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9787550255937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9787550255937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青松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抗战
  • 卢沟桥
  • 民族复兴
  • 军事
  • 战争
  • 社会
  • 人物
  • 回忆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学精华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ISBN:9787550255937
商品编码:2967201666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5-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38.00元

售价:25.8元,便宜12.2元,折扣67

作者:刘青松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5-07-01

ISBN:978755025593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1、一部亲历者的战争回忆录。本书作者刘青松,亲自采访数十位战争老兵,他们或亲历抗日战争、卢沟桥事变,或亲历护桥。一部卢沟桥的历史就是亲历者的战争回忆录。
  2. 一部纸上的艺术纪录片。数十位文物专家、建筑学家,亲自探求卢沟桥的艺术之美,令世人不禁动容。本书**亲历者诉说鲜为人知的细节,是为难得的史料,他们发掘出卢沟桥的美与存在,**见证卢沟桥的历史、艺术以及新发展。
  3. 知名专家亲身指导,卢沟桥管委会推荐。本书作为一部卢沟桥的艺术之书、历史之书,卢沟桥知名专家范贻光等多年从事卢沟桥研究的专家亲自把关,保证了这一作品的准确性、严谨性。
  4、英国皇家摄影协会会员摄影师陈虎翼奉送大批卢沟桥高端精美图片。全彩四色印刷,精选几十幅经典摄影作品,让你领略卢沟桥之美。

内容提要

书写卢沟桥建成后八百多年间,作为一种象征被铭记的人、事、物,她的艺术价值、文化底蕴、抗战风云及其历史象征意义,她与北京、中国的精神纽带,与“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新国家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一部重新发现卢沟桥之美、北京城市脊梁之厚重的历史地理之书,也是一部张扬卢沟桥精神,发出中华民族“醒狮”宣言的时代风貌之书。

目录

引子:两个少年,一座桥
篇 雄狮
 章 一座桥与一条河、一座城
  奔腾不羁的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横跨永定河的卢沟桥1192年建成后,作为交通要道,见证了王朝兴衰,城市变迁。
  一条有不羁灵魂的河,一座有大格局大气魄的城
  一座连接北京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
 第二章 一座无与伦比的桥
  被马可波罗誉为“在世界上恐怕无与伦比”的卢沟桥,体现了高超的建桥工艺,设计精妙,坚固无比,仿若神桥。
  桥基:铁柱穿石更穿心
  桥墩:“斩龙剑”神话
  拱券和桥面:兼具美观实用
  此桥真神也
 第三章 一座美丽的桥,“狮子数不清”
  乾隆御笔“卢沟晓月”碑之外,狮子是卢沟桥的一大看点,501只石狮栩栩如生,姿态万千,仿佛有生命,有灵魂。
  守护神和指路仙人
  御碑上的点睛之笔
  美不胜收的历史画廊
  活着的石狮
 第四章 卢沟晓月:销魂是此桥
  卢沟桥是一座底蕴厚重的文化之桥,“卢沟晓月”美景被历代文人墨客吟诵、描绘,一些人借桥抒家国之思、兴亡之叹。
  诗词不尽晓月意
  卢沟世态皆入画
  “岂知中有兴亡泪”
 第五章 桥边有座宛平城,城墙上有弹坑
  卢沟桥一带一直是军事要冲,明末,东桥头建起了驻兵的拱极城,即后来的宛平城。城墙上的弹坑,警醒着后人。
  军事要冲上的拱极城
  武俊碑上的历史密码
  城外的清代演炮场
  城墙上的弹坑
第二篇 怒吼
 第六章 大刀向鬼子头上去
  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危急,二十九军官兵在长城抗战中挥起大刀奋勇杀敌。七七事变前,日军不断挑衅,二十九军官兵愿与卢沟桥、宛平城共存亡。
  二十九军的“国耻”馒头和大刀
  喜峰口的大刀队
  华北事变,日军进驻丰台
  成为日本人地盘,丰台在哭泣
  “卢沟桥之得失,北平之存亡系之”
  日寇步步紧逼,战事一触即发
  “愿与卢沟桥、宛平城共存亡”
 第七章 七月七日:长的一天
  1937年7月7日深夜,日军在卢沟桥打响了全面侵华枪,中国将士英勇抗敌。一夜血战后,国人呼唤“保卫卢沟桥”。
  宛平城外一阵枪响,刺破寂静夜幕
  “士兵失踪”真相,日本人的“枪”阴谋
  日军的备战和威胁,国人的抵抗决心
  日军进攻,中国血战
  一夜血战后,国人心系一座桥
 第八章 “宁为战死鬼,不作奴”
  23个昼夜,二十九军官兵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浴血奋战。国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
  “任何威胁也吓不倒”
  “睡狮今已醒矣”
  “同日本帝国主义坚决打到底”
  “国家存亡,千钧一发”
  “立功报国在此桥”
 第九章 国破桥在
  “卢沟晓月”碑见证了日军侵华的罪恶。卢沟桥民众乃至中国军民不屈抗争。山河破碎,卢沟桥精神永在。
  “卢沟晓月”碑旁的罪恶
  蓟运河上的浮尸
  粥厂好比鬼门关
  卢沟桥人民的抗争
  张自忠的自我救赎
  卢沟桥,可歌可泣故事的起点
第三篇 醒狮
 第十章 一座新生的桥
  新中国成立后,卢沟桥地区旧貌换新颜,但交通压力让古桥不堪重负。在多方努力下,卢沟桥和宛平城终得保护、修缮,抗战纪念馆在桥畔建成。
  建国后卢沟桥初展新颜
  卢沟桥受伤了
  新的护桥战胜利了
  卢沟桥畔建起抗日战争纪念馆
  沧桑古道串联城桥新貌
 第十一章 父辈的旗帜
  卢沟桥事变70年后九位二十九军老兵聚首卢沟桥,完成后一次集结。金振中、杨云峰等老兵魂归卢沟桥。前辈精神,后辈传承。
  桥下幸埋忠骨,英雄魂兮归来
  老兵杨云峰的“军功章”
  二十九军后代们的父辈烙印
  老兵的眼泪,后辈的掌声
 第十二章 桥载中国魂,睡狮今已醒
  卢沟桥精神在今天仍有其时代意义,卢沟桥上凝聚着“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这一新的国家形象,托载着中国梦。
  “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
  “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
 尾声:两个老人,一座桥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刘青松,纪录片撰稿人、畅销书作者,曾从事媒体、出版工作多年。作品有《真话:1978-2008中国壮语》(九州出版社,2009)、《的天窗:晚清后十年报刊风暴》(上海三联书店,2012)等。

