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
定价:69.00元
作者:汪永晨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4-10-01
ISBN:9787108020338
字数:
页码:31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用照片和叙事,娓娓讲述自然和人类的故事。触目惊心的照片,记录环境恶化的痛心事实;沉静朴质的文字,告知人们环保的生活方式。
长江源头曾经是冰川博物馆,到处是高原草甸和网状水系,现在冰川没了,牦牛啃着地皮,砾石滩遍布各处;被人们誉为香格里拉的云南,现在虽然有美丽的高山杜鹃,但还有被得只剩下根的大树和埋掉整个村庄的泥石流。这此变化只是在短短的十几年甚至几年间,记录下这些的是汪永晨的镜头和文字。汪永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同时又是“一位狂热的环保人士“。她从1993年起关注环境保护和生态问题。4年前,她拿起了照相机,开始有意识地让事实说话,让镜头说话。汪永晨虽非摄影专业科班出身,但作为记者,她曾3次获得亚洲太平洋广播节目的大奖。她的经验和洞察力,加上数十万公里的环保考察,造就了这本直指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绿镜头”。
内容提要
《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作者的足迹几乎踏遍的祖国的东西南北,她用她镜头在记录自然之壮观的同时,也记录下了令国人触目惊心的画面,作者呼吁人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目录
自述
序言 为了大自然的明天
1、走进长江源头
2、啼血的高山杜鹃
3、仙鹤的诉说
4、桫椤,曾与恐龙同生共荣
5、阿尔金山的野骆驼
6、可怜的“淇淇”
7、冰川的魅力
8、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
9、沙地云杉
10、沙漠荒山种树去
11、武夷山,中国人的骄傲
12、童话世界——九寨沟
13、人间瑶池——黄龙彩池
14、充满生机的珠穆朗玛锋
15、被鸡追着跑的华南虎
16、高黎贡山上的遇险
17、芬兰的树中湖,湖中树
18、科罗拉多大峡谷
19、黄石公园里,狼与我们同行
20、指南针与北极
后记 请留下后的生态河
作者介绍
汪永晨,女,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 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跑遍中国各省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十几个国家。
制作的广播特写《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走向正在消失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百岁老人和她的渡口》三次获亚洲太平洋广播节目大奖;
1999年获中国环境奖“地球奖”,随后将所获两万元奖金捐给中华环保基金会,设立了“绿家园教育基金”。
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使者”。
1996年创办了“绿家园志愿者”民间环保群体。在中国开创了民间观鸟、观树、领养树等活动。并开始组织志愿者到沙漠、黄河边、长城脚下种树,在长江边保护濒危动物白鳍豚、开辟了绿家园绿色耕种营地、绿色讲座“周三课堂”和环境记者沙龙。目前参加绿家园志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吸引人,绿色的主色调,搭配着一些若隐若现的植物剪影,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我是在一家独立书店偶然瞥见它的,当时它就静静地躺在书架的一角,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封面上“绿镜头”这三个字,配合着“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的副标题,立刻勾起了我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我想,这本书一定是用一种别样的视角,去捕捉和呈现大自然的变迁与永恒。从封面就能感受到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翻开书页,就能穿越时空,去探寻那些我们熟悉又陌生的自然景观。它没有那种花哨的宣传语,也没有激烈的标题,只是用最朴实的艺术语言,向我发出了邀请。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对自然有着深厚情感的观察者,他用他的“绿镜头”,记录下了大自然最真实、最动人的瞬间。这种不张扬的设计,反而让我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加期待内容能够带给我的惊喜。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带人进入不同世界,体验不同人生的作品情有独钟,而这本书似乎就具备这样的潜力。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仅从书名和作者的名字,我就能联想到一些可能性。汪永晨这个名字,我虽然不熟悉,但总有一种人文的、深沉的韵味。而“绿镜头”,则直接指向了自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或许是原始森林中隐藏的生机勃勃,或许是古老地貌的沧桑变迁,又或许是现代文明对自然界带来的冲击与改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走进一个我可能从未到过的地方,去感受那里的空气,倾听那里的声音,甚至触碰那里的生命。它可能讲述的是那些宏大的自然史诗,也可能描绘的是那些微小却顽强的生命故事。我希望它能引发我对自己所处环境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期待,让我迫不及待想要打开它,让作者的文字引领我踏上这场未知的旅程。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被它散发出的沉静气质所吸引。它不像那些畅销书那样,充斥着各种夸张的营销词汇,而是以一种温润的姿态,静静地存在着。封面的设计,简练却充满意境,绿色的运用仿佛能带来一丝清凉,让人在阅读之前就能感受到一丝宁静。我注意到“绿镜头”这个概念,它让我联想到摄影,但又不仅仅是摄影。也许它是一种更广阔的观察方式,一种深入理解自然的方式。我猜想,作者或许是一位对自然有着敏锐观察力的人,他用他的“镜头”捕捉到了大自然的脉搏,记录下了那些不易被察觉的细节。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风景的描绘,更可能包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悟,对生命轮回的思考。它就像一位沉默的长者,用故事和画面,娓娓道来关于自然界的故事,那些关于过去,关于现在,也可能关于未来的故事。
评分这款书的书名和副标题,让我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种画面感。仿佛透过一个绿色的镜头,我们能够窥见大自然的过去,那些未曾亲历的时代,那些古老的地质构造,那些早已消失的生命形态。同时,它又能带我们审视当下,观察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感受它现在的呼吸和脉动。这种“昨天与今天”的对比,无疑会引发读者对时间、对变化、对生命周期的深刻思考。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帮助我理解人类在地球生命史中的位置,以及我们对自然界的影响。它也许会揭示一些科学的奥秘,也许会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但无论如何,它都应该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运用“绿镜头”这一概念的,是真实的摄影作品,还是比喻性的描述,这都让我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评分在众多琳琅满目的书籍中,这本《绿镜头: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以一种低调而又内敛的方式吸引了我的注意。它的标题充满了诗意,仿佛能打开一扇通往自然秘境的大门。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些画面:或许是亿万年前地球的面貌,那些壮阔的地质变迁,那些古老的森林;又或许是如今我们身边的自然景观,那些细腻入微的生命瞬间,那些被忽视的美丽。我猜测,作者汪永晨先生可能是一位对自然怀有深厚情感的观察者,他用他独到的“绿镜头”,捕捉并呈现了大自然的过去与现在。这本书或许不是那种以猎奇或煽情为卖点的作品,而是以一种沉静而深刻的方式,引导读者去感受、去理解、去思考。它可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也可能流淌着真挚的情感。这种看似朴实却暗藏深意的作品,往往更能触动人心,引发长久的共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