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近代(1900-1950)破坏性地震史料文图选集 云南卷
定价:90.00元
售价:61.2元,便宜28.8元,折扣68
作者:陈尚平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5027718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581kg
我国是一个地震频繁、地震灾害重大的国家,而云南省由于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的结合部位,又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东侧,历来都是发生破坏性地震较多、地震灾害特别频繁和严重的地区。在与地震灾害的长期抗争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将这些如实记录于档案和书刊之中,可对该地区乃至全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可起到借鉴和促进的作用。 本书在原资料的基础上,有重点有目的地进一步深入挖掘尚未展现的历史文献,包括当时各级和地方对于地震灾害的反应,书中选编了20世纪前半叶(1900—1950年)发生在云南省的19次6级及6级以上地震的一些史料,并对每次地震事件中地震的基本参数、破坏性情况、一些具代表性的文献材料要点的摘录、有关文献及灾害实况的照片、图件等。 相信本书可为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历史的借鉴。
1901年2月15日云南邓川61/2级地震
1909年5月11日云南弥勒61/2级地震
1913年12月21日云南峨山7级地震
1917年7月31日云南大关吉里铺71/4级地震
1923年7月1日云南普洱61/2级地震
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凤仪间7级地震
1925年10月15日云南丽江北6级地震
1927年3月15日云南寻甸6级地震
1930年4月29日云南腾冲北61/2级地震
1930年5月15日云南巧家新塘6级地震
1930年9月22日云南腾冲北61/2级地震
这部《中国近代(1900-1950)破坏性地震史料文图选集 云南卷》如同一扇开启尘封历史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百年前那片土地上,自然之力如何以最残酷的方式塑造着人类的命运。翻阅其中,那些泛黄的照片和手写的记录,无一不诉说着灾难降临时的惊恐与无助。我仿佛能听到古老建筑倾塌的巨响,感受到大地撕裂的颤抖,更能想象到人们在废墟中搜寻亲人的悲恸。史料的搜集工作之精细,令人赞叹。每一份文献、每一幅图画,都经过了严谨的考证,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不仅仅是地震本身的记录,书中还穿插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官方应对措施,乃至民间传说,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地震史研究的维度,让我得以从更宏观的视角理解每一次灾难对社会肌理造成的深刻影响。那些看似零散的史料,在作者的梳理和呈现下,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以及在灾难面前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这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充满人文关怀的生命史,它提醒着我们,历史的教训不应被遗忘,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更应常存。
评分《中国近代(1900-1950)破坏性地震史料文图选集 云南卷》所展现的,是地质变迁与人类社会交织的历史画卷。作者以一种严谨而富有洞察力的视角,将散落在故纸堆中的文字与尘封在老照片里的影像相结合,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立体而生动的云南近代地震图景。书中那些详实的地震目录,记录了每一次震动的规模、影响范围以及人员伤亡,这本身就是一部 invaluable 的科学资料。但更吸引我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深入挖掘了地震发生前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例如,在某些地震发生后,书中会提及对原有建筑风格的影响,对地方经济的破坏,甚至对民间信仰的冲击。这些信息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地震背后更深层次的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意义。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沉浸在那些古老的报道中,想象着当时人们在惊恐之余,如何组织生产,如何重建家园,这种对人类韧性的观察,远比单纯的技术统计更为动人。
评分读完《中国近代(1900-1950)破坏性地震史料文图选集 云南卷》,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这本书以其独特的方式,将一段段触目惊心的历史真实呈现在我眼前。那些曾经被掩埋在岁月中、鲜为人知的地震事件,如今借由这些精心挑选的史料,重新焕发了生命。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不仅仅罗列了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更着力于展现地震对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的直接冲击。从幸存者的口述中,我感受到了他们经历的生死劫难,从描绘着断壁残垣的版画里,我看到了家园破碎的惨状。这种细节的呈现,让冰冷的数字变得有血有肉,让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我息息相关的情感体验。书中对于清末民初时期,政府在救灾方面的记录,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视角,让我们能够对比古今,思考现代社会的应急管理体系与历史上的不足之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为地震学和历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更重要的是,它唤起了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刻反思。
评分《中国近代(1900-1950)破坏性地震史料文图选集 云南卷》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它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论文集,而是一部充满故事性的历史文献精选。书中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张图片,都承载着一段被地震改变的人生轨迹。我惊喜地发现,作者在史料的选择上,既考虑到了科学性,也注重了人文性。例如,书中收录了一些当时艺术家创作的反映地震场景的画作,这些作品以一种更为感性的方式,捕捉了灾难的瞬间,也传达了人们的情感。同时,对一些著名地震事件的深入剖析,不仅包括了震级、烈度等数据,更穿插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信息,这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地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影响。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与历史对话,与那些曾经经历过苦难的人们对话。它让我们看到,在面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时,人类所展现出的勇气、智慧与脆弱,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
评分这部《中国近代(1900-1950)破坏性地震史料文图选集 云南卷》,堪称一部穿越时空的地震百科全书。它以云南为切入点,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传奇与悲剧的时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应的详细记录。无论是官方发布的谕旨,还是民间流传的赈灾告示,亦或是报刊上对灾情的报道,都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完整的社会图景。通过这些文献,我能感受到当时的行政效率,感受到普通民众的同情心,也能体会到信息传播的局限性。书中的图文并茂,尤其是一些珍贵的历史照片,更是直观地展现了地震带来的毁灭性力量,也记录了灾后重建的艰辛历程。例如,一张照片里,人们围着 makeshift 的棚屋,脸上写满了疲惫与希望,那一刻,我仿佛能穿越时空,与他们一同感受那份艰难中的坚持。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历史的碎片转化为有意义的叙事,让我们得以从更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去理解地震对一个地区乃至国家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