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幸运的人 VS 倒霉的人距离0 05mm
:22.00元
售价:15.0元,便宜7.0元,折扣68
作者:黛恩
出版社: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01-01
ISBN:9787802496187
字数:150000
页码:13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222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有没有观察到,拒绝改变、固执己见的人,通常都过得比别人辛苦?
为什么幸运的人总幸运,倒霉的人总倒霉?
放眼古今中外的真人实事,更觉得这世上真的有带来幸运的方法,幸运的人真的具备有某些特质:而这个方法与特质,只要我们稍作改变也能练就,也能让幸运降临。
只要相信我们做得到,就能心想事成,成为别人眼中的幸运儿!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某些章节的论证过程非常具有挑战性,需要读者投入相当的注意力去跟进作者的逻辑推演。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社会学和统计学交叉的概念时,比如“黑天鹅事件的常态化解读”,作者的论证密度非常高,几乎没有一句是多余的。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严谨的学者进行一场深度研讨会,而不是在轻松地读一本“励志”或者“消极”的读物。其中有一段关于“路径依赖”的论述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用非常晦涩但精确的语言,描述了早期微小的“霉运”是如何像滚雪球一样,最终导致一个完全不同的、看似不可逆转的负面人生轨迹的。这种对系统性失误的描绘,让人读后感到一丝寒意,因为它揭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决策点是如何累积成最终的结果的。这本书的文字风格是偏向学术思辨的,但又巧妙地穿插了一些历史案例,保持了阅读的趣味性,但总体上是需要“啃”的,绝对不是那种可以躺在沙发上随便翻翻的休闲读物。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处理得相当巧妙,它没有采用那种传统的“正面论述-反面论证”的模式,反而更像是在编织一张巨大的、互相牵连的网络。我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意识到作者其实是在挑战我们对“概率”和“选择”的固有认知。举个例子,书中对于“选择性偏差”的解析,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彩。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我们倾向于记住好事”,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心理实验复盘,让你亲眼看到大脑是如何在信息洪流中筛选和美化“好运”的痕迹。我记得有一个章节专门分析了彩票中奖者在领奖前后的心理变化,那种从极度紧张到随之而来的“超级自信”的转变,描写得入木三分,让你不得不反思,这份“幸运”究竟是外力赋予的,还是内在认知的重塑?这种层次感,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立体,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解开一个新的谜团,而不是简单地接收信息。这本书的深度,在于它让你开始质疑自己对世界运行规则的基本假设。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运用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细细品味那些措辞的精妙之处。作者似乎对每一个词的选择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使得整本书读起来韵律感十足,即使在讨论那些略显沉重的话题时,也能保持一种古典文学般的美感。比如,描述那种“转瞬即逝的幸运机会”时,所用的比喻非常具有画面感,让人仿佛能捕捉到空气中那种微弱的能量波动。这种文学性的呈现,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哲学思辨变得赏心悦目。我注意到,书中对情绪色彩的拿捏非常精准,它不会让你陷入无助的恐慌,也不会让你产生不切实际的盲目乐观,而是在一种清醒的认知下,引导你重新审视“掌控感”的边界。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平静,那不是放弃思考的平静,而是对复杂世界有了更清晰、更具包容性的理解后的豁然开朗。这本书,无疑是一次高品质的精神洗礼。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引人注目了!那种强烈的对比感,黑白分明的色调,一下子就把“幸运”和“倒霉”这两个极端概念摆在了你面前。我拿到书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都让人觉得这不是一本随便糊弄出来的作品,而是倾注了作者不少心血的。我翻开第一页,就被作者开篇的引子给抓住了,那种娓娓道来的叙事方式,像是在跟你进行一场私密的对话,而不是生硬地灌输知识。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高深的理论,而是通过几个非常贴近生活的小故事,让你自己去体会那种微妙的界限。比如,明明是同一个天气,为什么有的人能把一次偶然的邂逅变成一生的美满,而另一个人却可能因此错过了一个绝佳的工作机会。这种细腻的观察力,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本书要探讨的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刻得多。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那些“幸运瞬间”时所用的词汇,那种轻盈、跳跃的节奏感,仿佛能让你也跟着感受到了那种不期而遇的喜悦。整体来说,光是阅读的物理体验和初期的文字感觉,就已经值回票价了。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地方,在于它对“运气”的定义进行了彻底的解构和重塑。它并没有落入宿命论的陷阱,也没有一味鼓吹“人定胜天”,而是在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极度微妙的平衡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准备度”的强调——幸运并非随机降临,而是对高准备度人群的一种延迟性奖励。这种论调,让那些自认为“时运不济”的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现状。它鼓励你把每一次失败都看作是提升准备度的一个数据点,而不是一个判决。这种积极但又现实的态度,非常符合现代社会对个体能动性的要求。阅读过程中,我忍不住会停下来,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反思和对书中案例的对照,这本书简直像一个催化剂,激发了我对自身行为模式进行深度批判性反思的欲望。文字的张力十足,充满了理性但又不失温度的洞察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