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全球变暖的发现
:21.00元
售价:14.3元,便宜6.7元,折扣68
作者: 沃特;宫照丽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560069388
字数:
页码:20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本书向人们揭示了全球变暖发现的过程——基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曲折和转变,还有来自经济和政治上的可怕障碍。这本书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宣扬科学胜利的故事,而是向读者们展示了科学家进行的艰苦卓绝的研究和探索。虽然这些科学家做出的结论永远无法确定,但即便是临时的答案也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着人类的生存。
斯潘塞·R.沃特给我们描绘了全球变暖理论发展和终得到确信的过程,剖析了错综复杂的研究脉络,并揭示了科学家的观点以及公众对他们工作的认可在政治和社会方面的潜在意义。
——安德鲁·C.雷夫金《纽约时报》
科学家用了一百年时间才就人类活动制造的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这个问题达成一致意见。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是一个侦探故事,物理学家沃特讲述了全球变暖理论发现的历史,其中包括给研究团体造成麻烦的内在冲突以及在推进气候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
——《出版人周报》评论
这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我能给予它的好的褒奖就是在气候学课上不用我自己的书作教材,而让学生用这本书。这本书的内容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文笔优美,篇幅简短但又重点突出。我认为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应该对沃特这样的历史学家的研究提供资助。
——斯蒂芬·H.施奈德《自然》
海报:
《全球变暖的发现》向人们提示了全球变暖发现的过程——其中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曲折和转变,还有来自经济和政治上的可怕障碍。这本书不同于我们所熟知的那些宣扬科学胜利的故事,而是向读者们展示了科学家进行的艰苦卓绝的研究和探索。虽然这些科学家做出的结论永远无法完全确定,但即便是临时的答案也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着人类的生存。
章 气候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n 从古到今,人们总是会谈论气候异常的话题,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这个话题发生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转变。老人们开始坚持认为,天气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他们还记得,在自己的童年时代也就是19世纪90年代所发生的那些可怕的暴风雪,那初秋就已经冰封的湖面,但是所有这些都已经结束了——年轻一代不必经历这种恶劣的天气。大众出版物上发表的一些文章称冬季的确已经变得更加温和了。气候学家在仔细研究了以往的记录之后肯定了一点:逐渐变暖的趋势正在慢慢形成。专家们告诉记者,霜降的时间也比以前晚了,而在几百年来从未有过小麦和鳕鱼踪影的北方,人们现在也能收割小麦和猎捕鳕鱼了。正如《时代》杂志在1939年所说的那样:“年纪大的人说自己小时候的冬天更加严酷一些,他们说得很对……至少从目前形势来看,世界正在变暖——对这一点人类已经确信无疑了。”
n 但是没有人为这种变化而担忧。气候学家的解释是:天气模式自古以来一直都在发生着一些微小的变化,这种变化周期会持续几十年或几百年。如果20世纪中期恰好是一个变暖的时期,那就更好了。一篇在1950年非常受欢迎的文章曾经作了这样的保证:“大片新的粮食生产区将会出现,而这些都将会被纳入开垦计划之中。”当然,如果气候继续变暖,将会出现新的沙漠,而且海洋也可能因为水面上升而淹没沿海城市——“第二次大洪水将会爆发,和《》中所记载的那次大灾难一样”。显然,所有这些都仅仅是对遥远未来的一些想象力丰富的猜测。对于是否真的存在全球变暖的趋势,很多专业气候学家都心存质疑。他们所看到的,都只不过是正常的局部气候暂时的浮动。一篇杂志报道解释说,即使真的有全球变暖的趋势,“那么当前的这种变暖趋势到底会持续20年还是2万年,这一点气候学家们也不清楚”。 1952年8月10日的《纽约时报》有报道说,30年后,人们可能会心怀向往地回想起50年代温和的冬天。
我之所以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还在于它所展现出的深邃的历史视角。作者并没有将全球变暖仅仅视为当代的问题,而是将其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进行考察。他回溯了人类对自然的认知过程,从远古时期对自然的敬畏,到工业文明的征服自然,再到如今对自然反噬的警醒。这种宏大的历史叙事,让我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看到,人类在追求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无形中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科技发展与环境影响的对比分析,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每一次重大的技术革新,都可能伴随着对地球生态的挑战。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让我对当下的困境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文明成果,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审慎的思考。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气候变化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与自然互动史的深刻反思。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问题的分析,而是积极地引导读者思考解决方案。作者并没有采取一种悲观绝望的论调,而是强调了人类的集体智慧和行动力。他列举了许多科学家、环保组织以及国家层面的努力,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到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再到国际合作的必要性,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更重要的是,他着重强调了个人责任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改变生活习惯、支持绿色产品、参与环保活动等等。这些建议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口号,而是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做到的。读完这些部分,我不再感到无力,反而充满了希望。我意识到,虽然全球变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一份努力,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就一定能够扭转局面。这本书就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告诉我一个严峻的事实的同时,也给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让我看到了改变的可能。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丰富的资料所折服。他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挖掘了全球变暖的科学根源。从温室效应的原理,到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如何不断累积,再到这些气体对大气层、海洋以及冰川产生的连锁反应,每一个环节都解释得清晰透彻。我特别喜欢作者引用的一些历史文献和科学研究的原始数据,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有坚实的学术基础支撑的。他并没有回避任何可能存在的争议,而是将不同的科学观点呈现出来,并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比较,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帮助,让我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理解这个复杂的问题。书中穿插的图表和卫星照片,更是直观地展示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令人担忧的现实。这种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度和认同感。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型的科学讲座中,而作者就是那位博学多才的教授,将深奥的知识以最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我。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我了,那种深邃的蓝色搭配着一丝丝泛红的火焰,瞬间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虽然我对“全球变暖”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总觉得它离我的生活有些遥远,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科学概念。然而,当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我便被一种全新的视角所吸引。作者似乎并没有一开始就堆砌枯燥的数据和复杂的科学模型,而是像一位引人入胜的说书人,娓娓道来。他以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语言,描绘了地球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的细微变化,比如,我从小时候记忆中的四季分明,到如今常常出现的反常天气,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在这本书里被放大,变得触目惊心,却又如此真实。我开始意识到,全球变暖并非是某个遥远国度的难题,而是正在悄悄改变我们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可能是一次极端天气对家园的威胁,也可能是下一代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改变。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与地球的关系,也激发了我想要深入了解背后原因的强烈欲望。这本书的开头,就像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我曾经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世界。
评分我常常在想,一本好的科普读物,不仅仅在于它能传递知识,更在于它能否触动读者的心灵,激发行动。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用朴实却充满力量的语言,将一个宏大而复杂的主题,剖析得淋漓尽致,却又不会让人感到疏远。我被书中那些关于地球的生动描绘所打动,那些关于生态系统微妙平衡的描述,让我对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地球的深切关怀,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他并没有用激烈的言辞去煽动情绪,而是用理性而真挚的态度,引导我感受地球的脉搏,倾听自然的呼唤。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环境问题漠不关心的旁观者,而是真正地成为了其中的一份子,开始思考我能为这个星球做些什么。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启迪,是我阅读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它让我相信,即使是个体,也能在改变世界的进程中发挥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