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儒林漫笔
定价:36.00元
作者:高昌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110267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儒林漫笔》(精装),散文集,这是一本极为特别的文坛杂记,有料有趣,有味有识,收录作者高昌27篇佳作,大部分篇章是作者对中外文坛人物的采访,有我国作家、诗人、学者、名编辑,更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少量篇什是作者对文坛现象的思考以及个人往事的回忆。
作者视角独特,长于捕捉人物真实细腻一面,为读者奉献了诸多鲜为人知的文坛掌故和可供思考的主题。可贵的是,在名家遍布的书稿中,作者的个体话语掷地有声,采访或是杂感,都弥漫着作者作文为人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诗歌的热爱。翻开作品,作者的热情和态度扑面而来。
内容提要
《儒林漫笔》作者高昌,作家、诗人、记者,身份多元,缘归文字。
季羡林、莫言、大江健三郎、巴尔加斯·略萨、卞之琳、王蒙、邓友梅、周大新、阎连科……作者以记者的敏锐抓取到这些人物鲜为人知的一面,以诗人的情怀和你聊聊闪耀文坛的那些人、那些事,奉献你不知道的文坛故事。
目录
1 丁力和谢冕
7 找到真实的自我
14 头上三尺有青天:访莫言
27 听邓友梅说为人处世
35 冒充邵燕祥
45 谢谢林白
51 食指50岁生日记
58 重逢:公木的1978
83 卞之琳先生飘走了
90 悼念老诗人何理
95 那朵荷花般的微笑,留在心底……
104 送一送那片绿叶
110 大江先生
116 王蒙话交流
122 乐黛云先生反对两种“主义”
129 屠岸老人访问记
140 周大新的爱人是位“领导”
146 陆天明的“后院很稳固”
153 阎连科背后的女人
159 试改顾城《一代人》及其他
165 鲁迅论坛小记
178 束鹿民歌运动漫溯
203 巴尔加斯略萨先生的这几天
220 回忆青春诗会(外一篇)
229 让“张爱玲热”回归文本(外四篇)
241 一位“诗人”的来访
249 水桶里担来清澈的爱
作者介绍
高昌,记者、诗人,1967年生于河北辛集,1989年毕业于河北大学作家班,曾任《文化月刊》杂志执行主编,现任《中华诗词》杂志执行主编,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玩转律诗》《玩转词牌》《两只鸟》《带一本书去北京》。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叙事的“沉浸感”。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用文字搭建起了一个完整的时空,让我完全投入其中,无法自拔。我被书中描写的那个古老城镇所吸引,那里的街头巷尾,那里的茶馆酒肆,那里的文人雅集,都充满了浓郁的时代气息。我读到一位老者,在晚年回首往事,对年轻时的选择进行反思,那种对错综复杂的人生际遇的无奈与释然,写得极其真实。书中关于“名节”与“现实”的冲突,也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许多人物在这种矛盾中纠结、挣扎,最终走向了不同的结局。我个人特别欣赏作者的语言风格,既有文人的典雅,又不失生活的朴实,读起来十分流畅,却又富有深度。书中的许多段落,我都反复阅读了几遍,因为它们所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实在是太精妙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即使在历史的尘埃中,个体的生命依然可以如此闪耀,如此具有意义。
评分我最近刚读完一本让我心头久久不能平静的书,它讲述了一个关于时代变迁下,几代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书中刻画的人物性格鲜明,从意气风发的少年才俊,到历经沧桑的中年学者,再到风烛残年的老者,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与那个时代的洪流紧密相连。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心理的细腻描摹,那些在历史大潮中挣扎、沉浮的人物,他们的内心世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时是怀才不遇的愤懑,有时是对时局的无奈,有时又是对传统的坚守与反思。书中的故事并非惊心动魄,更多的是一种娓娓道来的历史画卷,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我常常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些泛黄的书页之间,与书中的人物一同呼吸,一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其中一段,描绘了一位老秀才在科举制度变革后,如何面对自己毕生追求的幻灭,那种失落与不甘,却又带着一丝看破红尘的释然,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不仅是对一个时代的记录,更是对人生、对理想、对命运的深刻探讨。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一开始的节奏稍显缓慢,但一旦你沉浸其中,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深邃力量。它不像市面上许多追求情节跌宕的书籍,而是以一种沉静而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时代图景。书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但作者的处理手法却十分巧妙,不会让人感到混乱,反而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微妙的联系和影响。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无论是古朴的建筑描绘,还是人物的衣着服饰,亦或是那个时代特有的生活习俗,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穿越时空亲临其境。书中探讨的主题也十分具有现实意义,它关于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关于个人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关于如何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保持内心的清明。我尤其对书中关于“道义”的讨论印象深刻,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坚守,有的妥协,有的甚至迷失,这些都引发了我对当下社会的深刻思考。这本书需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它所能给予你的,绝不仅仅是阅读的乐趣,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
评分说实话,刚拿到这本书时,我对它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以为不过是又一本历史小说,却没想到它能带给我如此大的惊喜。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对人物内心的挖掘,作者仿佛拥有读心术一般,将人物最深层的想法、最细微的情感都一一剖析出来。我读到一位年轻书生,在初次接触到一些颠覆传统思想的书籍时,那种内心的挣扎与彷徨,既有对新知的渴望,又有对旧有观念的依恋,让我感同身受。书中还描写了不同阶层的人物,从富家公子到贫苦书生,从官场显贵到市井小民,他们各自的生活轨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鲜活的社会百态图。我尤其被书中几个配角的塑造所打动,即使他们不是故事的主角,但在有限的出场篇幅里,他们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拥有自己的故事和情感。这本书并非追求宏大的叙事,而是更注重对个体命运的刻画,那种个体在时代浪潮中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在绝望中依然不放弃的韧性,都深深地触动了我。
评分我必须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相当“磨人”的,但这种“磨人”却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磨砺。它不是那种可以轻松跳读的书,每一个字,每一个句,都仿佛蕴含着作者精心打磨的意图。书中关于“学问”与“功名”的辩证关系,在不同人物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有的追求淡泊明志,有的却为了虚名而蝇营狗苟,这些都让我看到了人性中复杂而矛盾的一面。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传统”的探讨,在时代变迁的冲击下,传统文化是如何被冲击、被继承、被改造的,这些都写得非常细腻。书中的一些人物,他们身上承载着历史的印记,他们的选择,他们的命运,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我被书中对“坚持”的描绘所打动,即使面对重重困难,即使被世人误解,依然有人选择坚守自己的信念,这种精神力量,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鼓舞人心的作用。这本书不是一本消遣读物,它更像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味的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