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 王立铭

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 王立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立铭 著
图书标签:
  • 生物学
  • 健康
  • 营养
  • 饮食
  • 代谢
  • 脂肪
  • 糖类
  • 医学科普
  • 健康饮食
  • 王立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45326
商品编码:29692445575
包装:平装-胶订
出版时间:2016-09-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

定价:45.00元

作者:王立铭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30244532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食物空前丰富的工业社会,反而成了引发疾病的。当人们真正了解了王立铭所著的《吃货的生物学修养》一书中讲述的这段历史和历史背后的故事,也可以从中获得科学方面的收获。本书是以脂肪、糖和胆固醇代谢研究中重大发现为脉络,展示了这个领域的科学探索和发现、我们日常饮食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我们常见的一些药物如药、他汀、胰岛素等药物的前世今生。作者以讲述历史故事的形式,把常人陌生的科学史娓娓道出,引人入胜,同时,对于公众了解与能量代谢有关的疾病也很有帮助。

目录


章|脂肪的秘密| 001

一 连体的老鼠| 003

二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011

三 魔法王子和瘦素蛋白| 016

四 重新认识你的脂肪| 026

第二章|脂肪过剩以后| 029

一 欲说还休肥胖症| 031

二 “悲欢浮沉药”| 045

第三章|血管里的脂肪| 079

一 胆固醇的前世今生| 081

二 众里寻“他”:清扫血脂的攻防战| 112

三 老疾病的新战线| 139

第四章|甜蜜的疾病| 155

一 “血糖”与疾病| 157

二 胰岛素传奇| 174

三 雄关漫道真如铁| 213

图片来源| 241

参考文献| 249

后记| 255

编后记| 257

作者介绍


王立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章鱼胺决定饥饿》获得2015年“菠萝科学奖”化学奖。的研究是“果蝇如何找吃的”。2011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论文奖获得者,2014 入选国家“青年千人计划”。2015年获得年度“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

