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内衣课
定价:68.0元
作者:于晓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1-01
ISBN:9787508656120
字数:15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于晓丹在《内衣课》这样说:内衣是女性从成长到衰落*温情也*冷静的见证者和守护者,也是不乏冷酷的提醒者。全书集合了于晓丹数十年来内衣设计的积淀,图文并茂,不仅从一个女性角度讲述内衣对于女性的意义,更从设计师的专业角度,给读者选择内衣的专业建议。
内容提要
作者从人生经历的角度入手,把女性从少女到成年,从成年到成为母亲、祖母等所要经历的各个重要的人生阶段融入到内衣的发展之中去,用真情实感打动读者,读者很容易自我代入,产生共鸣。另外,作者作为一名女性内衣设计师,就注定了她的身份,既是设计者又是穿着者,所以会从*接近个人体验的基础上为都市女性提供更私人化、更高端的内衣穿着经验。
作为一名内衣工作者,于晓丹时常感受到女性朋友对内衣知识的渴望,一直希望有机会为她们写一本书,把自己十七八年与内衣打交道的所得所想与她们分享,帮助她们了解内衣的基本知识和常识。
本书从动笔到出版用时近4年。几乎所有图片都是作者手作,照片里的内衣是作者亲手做的。其实图片让牌赞助也未尝不可,但总觉得太商业。于是自己设计制作,跟她的文字一起放在书里,这样跟有意义。她煮茶、染布,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手工缝制了三个系列的内衣,都将收录在这本书中。
目录
作者介绍
于晓丹,文学作者、译者。是《洛丽塔》的中文译者,也是中国*早的卡佛译者。著有小说《1980的情人》,随笔《说穿》《内秀》《我的纽约香色行》。
90年代去纽约时装学院学习服装设计,毕业后在纽约成为一名内衣设计师。曾供职于纽约**内衣公司,现创办了独立内衣品牌emily yu。
文摘
胸衣―女人与男人关系博弈的见证
铠甲般的黑暗时期
如果把女人在胸上绑裹一种类似于“ 胸带” 的衣物看作胸衣起源的话, 那么它*早的历史应该溯往诗意盎然的古希腊时期。麻或羊毛是当时人类所能认识和使用的衣物材质, 胸绑带也用这种材料制作, 与古希腊长裙一样, 在现代人看来充满自由和天然的精神, 可谓胸衣的纯真年代。根据一般女性衣物历史学家的认识, 接近于今天的胸衣形式应该出现在 16 世纪。 那时候, 欧洲文明刚刚经历了中世纪的“ 黑暗时期”, 长期战争、 社会停滞、 思想压抑, 文学艺术领域一片沉寂, 胸衣作为服装文化的表现自然也无法不反映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意大利鲁昂一家博物馆里, 现存一件 17 世纪束胸衣, 它完全用粗铁条镂空制作、 用铆钉组装, 看上去无异于古代战士的盔甲, 或者囚徒的枷锁, 坚硬冷酷, 充满中世纪的黑暗压抑, 让人难以想象女性柔软的肉体在里面的感受。
这种铠甲式束胸衣的主要功能是强制性矫正身形, 通常使用硬金属材质, 以保持身体的直立形态。 穿着这样铠甲的女性,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形象和地位也就不难想象。
你知道怎么打开她们吗?
