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前必读】:
本店销售的书籍品相可能因为存放时间长短关系会有成色不等,请放心选购。
付款后,不缺货的情况下,48小时内发货,如有缺货的情况下,我们会及时在聊天窗口给您留言告知。
发货地北京,一般情况下发货后同城次日可以到达,省外具体以快递公司运输为准。
望每位读者在收货的时候要验货,有什么意外可以拒签,这是对您们权益的保护。
注意:节假日全体放假,请自助下单;如需帮助请及时与我们联系。祝您购物愉快!商家热线:010-57272736
基本信息
书名:鸭瘟
定价:150.00元
作者:程安春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109211407
字数:
页码:57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鸭瘟》是动物疫病防控出版工程系列丛书之一。主要介绍鸭瘟病毒研究。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概述,病原学,鸭瘟病毒编码基因及其功能,生态学和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预防与控制。
目录
总序
前言
章 概述
节 鸭瘟的定义和流行史
一、鸭瘟的定义
二、鸭瘟的流行史
三、近年(2006-2014)中国鸭瘟流行情况
第二节 鸭瘟的危害
第二章 病原学
节 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形态结构、形态发生和化学组成
一、鸭瘟病毒纯化病毒粒子形态结构
二、DPV强毒感染宿主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和形态发生
三、病毒的化学成分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
一、病毒的复制
二、病毒的抵抗力
三、病毒的毒力
四、病毒抗原
五、病毒的免疫原性
六、病毒的毒力等变异性
第四节 实验室宿主系统
一、鸭胚
二、鹅胚
三、鸡胚
四、细胞
五、易感鸭
第五节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一、病毒基因组结构和碱基组成
二、鸭瘟病毒基因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
三、疱疹病毒基因表达调控
第六节 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
一、疱疹病毒的转录与复制
二、鸭瘟病毒复制的部分特点
第七节 致病性分子基础
一、疱疹病毒裂解性感染分子机制
二、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的分子基础
三、鸭瘟强毒致细胞凋亡
第三章 鸭瘟病毒编码基因及其功能
节 编码结构蛋白基因及其功能
一、囊膜糖蛋白
二、衣壳蛋白
三、皮层蛋白
四、其他结构蛋白
第二节 编码非结构蛋白基因及其功能
一、UL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二、UL1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三、UL23(TK)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四、UL28(ICP18.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五、UL3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六、UL39(R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第三节 编码其他蛋白基因及其功能
一、US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二、UL1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三、UL2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四、UL2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五、UL29(ICP8)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六、UL3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七、UL3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八、UL3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九、UL3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十、UL4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十一、UL5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第四章 生态学和流行病学
节 传染源
第二节 传播途径
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二、病毒在鸭体内的分布
三、DPV强毒不同途径感染鸭体内增殖分布规律
第三节 宿主
第四节 流行规律、特点和发病原因分析
第五章 分子流行病学
节 遗传进化分析
一、鸭瘟病毒的系统发生分析
二、鸭瘟病毒的序列分析
第二节 鸭瘟的分子流行病学
一、鸭瘟的分子生物学
二、鸭瘟分子流行病学检测技术
第六章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节 临床症状
第二节 病理变化
一、临床病理变化
二、组织病理变化
三、超微病理变化
四、鸭感染鸭瘟强毒后病毒各组织器官的复制规律
第七章 诊断
第八章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第九章 预防与控制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程安春,布依族,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微生态学分会理事长(2012-2014)和名誉理事长(现)、学科评议组(兽医)第六和第七届(现)成员。
长期从事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对严重危害我国水禽养殖生产的重要传染病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研究,了“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获得国家一类新兽药证书,该疫苗成为国际上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疫苗;突破鸭病毒性肝炎弱毒活疫苗研发的技术瓶颈,获批国家二类新兽药,为有效预防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这些新药在我国养鸭业广泛应用,不仅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和成本,增加了养殖收入,而且减少了动物产品中长期药物残留,减小了环境排放及公共卫生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008年入选国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禽)“免疫抑制病和新疫苗”岗位科学家(CARS-43-8),领衔的研究团队分别于2008年和2015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西南动物流行性疾病发生及免疫防治机理,IRT0848)和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水禽传染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
先后招收和培养硕(博)士研究生150余人,发表SCI收录论文100余篇。以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25项。
文摘
序言
总序
前言
章 概述
节 鸭瘟的定义和流行史
一、鸭瘟的定义
二、鸭瘟的流行史
三、近年(2006-2014)中国鸭瘟流行情况
第二节 鸭瘟的危害
第二章 病原学
节 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形态结构、形态发生和化学组成
一、鸭瘟病毒纯化病毒粒子形态结构
二、DPV强毒感染宿主细胞中的形态结构和形态发生
三、病毒的化学成分
第三节 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
一、病毒的复制
二、病毒的抵抗力
三、病毒的毒力
四、病毒抗原
五、病毒的免疫原性
六、病毒的毒力等变异性
第四节 实验室宿主系统
一、鸭胚
二、鹅胚
三、鸡胚
四、细胞
五、易感鸭
第五节 基因组结构和功能
一、病毒基因组结构和碱基组成
二、鸭瘟病毒基因组基因及其编码产物
三、疱疹病毒基因表达调控
第六节 基因组的转录与复制
一、疱疹病毒的转录与复制
二、鸭瘟病毒复制的部分特点
第七节 致病性分子基础
一、疱疹病毒裂解性感染分子机制
二、疱疹病毒潜伏感染的分子基础
三、鸭瘟强毒致细胞凋亡
第三章 鸭瘟病毒编码基因及其功能
节 编码结构蛋白基因及其功能
