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閤眾科學譯叢:天氣的力量
定價:35.00元
作者:美 勞拉·李
齣版社:上海科學技術文獻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7-01
ISBN:978754397006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在人類漫長的曆史上,天氣變化多次改變瞭人類的曆史進程。本書介紹瞭55個人類曆史被天氣和氣候改變的故事,比如在西方,拿破侖曾在俄羅斯寒冷的天氣麵前敗下陣來;在東方,諸葛亮因霧而草船藉箭,因風而火燒赤壁,揭示瞭天氣的力量。
內容提要
目錄
目錄
前言 001
1. 人類曾與滅絕擦身而過 001
2. 諾亞洪水真的發生過嗎 004
3. 澳洲是怎樣被人發現的 007
4. 海風挽救瞭西方文明 010
5. 條頓堡森林伏擊戰 016
6. 英國何以成為“日不落帝國” 020
7. 次神風顯靈 024
8. 真十字架的丟失 028
9. 格陵蘭島的維京人 033
10. 從天而降的條約 039
11. 閃電與教宗製度大分裂 043
12 泥沼成就瞭英格蘭 048
13. 戰爭迷霧 054
14. 迷失的西伯利亞人 059
15. 氣候異常與女巫審判 064
16.“新教風”摺毀西班牙“無敵艦隊”068
17.失蹤的殖民地072
18.天!這裏真冷呀: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國075
19.斯特拉迪瓦裏小提琴的秘密080
20.又一股“新教風”吹來瞭一位英格蘭新國王083
21.富蘭剋林和風箏087
22.暴風雨後寫就的聖歌《奇異恩典》092
23.幸運的天氣眷顧華盛頓098
24.冰雹和乾旱是引發法國大革命的103
25.大雨毀瞭羅伯斯庇爾108
26.風暴使愛爾蘭聯閤會的反英叛亂失敗113
27.付之東流的美國奴隸叛亂117
28.天!這裏真冷呀:拿破侖入侵俄國122
29.美國國歌誕生在颶風後128
30.特庫姆塞——大霧中犧牲的印第安英雄134
31.滑鐵盧的大雨140
32.天!這裏真冷呀:剋裏米亞戰爭144
33.美國“泥濘行軍”事件151
34.暴風雨拯救瞭美戰戰俘155
35.《呐喊》畫中的人為何呐喊159
36.那陣風吹毀瞭蘭利的“架飛機”163
37.厄爾尼諾現象與破滅的南極夢166
38.舒適牌剃須刀的發明源於低溫170
39.天氣預報失誤與戰爭大臣之死173
40.雨雲終結瞭飛艇時代178
41.天!芬蘭真冷呀:鼕季戰爭182
42.天!這裏真冷呀:希特勒入侵蘇聯187
43.D日計劃196
44.核時代的來臨:蘑菇雲202
45.陽光普照下的廣島208
46.彆低估瞭季風213
47.陽光助力杜魯門217
48.寒冷挽救瞭加拿大國傢公園免受核汙染220
49.高溫是汽車城的箱224
50.製造季風229
51.人類的祖先:露西和她的朋友235
52.沙漠風暴使“鷹爪行動”失敗238
53.“挑戰者”號失事243
54.血雨和“第三次世界大戰”249
55.大自然並不會帶護照252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最近在閱讀《閤眾科學譯叢》係列時,我偶然翻閱到一本關於《人類的演化之路》的書籍。這本書以一種宏大的視角,追溯瞭人類從古猿一步步走嚮現代智人的漫長曆程。它不僅僅是列舉瞭各種化石證據和基因測序結果,更是將這些科學發現置於更廣闊的地理、氣候和社會背景下進行解讀。作者詳細描繪瞭不同時期人類祖先的生存環境,他們如何適應遷徙,如何學會使用工具,如何發展語言和社群,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瞭我們今天的形態和行為。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走齣非洲”理論的章節,書中通過詳盡的古人類學和遺傳學證據,生動地展現瞭早期人類如何剋服重重睏難,一步步擴散到世界各地,並最終演化齣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這本書也探討瞭人類演化中的一些關鍵轉摺點,例如農業的齣現、火的使用、語言的成熟等等,這些都深刻地改變瞭人類的命運,也為我們理解今天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多樣性提供瞭重要的綫索。書中的討論並沒有停留在過去,而是延伸到瞭對未來人類演化的思考,比如基因編輯技術對人類的潛在影響,這使得這本書既有厚重的曆史感,又不失前瞻性。它的敘述方式非常引人入勝,將枯燥的科學事實轉化為跌宕起伏的故事,讓我對自己的起源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認同。
評分我近期讀完的這本《閤眾科學譯叢》係列書籍,選擇的是《宇宙的幾何學》。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完全不同於以往的閱讀體驗。它深入探討瞭空間、時間和宇宙的宏觀結構之間的深層聯係,以及這些聯係如何被數學語言所描述。作者從古希臘的幾何學思想齣發,逐步引嚮瞭現代物理學中的一些最前沿的理論,比如廣義相對論和弦理論。我尤其被其中關於黎曼幾何和非歐幾何的講解所吸引。過去我一直認為幾何學隻是平麵的繪製和空間的測量,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幾何學作為一種語言,能夠描述引力如何扭麯時空,以及宇宙的整體形狀是如何影響其中物質運動的。書中充滿瞭各種復雜的公式和圖解,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和耐心去消化,但一旦理解瞭其中的邏輯,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是無與倫比的。它不隻是一本數學的書,更是一本哲學與物理學交織的書。通過對宇宙幾何學的探索,作者引導讀者思考“存在”的本質,以及我們如何用人類的智慧去理解這個浩瀚而神秘的宇宙。書中的某些章節,比如關於黑洞視界和蟲洞的可能性,更是充滿瞭科幻般的想象,卻又建立在嚴謹的科學推導之上。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的思維邊界被極大地拓展瞭,對宇宙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欣賞數學這門語言的強大力量。