19 世纪初, 欧洲文明迎来了浪漫主义运动, 社会环境祥和,人们重新崇尚亲近大自然的生活方式。 大约在**个十年末, 开始出现用布料制作的胸衣, 并用鲸骨和象骨等支撑, 还在用针脚隔出的长条格子里放置细木片和铁片, 以增加紧束力量。 比之中世纪胸衣的坚硬, 布质地和鲸骨等材料当然柔和多了。 过去铠甲似的矫正功能此时受到医学的严重质疑, 设计胸衣的目的改为按照当时的审美趋向和性感标准, 以顺势强化女性身体特征, 比如突出她们的腰、 胸和臀部的曲线。 随后, 胸衣上的龙骨增多, 也更多地使用鲸骨; 后背则用系绳加以松紧, 增添了些许女性特征,胸衣不再总是让人感觉僵硬。
不过, 西方女性的束胸, 到底类似中国妇女的缠足, 都是把身体的某一部位挤压到小的极限; 而且我们今天觉着不堪入目的,那时的男性却以为美, 甚至以为有性的诱惑。 男人给女人解束胸跟看女人小脚一样, 都是不得了的事。 金莲三寸, ***小的腰也曾小到过盈手一握。 当时的文艺作品里, 经常出现母亲劝诫女儿穿胸衣的段子, 假如地平线上出现了一位有可能成为女儿未来丈夫的男人, 未来的丈母娘*直接的反应就是把女儿的束胸衣勒得更紧, 好让她的腰更小、 胸更饱满。
在当时的漫画里, 主角们则经常是男人, 流行的主题是男人给女人解除胸衣。 要么是晚上丈夫一头汗水地解妻子的胸衣带,因为早上他帮她系时不慎打了死结; 要么是经验不足的**次给解带宽衣, 因为手忙脚乱而遭到的嘲笑。 那时候在男人中流传一句颇有意味的问话:“ 你知道怎么打开她们吗? ”(But do you know how to open them ? ) 这个“ 打开”, 明着指解开她们的胸衣, 暗着当然是指“ 打开” 她们的身体。 胸衣几乎就是女性身体的一部分, 甚至一些男性作家在作品里表达了完全不能直视女性天然躯体的态度, 在他们眼里, 女人必须穿着胸衣像个假人才是女人。 这种漫画也正说明着这一点, 即女人的身体总是操纵在别人的手里。 男人从背后解开女人胸衣系绳的形象, 在当时总含有夺走女性贞操的象征意义。
不需要男人的帮助,我也可以穿上胸衣!
到 19 世纪 40 年代, 胸衣从原来的一片式被改成了左右两片,后面仍穿绳系带, 前面则用一排钩眼扣(hook and eye) 开合。 有了这样的胸衣形式, 女人可以事先调整好系带的松紧, 然后从前面操作穿脱, 也就可以不必借助另一双手的帮助, 于是男性便失去了主宰她们身体的象征意义了。 这时的胸衣设计已普遍取消了肩带, 支撑完全靠系绳和龙骨, 龙骨也就越发重了。 到 19 世纪 50 年代,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 钢制龙骨开始流行。 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钢制龙骨又渐渐被包裹橡胶或赛璐珞的金属弹簧取代。
可是, 材质的变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女性的束缚; 男人们虽然退出了女性胸衣的生活画面, 却从未失去关注她们身体的兴趣。 束胸使用的钢骨是工业化制造的; 工业化对人体的摧残比几尺裹脚布惨烈得多, 被束胸勒碎肋骨、 损坏内脏的故事频发,于是一些妇女解放思潮和改革运动的男性倡导者, 从医生到激进分子, 到艺术家、 诗人, 都呼吁女性放弃胸衣, 解放自然天体。这一时期也涌现出具有同样思想的女性人物, 比如希腊舞者伊莎多拉 邓肯, 她提倡自由自然的舞蹈风格, 个人生活也完全是这种思潮的实践者。
序言
缘
内衣历史研究者法里德切诺恩(Farid Chenoune) 在《隐藏在下》( Hidden Underneath) 一书中提到, 由于 19 世纪以前的女式内裤十分肥大, 而且开裆, 所以, 女人经期使用的卫生带可以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内衣形式之一。 如此说来, 神秘、 阴郁、 很少见得阳光的卫生带倒的确是我*早认识的纯女性衣物。到现在, 我对青春期穿过什么样的内裤、 穿什么衣服睡觉已完全没有印象, 却仍能清楚地记得卫生带的模样。 它的外底布总是使用颜色偏重的梭织棉, 而且总是印花的。 在那个色彩普遍单调的年代, 每次去百货店购买, 虽小心遮掩, 心里却总是万般愉悦,因为它几乎是我们那时**可以挑拣花色的衣物, 培养着我们对美的很多认知。 我住过十几年寄宿学校, 宿舍换了多次, 可在宿舍晒衣绳上从没见过一条花色重复的卫生带。
与我同龄的女人应该很少有人从自己母亲或学校那里接受过关于女性生理方面的知识, 大多靠自己领悟。 说起来, 我的**条卫生带, 便是我自己偷偷缝制的。 好像觉得女人早晚应该有这么一件东西, 又不好意思跟母亲提, 便自己动手以备不时之需。 我记得做好后把它藏在衣橱的角落, 不慎被母亲发现。她一双狐疑又审慎的眼睛盯着我看了许久。
这大概算是我跟女性内衣*早的缘分, 也是我*早的手工内衣作品。
这本书我从头到尾都翻了个遍,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内衣只是单纯的遮体和美观,但读完之后才意识到,它背后蕴含着如此多的学问。书里详细地介绍了不同材质的内衣对皮肤的影响,以及如何根据自己的体型和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款式。我特别喜欢它关于“身体舒适度”的论述,这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舒适,还包含心理上的自信。作者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比如描述了不同年龄段女性在选择内衣时可能遇到的困惑,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选择来改善。我以前总是在打折季盲目购买,现在才知道原来很多内衣并不适合我。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衣橱,也让我更加关注身体的需求。它不是一本简单的购物指南,而是一本关于自我关怀的教科书。我还在书里学到了一些关于内衣保养的技巧,这让我觉得物有所值,因为好的内衣确实需要精心呵护才能延长使用寿命。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启发,让我觉得自己在身体的认识上又进了一步。
