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
定价:38.00元
作者:乔万尼.卡拉达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0467529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科学往往以公众、甚至其他专业的科学家难以理解的方式面世,这对科学事业获得持续支持十分有害。科学家是进行科学传播的*人选,但并非所有科学家都有能力做科普。传播是一门艺术,需要掌握技巧与方法,需要锻炼机会和经验积累。《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就是科学家提高科普能力,提升个人影响力的*教材!——郑永春2016年卡尔萨根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科学传播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上的所有事情只有做事的人才能真正说清楚,科学是科学家做的事情,也只有科学家才能说清楚什么是科学。但是,这本书告诉科学家,怎么说才能说得更清楚。——李大光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学传播教授丰富的案例,有力的论证,精妙的阐释,切实的建议……读来让人豁然寻思、眼界大开。这部“指南”,不仅可以看作是科学家参与科学传播的向导,而且亦可视为科技记者和科普作家了解科学传播的重要参考。 ——尹传红《科技文摘报》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内容提要
推荐阅读序言 i导 论1一个需要学习的新技巧 1为什么要参与科学传播? 4成为一个科学家的好处 8本书的内容 10*章 离开象牙塔 13科学和社会:就像是婚姻 13公众理解科学的起起落落 15人们关注科学和科学家吗? 18与社会对话 20科学的知识和观点是如何塑造的? 22对风险的认识 25成为游戏的一员 27传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没有尽头的任务 29第二章 公众传播的基本要素 30从同行传播到公众传播 30 对注意力的竞争 31情感的力量 34讲故事的力量 36为什么科学是“困难的”? 37科学传播中的伦理 41第三章 传播的策划 44良好的开端 44澄清你的目标 46了解你的受众 48评估局限性和机遇 50选择信息 55传播是一项艰苦的战斗 56人际传播的十条法则 57第四章 讲述科学故事 59讲述一个故事,而不是读一个故事 59什么是一个故事? 60如何构建一个故事 62控制 63争论,而不是说服 64解释,让困难的变容易就是让难懂的变容易 69文本:简短、清晰、有效 75图像的使用 79第五章 利用记者 80记者和科学家:两种不同的文化 80什么是“好”新闻 83并不是所有的记者都一样 85 如何获得媒体 87如何回应媒体的要求 89携手工作 92第六章 了解媒体 95选择正确的媒体 95电 视 97广 播 99一般媒体101专业媒体102 图 书103科学博物馆和展览105互联网107干吧!109推荐阅读素材110
目录
作者介绍
乔万尼卡拉达(Giovanni Carrada), 大学教授,科学传播学专家,任职于意大利科技部,曾担任过欧盟委员会科技传播撰稿人,业界颇有影响的专家,发表过多部科技传播学专著。他的著作《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是指导科学家进行科普转播的专著,为科学家进行科学传播提供了基础知识储备。该著作收到业界人士的好评。对于要从事科学传播的非科学家人士也很有帮助。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并不是一个科研人员,我是一名普通的公司管理者,平时的工作中需要经常和不同背景的团队成员沟通,并且需要向董事会汇报项目进展。我一直觉得,科学家的沟通能力,特别是他们能够将复杂的概念清晰地表达出来的能力,对我来说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当我翻开《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时,我惊叹于这本书的普适性。它不仅仅针对科学家,更像是一本关于“清晰表达”和“有效说服”的通用指南。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如何构建逻辑清晰的论证”的部分,它详细介绍了如何用事实说话,如何运用数据支撑观点,以及如何避免逻辑谬误。这些技巧在商业谈判、项目汇报等场景下同样适用。另外,书中关于“克服表达障碍”的章节,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之前在大型会议上发言时总是会紧张,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心理调适方法和临场应变技巧,我尝试在最近一次内部会议上运用,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我感觉自己更加自信从容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科学思维在沟通中的力量,它让我认识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清晰、有逻辑、有说服力的沟通都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我一直对科学充满了好奇,但碍于自身学科背景的限制,很多前沿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我总是看得云里雾里。市面上关于科学的书籍很多,但真正能够让我这个“科学小白”也能读懂,并且感到津津有味的,并不多见。当我偶然间看到《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时,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翻开了它。让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友好,它没有使用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例子,将科学传播的原理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如何让科学变得有趣”的章节,它分享了很多让科学不再枯燥的“魔法”,比如如何运用幽默感,如何制造悬念,如何将科学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场景中。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参加了一场生动有趣的科学传播培训课,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科学传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开始能够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这本书让我觉得,科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方式,拉近普通人与科学之间的距离,让我这个普通读者也能享受到科学的魅力。
评分这本《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真的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那种书。作为一名刚刚开始独立研究的年轻学者,我深知在学术界取得成功,除了扎实的科研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晰、有效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传达给同行、学生,甚至是普通大众。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在我迷茫的科研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我尤其欣赏它在讲解“如何讲故事”这部分内容时所展现出的深入浅出。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比如如何将一个枯燥的实验数据转化为引人入胜的叙事,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解释复杂的科学概念,甚至是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扩大科学传播的影响力。书中的一些技巧,例如“STAR原则”在科学报告中的应用,或是“金字塔原理”在学术演讲中的布局,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尝试在一次小组讨论中运用书中学到的技巧,同事们都反馈说我这次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也更容易理解了。这本书不仅仅是传授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帮助我转变了对科学传播的认知,让我意识到传播本身也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科研价值、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环节。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指导性,让我觉得非常物超所值。
评分我是一位资深的科普作家,多年来致力于将前沿的科学知识带给更广泛的读者。坦白说,在读《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在这方面已经颇有心得。然而,这本书无疑给了我耳目一新的感受,也让我对“传播”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跨界沟通”的论述,它详细分析了在面对不同受众群体时,科学家需要具备的策略和思维方式。例如,如何与政策制定者沟通,让他们理解研究的意义并支持科学决策;如何与媒体记者打交道,确保科学信息的准确传递,避免被曲解或误读;甚至是如何与青少年沟通,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下一代的科学素养。书中提供的“受众分析模型”和“沟通目标设定方法”都非常具有操作性,让我能够系统地思考并规划每一次传播活动。我曾经遇到过一次由于未能有效沟通而导致研究成果未能获得应有关注的经历,读完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它让我明白,科学传播并非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情商、智慧和策略。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为我这个“老兵”带来了新的启发,也让我对接下来的科普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我是一位科技公司的产品经理,我的工作内容就是将公司的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能够理解和使用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常需要与研发团队沟通,理解他们深奥的技术理论,然后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产品需求文档和用户手册。说实话,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是件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直到我读了《科学家传播能力指南》。这本书让我理解了“同理心”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性。它强调要站在受众的角度去思考,了解他们的知识背景、需求和关注点,然后用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去沟通。书中关于“隐喻和类比的有效运用”以及“视觉化沟通技巧”的部分,更是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我尝试在给设计师讲解技术细节时,运用书中提到的“讲一个关于技术的场景故事”的方法,结果发现沟通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设计师对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设计出的产品也更贴合用户需求。这本书不仅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科研人员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无论你处于哪个行业,理解和连接不同群体之间的沟通鸿沟,都是一项核心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