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数字电子技术
定价:21.00元
售价:14.3元,便宜6.7元,折扣68
作者:刘常澍
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03-01
ISBN:9787561814147
字数:385000
页码:23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本书按照天津市考试中心拟订的大纲编写的。主要内容有数字逻辑基础、逻辑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
本书适合电子信息、通信、自动化等专业高等职业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以及大专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学生和教师选用。
说实话,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时,我真的有点被它的“厚重感”吓到,它不是那种快速浏览就能掌握的快餐读物,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研磨的经典。我特别欣赏它在系统级应用上的探讨,比如,它没有仅仅停留在讲解基本的译码器、多路复用器这些基础模块上,而是迅速将这些模块整合起来,构建出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的概念。书里对有限状态机(FSM)的描述尤其精妙,它用非常直观的方式阐述了Mealy和Moore模型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用状态图和状态转移表来规范化一个复杂系统的行为。我当时尝试用它书中给出的方法设计一个简单的交通灯控制器,从需求分析到状态分配,再到卡诺图化简,每一步都有清晰的指引,让我真切感受到理论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电路的。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最底层的器件特性(虽然着墨不多,但点到为止)一直延伸到中等规模的集成电路设计思路,让人感觉视野开阔,不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初学者了。
评分与其他侧重于FPGA编程或特定EDA工具使用的书籍不同,《数字电子技术》似乎更专注于“内功心法”的修炼。它很少涉及VHDL或Verilog的具体语法,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将一个算法或一个时序要求,抽象成一个可以被任何硬件实现的逻辑结构。例如,在讲解寄存器组和算术逻辑单元(ALU)的组织结构时,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微处理器早期设计模型的视角。通过这个模型,读者可以理解数据在CPU内部是如何流动和被控制的。我发现,正是这种对底层结构逻辑的深刻洞察,使得我在后续学习微机原理和嵌入式系统时,能够快速理解那些“黑箱”模块背后的原理。这本书培养的是一种系统思维,它让你明白,所有的复杂计算,最终都是由无数个简单的开关操作构成的。它像是一本武林秘籍,传授的是构建世界的底层逻辑,而非仅仅是招式套路。
评分这本《数字电子技术》的篇幅简直是一座知识的迷宫,我敢说,任何想在电子工程领域站稳脚跟的人都得在这上面花一番苦功夫。它绝不是那种轻描淡写、只停留在表面概念的入门读物。我记得我刚翻开它的时候,那密密麻麻的布尔代数公式和逻辑门图示就给我当头一棒。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章节,作者似乎有一种魔力,能把那些原本抽象到让人想睡觉的逻辑状态转换成清晰的、可触摸的硬件结构。特别是讲解锁存器和触发器时,那种层层递进的剖析,从基本原理到JK、D、T等各种复杂触发器的特性和转换,读起来简直像在解一盘精妙的棋局,每一步的推导都充满了严谨的数学美感。我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才彻底搞懂异步清零和同步置位的区别,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只有真正钻进去的人才能体会到。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满足于告诉你“是什么”,而是深入到“为什么是这样”,它强迫你像一个真正的数字电路设计师一样去思考,去权衡延迟、功耗和面积,这才是干货啊。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图例风格非常古典,有点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硬核工科教科书,直白、朴素,没有任何花哨的色彩或现代设计的元素。正因如此,它的信息密度极高,每一页都塞满了严谨的数学推导和电路图。我尤其欣赏它对译码、编码和优先级编码器这些基础逻辑电路族群的全面覆盖。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模块,在大型系统中却是构建控制逻辑的基石。作者没有将它们一笔带过,而是详细比较了不同实现方式的逻辑门数量和速度差异。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将“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实现电路”之间架起了一座坚固的桥梁。当你看到一个复杂的逻辑功能需求时,这本书教会你的不是去堆砌现成的芯片,而是如何从最基本的与非门出发,一步步“手工打造”出最高效的解决方案。读完之后,我对“组合逻辑”的理解从停留在PPT上的门电路图,提升到了对实际硅片上晶体管连接的直观想象。
评分坦白讲,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应付期末考试,这本书可能会让你感到“用力过猛”。它对半导体器件的物理基础和逻辑电平的精确定义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这对于追求极致性能和可靠性的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但对只想知道“怎么搭个与非门”的纯小白来说,可能略显冗余。我个人特别喜欢它对时序分析的深入探讨,例如建立时间(Setup Time)和保持时间(Hold Time)的概念,这本书把它们解释得非常透彻,并且结合实际的系统时钟域交叉问题进行了案例分析。我曾经在一个项目中被亚稳态问题困扰了很久,最后还是翻回这本书里关于时钟域同步电路(如双D触发器同步器)的章节,才找到了根源。作者在这些细节上的坚持,体现了对工程实践的尊重,它告诉你,在高速数字系统中,毫秒甚至纳秒级的差异,就是系统成败的关键。这种对“精确性”的追求,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远超一般教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