评分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常说的“好看”或“性感”,而是深入到内衣的“功能性”和“健康性”层面。我之前对内衣的认知非常浅薄,只知道一些基础的品牌和款式。但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内衣的设计不仅仅是缝制几块布料,而是包含了很多科学的原理,比如支撑、塑形、透气等等。作者在解释这些概念的时候,并没有使用过于专业的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一些插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健康内衣”的讨论印象深刻,它强调了选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摩擦的内衣的重要性,这对于女性的长期健康非常有益。我之前也遇到过一些内衣穿着不适的情况,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就是因为我没有正确地选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内衣的选择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它也让我对市面上的一些内衣品牌有了更深的认识,开始学会辨别哪些是真正为消费者着想的。
评分作为一个对时尚和美学有一定追求的人,我总是希望自己的穿搭能够内外兼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明白内衣不仅仅是外衣的“附属品”,它本身就可以成为一种“表达”。作者在书中探讨了内衣的“设计美学”,分析了不同风格的内衣所传达出的个性和态度。我以前总觉得内衣就应该是低调的、不引人注目的,但这本书颠覆了我的想法。它让我看到,一些精致的面料、巧妙的剪裁、甚至是小小的蕾丝花边,都能够为整体造型增添一份独特的光彩。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衣演变史,这让我对内衣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觉得,选择一款有设计感的内衣,就像选择一件心仪的艺术品一样,能够提升我的心情和自信。这本书也让我开始尝试一些不同于以往风格的内衣,发现了一些新的惊喜。它教会我如何从内而外地散发魅力,而不仅仅是依靠外表的装饰。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作者的表达方式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温度。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就像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聊天,听她分享关于内衣的各种见解。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丰富,作者引用了很多真实的故事和数据,让我对内衣的作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身体接纳”的部分,它鼓励女性要爱自己的身体,尊重身体的每一个部分,而内衣的选择也应该是基于这种接纳和尊重。我以前常常因为一些身体上的“不完美”而感到焦虑,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安慰和力量。它让我明白,自信来自于对自己的了解和接纳,而合适的内衣则是这种自信的助推器。我从中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去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如何去选择那些能够真正让我感到舒适和自在的内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内衣的知识,更是一本关于女性自我认同和身体解放的读物。
评分我一直对一些生活细节非常关注,这本书刚好满足了我对内衣领域的好奇心。作者在书中非常细致地讲解了内衣的“构造”和“原理”,让我对这个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物品有了全新的认识。从罩杯的设计,到肩带的宽度,再到下围的松紧,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科学的考量。我之前购买内衣的时候,只是凭感觉,很少去关注这些细节。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去“阅读”一件内衣,如何去理解它背后的设计理念。我还在书中了解到了不同内衣材质的特性,比如棉、丝、莫代尔等等,以及它们对皮肤的实际感受。这让我觉得,即使是看似简单的内衣,也隐藏着大学问。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消费者”变成了一个“研究者”,开始更加理性地去分析和选择。它让我觉得,我对内衣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触及到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