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8
正版新书--渤海潮/印象盘 锦文化丛书 王爱东,中共盘锦市委宣传部 辽宁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基本信息
书名:渤海潮/印象盘 锦文化丛书
定价:30.00元
作者:王爱东,盘锦市委宣传部
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205090739
字数:
页码:14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作为城市名片和文化对外宣传读本,
《渤海潮/印象盘·锦文化丛书》力求以史料为基础,内容真实性与文字可读性相统一,准确揭示了盘锦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充分阐述了盘锦城市文化的内涵。
目录
渤海潮
壹 世纪之路
一清朝关外条铁路
二命运多舛
三迎来了大开发
四一条铁路一座城
五路在何方
六一支开门破窗的利箭
七新节点
贰 家在岸边
一两河水
二交错的河口港
三盘锦河港
四河赐的海港
五黑色引擎
六蓝色引擎
七优势汇聚地
八带状的城
九流淌的市
叁 城有故事
一水城故事
二绿色的海滩
三闻涛于岸
四“和”在辽河口
作者介绍
文摘
《渤海潮/印象盘锦文化丛书》:
反正在当时的中国修铁路,真的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大难事。
到1898年,从山海关通往奉天的铁路不仅没有开工,甚至也没有纳入规划,直到1912年铁路才修到了当时的奉天城。
再接着说营榆铁路。营即营口,借助大辽河的水运,是当时东北地区大的贸易港口,40年前的第二次战争战败后,英国获营口港的通商权,英国以铁路运营权为利益要求,给清贷款修路。用别人的钱修自己的路,这是一个划得来的买卖,再说沙俄和日本对辽东半岛的垂涎昭然若揭,在不能保全的前提下,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便捷出海通道,也应该是清朝重臣振国兴邦的权宜之策。
营口港风生水起,大连港还没诞生,还是一个叫作青泥洼桥的小渔村,沙俄租借后于1899年才开始建港。
1898年,沙俄开始建设南满铁路,同时获得从营口到大石桥的铁路支线筑路权,这时,清的营榆铁路也开始动工,也就是说,清朝和沙俄都要修筑一条通往东北当时大港口的铁路,有了铁路,港口的作用才会得到发挥,才会站到商贸制高点上。
当时,华夏大地内忧外患,清疲于应对,营榆铁路就默默地开工了。
这是从两个方向对着同一个目标的赛跑,放在桌面上是这样的:
从距离上来衡量,一条30公里,一条近300公里,清要修的铁路是沙俄的10倍之长;从地理条件来看,营榆铁路要穿越近百公里的辽河口平原沼泽地和几条大河,沿途地势低洼,水质含碱量大,不宜饮用和做机车用水,要建设数座水塔和蓄水池;更关键的一项是当时盘山(今盘锦)境内还处在半荒芜状态,人烟稀少,不仅所有建材需要外运,连民工都十分短缺。
营榆铁路的建设艰辛文献中鲜有记载,难度超出我们的想象,结果也出乎人们的预判,在陆路通向水路的赛跑中,中国人赢了。
值得追忆的还有,在营榆铁路建设中,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被委以重任,作为总工程师身处一线,住在今日的辽东湾新区。他精心勘测筹划,夜以继日,深人工地,指挥修筑,成就了这条意义重大,堪称关外中国人自己修筑的条铁路。
1900年3月,开筑不到两年时间后,营榆铁路双向同时建设的进程标尺,在双台子站重合到了一起。(二)命运多舛
历史就像叠嶂的山峦按照一个渐进的趋势在绵延,难有一个断崖让山势戛然而止一样。造成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的深层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在回溯历史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我们的民族无论处在一个怎样的窘境中,都有仁人志士会挺起民族的脊梁,从没沦落到案板上成为任人宰割的鱼肉的地步。
铁路通车两年后,日俄在辽东半岛发生战争,袁世凯借机派人与英国交涉,估计是说局势这么混乱,你大英帝国没必要搅这趟浑水了,堂堂日不落大地主,也不差这半条垄,英国人一合计,也好,真把铁路还给了清朝。
国运不济非人力所强求,估计当初决定修路时,满腹经纶的清朝大臣们早就想过,一切皆有变数。
1912年,沟帮子到奉天的铁路修通后,营榆铁路成为向南的支线,改名为沟营铁路。
当时的沟营铁路比较繁忙,从沟帮子到营口河北站共设有30个道房(道班),货物到大辽河河北,再从海上运往各地。
荒芜的辽河人海口地区自此人烟渐稠,商贾云集,也为日后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奠定了基础。
民国时期,为抵制日本“满铁”公司对交通的垄断,张作霖利用这条向北的铁路支线,降低运价,与日本控制的南满铁路竞争,使经营口发送东北各地的货物都集中于大辽河北岸码头站。当时的营口人出门运货都选择北渡辽河坐车,称之为坐“爱国车”,使日本所经营的南满铁路运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
序言
正版新书--渤海潮/印象盘 锦文化丛书 王爱东,中共盘锦市委宣传部 辽宁人民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