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全国高等农林院校规划教材
定价:18.00元
作者:许文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03017897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新定价链接: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
内容提要
本书共编入28个实验,包含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观察,各类病原物的形态观察,病原物的分离、培养、接种、致病过程的观察,病原物致病性分化和寄主抗病性鉴定,病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植物病害的调查、诊断与鉴定,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防治等植物病理学的实验内容。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的配套实验教材,又可作为独立开设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的教材,还可作为其他学科相关实验课的教学参考书和植物病理学研究工作者的读物。
目录
前言
实验一 植物病原类型及病害症状观察
实验二 根肿菌、卵菌与接合菌门菌物形态特征观察
实验三 子囊菌形态特征观察
实验四 担子菌形态特征观察
实验五 半知菌形态特征观察(一)
实验六 半知菌形态特征观察(二)
实验七 植物病原细菌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实验八 植物病原线虫的形态观察
实验九 非侵染性病害症状观察
实验十 消毒与技术
实验十一 培养基的制作技术
实验十二 病原物的分离和培养
实验十三 病原物的越冬(夏)形态与菌物孢子的萌发
实验十四 种子带菌检验和种子处理
实验十五 植物病毒的提纯
实验十六 植物病毒的接种与传染
实验十七 植物病原物的接种
实验十八 植物病毒的电镜观察
实验十九 植物病原物的PCR检测
实验二十 植物病原物血清学检测
实验二十一 植物病原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实验二十二 植物病原检索鉴别的计算机辅助系统
实验二十三 植物病害调查
实验二十四 植物病害标本采集与制作
实验二十五 植物病原物的计测与显微描绘
实验二十六 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鉴定(综合性实验)
实验二十七 病原物的致病性分化鉴定(设计性实验)
实验二十八 寄主植物的抗病性鉴定(设计性实验)
附录Ⅰ 植物病理学常用培养基
附录Ⅱ 植物病理学常用溶液和试剂
附录Ⅲ 植物病理学实验室守则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很朴实,拿到手里感觉沉甸甸的,很有分量。翻开目录,里面的章节划分清晰明了,从最基础的植物病原识别,到各种病害的发生机制,再到防治措施,层层递进,逻辑性很强。最吸引我的是其中关于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讲解,理论结合实际,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某种真菌如何在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下快速侵染植物,导致叶片出现斑点,甚至全株死亡。这部分内容深入浅出,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快理解。实验指导的部分更是详细,每一步操作都配有清晰的图示,让我能够准确地模仿和实践。例如,在制作病原菌临时装片时,从取材、挑菌、加盖玻片到显微镜下的观察,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很清楚。我特别喜欢它在讲到病原菌分离和培养时,不仅说明了操作方法,还分析了可能影响分离成功率的各种因素,比如培养基的配方、灭菌的彻底性、接种的环境控制等等,非常有启发性。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认识和解决植物病害问题。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体系非常完整,几乎涵盖了植物病理学的所有重要方面。它的理论部分对植物病原体的分类、生理生化特性、侵染途径以及与寄主互作的分子机制都有详尽的介绍。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植物抗病性方面的章节,不仅介绍了植物的先天抗性和诱导抗性,还深入探讨了抗病基因的鉴定和应用。书中对植物病毒病的论述也十分精彩,不仅讲解了病毒的结构和复制方式,还着重介绍了病毒的传播媒介和控制策略。实验部分的设计非常巧妙,紧密围绕理论内容展开,能够帮助读者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例如,在进行病原菌生理生化测定时,书中提供了多种经典的鉴定方法,并且对每种方法的原理、步骤和结果判读都做了详细的说明。我尝试了其中几种方法,发现即使是没有多少经验,也能通过这本书的指导,准确地鉴定出一些常见的病原菌。此外,这本书还提到了很多现代化的研究技术,比如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在抗病品种选育中的应用,让我对植物病理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内容非常扎实,讲解细致入微。它对各种植物病害的症状描述非常生动形象,无论是颜色、形态还是发展速度,都写得非常具体,让人读了之后仿佛能亲眼看到病害的样子。比如在讲到白粉病时,不仅仅是说“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而是会详细描述这种白色粉状物是如何从星星点点的初发症状,逐渐扩展成一片,甚至覆盖整个叶面,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更难得的是,它在分析病害发生原因时,不仅仅停留于表面,还会深入挖掘背后的生物学和生态学因素。例如,在讨论某个病害的流行与气候的关系时,不仅仅是简单地说“高温高湿易发病”,而是会具体分析特定湿度和温度条件下,病原菌孢子的萌发、侵入和扩散速率,以及植物的感病性变化。实验指导的部分更是充满了实践智慧,很多细节的处理都非常到位,能够有效避免新手在实验中常犯的错误。比如在接种操作时,会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并给出具体的防护措施。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有条理,从基础到深入,一步步引导读者掌握植物病理学的知识。它在介绍病原生物学时,对各种病原菌、病原真菌、病原细菌以及线虫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和传播途径都做了详尽的描述。我特别喜欢它对植物病毒病部分的讲解,不仅梳理了病毒的分类,还详细介绍了各种病毒的侵染机制和引起的典型症状。实验部分的设计非常有创意,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读者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植物病原菌鉴定实验时,书中提供了多种鉴定方案,并对每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让读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鉴定方法。我个人觉得,最实用的是它在病害防治章节中,详细介绍了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对于实际的田间管理,这本书提供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书的编写风格非常严谨,语言专业且准确。它对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清晰的阐释,为读者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我尤其欣赏书中对植物病害发生流行规律的分析,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影响因素,还深入探讨了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例如,在讲解某种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时,书中会详细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病原菌的潜育期、侵染期和传播方式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导致不同程度的病害流行。实验指导部分更是严谨细致,每一个实验步骤的描述都非常清晰,并且附有详细的注意事项,能够有效帮助读者避免实验失误。我尝试了书中的一些显微观察实验,通过细致的操作,我不仅看到了病原菌的形态,还对其生活史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外,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前沿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分子检测技术在植物病害诊断中的应用,让我对植物病理学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