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2016走遍北京
定价:48.0元
售价:32.6元,便宜15.4元,折扣67
作者: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50317999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7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册在手,走遍北京; 拥有《2014走遍北京》,畅通无阻走京城; 馈赠《2014走遍北京》,传情达意送友情; 《2014走遍北京》拿在手,实用信息样样有; 《2014走遍北京》随身带,北京城郊任你游。 李琦等所著的《2014走遍北京》是一本实用型手册,为读者的工作、生活、旅游、度假、上网、驾车、出行带来便利的信息服务。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拿到这册关于2016年北京的记录,我首先被它那充满年代感的视角深深吸引住了。那个时间点,北京正处于一个快速的转型期,很多老的东西在消失,新的事物在野蛮生长。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回避这种矛盾,反而将这种“新旧对撞”作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城市规划和市民生活变迁的对比分析。举个例子,书中提到某处正在拆迁的棚户区,作者没有简单地批判或赞美,而是用采访了几位在这里居住了几十年的老人,记录下了他们对“家”的概念从固守到释然的复杂心路历程。那些带着浓重京腔的对话记录,真实得让人心酸又动容。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城市的更新,背后都是无数个家庭记忆的迁移和重塑。此外,书中对2016年新兴文化现象的捕捉也十分敏锐,比如当时开始兴起的独立书店和小型Livehouse,作者用一种近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严谨态度,记录了这些新文化空间如何成为年轻人精神的避难所,它们如何悄悄地改变着北京的文化版图。这种深度的挖掘和多维度的观察,让这本书远超一般的游记范畴,更像是一份关于特定年份城市精神状态的社会切片报告。
评分这本名为《2016走遍北京》的书,我实在是爱不释手。它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请了一位极其健谈、对北京了如指掌的老朋友,带着我穿梭在那些新旧交织的街巷里。翻开书页,首先吸引我的是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作者并没有堆砌那些游客必去的宏大叙事,而是将镜头聚焦在了那些藏在胡同深处的烟火人家。比如,对于一家老字号的豆汁店的描写,细致到连那发酵过程中特有的“酸劲儿”和老主顾们围坐在一起,用瓷碗“嗒嗒”磕着吃的场景,都描摹得活灵活现。读到这里,我几乎能闻到那股特有的味道,仿佛下一秒就要被拉入那个喧嚣又亲密的场景。更绝的是,书中对不同季节北京的捕捉,尤其对秋日景象的描绘,简直是文学性的升华。那种“银杏叶铺满了地坛公园的小径,阳光透过稀疏的枝桠洒下斑驳的光影”的画面感,让我这个常年生活在南方的人,都对北方的秋产生了无限的向往。它不仅仅是记录,更像是一种情感的投射,让我体会到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那种厚重与鲜活并存的独特魅力。全书的行文流畅自然,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真正做到了将“行走”与“思考”完美融合,让我每读一页,都忍不住想立刻收拾行囊,去亲自印证书中的每一个细节。
评分要说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它可能不是那种帮你预订热门景点门票的工具书,但它绝对是提升你“游览深度”的绝佳指南。作者在介绍一些相对冷门但极具文化价值的地点时,展现了令人敬佩的钻研精神。比如,对于北京郊区一些已经半废弃的古驿站遗址的探访,他不仅考证了它们在古代漕运和驿传系统中的地位,还记录了当地残留的民俗活动,甚至附上了自己手绘的简易地图,标注了最佳的观赏角度和相对安全的徒步路线。这种细致入微的“在地人”视角,是任何旅游手册都无法提供的。读完后,我不再只是想去“看”北京的景点,而是更想去“感受”和“理解”北京的肌理。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的纵深感、地理的空间感和人文的温度感,熔铸于一炉,使得2016年的北京,在我的脑海中,成为一个鲜活、复杂且充满魅力的有机体,激发了我对这座城市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在我看来,带着一种克制而深沉的“诗意”。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精准的动词和富有画面感的形容词,勾勒出北京特有的光影和氛围。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声音景观”的描摹。北京的声音是复杂的,有地铁呼啸而过的轰鸣,有鸽哨划破长空的清越,也有清晨菜市场里此起彼伏的吆喝。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去记录和分析这些声音,比如如何辨认出不同区域鸽哨的音色差异,这种对听觉细节的关注,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层次感。书中还穿插了一些作者个人的“小剧场”记录,比如他在某个雨夜,偶遇一位拉着二胡的老者,那段音乐如何与雨声交织,构成了一幕转瞬即逝的都市田园诗。这些片段,如同散落的珍珠,串联起整本书的情感主线,让冰冷的城市记录瞬间变得有温度、有灵性。它让我意识到,一座伟大的城市,不仅在于它的建筑和历史,更在于它日复一日上演的、那些不为人知却又至关重要的“日常戏剧”。
评分坦白讲,我平时不太爱看这种带有年份标记的城市指南或纪实文学,总觉得它们很快就会过时。然而,这本《2016走遍北京》却给我带来了惊喜。它的结构布局非常巧妙,不是那种死板的地域划分,而是采用了“主题线索串联”的方式。比如,其中有一章完全聚焦于“北京的水系与桥梁”,从永定河的历史变迁,到城内那些不起眼的小桥背后的传说,作者用一种近乎地理学家的专业性,梳理了水流如何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性格。这种独特的切入点,让我对北京的认知一下子变得立体而深邃。我开始注意那些我以前视而不见的细节,比如某条街道的名字究竟来源于哪位历史人物,或者某座古塔的朝向蕴含着怎样的风水讲究。书中对历史典故的引用和现代场景的结合,处理得极其自然,没有生硬的知识灌输感,反而像是信手拈来,娓娓道来。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去想象,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感非常棒,仿佛历史的尘埃并未散去,依然附着在每一块青砖之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