8课 阿契利·卡思提里奥尼
第9课 设计带来差异
0课 苏珊·卡尔——让麦金塔微笑的设计师
1课 对明信片的反思
2课 整体化的品牌策划
3课 混合匹配式小册子
4课 五星级的风水术
5课 合并
6课 成功的设计
7课 给网站设计者的若干忠告
8课 用数码语言说话
9课 对三维艺术家的采访
第20课 Photoshop的故事
第21课 图形文件格式
第22课 设计教育简明指南
第23课 给设计专业学生的千字文
第24课 为何选择读研?
第25课 如何得到起步阶段的职位或者说实习机会
第26课 准备作品选辑的诀窍与建议
第27课 设计专业的学生生活——唐纳德·莱曼的日记
第28课 如果客户有好的品位
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花费了大量精力试图从这本书中获取一些前沿的、与时俱进的专业词汇和表达方式,结果收获的却是失望。书中收录的案例和术语,感觉像是从十年前的行业报告里直接复制粘贴过来的,缺乏对当下设计领域热点,比如用户体验(UX)的深度迭代、可持续设计理念的最新发展,或是新兴的生成式AI在设计流程中的应用等内容的覆盖。即便是基础概念的讲解,也显得过于陈旧和教条化,像是中学教科书式的机械罗列,而非针对专业人士应有的深度剖析。更令人抓狂的是,很多核心术语的英文解释和中文对应翻译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偏差,这种不精确性在需要精准沟通的设计协作环境中是致命的缺陷。我希望得到的是能直接用于国际会议或跨文化交流的“活的语言”,而不是一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已经脱离了行业前线的词汇手册。这种内容上的滞后,使得它作为一本“专业英语教程”的实用价值大打折扣。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灾难性的,装帧设计上的用心程度恐怕还不如一本廉价的宣传册。首先,纸张的质感粗糙得让人难以忍受,翻页时总有一种快要撕裂的错觉,墨水在一些粗糙的纤维上晕染开来,使得原本需要清晰呈现的图案和文字边缘模糊不清,这对于一本号称是“教程”的书籍来说,简直是不可原谅的疏忽。更别提封面设计了,那种老旧的、仿佛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电脑软件制作出来的图形元素堆砌在一起,毫无现代设计感可言,让人在书架上第一眼看到就失去了翻阅的欲望。内页的留白处理也极其随意,有时候大段文字拥挤在一起,呼吸感全无;有时候大段留白又显得空洞乏味,完全没有考虑到视觉阅读的节奏感和舒适度。如果作者或编者团队对“艺术设计”这个词汇本身抱有哪怕一丝丝的敬意,他们也不该容忍如此低劣的物理呈现。这哪里是艺术设计的教程,简直是设计反面教材的活体展示,让人怀疑他们对“专业”二字的理解深度。
评分我个人对任何形式的学习材料都抱有极高的期望,特别是涉及到语言和专业知识的结合。然而,这本书在提供例句和情景对话设计上的平庸,直接暴露了其作为“教程”的软肋。那些被精心挑选出来的例句,往往显得生硬、刻板,脱离了真实的设计工作场景。它们更像是为了凑够“英文例句”的数量指标而生硬编造出来的句子,缺乏自然的语境和实用的交流价值。比如,它给出的关于“提案撰写”的例句,充满了教科书式的客套话,完全没有体现出设计师在实际面对客户需求时的那种紧迫感、说服力或技术性表达的精确性。阅读这些例句时,我完全无法想象自己能在实际的工作会议中用到这些表达。学习专业英语的目的在于提升实际沟通能力,而不是背诵一些不接地气的、只能在试卷上得分的僵硬句子。这本书在这方面的努力,显然是严重不足且缺乏洞察力的。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随心所欲,完全没有遵循任何合理的教学递进路线图。它似乎是将一些零散的、主题差异极大的词汇列表硬生生地塞进不同的章节,导致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极度的跳跃感和不连贯性。例如,上一页还在讨论建筑材料的专业术语,下一页就猛地跳跃到了平面设计中关于色彩模式的探讨,中间缺乏必要的过渡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如果一个初学者试图通过这本书建立起对艺术设计英语知识体系的整体认知,他很可能会在这些错位的章节间迷失方向,根本无法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框架。一本优秀的教程应该像一条精心铺设的轨道,引导学习者平稳、高效地从A点到达B点,而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更像是随手抓起一堆积木,要求读者自己去拼凑出一个看起来像样的城堡。这种混乱的结构,极大地损害了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评分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几乎完全依赖于枯燥的背诵和重复,严重缺乏对学习者主动参与和批判性思维的激发。在每一单元的末尾,我们找不到任何鼓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或者拓展性表达的练习环节。它只是机械地要求你记住这个词的中文意思和英文形式,然后就结束了。真正的专业英语学习,需要的是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专业习惯用法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用差异。例如,书中对于“设计伦理”相关的词汇介绍,仅仅是罗列了几个名词,却没有提供任何关于这些概念在不同国家设计实践中如何被讨论和应用的案例分析。这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极其单薄和表面化,无法帮助学习者真正内化这些语言工具,使其成为自己表达体系的一部分。这本书似乎只关注了“学到什么”(What to learn),而完全忽略了“如何学习”(How to learn)以及“如何应用”(How to apply)这三个更核心的教学目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