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城市文化评论-1卷 | 作者 | 黄忠顺,田根胜 |
| 定价 | 40.00元 | 出版社 |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 | 9787565622540 | 出版日期 | 2015-09-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旨在探讨城市发展和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对现当代的城市发展以及其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并对中外城市开发中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都做了细致阐述。书中还收集了关于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的发展以及市民在发展中所呈现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改变方面的文章。全书学术性较强,适合学者和文化爱好者阅读。 |
| 作者简介 | |
| 黄忠顺 ,男 ,湖北荆门人 硕士研究生,教授,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中文系教,讲授的主要课程:大学语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当代小说经典解读 近五年讲授主要课程 1. 大学语文 2.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3. 中国当代小说文本细读。4. 近十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研究。田根胜,男,1968年7月生,博士研究生,东莞理工学院中文系教 授。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元明清文学、近代戏剧、文化学)讲授的主要课程:大学语文、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戏剧小说研究、东莞历史文化研究。 |
| 目录 | |
| 新观察 电子城及其发展背景 中国各地自贸区申请的“竞争性开放”态势及其问题 水生态与城市发展 水生态与城市河流生态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意义——以芬兰Rekolanoja河的研究为例 岭南东莞水乡的特色发展与意义 试析区划调整后的城中湖巢湖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城市书写 在场与在场:当代都市书写的视域转向 春风做伴好进城——对路遥笔下五种“进城乡下人”幸福感的考察 缺失·想象·浮桥——试论“十七年时期”的中国城市电影 文学视域下的中山 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改造 主持人的话 歌颂式喜剧与社会主义理想的交织——以《今天我休息》中的城市想象为例 从“节约”看新中国建筑的现代转型——论20世纪50年代建筑美学论争 “什么是青年的幸福”——以1954年《中国青年》杂志发起的幸福观大讨论为中心 “新国画”的诞生:20世纪50年代山水画改造运动 身体投射中的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青年身体健康问题分析 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文化改造:以《上海的早晨》为中心 文化生产与研究 重返社会——生产文化和社会理论研究 文化生产中的权力、地位和经济与社会网络的主导作用 自助式名人:真人秀中的 日常生产与生产日常 历史与民俗 北京名人故居的困境、现状与建言 上海俚语中的学问 海南军坡节研究 城市随笔 移居东莞随笔二则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城市文化评论-1卷》真是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对城市的发展及其背后的文化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喜欢那些能够深入剖析事物本质、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这本书时,它的名字就深深吸引了我——“城市文化评论”,这不正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吗?翻开扉页,作者的序言就如同邀请我踏入一个充满未知的文化迷宫,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洞察力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精美,沉甸甸的纸质,搭配着充满设计感的封面,就已经让我感受到了它内在的价值和分量。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这段探索之旅,相信它一定会为我打开一扇新的认知大门,让我对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有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我期待着书中所呈现的那些关于城市变迁、文化融合、生活方式演变的故事,以及作者如何用犀利的笔触剖析这些现象,揭示隐藏在城市喧嚣之下的灵魂。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奇妙。它不像一些学术专著那样,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啃读,也不像一些通俗读物那样,读完后转瞬即忘。相反,它有一种独特的“浸入感”,仿佛作者在用一种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跟我娓娓道来关于城市的故事。我常常会在阅读某个章节时,停下来,望向窗外,仔细观察我所在的城市,然后发现,书中描述的那些文化现象,其实就发生在我身边,只是我之前从未留意过。这种“近在咫尺”的观察,让我对书中的观点有了更深刻的共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细节上的刻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街头景象、人物对话,都被他捕捉下来,并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含义。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评论城市文化,更是在描绘我们共同的生活图景。
评分我是一个对人文社科类书籍有着特别偏好的人,而《城市文化评论-1卷》恰好满足了我对深度与广度兼备的需求。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从宏观的城市发展趋势,到微观的个体生活体验,层层递进,引人入胜。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并没有刻意回避一些敏感或争议性的话题,而是敢于直面,并用一种理性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态度去分析。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的讨论,这不仅是一个理论层面的问题,更是关乎一个城市未来走向的关键。它让我开始反思,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是否正在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思考框架,让我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城市现象时,能够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坦白说,我并非专业的城市文化研究者,但我一直都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保持着好奇心。当我拿起《城市文化评论-1卷》时,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给我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而这本书,无疑做到了。它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相对易懂、却又不失深刻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认识城市文化的大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城市符号与集体记忆的章节,它让我意识到,那些看似平凡的城市地标,其实都承载着我们共同的情感和记忆,它们是城市灵魂的体现。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作者进行一场思想的对话,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又一次的“顿悟”。它让我更加热爱我生活的城市,也更加关注城市文化的发展,并期待着在未来,能够有更多这样有深度、有见地的书籍出现。
评分老实说,一开始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关于城市的书实在太多了,大部分都流于表面,充斥着一些陈词滥调。然而,《城市文化评论-1卷》却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惊喜。它并没有像其他书籍那样,罗列一堆枯燥的数据或者空洞的理论,而是从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切入,将抽象的文化概念与鲜活的城市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复杂议题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游刃有余的风格,仿佛他本身就深耕于城市文化之中,对其中的脉络了如指掌。每一章节的引入都极具匠心,总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思考维度。我至今还记得,读到其中关于城市记忆与空间叙事的章节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某些关于城市现象的困惑,瞬间得到了解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