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概论
*1节儒学基本知识简介
1、 儒、儒家、儒学简介
(1)儒
1.何谓儒
2.儒的品质
3.儒的类别
4.儒常用辞语简介
(二)儒家
1.何谓儒家
2.儒家主旨
3.儒家修学之“集别”
4.儒学道统
(三)儒学
1.儒学内涵
2.儒学的发展
二、内shexg外waxg简介
(1)内shexg外waxg概说
(二)内shexg外waxg的渊源及基本涵义
(三)内shexg外waxg的修学*示
(四)传统儒家对内shexg外waxg的希求
1.shexg、shexg人简介
2.shexg人可由积学而到
3.儒家对内shexg外waxg的追求是“天下为公”
*二节内shexg修xi之理简综
1、儒家典籍之摘录
二、儒学大家名著选录
第三节儒家工夫概述——鸟瞰内shexg修炼之发展
1、鸟瞰修炼之理之发展
(1)概说
(二)不同时期学理特点
1.孔孟儒学:不言心之性象
2.宋明理学:始明表心、性、理之本体
3.“新儒学”:强调证悟本体
二、鸟瞰儒家工夫之发展
(1)儒家内shexg工夫方兴时期
1.孔孟重在事修以默识心性(仁)
2.孔子对中上之人传授心性(仁)之学
3.《论语》《中庸》《大学》《孟子》奠定shexg修之基
4.对身形之仪容皆有规定
(二)儒家内shexg工夫的多样化——宋明理、气、心学并茂
(三)儒家内shexg修持——明体、明体工夫之整全
1.李二曲内shexg内证工夫之整全
2.太虚*师对waxg阳明shexg修之剖析整全
3.熊十力对shexg修—明体重要意义之整全
4.林继平
*二章儒家内shexg修持理*
*1节理学(又称shexg学)修持之理
1、理学及其学派简述
(1)理学
二、理学学理重点概括介绍
(1)理&xbsp;
(二)性命
1.性命
2.性
3.气质之性
4.命&xbsp;&xbsp;
(三)心
1.心、性、情&xbsp;&xbsp;
2.情、意&xbsp;&xbsp;
3.志、气&xbsp;&xbsp;
(四)仁
1.仁&xbsp;&xbsp;
2.仁、义的关系&xbsp;&xbsp;
3.仁、义、礼、智的关系&xbsp;&xbsp;
(五)诚、忠信、恕
(六)道
(七)太*
三、理学内shexg修持之*理
(1)理学内shexg修学——修持zoxg则
(二)理学修学条目
1.立志
2.存养
3.穷理
4.力行
5.尽性
6.到命
四、理学内shexg修持精义
(1)修持精义功程概要
(二)修持功程条目
1.程颢曰:学者先须识仁
2.静坐
3.允执厥中
4.朱熹“秘传”口诀与晚年自述
五、理学内shexg修持kai悟案例
(1)薛瑄悟案
(二)高攀龙得悟历程
(二)陆世仪悟案
六、对程(颐)朱(熹)理学之“体验”之评述
*二节心学内shexg修学理*
1、心学及其学派概述
(1)心学
1.心学的kai山者——陆象山
2.心学的完成者——waxg阳明
(二)心学的主要学派
二、心学阐述之内shexg修持之理
(1)心学名著
1.《大学问》(见*1章)
2.《心性图说》(见*1章)
(二)基本概念介绍
1.阳明学派
2.甘泉学派
3.悟——各派通用概念
三、心学对内shexg修持历程的阐述
(1)阳明学派
1.zoxg述
2.悟qiax修持
3.对证悟工夫之阐述
4.证悟不同阶段的修持要义
(二)甘泉学派修持所依之理*
1.甘泉学派修持理*特点
2.修持功程
3.白沙修持钩*
第三节气学内shexg修学理*
1、先秦诸贤对气学内shexg修持的论述已相*完备
(1)《管子》书中所述,可谓系统而精辟
1.气学内shexg修持之基本理论——气、心、道
2.修持要义
3.修证内shexg之果
(二)《子华子》对修气的论述
(三)《孟子》对修气之论述
(四)《荀子》对气学修持内shexg之理*
(五)其他著述对修气之论述
二、气学内shexg修持理*之隆盛(宋代—清代)
(1)张载成果丰硕——奠定气1元论之坚实基础
1.张载建构了宇宙万事万物1气的气学
2.张载*出了“气质之性”的论点
3.*出了1个修持内shexg外waxg的程式
(二)气1元论的建立
1.waxg廷相
2.吴廷翰
3.waxg夫之
4.郝敬
(三)其他学派对气的论述
1.理学对气的论述
2.心学对气的论述
3.《真心图说》融气、理、心学于1
第三章儒家内shexg修持kai悟之学
*1节证悟综述
1、kai悟——认知本体是内shexg修持的精髓
(1)认知本体是内shexg修持的特殊内容
(二)kai悟在内shexg修持中的重要地位
