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
定价:17.00元
作者:刘振庭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08-01
ISBN:978711119596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在对内容方面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和联贯性的基础上,对较深的理论推导做了大胆的删减。突出介绍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注重实际应用。本书内容包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负反馈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波形产生电路和变换电路、低频功率放大器和直流电源等。
本书适合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类、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为方便学生自学,本书在每章后设计了难易适中的习题,并在书后附了较详细的解题过程及答案。为方便教学,本书还配有配套的实验教材《电子技术实验与实训》(书号:7一111—19559一O)和电子教案。凡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学校均可获得免费电子教案一份,咨询电话:010一88379758。
目录
前言
常用符号说明
章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晶体管
1.4 场效应晶体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放大电路及工作原理
2.2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2.3 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2.4 稳定静态工作点的偏置电路
2.5 多级放大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1 晶体管的频率参数
3.2 阻容耦合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3.3 阻容耦合共射放大电路通频带的测试
本章小结
习题
第4章 场效应晶体管放大电路
4.1 共源放大电路
4.2 共漏放大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5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5.1 零点漂移
5.2 差动放大电路
5.3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本章小结
习题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分析
6.3 负反馈放大器的指标计算
6.4 负反馈放大器的自激震荡
本章小结
习题
第7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7.1 集成运放应用基础
7.2 运算电路
7.3 滤波电路
7.4 电压比较器
7.5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使用常识
本章小结
习题
第8章 波形产生电路和变换电路
8.1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8.2 集成函数发生器
8.3 正弦波产生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第9章 低频功率放大器
9.1 低频功率放大器概述
9.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9.3 集成功率放大器
本章小结
习题
0章 直流电源
10.1 单向整流电路
10.2 滤波电路
10.3 稳压电路
本章小结
习题
附录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简直是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作为一个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深感受益匪浅。它并没有像许多教科书那样,将复杂的概念束之高阁,而是用非常贴近实际的例子来阐述原理。特别是关于运算放大器的部分,讲解得极为透彻,从基础的偏置电流到复杂的反馈网络,作者都给出了详尽的分析。我记得有一次在设计一个音频放大电路时遇到了噪声问题,翻开这本书,里面关于噪声抑制和滤波电路的章节,几乎是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排查和优化。书中配图精良,不仅有原理图,还有很多实物搭建的参考照片,这对于我们动手能力薄弱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救星。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经验的分享,那种循序渐进、层层递进的编排方式,让我在学习过程中丝毫没有感到枯燥。这本书的难度适中,既能满足初学者的入门需求,也能让有一定基础的读者找到深入研究的方向。
评分我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它是一部充满“工程师思维”的著作,而非冰冷的公式堆砌。作者在讲述每一个电路模块时,都会不自觉地带入成本、功耗和实际应用中的限制条件。例如,在讲解开关电源拓扑时,他花了大量篇幅讨论不同MOSFET的选择标准,以及如何处理热管理问题,这些细节在其他教材中是很少见的。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老道,带着一种“过来人”的智慧。读起来感觉就像是坐在经验丰富的导师旁边,听他为你剖析每一个电路的“脾气秉性”。我尤其欣赏它对非线性特性的讨论,比如器件的饱和区、截止区在实际电路中的影响,这使得我对电路的理解不再停留在理想化的模型层面。它教会我的不是“怎么算”,而是“怎么造得出来并且造得好”。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沉浸,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找一块面包板动手验证书中的每一个小技巧。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深度是令人敬畏的。它覆盖的广度也超乎我的预期,不仅限于基础的放大电路,还深入到了锁相环(PLL)的基本架构和混频器的非理想特性分析。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是一位资深的实践者,他处理问题的角度总是异常务实。例如,在讨论线性化技术时,他会详细对比前馈补偿和反馈补偿在实际电路中引入的额外失真和功耗开销。书中的习题设计也非常巧妙,它们往往不是简单的数值计算,而是引导你去设计一个特定指标的电路,这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系统级设计能力。在我看来,这本书的地位类似于武术中的“内功心法”,一旦将这本书的内容融会贯通,再去学习任何新的、更高级的模拟设计技术,都会感到事半功倍,因为它已经为你构建了一个坚不可摧的理论框架。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类经典教材抱有戒心,总觉得内容陈旧,跟不上快速发展的半导体技术。但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核心内容扎根于扎实的物理基础,这些基础知识是永恒的,而作者高明之处在于,他总能将这些基础原理巧妙地嫁接到现代的应用场景中。比如,在讲解BJT的电流镜时,他不仅分析了经典的结构,还引申到了现代集成电路中如何利用差分对实现高精度电流源。这本书的排版和符号系统非常规范,这对于需要进行严谨的学术研究的我来说至关重要,减少了阅读和推导过程中的歧义。唯一的“不足”(如果算作不足的话),可能是对最新一代的GaN或SiC器件的介绍相对较少,但这本教材的定位显然是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非追逐每一个时髦的技术点。它更像是一本可以陪伴我整个职业生涯的工具书。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充满挑战和惊喜的智力探险。它不是那种囫囵吞枣就能读完的书,每深入一层都需要付出思考和演算。作者似乎深谙读者的困惑点,总是在关键的数学推导后,用一句精炼的语言点明其物理意义。我尤其欣赏它对反馈理论的论述,从波德图的绘制到环路增益的分析,逻辑链条极其清晰,使得原本感觉晦涩的稳定性问题变得直观可感。我曾因为一个滤波器设计卡壳了很久,直到我重新审视了这本书中关于二阶响应特性的章节,才豁然开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迫使你思考“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简单地接受“就是这样”。对于那些渴望深入理解模拟电路本质、不满足于仅会套用公式的读者,这本书无疑是最好的“磨刀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