文摘








序言



《微观世界的宏大叙事:生命的化学引擎与演化之舞》 导言:生命,一场精密的化学风暴 生命,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现象,本质上是一场持续不断的、精妙绝伦的化学反应的总和。从单细胞细菌的快速繁殖,到参天大树的光合作用,再到人脑中复杂的神经递质交换,所有的生命活动都遵循着物理和化学的基本定律。然而,生命体又是如此独特,它们能够自我复制、新陈代谢、对环境做出响应,并在漫长的时间尺度上进行演化。 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构成生命的最小单元——分子世界,揭示那些驱动生命奇迹的化学机制。我们不聚焦于单一的营养物质,而是将视野拓展至整个生命化学的广阔图景,从能量的捕获与转换,到遗传信息的存储与表达,再到细胞间信号的传递网络,勾勒出一幅微观世界中宏大叙事的化学蓝图。 --- 第一部分:能量的永恒追逐——新陈代谢的化学基础 生命活动的基石是对能量的有效管理。本书将详细阐述生命体如何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并将其转化为驱动生存所必需的化学能——ATP。 第一章:光合作用的量子奇迹与能量的初始捕获 我们将从植物和某些微生物开始,解析光合作用这一地球生态系统的能量源泉。这不仅仅是光能的简单吸收,而是一系列高度有序的氧化还原反应链。我们会剖析叶绿素分子如何精准地捕获光子,电子在类囊体膜上的传递如何驱动质子梯度形成,并最终解释卡尔文循环中二氧化碳如何被“固定”成稳定的糖类分子。重点将放在光系统I和II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光合磷酸化过程中能量转换的效率极限。 第二章:呼吸作用的精细拆解——氧化还原的艺术 与光合作用相对的,是所有异养生物赖以生存的呼吸作用。本书将分步解析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克雷布斯循环)和电子传递链的完整化学路径。我们不仅会罗列反应步骤,更会深入探讨关键酶(如磷酸果糖激酶、琥珀酸脱氢酶)如何调控速率,以及氧化磷酸化中线粒体内膜的构象变化如何驱动ATP合酶的机械运动,将化学势能转化为高能磷酸键。对呼吸作用中氧气的最终角色——作为终极电子受体——的必要性和化学必然性也将进行细致的论证。 第三章:宏量营养素的共通路径与交叉代谢 生命体并非只依赖葡萄糖。本章聚焦于宏量营养素——脂肪酸、氨基酸和核酸——如何进入能量代谢的主干道。脂肪酸的β-氧化如何高效地释放大量能量,以及其产物如何汇入三羧酸循环。氨基酸的分解路径则更为复杂,涉及到脱氨基作用以及碳骨架进入代谢网络的不同节点。我们将探讨身体在不同营养状态下(如饥饿或饱食)如何灵活地切换代谢流向,展示生命体对化学平衡的精妙调控。 --- 第二部分:遗传信息的化学结构与复制的精确性 生命得以延续的核心在于其精确复制和表达遗传指令的能力。这依赖于高度稳定的高分子结构和快速、准确的酶促反应。 第四章:核酸的化学本质——信息存储的稳定基石 DNA和RNA的化学结构是理解遗传的起点。我们将详细分析脱氧核糖与磷酸骨架的化学键合,以及四种碱基间通过氢键形成特定配对的化学原理。重点阐述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机制,包括范德华力、π-π堆叠作用以及水合层的作用。同时,区分RNA的结构差异(如核糖和单链特性)如何决定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多功能性。 第五章:复制与修复:化学催化下的信息传递 DNA复制过程是生物学中最引人入胜的化学机械运动之一。本章将深入剖析DNA聚合酶的催化机制,特别是其校对(Proofreading)功能如何通过核酸外切酶活性来纠正错误。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细胞如何应对日常的化学损伤(如氧化应激、烷基化),解析不同类型的DNA修复机制(如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在维持基因组完整性方面的化学逻辑。 第六章:从基因到蛋白质:转录与翻译的化学动力学 基因表达的过程涉及复杂的分子识别和催化。转录过程中,RNA聚合酶如何识别启动子序列,并以极高的方向性(5'到3')合成RNA。在翻译环节,核糖体——一个巨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如何精准地将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并利用肽基转移酶中心形成肽键。本章会强调tRNA的“适配器”角色,以及起始、延伸和终止阶段的化学信号触发机制。 --- 第三部分:细胞间的通讯与宏观形态的构建 生命体并非孤立的分子机器,而是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细胞间的信号传递是组织、器官乃至整个生物体协调运作的基础。 第七章:信号转导的级联反应:从膜受体到细胞效应器 细胞如何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答案在于信号转导通路。我们将系统梳理几类重要的信号分子(如激素、神经递质)与其受体的结合动力学。重点分析G蛋白偶联受体(GPCRs)激活后的异源三聚体G蛋白的解离,以及第二信使(如cAMP、Ca2+)如何像化学放大器一样,将微弱的外部信号转化为细胞内部巨大的生理响应。我们将探讨激酶和磷酸酶在信号通路中的“开关”作用,这是调控细胞命运的关键化学步骤。 第八章:酶动力学与反应速率的调控 酶是生命化学的加速器。本章将引入米氏方程(Michaelis-Menten kinetics)作为理解酶促反应速率的基石,解释底物浓度、酶浓度和反应速率之间的数学关系。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酶是如何被精确调控的:包括别构调节、竞争性与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机制。理解这些化学调控如何确保代谢路径的效率和平衡,是理解生理稳态的关键。 第九章:膜的化学与生物学的界面 细胞膜是生命体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沟通的动态界面。本书将聚焦于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自组装化学原理,以及蛋白质如何嵌入其中实现选择性转运。我们将对比被动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化学能耗,重点解析膜上离子通道和载体的构象变化机制,展示跨膜电化学梯度是如何被生命体利用的。 --- 结语:演化的化学视角 本书的最后,我们将从更宏大的时间尺度审视生命化学。所有的代谢途径、信息系统和结构组成,都是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通过随机的化学突变和筛选逐步优化而来的。生命化学并非一个静态的终点,而是一个持续演化的动态过程,其复杂性正是亿万年化学“试错”的结果。通过理解这些基础的化学原理,我们得以窥见生命起源的可能路径,并预测其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化学适应潜力。阅读完本书,读者将拥有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生命现象背后,那场永不停歇的、精妙绝伦的化学风暴。