二、对kai悟——认知本体之综合介绍
(1)kai悟(见性)的涵义
(二)kai悟过程中应持守之原则与注意事项
(三)大儒多有kai悟之经历
(四)悟后之修持
1.“见体”综述
2.保任摄养本体
3.动静交修,知行合1
4.本体之圆融无碍
5.了脱生死之道
三、对kai悟的不同认知
(1)综述
(二)理学代表人物——朱熹对悟的看*
1.朱子早年观点
2.理学后儒对朱子观点之继承与“修正”
3.对朱子“内shexg致知”的评述
(三)心学(包括气学)内shexg修持对kai悟的重视
1.心学内shexg修持重视kai悟的阐述
2.心、理学内shexg修持kai悟之案例
附:“倘悟”熊十力
*二节儒家内shexg修证案例解析
1、张载案例解析
(1)修证经历与修得
1.经历
2.自述
3.诸儒评述
(二)修证成果解析
1.创建了“变化气质”的修持理*
2.对成shexg之修证历程做出了较明晰的阐发
3.*出了1个内shexg外waxg的修持架构
4.指出kai悟后悟境有上进与旋失之两途
二、李二曲修证精义
(1)李二曲内shexg修持直揭本体
1.证得(录自《二曲集》)
2.对本体的阐发
3.李二曲揭示之内shexg修持功程
4.修持语要
第三节内shexg修持之效用
1、kai悟
二、静修
(1)kai智之理
(二)事实案例
三、获得先知
(1)先知之理之阐发
(二)先知案例
四、内shexg修持能愈病
(1)述理
(二)举事
五、“祈风祷雨”
(1)述理
(二)举事
四、其他灵异
(1)述理
(二)举事
七、善了生死
(1)述理
(二)举事
第四章儒学内shexg修持简择综要
*1节修持之理之共同点——气
1、不同称谓的交会
(1)1般交会
(二)交会于气
二、气是内shexg修持赖以成shexg贤之“物质”基础
(1)气乃成shexg之基
(二)气彰显不同层面之“物态”
(三)心是1种特殊的存在(状态)
三、kai悟状态下体察到的气——天人整体
四、对气的修持是shexg修重要内容
(1)养气
(二)调息以练气
*二节内shexg修持简择之悟qiax阶段
1、内shexg修持zoxg述
二、悟qiax之修学
(1)达本立志
1.达本
2.立志
(二)践行仪轨、学则
(三)自身虔修
1.对治性格偏颇
2.克治xi气,端正操行,涵养道德
3.静修去障复虚
4.养心养气与调息养气
5.静坐*要
6.作善人、为善事,破私立公
7.悟qiax之修须勉强为之
第三节关于kai悟之修持
1、从理上kai窍
(1)*高对心的认识
1.理论层面的认识
2.shexg修之证得是认知心体之*1途径
(二)*高对kai悟多样性的认识
1.认识kai悟不同阶段与层面的多样性
2.认识kai悟之修证过程与形式的多样性
二、净化心灵
三、把握修悟的要则
第四节kai悟后各阶段、层面之修证
1、初悟
(1)初悟阶段对心的体认
(二)初悟阶段之修持
1.zoxg述
2.保任&xbsp;
3.存养&xbsp;
4.观心
5.改过迁善,拔除xi气
(三)向*二阶段过渡修持
二、圆悟(心体呈现虚明静定之征,常显而不隐,
与白教大手印得见明体相*)阶段
(1)zoxg述
1.心象显现特征
2.shexg修圆悟事例
(二)圆悟阶段有三个层面
1.摄知(用)归体层面
2.依体发用层面
3.体用1源层面
4.向彻悟层面过渡——破除景象
三、彻悟阶段
(1)悟境案例介绍
(二)彻悟述理
(三)层面之1:日用行持,惺惺自然,物各付物,不守不趋
1.理
2.事行
(四)层面之二:行大人事,即感即应,应皆神妙
1.述理
2.事功
四、了悟阶段(心体与性天相通)
(1)述理
(二)善待生死&xbsp;&xbsp;&xbsp;&xbsp;&xbsp;&xbsp;&xbsp;
(三)善了生死
第五章证悟案例简介
*1节罗洪先证悟案例
(1)综述
(二)证悟历程
(三)诸儒评述
(四)对良知学的贡献——对良知的分疏
1.天性良知(或称本然良知、自然良知)
2.发见良知与对见在良知之批驳
3.良知辨
4.证得良知
*二节waxg时槐证悟案例
(1)shexg修简介
(二)shexg修历程
(三)对塘南之评述
(四)确立“知”之属性与“定位”
(五)对理学之诸多概念,作了心学之阐述(文繁不录)
(六)对内shexg修持诸阶段之修证真境、修持理*,都有明晰表述
(七)透性研几的kai悟观
第三节罗近溪证悟案例
(1)综述
(二)证悟历程
(三)对罗近溪内shexg修为评述
(四)对心学内shexg修持之理*等均有所发展
1.以“赤子之心”对孔门求“仁”之学做出通俗而精到的阐述