文摘


序言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 历史洪流中的民族脊梁,时代变迁中的精神传承 “卢沟桥,卢沟桥,狮子林,狮子林,……,醒狮舞,好热闹!”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将卢沟桥与醒狮这两种象征着中华民族顽强生命力和不屈精神的意象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然而,卢沟桥绝不仅仅是一座古老的石桥,它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更成为中华民族觉醒与抗争的起点。而醒狮,作为一种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在历史的每一次转折点上,都仿佛被注入新的灵魂,以其雄健的舞姿和激昂的鼓点,呐喊着民族的心声。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并非仅仅是对卢沟桥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也不是对醒狮表演的流水账式描摹。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追寻。本书旨在通过卢沟桥这一历史坐标,回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经历的屈辱与抗争,审视民族精神的形成与传承,并将目光投向当代,思考如何在新的时代语境下,重拾和发扬这份宝贵的民族精神。 第一章:卢沟桥的古韵与悲歌 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桥梁静默地见证着风云变幻?卢沟桥,以其11拱跨越永定河的宏伟姿态,承载了宋代以来无数文人墨客的赞叹,也目睹了王朝更迭的沧桑。桥上石狮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它们仿佛是来自远古的守护者,默然注视着这片土地上的悲欢离合。然而,当历史的镜头聚焦到1937年7月7日的那个夜晚,卢沟桥便被赋予了更加沉重的意义。 这一章节将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笔触,描绘卢沟桥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节点。我们将深入研究宋代修建卢沟桥的历史背景,探索桥上石狮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聚焦1937年的“七七事变”,还原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以及这场战争如何成为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我们会探讨侵华日军的阴谋,国民政府的应对,以及普通民众在战火中的命运。这一章将呈现卢沟桥从一座历史名桥,蜕变为民族苦难与抗争象征的艰难历程,让读者深刻理解那段屈辱与不屈交织的历史。 第二章:醒狮的怒吼与觉醒 如果说卢沟桥是民族苦难的开端,那么醒狮,则在千百年的历史中,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与不屈意志。醒狮,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民间艺术,其表演形式集武术、舞蹈、音乐于一体,展现出一种充满力量与智慧的美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醒狮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变,从驱邪祈福的传统仪式,逐渐演化为表达民族情感、激发斗志的有力载体。 本章将深入剖析醒狮的起源与发展,追溯其在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演变轨迹。我们将探讨不同流派醒狮的特色,以及它们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将联动卢沟桥的历史事件,审视醒狮在近现代的“觉醒”。当民族危亡之际,醒狮的鼓点是否变得更加激昂?它的舞姿是否更加雄健?它如何从一种表演艺术,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成为鼓舞人心、凝聚力量的战歌?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史实和文献,展现醒狮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身影,以及它所承载的民族情感与爱国热情。 第三章:历史的印记与精神的传承 卢沟桥的炮火硝烟早已散去,但它留下的历史印记却深入人心。醒狮的锣鼓声声依旧,它所传递的精神力量,穿越时空,触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心灵。《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的第三章,将聚焦于历史的回响与精神的传承。 我们将探讨卢沟桥在中国近现代史中的地位,它如何成为一个民族反抗侵略、争取独立的象征。我们会分析围绕卢沟桥的历史事件所引发的民族主义思潮,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和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探讨醒狮精神的内涵,这种精神不仅仅是表面的威武雄壮,更是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顽强、坚韧、团结和家国情怀。 本章将着重分析这种精神是如何通过代代相传的醒狮艺术,以及通过对卢沟桥历史的铭记,得以延续和发扬的。我们会关注当代社会中,醒狮艺术的保护与创新,以及人们如何以不同的方式纪念卢沟桥,传承民族精神。我们将通过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历史研究者、以及普通民众,多角度展现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生机。 第四章:新时代的“醒狮”与“卢沟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当今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如何理解和传承“醒狮”与“卢沟桥”所代表的精神?新时代的“醒狮”意味着什么?新的“卢沟桥”又将在哪里矗立? 本章将跳出历史的维度,将目光投向当代。我们将探讨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浪潮中,中华民族如何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性。我们将审视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挑战,以及中华民族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展现出的精神力量。 “醒狮”在新时代,可能不再仅仅是传统的舞狮表演,它可能体现在科技创新上的敢为人先,体现在文化产业上的推陈出新,体现在国际交往中的自信开放。而“卢沟桥”,则可能不仅仅是一处历史遗迹,它可能代表着一种坚守民族立场、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一种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民族凝聚力。 本章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探讨如何将卢沟桥所象征的民族抗争精神,以及醒狮所代表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们将深入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的大潮中,让中华民族的“醒狮”精神更加昂扬,如何让“卢沟桥”的精神继续激励我们勇往直前,跨越新的时代。 《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精神、关于传承的书。它不仅仅是为了铭记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它希望通过卢沟桥与醒狮这两大意象,唤醒读者内心深处对民族根脉的认知,激发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鼓励在各自的领域,以“醒狮”的精神,勇敢地面对挑战,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辉煌。这是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深度挖掘,一次对民族生命力的不懈赞颂,一次对美好未来的坚定展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气势,“醒狮”二字仿佛能唤醒沉睡的记忆,而“跨越时代的卢沟桥”更是点明了主题,让人联想到那段沉重而又充满力量的历史。我一直对这段历史时期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一些被忽视的细节和人物故事。我总觉得,了解历史不应该只是记住一些大事件的发生时间,更重要的是去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呼吸、他们的挣扎、他们的希望,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这本书的书名让我充满了期待,我希望它能带领我走进那个遥远的年代,去亲眼见证,去用心体会。不知道书中是否会细致地描绘出卢沟桥的地理环境,它在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又承载了多少故事?那些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他们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他们的命运是否与卢沟桥的故事紧密相连?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给我带来惊喜,让我对那段历史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书名,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醒狮,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民族气概。而卢沟桥,则是那段屈辱却又激昂历史的起点。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意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这本书是否会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讲述这段历史,还是会聚焦于一些具体的人物和事件?我更偏爱后者,因为我觉得通过个体命运的展现,更能体现时代洪流下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不知道书中是否会描绘出当时人们面对侵略时的恐惧与反抗,他们是如何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又如何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的屏障。我期待能看到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但却足够真实,足够触动人心。我也想知道,作者对于“跨越时代”这个概念是如何理解的,卢沟桥的精神是否真的能够穿越时空,给予我们今天的启示?这本书能否让我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有更深的体会?

