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奔向湄公河——从滇西南到老挝
定价:28.00元
作者:小重山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0961988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22kg
编辑推荐
沿着漫长的滇西南国境线,跨过史迪威公路,穿越秘地阿佤山,从磨憨出境,一路向南,赶赴那一场与佛的约会……小重山编写的这本《奔向湄公河——从滇西南到老挝》将以闲适的散文笔法,辅以图片,带你浏览湄公河沿岸,从滇西南到老挝一路上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历史人文。
内容提要
作者沿湄公河自驾游,采用游记的形式,详细描述独自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行走时间和路线为脉络,配以图片,再现了滇西南的大理、腾冲、瑞丽、芒市、龙陵、镇康、沧源、澜沧、孟连和老挝万象、万荣和佛都琅勃拉邦的自然景观、民族风情和历史人文,着重讲述该地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风土人情,如腾冲抗战、龙陵战役等多年尘封的一页。作者用冲淡散漫的笔法,今古对照、情感真挚,展现一种纯净自然、浪漫写意的生活,字里行间真实流露旅程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
文中附有知识点和旅行提示,对以后的旅行者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目录
大理:蓝波兴洱海 白雪点苍山腾冲:烽火高黎贡 边城腾越州瑞丽:烟花边地色 春酒国门香芒市:阿鸾初报晓 孔雀欲开屏龙陵:众人歌盛世 唯我祭龙陵镇康:镇康无风景 果敢有遗民沧源:人出司岗里 春来阿佤山澜沧:一个仙人洞 几家拉枯人孟连:傣城风物在 刀氏木楼空万象:佛种檀香木 人归月亮城万荣:我欲题山色 谁来钓水声琅勃拉邦:河声开斋鼓 日色染僧衣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此书,我心中的感受是复杂而深远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引子,激发了我对周边国家历史变迁和社会形态更深层次的探究欲。作者对区域政治变迁的隐晦提及,虽然点到为止,但其背后的历史张力却让人不寒而栗,也更理解了这条生命之河所承载的重量。更让我感动的是,作者在行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片土地和人民发自内心的尊重,没有居高临下的审视,只有平等的对话。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记录了某段时期的地理行走,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跨越国界和时代的共情能力。它让我意识到,地理上的相邻,必然意味着历史上的纠缠,而理解这份纠缠,正是我们现代人需要面对的课题。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阅读体验,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后半部分,随着行进路线越来越深入到老挝腹地,那种疏离感和陌生感也随之加深,这反而成了它最迷人的地方。作者似乎毫不避讳地展示了自己作为外来者的迷茫和困惑,没有过度美化异域风情,反而真实地记录了文化冲突和沟通障碍带来的尴尬与无奈。这种坦诚的态度,比那种一味歌颂异域之美的作品要高明得多。我特别喜欢他描述清晨在河边与渔民对视的场景,那种无言的交流,比任何长篇大论的文化解读都更具穿透力。这本书真正做到的,是让你体验到“在路上”的真实状态——它既有发现的喜悦,也有迷失的痛苦。每一次翻页,都像是重新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气候和生活节奏,这种强烈的代入感,让阅读过程充满了一种探索未知的刺激。
评分这本书的知识密度实在太高了,我需要反复查阅地图和相关的历史资料才能完全跟上作者的思绪。作者对于地理学、民族学乃至早期贸易路线的研究,显然下了非同一般的苦功。他对于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隘的命名考证,都力求精确到极致,这对于一个普通的读者来说,无疑是既有挑战性又充满收获的。特别是在描绘那些已经消逝或正在快速变化的传统手工艺和语言片段时,那种抢救性的记录意识让人十分敬佩。这种“抢救”的紧迫感,也感染了读者,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阅读的,可能正是某种即将消失的文化遗存的最后见证。我发现自己已经不止一次地在公共场合被这本书吸引住,以至于忘记了周围的喧嚣,完全沉浸在那种古老而幽深的知识海洋里。它成功地将科普性、历史性和文学性融为一炉,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平衡点。
评分我通常对这类偏向于田野调查和地域探索的题材兴趣不大,总觉得会过于学术化或枯燥乏味。然而,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却巧妙地避开了这些陷阱。作者采用了非常个人化的叙事口吻,将宏大的地理跨越与细腻的内心独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没有刻意去渲染探险的惊险刺激,而是更侧重于在路途中对自我、对历史、对文明边界的哲学思考。有几处描写山区居民的片段,真是让人读得心头一酸,那种面对自然伟力时的谦卑与坚韧,被作者捕捉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反思我们现代人生活的缺失。这种带有强烈人文关怀的笔触,使得原本可能冷硬的纪实文学瞬间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温度。我甚至会时不时地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窗外发呆,试图去消化那些被灌输进脑海里的画面和感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一场慢镜头下的心灵洗礼,而不是快节奏的娱乐消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封面那种略带陈旧感的色调,配上苍劲有力的书法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翻阅时,就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本游记或者地理考察记录,更像是一扇通往过去世界的窗户。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为深厚,对细节的捕捉达到了近乎偏执的程度,无论是对古老村落的建筑风格的描述,还是对当地居民生活习俗的细致描摹,都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关怀和敬意。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山间潮湿的雾气,听到那些遥远而古朴的民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很多同类题材书籍难以企及的。尤其是一些关于边境地带独特文化交融的论述,视角新颖,资料翔实,让我对“边陲”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讲究,大量穿插的黑白老照片,更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文字的力量得到了成倍的放大。可以说,从拿起书本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一次漫长而充实的精神跋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