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电信网络安全总体防卫讨论
定价:68.00元
作者:孙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8-01
ISBN:97871151822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40kg
编辑推荐
1、作者工程院院士,在通信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涵盖了电信网络安全的所有内容和热点问题
3、精装品质
内容提要
本书较为全面地讨论了电信网络安全防卫方面的有关问题,内容包括电信网络总体概念、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的总体概念、电信网络安全防卫总体技术、网络安全的支持系统和典型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总体防卫。讨论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希望对我国电信网络安全防卫技术的研究能够有所帮助。
本书可以作为从事电信网络理论研究、设备研制、总体设计和工程应用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供电信网络专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习参考。
目录
篇 电信网络总体概念
章 电信网络的形成
第二章 电信网络机理分类
第三章 电信网络应用分类
第四章 电信网络的应用位置
第二篇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总体概念讨论
第五章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概念
第六章 美国网络安全的防卫对策
第七章 网络安全防卫技术研究进展
第八章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体系结构
第九章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卫体系结构
第三篇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卫总体技术讨论
第十章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卫的总体思路
第十一章 电信网络技术体制的网络安全属性分析
第十二章 各类电信网络形态的应用位置及其网络安全问题
第十三章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卫 实现技术讨论
第十四章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核心技术讨论
第四篇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支持系统讨论
第十五章 电信网络的信源定位系统
第十六章 电信网络的流量分布监控系统
第十七章 电信网络的木马对抗系统
第十八章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评审与检测
第十九章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防卫非技术方面
第五篇 典型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总体防卫讨论
第二十章 关于经典互联网的总体看法
第二十一章 互联网的网络安全总体防卫讨论
第二十二章 可控互联网的网络安全总体设计讨论
第二十三章 电信网络的网络安全研究题目归纳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颇具匠心,硬壳封面散发出一种沉稳而专业的质感,书脊上的金色烫印字体在灯光下泛着低调的光泽,让人在众多书中一眼就能捕捉到它的存在。内页纸张选用了高克重的哑光纸,触感温润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这对于一本涉及复杂技术主题的专业书籍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排版布局清晰明了,章节标题和正文之间的留白恰到好处,复杂的图表和公式被巧妙地安置在合理的区域,既保证了信息承载量,又没有让读者感到压迫感。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每章开头的引言设计,如同一个微型导读,迅速将读者的心绪拉入到本章的核心议题之中,这种对阅读体验的重视,远超了一般技术手册的范畴,更像是一部精心打磨的学术珍品。
评分初读此书,我立刻被它那种宏大叙事下的精微剖析能力所折服。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独特的视角,能够将那些平时被视为抽象或过于技术性的概念,转化为一系列逻辑严密、环环相扣的论证链条。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站在了一个高空瞭望台上,俯瞰着整个信息流动的版图,每一个数据包的传输、每一次握手协议的达成,都清晰可见,同时,作者又能在瞬间“潜入”到具体的代码层面或协议细节中,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究。这种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回归宏观的叙事节奏,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所涉领域认知边界,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像是一套严谨的思维训练体系,引导我跳出固有的思维定式,去思考更深层次的系统性问题。
评分作为一名常年在一线处理复杂工程问题的从业者,我通常对理论性太强的书籍持保留态度,总担心其脱离实际操作的土壤。然而,这本书在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之间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并非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而是着重探讨了“为什么是这样”以及“在特定约束条件下应该如何应对”。书中对于不同防御模型在不同网络拓扑下的适用性分析,极具洞察力。特别是关于那些前沿的、尚无定论的挑战性问题的探讨,作者并未提供一个简单的“标准答案”,而是构建了多维度评估框架,鼓励读者结合自身的具体环境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决策制定,这才是真正的专业书籍应有的态度——授人以渔,而非仅仅是喂食。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说实话,初看之下略带一丝冷峻的学院派气息,但深入研读后,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厚功力。作者的遣词造句非常精准,几乎找不到任何可以被称之为“冗余”的词汇。每一个术语的引入都有其明确的上下文逻辑支撑,拒绝使用任何模糊不清的描述。对于那些跨学科的交叉点,比如与底层硬件架构的耦合关系,作者的处理方式极为老练,通过一系列简练的类比和恰当的数学模型支撑,使得即便是非相关领域的专家,也能抓住其核心精髓。这种严谨到近乎苛刻的文字要求,使得本书的价值远超一般的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份经过高度浓缩和净化的思维结晶。
评分阅读体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其强大的知识索引和互联性。作者似乎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书中提及的任何一个关键概念,无论是在前文还是在附录中,都能找到清晰的溯源路径。例如,当谈及某一特定安全策略的效能评估时,读者可以轻松地追溯到支撑该评估的底层数学基础和早期的学术论文。这种无缝衔接的知识链条,极大地提高了查阅效率和深度学习的可能性。对于希望深入钻研某个特定分支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索引部分,其价值可能与主体内容本身一样重要,它无疑为后续的自我教育和深入研究铺设了一条坚实可靠的阶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