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自救科普馆--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

自然灾害自救科普馆--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谢宇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灾害
  • 泥石流
  • 防范
  • 自救
  • 科普
  • 安全知识
  • 应急
  • 减灾
  • 地质灾害
  • 生存技能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西安地图出版社
ISBN:9787807485087
商品编码:2969238392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自然灾害自救科普馆--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

:19.80元

售价:13.5元,便宜6.3元,折扣68

作者:谢宇

出版社:西安地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1-01

ISBN:9787807485087

字数:150000

页码:15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能力阻止它的发生和带来的损害。大多数人在突然遭遇自然灾难时会彻底崩溃,他们或哭泣、或尖叫,却不知此时是需要迅速行动的关键时刻。只有少数人能保持冷静,利用自己所学的灾害自救知识,并迅速采取行动脱离险境、减小损害。因此,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亲身经历过自然灾难,请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料自己会在何时遇到何种灾难。
真心希望你能够在闲暇时多读一读关于危急时刻如何避险自救的书,或许有一天它将帮助你及时发现险情,找到逃生之路,我们无法改变和拯救世界,至少要学会保护和拯救自己。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山洪与泥石流:认识、预防与生存指南》 目录 第一章:自然的咆哮——泥石流的本质解析 1.1 什么是泥石流? 1.1.1 泥石流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1.1.2 泥石流与山洪的区别与联系 1.2 泥石流的成因探究 1.2.1 地质因素:岩石性质、断层与裂隙 1.2.2 地形因素:坡度、沟道形态与集水面积 1.2.3 气候因素:暴雨、融雪与季节性降水 1.2.4 人类活动的影响:森林砍伐、工程建设与不当开发 1.3 泥石流的类型与形态 1.3.1 按物质组成划分:泥石流、堆积物流 1.3.2 按流速形态划分:稀泥流、浓泥流、巨石流 1.3.3 常见泥石流的形态特征:主流道、扇形堆积区 1.4 泥石流的危害性分析 1.4.1 破坏力:冲击、掩埋、冲刷与切割 1.4.2 灾害链效应:次生灾害的发生 1.4.3 对生命与财产的威胁 第二章:洞察先兆——泥石流前的预警信号 2.1 自然环境的变化 2.1.1 溪沟流量的异常增减 2.1.2 沟道内及周边植被的变化 2.1.3 动物行为的异常反应 2.1.4 植被被拔起或大量堆积 2.2 声音的警示 2.2.1 隆隆的雷鸣声或机器轰鸣声 2.2.2 持续的、不寻常的水流声 2.2.3 树木折断或石块滚动的声音 2.3 视觉的信号 2.3.1 沟道中出现浑浊的泥水 2.3.2 沟口附近出现异常堆积物 2.3.3 沿沟道出现新的裂缝或塌方 2.3.4 树枝、树叶或小石块顺流而下 2.4 气味的提示 2.4.1 泥土的腥臭味或腐烂物的气味 2.5 气象的异常 2.5.1 连续强降雨或短时特大暴雨 2.5.2 冰川融雪期的异常升温 第三章:防范于未“流”——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 3.1 工程减灾措施 3.1.1 坡面防护:植被恢复、挡土墙、浆砌石防护 3.1.2 沟道治理:修建拦沙坝、导流槽、截流沟 3.1.3 扇形堆积区治理:疏浚河道、修建护岸 3.1.4 排水系统建设:完善农田和城镇排水系统 3.2 生态保护与恢复 3.2.1 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3.2.2 保护现有森林,禁止乱砍滥伐 3.2.3 草地保护与合理放牧 3.2.4 湿地恢复与保护,增强土壤吸水能力 3.3 社区与居民的参与 3.3.1 建立社区预警系统 3.3.2 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3.3.3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演练 3.3.4 鼓励居民参与环境监测与保护 3.4 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 3.4.1 避免在泥石流易发区进行不当开发 3.4.2 限制高风险区域的建设活动 3.4.3 科学规划居民点选址 第四章:惊魂一线间——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救技巧 4.1 听觉与视觉预警下的迅速反应 4.1.1 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向安全地带撤离 4.1.2 辨别声音来源,快速判断泥石流方向 4.1.3 观察环境变化,选择逃生路线 4.2 逃生路线的选择与策略 4.2.1 向上游或侧向高处逃生:避开主流道 4.2.2 寻找坚固的建筑物或高地:尤其是远离沟道 4.2.3 逃离时尽量选择坡度较缓的区域,减少滚动风险 4.2.4 避免逆着泥石流方向逃跑 4.3 面对突发情况的应对 4.3.1 如果来不及逃离,寻找坚固的掩蔽物:如结实的房屋、巨石后方 4.3.2 抓住固定物:如粗壮的树木、坚实的岩石 4.3.3 趴在地面,身体蜷缩,保护头部和胸部 4.3.4 尽量减少身体与泥石流的接触面积 4.4 携带物品的选择与利用 4.4.1 简易雨具、手电筒、哨子 4.4.2 少量高能量食物和饮用水 4.4.3 急救包 4.5 撤离后的注意事项 4.5.1 及时向外界报告情况 4.5.2 检查自身及他人是否受伤 4.5.3 避免返回危险区域 第五章:劫后余生——泥石流后的互助与恢复 5.1 搜救与救援 5.1.1 了解灾情,配合救援人员 5.1.2 积极参与搜救,提供线索 5.1.3 优先救助伤员 5.2 临时安置与生活保障 5.2.1 积极配合政府和救援组织的安排 5.2.2 关注食品、饮水和医疗卫生 5.2.3 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互鼓励 5.3 心理疏导与重建 5.3.1 关注心理创伤,寻求专业帮助 5.3.2 参与社区互助活动,重建社会联系 5.3.3 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 5.4 灾害评估与重建规划 5.4.1 参与灾害损失评估 5.4.2 提出合理化的重建建议 5.4.3 关注长期的防灾减灾建设 第六章:案例分析与启示 6.1 经典泥石流灾害回顾 6.1.1 国内外典型泥石流事件分析 6.1.2 灾害过程、影响及应对措施的总结 6.2 经验教训与未来展望 6.2.1 从历史灾害中汲取的宝贵经验 6.2.2 科技发展在泥石流监测与预警中的作用 6.2.3 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的提升 前言 山川大地,孕育生命,也潜藏着自然的伟力。