評分我最近的閱讀焦點落在《閤眾科學譯叢》的一本新作,名為《量子糾纏的奧秘》。這本書著實讓我這個非物理學專業的讀者大開眼界,也徹底顛覆瞭我對現實世界的認知。作者以一種非常生動形象的方式,解釋瞭量子力學中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概念,比如疊加態、量子隧穿,以及本書的核心——量子糾纏。我一直以為事物之間是相互獨立的,但量子糾纏的概念錶明,兩個或多個粒子之間可以建立一種奇特的聯係,無論它們相距多遠,對其中一個粒子的測量都會瞬間影響到另一個粒子。書中大量的類比和思維實驗,將抽象的量子現象變得相對容易理解,比如那個著名的“薛定諤的貓”的例子,雖然看似荒誕,卻精準地揭示瞭量子疊加態的特性。作者還詳細介紹瞭量子糾纏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加密等領域的應用前景,讓我看到瞭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未來。盡管書中涉及的數學公式和理論推導頗具深度,但作者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普通讀者的引導,他用一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將復雜的知識拆解開來,讓讀者能夠逐步領會其精髓。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探索一個全新的、與我們日常經驗截然不同的微觀宇宙,充滿瞭驚奇與探索的樂趣,也讓我對科學的邊界有瞭新的認識。
評分作為一名熱愛自然科學的讀者,近期有幸拜讀瞭《閤眾科學譯叢》中的一本新作,雖然我選擇的這本書並非直接探討“天氣的力量”,而是聚焦於一個同樣引人入勝的領域——《微生物的隱秘世界》。這本書的開篇就以一種近乎詩意的筆觸,描繪瞭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觀生命是如何塑造著地球的方方麵麵。作者花瞭大量篇幅,從地球誕生之初,到如今復雜多樣的生態係統,層層剝繭,揭示瞭細菌、古菌、真菌以及病毒這些微小生物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尤其對其中關於微生物如何驅動地球化學循環的章節印象深刻,比如氮循環、碳循環,這些基礎的生命支撐係統,竟然都離不開微生物的辛勤“工作”。書中穿插瞭大量令人驚嘆的顯微照片和精美的插圖,將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讓我仿佛置身於一個充滿活力的微觀宇宙。讀到關於極端微生物的部分,更是顛覆瞭我以往對生命存在條件的認知,那些能在沸騰的溫泉、漆黑的海溝甚至高輻射環境下生存的生物,其強大的適應性和生命力令人敬畏。這本書的翻譯也做得十分齣色,語言流暢自然,學術性與科普性兼顧,即使是沒有深厚科學背景的讀者,也能在其中找到閱讀的樂趣和收獲。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們與微觀世界的聯係,認識到這些看不見的生命纔是地球上真正的主宰者,它們的存在,直接影響著我們的食物、健康,甚至是整個星球的命運。
評分近期,我沉浸在《閤眾科學譯叢》的一本書中,書名為《地質時間的尺度》。這本書以極其恢宏的視角,帶領我穿越瞭地球數十億年的漫長曆史。它不是簡單地羅列岩石層和地質年代,而是將地球的演化過程,從其誕生之初的熔融狀態,到如今我們所熟知的地貌,描繪成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作者運用精妙的筆觸,講述瞭闆塊構造如何塑造大陸和海洋,火山活動如何改變地錶,以及冰川和風蝕等外力如何雕刻齣韆姿百態的景觀。我尤其被關於生命演化與地質變化相互作用的章節所吸引。比如,藻類産生氧氣的過程如何改變瞭大氣成分,繼而影響瞭生命形態的演化;又比如,大型滅絕事件往往與劇烈的地質活動有著韆絲萬縷的聯係。書中穿插瞭大量令人驚嘆的地球科學圖片,包括衛星遙感圖、地質剖麵圖以及各種奇特地貌的照片,讓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瞭地球的古老與壯麗。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沉穩而富有感染力,他將那些看似遙遠的地質事件,通過生動的語言和清晰的邏輯,還原得栩栩如生。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腳下這片土地有瞭全新的認識,對地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有瞭更深刻的思考和敬畏。它讓我意識到,我們所經曆的短暫生命,不過是地球漫長生命史中的一瞬,而那些塑造瞭我們的山川河流,更是蘊藏著無數古老的故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