一、囊膜糖蛋白
二、衣壳蛋白
三、皮层蛋白
四、其他结构蛋白
第二节 编码非结构蛋白基因及其功能
一、UL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二、UL1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三、UL23(TK)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四、UL28(ICP18.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五、UL3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六、UL39(R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第三节 编码其他蛋白基因及其功能
一、US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二、UL17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三、UL2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四、UL2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五、UL29(ICP8)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六、UL3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七、UL3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八、UL3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九、UL34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十、UL4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十一、UL5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
第四章 生态学和流行病学
节 传染源
第二节 传播途径
一、病毒侵入机体的途径
二、病毒在鸭体内的分布
三、DPV强毒不同途径感染鸭体内增殖分布规律
第三节 宿主
第四节 流行规律、特点和发病原因分析
第五章 分子流行病学
节 遗传进化分析
一、鸭瘟病毒的系统发生分析
二、鸭瘟病毒的序列分析
第二节 鸭瘟的分子流行病学
一、鸭瘟的分子生物学
二、鸭瘟分子流行病学检测技术
第六章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节 临床症状
第二节 病理变化
一、临床病理变化
二、组织病理变化
三、超微病理变化
四、鸭感染鸭瘟强毒后病毒各组织器官的复制规律
第七章 诊断
第八章 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
第九章 预防与控制
参考文献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纸张的触感非常舒适,不是那种廉价的、易泛黄的纸张,而是带着一种温润的质感,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创作时的心意。封面上的图案虽然朴素,却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初看可能觉得平淡,但细品之下,却能从中解读出一种深远的意境。我特别喜欢它没有采用过于鲜艳或浮夸的色彩,而是选择了一种沉静、内敛的色调,这让整本书在书架上散发出一种低调而又高级的光芒。书的整体装帧也非常牢固,我尝试着翻阅了多次,书页之间的缝合处依然紧密,这足以证明出版方在制作上的用心。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并没有立刻阅读,而是先感受了它带来的仪式感。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往往预示着内容本身也同样值得细细品味,让我对即将展开的阅读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作为一名对特定领域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这本书在这一点上,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直接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引导性的叙述,不断抛出问题,激发我主动去探索和思考。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产生一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继而又会引出新的疑问,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能够从一个我从未想过的角度来剖析问题,让我对习以为常的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迫使我走出舒适区,去挑战自己固有的观念,这种智识上的碰撞和启发,是任何速食信息都无法比拟的。它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被动接受知识,更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深入的思想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另一个亮点在于其结构的巧妙安排。作者显然在整体布局上花费了大量心思,使得整本书的逻辑清晰,条理分明。每一个章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仿佛是水到渠成,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我尤其欣赏的是,作者并没有将内容割裂开来,而是通过一种内在的联系,将分散的知识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种结构化的呈现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效率,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中的信息。读完一章,我总能清晰地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及这些知识点是如何与前后的内容衔接起来的。这种层次分明、脉络清晰的阅读体验,对于我这种希望系统性学习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评分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印刷的清晰度。每一个字都饱满而富有力量,没有模糊或重影的现象,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至关重要,能够有效地减轻眼睛的疲劳。排版也非常舒服,行间距和字间距都恰到好处,不会显得过于拥挤,也不会显得太空旷,给人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注意到作者在文字的表达上,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即使是描述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也能够用非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呈现,仿佛在我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我是一个对文字敏感的人,很容易被那些精准而优美的词句所打动,而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停下来,回味那些让我眼前一亮的句子,甚至会在心里默默地赞叹作者的文采。这种高质量的阅读体验,是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难得的享受。
评分这本书所传达的某种精神力量,让我感到非常振奋。它并没有刻意去煽情或灌输,而是通过一种不动声色的方式,将积极的能量传递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温暖和力量,仿佛在迷茫时遇到了一盏指引的灯。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一种真诚。这种真诚的力量,能够穿透文字,直达人心。它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选择,并在其中找到一种前进的勇气和信心。我曾经因为一些事情而感到沮丧,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被注入了新的活力,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热情。这种积极的影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财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