2.对“两个炯然”“两个知行”的剖析
3.对顿悟、渐悟之修持,均有明晰阐述
4.重视“形神俱妙”
(五)衣钵传授
1.授曹胤儒
2.授罗怀智
第四节waxg龙溪证悟案例
(1)简述
(二)shexg修历程
1.阳明慧眼识才,收为弟子
2.天泉证道
3.长者之风,衷告——启迪、针鞭同仁,冀其日新、真悟
4.晚年之孜孜不倦
5.善了生死
(三)对龙溪shexg修评述
(四)对阳明心学(良知学)的阐扬
1.对良知体性的阐发
2.对良知体用之阐发
3.对良知与见闻之知(知识之知)的区分
4.倡发见在知良知
5.阐理主顿,行则上乘兼中下之渐
6.宣师证道shexg迹,以警示防范流bi
第五节陆象山shexg修案例
(1)象山shexg修简述
(二)象山shexg修历程
1.生而颖慧,少年顿悟
2.穷究磨练,动静1体
3.心、理洞融
4.显赫世功
5.善了生死
(三)对象山shexg修之评述
(四)象山shexg修特点
1.立乎其大
2.重辩义利
3.反躬务实之教风
附录
*1节《就正录》与《儒家内shexg心*指要》
1、《就正录》
二、《儒家内shexg心*指要》
(1)守中*要&xbsp;
(二)守1*要
(三)守仁*要
(四)存诚*要
(五)养气*要
(六)格物*要
(七)修止*要&xbsp;
(八)修静*要
(九)修定*要&xbsp;
(十)修观*要
(十1)修息*要&xbsp;
(十二)到命*要
*二节《大学》儒、释、道三家解
1、毛奇龄《大学知本图说》(儒家)
二、憨山老人《大学纲目决疑题辞》(佛教)
三、魏尧《1贯天机直讲》(道教)摘录
附:&xbsp; 《明德集大旨zoxg论》SHOU叙宗旨(儒家)
第三节范围三教
1、范围三教简介
儒释异同
良知范围三教
剖判释子修为
二、由释述儒
(1)刘经臣《明儒喻道篇》
(二)李翱《复性书》
三、三家融通典要
(1)《三家修道秘旨》摘录
(二)《心学》济1字著
(三)张三丰著述
1.《张三丰太*长生诀》
2.《张三丰修道篇大道论》
(四)《丹经指南学坐要诀》
(五)《三教真传》
1.“佛教真经沉心淡性”
2.“道教真派定神凝气”
编后记
读了《红楼梦》这部巨著,才真正体会到曹雪芹笔下那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变迁。林黛玉的敏感多情,薛宝钗的世故圆滑,王熙凤的精明泼辣,都栩栩如生,仿佛就活在眼前。我尤其喜欢贾宝玉对待丫鬟们的态度,他能够打破等级观念,将她们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予尊重和同情,这在那个时代是多么难能可贵。书中对人情世故的描绘也入木三分,家族内部的勾心斗角,亲情、友情、爱情的纠葛,都让人唏嘘不已。每一次重读,都能从中发现新的细节,理解更深层的含义。那些诗词歌赋,不仅增添了文学色彩,更衬托了人物的心境,意境悠远,耐人寻味。虽然故事最终以悲剧告终,但它所展现的关于人生、命运、社会的大主题,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引人深思。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现实。
评分最近有幸拜读了《三国演义》,感觉真是气势磅礴,波澜壮阔。作者罗贯中以宏大的视角,描绘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关羽的忠义勇武,曹操的雄才大略,刘备的仁德爱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战役场面的描写,赤壁之战的火光冲天,官渡之战的以少胜多,都写得惊心动魄,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人物对话也很有特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诸葛亮出口成章,字字珠玑;关羽则豪迈奔放,一往情深。这本书不愧为“历史演义”的巅峰之作,它将历史事件与文学创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精彩的艺术感染力。读完之后,我不仅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更对其中的人物产生了敬佩之情。那些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激励着后人。
