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第2版)
定价:34.00元
作者:苏士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11522150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4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篇和实践训练篇两部分,基础理论篇包括半导体器件基础、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差动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反馈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信号产生电路、直流稳压电源;实践训练篇包含12个实训内容。
为了体现电子技术的发展创新和实际应用,本书专门增加了电子元件、集成器件的选用、识别、测试方法,噪声干扰,D类功率放大器,开关电容滤波,开关电源,直流变换等内容。附录中还介绍了EDA仿真软件Multisim 10、各类电子元器件、新器件实用资料速查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信息类和电气、自动化类各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电子实训”教材,也可供本科学生、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基础理论篇
章 半导体器件基础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1.1 本征半导体
1.1.2 杂质半导体
1.1.3 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2 半导体二极管
1.2.1 二极管的结构及符号
1.2.2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
1.2.3 二极管的测试
1.2.4 二极管应用电路举例
1.2.5 特殊二极管
1.3 半导体三极管
1.3.1 三极管的结构及符号
1.3.2 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原则及放大作用
1.3.3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1.3.4 三极管的检测
1.3.5 特殊三极管
1.4 场效应管
1.4.1 结型场效应管
1.4.2 绝缘栅场效应管
1.4.3 各种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与符号比较
1.4.4 三极管与场效应管的性能特点比较及检测与选用
本章小结
思考复习题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和多级放大电路
2.1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
2.1.1 三极管在放大电路中的3种连接方式
2.1.2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1.3 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2.2 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2.1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2.2.2 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2.2.3 两种分析方法特点的比较
2.3 工作点稳定电路
2.3.1 温度变化对Q点的影响
2.3.2 工作点稳定电路的组成及稳定Q点的原理
2.3.3 工作点稳定电路的分析
2.4 共集和共基放大电路
2.4.1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2.4.2 共基极放大电路
2.4.3 3种组态放大电路的性能比较
2.5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2.5.1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构成
2.5.2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分析
2.6 多级放大电路及复合管
2.6.1 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2.6.2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6.3 复合管
2.7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7.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2.7.2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7.3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2.8 放大电路中的噪声与干扰
2.8.1 放大电路中的噪声
2.8.2 放大电路中的干扰
2.9 实际应用电路举例
2.9.1 高输入阻抗、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
2.9.2 低阻抗传声器前置放大电路
2.9.3 单位增益缓冲器
本章小结
思考复习题
第3章 差动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第4章 反馈放大电路
第5章 功率放大电路
第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第7章 信号产生电路
第8章 直流稳压电源
实践训练篇
附录A EDA仿真软件Multisim 10简介
附录B 实用资料速查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标题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专业、严谨又不失现代感的印象。我当时在书店里拿起它,第一感觉就是厚重,那种沉甸甸的手感,让我对里面的内容充满了期待,仿佛握着一把通往电子世界大门的钥匙。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印刷清晰,图表排版清晰明了,这一点对于学习技术类书籍来说至关重要。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在内容组织上的用心良苦,从基础的半导体器件原理到复杂的放大电路分析,逻辑衔接得非常顺畅,仿佛为初学者铺设了一条平坦而坚实的学习阶梯。尽管我还没完全深入阅读每一个章节,但仅凭这种外在的精心打磨,我已经能预判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收藏和反复研读的经典教材。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工艺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赏心悦目,体现了出版方对知识载体的尊重。
评分我个人在学习电子技术时,最怕的就是那种只有文字描述而缺乏直观图示的教材。阅读体验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费力且容易产生误解。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的插图质量堪称业界典范。无论是元器件的剖面图、复杂的波形分析图,还是电路拓扑的方框图,都绘制得极其精细,标注清晰到位。特别是对于那些难以理解的动态过程,比如PN结的反向恢复过程,作者使用了多帧对比图来模拟时间轴上的变化,使得原本抽象的物理过程变得触手可及。我发现,很多我曾经需要反复查阅网络视频教程才能理解的概念,通过对照书中的特定图例,瞬间豁然开朗。这种“一图胜千言”的编排理念,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认知负荷,让复杂的模拟世界变得可视化和可感知。
评分说实话,最初我对这种“第N版”的教材是抱有一丝谨慎态度的,总担心是旧瓶装新酒,修修补补。但深入阅读后,我发现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新版的内容更新速度明显跟得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比如,关于新型低功耗集成电路和开关电源拓扑结构的介绍,与我之前接触的旧版教材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它不仅涵盖了经典的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在模拟电路中的应用,更将最新的CMOS工艺对器件特性的影响考虑在内,甚至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低功耗设计理念。这种与时俱进的编辑策略,保证了读者学习到的知识体系不是陈旧的“博物馆展品”,而是能够直接应用于当前乃至未来几年内行业主流技术的“生产力工具”。对于一个需要保持技术前沿性的从业者来说,选择一本能够同步吸收最新技术进展的教材,比什么都重要。
评分从教学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习题设计是其高光部分。它并非那种简单地将公式套进去就能得出答案的机械训练。大部分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都设计得非常巧妙,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章节的知识点才能求解。它更侧重于培养读者的系统思维和故障排查能力。例如,有一道关于音频功率放大器偏置电路的习题,要求分析在电源电压波动和环境温度变化双重影响下,输出级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漂移的极限情况,并给出优化方案。这种开放式、贴近实际工程挑战的题目,迫使读者必须跳出“标准电路”的框架,去思考真实世界中各种不确定性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坚持做完这些习题,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点”,更是在锻炼一种“电子工程师的直觉”——那种在复杂系统中快速定位关键因素的敏锐力。
评分拿到这本教材,我立刻开始尝试用它来解决我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问题——一个高精度运算放大电路的噪声抑制。我以往使用的资料,往往停留在理论推导层面,对于实际电路中的非线性失真和热噪声的工程处理往往一笔带过。然而,这本书在讲解滤波器设计和反馈网络的稳定性时,引用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案例和仿真结果对比,这一点对我帮助极大。作者似乎非常懂得工程师的痛点,他们没有沉溺于抽象的数学公式海洋,而是将理论巧妙地“翻译”成了可操作的设计规范。特别是关于BJT和MOSFET在高频下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部分,讲解得深入浅出,让我终于理清了之前一直混淆不清的寄生参数对电路性能的影响机制。读完相关章节,我立即动手调整了手头的PCB布局和元件选型,效果立竿见影,原本困扰我数周的指标波动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这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编写风格,是很多教科书所欠缺的宝贵特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