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
定价:69.00元
作者:芮晓武, 刘烈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097559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现代信息与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的发展,深刻地变革、甚至颠覆了许多传统行业,金融业也不例外。近年来,金融业成为继商业分销、传媒之后受互联网影响*为深远的领域,许多基于互联网的金融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并对传统金融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巨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书从互联网进入到发展现状、风险、信息安全、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地位与监管框架等方面全面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走势等问题,具有前瞻性。
内容提要
本书是部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互联网全融的年度发展报告,旨在深刻揭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内涵,跟踪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状况,总结和提炼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预测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并重点关注互联网金融发展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信息安全和监管,具有较强的学术前瞻性,可为金融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目录
1 互联网金融概述
一 互联网金融概念辨析
二 互联网金融研究脉络
三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
2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础
一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二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技术基础
三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动力基础
四 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带来的市场机遇
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国际比较
一 美国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二 欧洲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三 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
四 国际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征、一般规律和趋势
4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情况
一 互联网融资模式的发展情况
二 互联网金融服务方式发展情况
三 传统金融网络化发展情况
5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风险分析
一 法律与制度风险
二 模式风险
三 安全风险
四 市场风险
五 其他风险
6 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
一 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问题
二 大数据安全风险
三 云计算安全风险
四 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建议
7 互联网金融的法律地位与监管框架
一 美国互联网金融政策
二 欧盟互联网金融立法及监管机制
三 日本互联网金融监管
四 国际上电子货币监管的一般做法
8 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简要评价
一 总体评价
二 企业评价
三 信息安全评价
9 互联网金融展望
一 大数据时代的现代金融
二 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三 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影响
四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思考
10 参考文献
11 后记
作者介绍
男,汉族,1959年5月生,江苏灌南人,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2011年5月任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主要从事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研究。
文摘
序言
我拿起这本《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更多的是抱着一种探求真相的态度。2013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就像一夜之间冒出来的热气球,吸引了无数目光,但其内核究竟是什么,很多人并不清楚。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对这个行业基本运作模式的深度剖析。比如,对于当时蓬勃发展的P2P平台,它们究竟是如何撮合交易的?风险是如何定价和管理的?对于第三方支付,其背后的技术逻辑和商业模式又是什么?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和图表,更希望能看到一些能够触及本质的分析,理解这些创新是如何解决现实中的痛点,又给社会带来了哪些具体的变化。同时,作为一个“蓝皮书”,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相对权威和全面的视角,不仅仅是描述现象,更能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对当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一个客观而深入的评估。这本报告能否成为我理解那个关键年份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一扇窗口,是我最期待的。
评分翻开这本《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仿佛一脚踏入了中国互联网金融这片热土的黎明时分。2013年,这个词语本身就带着一种蓬勃的朝气与无限的可能。我怀揣着对这个新兴领域的强烈好奇心,希望能够一窥究竟。从读者角度而言,我对这本书的期望是能够清晰地描绘出当时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的发展脉络,不仅仅是罗列数据,更要深入浅出地解析其背后的逻辑和驱动力。我期待能够了解到,在这个充满变革的时代,究竟是什么样的创新力量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的金融格局,又有哪些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的商业模式是如何运作的,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对于“蓝皮书”这个词,我理解它意味着一种权威性和深度,所以这本书的分析应该是有数据支撑的,理论框架也应该是扎实的,能够帮助我理解这个行业的本质,而非停留在表面的现象。同时,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洞察,虽然是2013年的报告,但能否勾勒出未来发展的一些潜在方向,甚至是一些至今仍有借鉴意义的经验教训,这都是我所期待的。读一本报告,我希望能获得的是知识的启迪,是视野的拓展,更是对中国经济转型和技术进步的一次深刻理解。
评分坦白说,我拿起这本《互联网金融蓝皮书: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3)》时,内心是抱着一种学习者的姿态,渴望能够深入理解这个当时如火如荼的领域。2013年,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还是一个相对年轻的概念,很多模式都处于探索和试水阶段。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对当时主流互联网金融业态的详细解读,比如,那些支付工具是如何一步步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又比如,P2P网贷平台是如何运作,风险控制又是如何考量的。我期待的不仅仅是宏观的趋势分析,更希望能够看到一些具体的案例研究,甚至是一些微观层面的数据呈现,让我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这个行业的活力与挑战。同时,作为一本“蓝皮书”,我理解它应该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所以,书中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法规、监管政策以及对经济社会可能产生的长远影响的探讨,是我非常看重的部分。我希望它能帮助我厘清概念,理解其中的逻辑,并对当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环境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为我后续的观察和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作为一名对科技与经济交叉领域充满兴趣的读者,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蓝皮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份宝贵的历史文献,记录了一个伟大变革的开端。我特别好奇,在那个人们还对“互联网金融”这个词有些陌生的时候,究竟是谁在引领这场变革?这本书会详细介绍当时那些先行者吗?比如,那些如今已是巨头的公司,在2013年时又是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他们是如何一步步走过来的?我渴望了解他们是如何将互联网的技术与金融的服务完美结合,又是如何通过创新来颠覆传统的金融模式。此外,我一直对政策和监管对新兴产业的影响很感兴趣,所以,书中对当时中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环境和政策导向的分析,会是我的一个关注重点。政府的态度如何,是否支持,有没有出台相关的法规,这些都直接关系到行业的健康发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清晰的解答,并帮助我理解,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经济环境下,互联网金融是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摸索前行的。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仿佛置身于一场关于金融科技的“头脑风暴”。2013年,正是互联网金融在中国爆炸式增长的开端,各种新概念、新业态层出不穷,让人目不暇接。我特别好奇的是,当时这些颠覆性的创新是如何诞生的?它们是如何克服传统金融的种种壁垒,找到落地的契机的?这本书会不会深入分析诸如P2P网贷、第三方支付、众筹等领域的早期发展案例,挖掘那些成功的模式和失败的教训?我希望能读到一些具体的故事,感受到创业者们的激情与智慧,以及他们在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和抉择。同时,作为一本“发展报告”,我相信它不会仅仅停留在“是什么”,更会去探讨“为什么”。是什么样的社会需求、技术进步、政策环境,共同促成了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它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又对中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怎样的冲击?我对这些问题的答案充满期待,希望能从中找到理解这个行业发展的关键线索,并对当时的中国金融市场形成一个更全面、更立体的认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