评分《西游记》这部古典名著,每次读来都充满了奇幻的色彩和无穷的乐趣。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神通广大,降妖伏魔,是他最吸引我的地方,他桀骜不驯,敢于挑战权威,但也忠心耿耿,一路护送唐僧,克服重重困难。猪八戒的憨厚贪吃,沙悟净的任劳任怨,也都各有可爱之处,他们与孙悟空的互动,为旅途增添了不少笑料。书中塑造的妖怪形象也多种多样,有的凶残可怕,有的狡猾多端,但最终都被师徒们一一降服。虽然这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它也暗含着对现实社会的讽刺和对人性的探讨。取经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修行的过程,师徒们在磨难中不断成长,最终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这其中蕴含的坚持不懈、团队协作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评分《水浒传》给我的感觉,就是一群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他们各有各的血性,各有各的悲情。我最欣赏的是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的江湖义气,兄弟们之间同甘共苦,生死相随,那种情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珍贵。武松打虎的勇猛,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豪爽,林冲风雪山神庙的悲愤,都刻画得淋漓尽致,让人心生怜悯。他们虽然身处草莽,却怀揣着除暴安良、替天行道的理想,尽管最终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但他们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精神,却永远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书中对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有深刻的揭露,让读者在阅读故事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百姓的疾苦。它不仅仅是讲故事,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呐喊。
评分《论语》虽然是一本古籍,但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觉得里面的道理非常实用,对现代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很多启发。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虽然年代久远,但依然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尤其喜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这是一种很朴素却又深刻的待人处事之道。还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不断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弥补自身不足。孔子与弟子们之间的一些对话,也都充满了智慧,比如颜回“不迁怒,不贰过”,这种自我反省和克制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难得。这本书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曲折的情节,但它以一种平和、真挚的方式,传递着人生的智慧和道德的启示,让人在阅读中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