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越文化散论
定价:55.00元
售价:37.4元,便宜17.6元,折扣68
作者:高利华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516134207
字数:379000
页码:33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为进一步强化越文化基础理论研究,牢固建立越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阵地,我们以特色立刊,依托浙江省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越文化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高校创新团队“中国语言文学与越文化研究”,团结、吸纳国内外越文化研究力量,在越地历史地理、越地文学艺术、越地经济发展等领域组织专题研讨,刊发了一大批颇有影响的文章,集中反映了越文化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热点,为推动海峡两岸乃至东亚地区的越文化研究作出了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越文化散论》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打破了我过去对“文化”二字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所谓文化,无非是那些宏大叙事、政治变迁、文学艺术的顶峰。然而,这本书让我看到,文化更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存在方式”,它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作者并没有刻意去构建一个高高在上的理论体系,而是从一些最朴素的现象切入,比如越地人的饮食习惯、婚丧嫁娶的习俗,甚至是他们对风水的考量。他将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生活细节,上升到文化层面进行解读,让我意识到,一个地方的文化,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小小的、看不见的“基因”组成的。这些基因,代代相传,塑造着这个地域的人们,也构成了这个地域的独特性。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品一杯温润的茶,初尝似乎平淡,但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与醇厚。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身边的一些事物,开始留意那些被忽略的日常,去感受其中隐藏的文化意义。
评分翻开《越文化散论》,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作者对越地民俗艺术的解读,那是一种视角独特、洞察入微的分析。我一直觉得,一个地方的灵魂,往往就藏在它最细微的日常生活中,藏在那些代代相传的手艺和习俗里。书中对越地民间歌谣的引述和分析,让我听到了来自遥远时空的呼唤,那些质朴而动人的歌词,讲述着越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期盼,以及在艰难岁月中不屈的精神。更让我着迷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歌谣本身的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歌谣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结构、宗教信仰之间的内在联系。他甚至将一些看似普通的民间剪纸、刺绣图案,解读出其中蕴含的宇宙观和生命哲学,这种“小中见大”的功夫,着实令人佩服。感觉就像在窥探越地人民内心深处最柔软、最纯粹的部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忽略的角落,却闪烁着智慧和温情的光芒。读完这部分,我对“文化”这两个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是宏大的概念,而是融入血液、渗透生活、镌刻于灵魂的印记。
评分这本《越文化散论》读下来,感觉像是揣着一份泛黄的地图,跟着一位博学的老者,缓缓踏入了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越地。书中对越地历史的描摹,不是那种按时间顺序堆砌史料的枯燥叙述,而是选取了几个极具代表性的节点,像一颗颗珍珠,串联起越人千年来的迁徙、融合与发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越人与南方其他族群早期交往的探讨印象深刻,那种跨越地域、跨越语言的文化碰撞,在作者笔下显得格外生动。他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用一种审慎而又充满好奇的笔触,去挖掘那些被时间洪流冲刷得模糊的印记。读的时候,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想象中的场景:古老的越族人如何在山林间穿梭,如何在江河边生火炊烟,如何在节日里载歌载舞。作者对这些细节的刻画,虽然没有直接的影像证据,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历史气息,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风穿过竹林的低语。这种“信而不古”的叙事方式,反而更能激起读者的求知欲,让人在字里行间去体悟那份属于越地的独特韵味。
评分初读《越文化散论》,最直观的感受便是作者对于越地人精神世界的细腻描摹。他笔下的越人,不是一个个冰冷的历史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鲜活个体。书中对越地人性格特质的探讨,尤其让我产生共鸣。作者认为,越人身上兼具了江南水乡的温婉与山越的刚毅,这种独特的性格融合,在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甚至艺术表达上都有所体现。我尤其欣赏作者对越地哲学思想的解读,他尝试从一些古老的谚语、民间故事中,发掘出越人对人生、对自然的独特理解。那种顺应自然、知足常乐的智慧,与现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来让人感到一种难得的宁静。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褒扬或贬低,而是用一种平和的态度,去展现越地人民在历史变迁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对人性深处探寻的笔触,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地方的文化,更是在讲述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力量。
评分《越文化散论》这部作品,在我看来,最具价值的地方在于它对越地文化符号的系统梳理和解读。作者并没有将自己局限于某个固定的学术领域,而是跨越了历史、地理、民俗、宗教学等多个学科的界限,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且富有逻辑的越文化图景。他通过对一系列关键文化符号的分析,比如独特的建筑风格、祭祀仪式、节日庆典,甚至是某些地方性的神话传说,来揭示越地文化的独特性与发展轨迹。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读这些符号时所展现出的耐心和细致,他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层层剥茧,去探寻这些符号背后所承载的意义和演变过程。有时候,他会引用一些古代文献中的零散记载,再结合当代的田野调查成果,将那些遥远而模糊的文化印记,一点点地勾勒出来。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让我能够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理解越地文化是如何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演变,并最终塑造出其独特的面貌。它让我意识到,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需要一种全局观和历史观,需要将散落在各处的信息,有机地串联起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