在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山洪与泥石流,如同大地深处的脉动,时而平静,时而怒吼。它们是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必然产物,也是气候变化、地质活动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下的警示。当山体被雨水浸透,当松散的岩石和土壤失去束缚,一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便可能改写河流的走向,吞噬村庄,威胁生命。 这本《山洪与泥石流:认识、预防与生存指南》正是为了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而编撰。我们并非旨在渲染恐慌,而是希望通过科学、详实的讲解,让您掌握识别泥石流迹象的能力,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学习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在不幸遭遇时,能够镇定地运用生存技巧,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书将带您走进泥石流的世界,从其最基本的概念、成因、类型,到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预警信号。您将了解到,并非所有的山洪都意味着泥石流,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理解这种联系是有效防范的关键。本书将深入剖析各种导致泥石流发生的因素,无论是地质构造的先天条件,地形的客观限制,还是突如其来的暴雨、融雪,以及日益加剧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都将一一为您解读。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为您揭示泥石流前的种种“征兆”。这些信号可能隐藏在溪流的细微变化中,可能回荡在寂静山间的异常声响里,也可能显现在一闪而过的视觉线索中。掌握这些预警信息,能为您的生命争取宝贵的时间,赢得主动逃生的机会。 预防胜于救灾,这句话在泥石流灾害面前尤为真切。本书将详细介绍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包括政府和专业机构可以采取的工程减灾措施,如修建拦沙坝、植被恢复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生态保护行动,如植树造林、保护水土;以及社区和居民之间如何建立预警机制、普及防灾知识。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在危险区域进行不当开发,更是从源头上降低风险的重要环节。 然而,即使采取了周密的预防,自然的伟力有时仍会带来挑战。当泥石流突如其来,如何才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并采取有效的行动?本书将为您提供实用的自救技巧。从识别逃生方向,到选择安全的撤离路线,再到在极端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生命。我们将教会您如何在危险中保持冷静,如何利用身边的环境,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生存几率。 灾难过后,生命的延续需要勇气与互助。本书还将触及灾后的搜救、临时安置、心理重建等重要议题,强调在极端困难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支持是如何帮助我们走出阴影,重建家园。通过分析国内外发生的真实泥石流灾害案例,本书旨在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 我们希望,《山洪与泥石流:认识、预防与生存指南》能够成为您了解自然、敬畏自然、科学应对自然的良师益友。在面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时,知识就是力量, preparedness is key。让我们一同学习,共同进步,在保护我们家园的同时,也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这本《自然灾害自救科普馆--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我第一反应就是希望能快速翻阅一下,看看它是否真的能帮助我提升应对泥石流的能力。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自然灾害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在灾害发生的初期,往往会因为信息不对称或恐慌而错失最佳的逃生时机。《自然灾害自救科普馆--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实用性,强调了“自救”,这在我看来是灾害应对中最关键的一环。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泥石流爆发前的预警信号,包括一些自然现象的变化,比如动物的行为异常、水流颜色的变化等等,这些细节对于普通民众来说非常有价值。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有图文并茂的讲解,展示一些具体的自救动作和逃生路线,让知识更易于理解和记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听起来就很有分量,感觉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书。作为一个经常关注科普类书籍的读者,我对内容的要求也比较高。我比较好奇的是,《自然灾害自救科普馆--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在介绍泥石流成因时,是否会结合一些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这样能够让读者对泥石流的破坏力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加重视防范工作。另外,在“自救”部分,我最关心的就是如何快速判断泥石流的到来以及在不同情境下的逃生路线和方法。比如,如果在家中遭遇泥石流,应该怎么做?如果在外出行驶途中遇到,又该采取什么措施?书中有没有提供一些模拟的场景和对应的应对策略?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注意事项,而是能够提供一套详细、有条理的行动指南,让我在危急关头能够冷静地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评分