用户评价

评分

王立铭教授的《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这本书,在我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种沉甸甸的期待感。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标题更是直击我这个资深“吃货”的心。我一直对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有着强烈的好奇,尤其是在健康意识日益提高的当下,关于脂肪、糖以及各种代谢病的讨论层出不穷,但很多时候信息碎片化,甚至有些误导。这本书恰好填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更像是一次深入浅出的科学探索之旅。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开篇就强调的“科学修养”这个概念,它不仅仅是知道一些医学名词,而是要理解背后的原理,并能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这种将科学与生活紧密结合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充满了实践意义。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那些关于我们身体与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故事,看看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吃”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学传奇。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更科学地认知食物,更健康地生活,摆脱那些关于饮食的迷思,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吃货。

评分

读完王立铭教授的《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我感觉自己仿佛完成了一次身体内的奇妙探险。这本书并没有像我之前读过的许多健康书籍那样,一上来就罗列各种禁忌和推荐,而是循序渐进地,用一种非常引人入胜的方式,带我走进细胞的世界,去了解脂肪和糖是如何被身体处理的。作者巧妙地将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转化成生动的故事,让我对胰岛素、脂肪细胞、线粒体这些曾经只在教科书中出现的词汇,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尤其是在讲述代谢性疾病形成机制的部分,那种抽丝剥茧般的逻辑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管住嘴迈开腿”这句老生常谈的道理,在科学层面是多么重要且复杂。这本书真正让我明白,我们身体的运作并非简单的能量摄入与消耗,而是一个精妙绝伦、相互制约的生化系统。我不再仅仅是“吃”那么简单,而是开始思考“吃”背后的“为什么”,以及这些“为什么”是如何一步步影响我的健康轨迹的。这种认知上的提升,对我而言,比任何减肥药或健康食谱都来得更持久、更有力量。

评分

《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身体的全新尊重。王立铭教授以一种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将脂肪和糖这两种看似平凡的物质,描绘成了影响我们健康至关重要的“角色”。我过去对于脂肪,总是有着“越多越好”或者“越多越坏”的简单二元认知,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脂肪的多面性,它既是能量的储存库,也是信号分子,更是身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糖,我更是了解到它在体内扮演的复杂角色,从提供即时能量到过度摄入引发的连锁反应,每一个环节都细致入微。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代谢性疾病的阐述,不再是简单地列举症状,而是深入剖析了疾病发生的生理基础,让我对糖尿病、肥胖症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科学的解释,让我不再对这些疾病感到恐惧,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应对的信心。我开始意识到,所谓的“科学修养”,其实就是对自身身体的科学认知,而这本书无疑为我铺就了一条清晰的学习路径。

评分

拿到王立铭教授的《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本书的“实在”。它不像一些“标题党”式的健康读物,而是扎扎实实地从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出发,讲解脂肪、糖以及由此衍生的代谢性疾病。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鲜明,他能够将极其复杂的生物学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呈现出来,让即使是没有生物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常见误区的澄清,比如关于“低脂饮食”和“低糖饮食”的真正含义,以及它们对身体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这本书不仅仅是在“告知”信息,更是在“启发”思考。它让我开始主动去审视自己的饮食习惯,去探究每一种食物背后的生物学意义。这种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的转变,是我阅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我不再满足于知道“应该吃什么”,而是渴望理解“为什么这么吃”以及“这样做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评分

《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脂肪、糖和代谢病的科学传奇》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关于身体的“觉醒”。在阅读之前,我对脂肪和糖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美味”和“发胖”这两个标签上,而王立铭教授的讲解,则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观念。他带领我深入到身体内部,去探寻这些物质的真实面貌,它们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的至关重要的角色,以及它们失衡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我曾一度觉得,身体就像一个简单的能量计算器,摄入大于消耗就长胖,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体是一个远比这复杂精密的系统,脂肪和糖的代谢,涉及到激素、酶、细胞信号等方方面面,任何一个环节的紊乱,都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作者对于代谢性疾病的阐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他不是简单地描述症状,而是深入到疾病的发生机制,让我从科学的角度去理解这些疾病的成因,从而能够更好地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这本书记载的,是关于生命最基本的物质,也是关于我们最日常的行为,但却蕴含着最深刻的科学智慧,是一本真正值得反复品读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