评分

我对历史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热爱,尤其是那些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卢沟桥事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节点,它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本书的书名“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就直接抓住了我关注的重点。我特别好奇的是,作者是如何处理“醒狮”这个意象的。它是象征着民族意识的觉醒,还是某种具体的行动或事件?而“跨越时代”又意味着什么?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卢沟桥事件的影响是如何延续至今,又如何在当代的中国引发共鸣?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事实的堆砌,更是一种对历史的深度解读和反思。我希望能从书中看到作者独特的视角,他是否会挖掘一些不为人知的史料,或者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我很想知道,那些在卢沟桥事件中挺身而出的英雄们,他们的精神是如何被传承下来的,又能在现代社会中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力量。

评分

看到“醒狮:跨越时代的卢沟桥”这个书名,我立刻被它所传达出的力量感和历史厚重感所吸引。醒狮,总是与民族的觉醒和抗争紧密相连,而卢沟桥,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标志性事件。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醒狮”这种象征性的意象与“卢沟桥”这个具体的历史地点结合起来的。这本书是会从宏观的视角解读整个抗战的开端,还是会聚焦于发生在卢沟桥及其周边的一些具体人物和故事?我倾向于后者,因为我一直认为,通过个体命运的展现,更能触动人心,更能体现那个时代的艰辛与不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当时人民在面对外敌入侵时的勇气和智慧,以及他们是如何用血肉之躯捍卫家园的。同时,“跨越时代”这个词语也让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将历史与当下联系起来的,卢沟桥的精神是否还能在今天给我们带来启示?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种雄浑壮阔的历史画卷,以及其中蕴含的深刻民族情感。“醒狮”二字,总是能激发一种振奋人心的力量,它代表着新生、力量与不屈。“卢沟桥”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本身就承载了太多厚重的故事。“跨越时代”这个词语更是引发了我的思考,我猜测这本书或许在探讨历史事件的深远影响,以及如何让后人从中汲取经验和力量。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给我带来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亲身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我希望这本书能展现出历史的复杂性,不仅仅是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对决,更希望看到其中人性的光辉与挣扎。不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或者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解读这段历史。我更期待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我们民族的精神根源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从中获得前进的动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