我之前读过一些关于自然灾害的书籍,但大多比较宏观,对于具体某种灾害的深入探讨相对较少。这次偶然看到了《自然灾害自救科普馆--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感觉它找准了一个非常具体且重要的切入点。泥石流一旦发生,其破坏力是惊人的,而且往往发生在山区和偏远地区,这些地方的救援条件往往也比较困难。所以,提前的防范和有效的自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特别想知道,这本书在防范部分,会不会涉及一些更具象化的指导,比如如何在家居装修中考虑防范泥石流的影响?或者在乡村建设中,有哪些值得借鉴的防灾减灾工程案例?至于自救,我期待的不仅仅是逃跑,更希望能学习到一些如何在灾难中保护自己的技巧,比如如何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的防护装备,或者在被困时如何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评分

这本书的名称《自然灾害自救科普馆--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让我眼前一亮,感觉终于有一本书可以深入了解泥石流这个话题了。我对自然科学类读物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够学以致用的知识。泥石流这种灾害,虽然破坏力极强,但其形成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将这些规律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展现出来,比如,它会不会讲解哪些地理环境更容易发生泥石流?哪些天气条件会增加泥石流的风险?在“防范”方面,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超前的、更具前瞻性的建议,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注意安全”这种泛泛而谈的层面。比如,对于居住在山区的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时刻关注哪些信息?政府部门和社区可以采取哪些更有效的防范措施?至于“自救”,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在极端情况下,如何在有限资源下最大程度生存下来的实用技巧。

评分

刚拿到这本《自然灾害自救科普馆--泥石流的防范与自救》,还没来得及仔细阅读,但光是翻看目录和封面的设计,就觉得非常实用。我一直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及其应对方式非常感兴趣,尤其是生活在山区附近,对泥石流的潜在威胁有着切身的体会。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明了,色彩运用也很恰当,传递出一种科学严谨又不失温度的感觉。书的纸张质感不错,拿在手里有分量,印刷清晰,排版也很舒服,非常适合长期阅读和作为参考。最吸引我的是它将“防范”与“自救”两大核心内容并列,这意味着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科普层面,更着重于实际操作指导。我特别期待书中关于泥石流形成原因的讲解,是不是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复杂的地理和气象因素?还有就是,关于具体的防范措施,比如在建筑选址、居民生活区规划方面,是否有详细的建议?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普通人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泥石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