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飞行器分类概论

军用飞行器分类概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田松,张亮,毛红保 等 著
图书标签:
  • 飞行器
  • 军事
  • 航空
  • 分类
  • 概论
  • 技术
  • 装备
  • 武器
  • 空军
  • 型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碧海箫音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8105988
商品编码:2965810758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军用飞行器分类概论

定价:45.00元

作者:田松,张亮,毛红保 等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118105988

字数:

页码:151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军用飞行器分类 概论》是在全面总结外军用飞行器分类研究成果 ,以及近年来笔者在军用飞行器分类研究与实践的基 础上编写完成的。本书系统介绍了军用飞行器的分类 准则、分代方法和发展趋势。全书共分为7章,主要 内容包括:军用飞行器分类概述、军用航空器和航天 器的分类、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分类、机载导弹分类 、地空导弹分类等。
  本书可作为武器装备管理部门、航空航天工业部 门的相关人员全面认识军用飞行器分类的参考书,也 可供高等院校工科专业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目录


章 绪论
1.1 军用飞行器分类的概念与意义
1.1.1 相关概念
1.1.2 研究意义
1.2 军用飞行器分类的特点与原则
1.3 军用飞行器分类研究现状
1.4 军用飞行器分类的理论方法基础
1.4.1 军用飞行器分类的系统工程方法论
1.4.2 军用飞行器分类的定性研究方法
1.4.3 军用飞行器分类的定量研究方法
1.5 本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军用航空器分类
2.1 军用航空器概述
2.1.1 军用航空器的概念
2.1.2 军用航空器的组成
2.1.3 军用航空器的飞行原理
2.1.4 军用航空器的作战使用
2.2 军用航空器分类及分代方法
2.2.1 常用分类方法
2.2.2 军用航空器重要度分类方法
2.2.3 军用航空器分代方法
2.2.4 编余航空器技术状态分类方法
2.3 军用航空器的发展
2.3.1 军用航空器的发展历史
2.3.2 军用航空器的发展趋势
第3章 军用航天器分类
3.1 军用航天器概述
3.1.1 军用航天器的概念
3.1.2 军用航天器的组成
3.1.3 军用航天器的主要功能
3.1.4 军用航天器的作战特点
3.2 军用航天器分类方法
3.2.1 常用分类方法
3.2.2 典型军用航天器及其分类
3.3 军用航天器的发展
第4章 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分类
4.1 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概述
4.1.1 临近空间及其特点
4.1.2 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
4.2 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分类方法
4.2.1 常用分类方法
4.2.2 典型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
4.3 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的发展
4.3.1 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关键技术
4.3.2 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使用的法律困境
4.3.3 军用临近空间飞行器新动态
第5章 机载导弹分类
5.1 机载导弹概述
5.1.1 机载导弹的概念
5.1.2 机载导弹的组成
5.1.3 机载导弹的作战使用
5.2 空空导弹分类及分代方法
5.2.1 常用分类方法
5.2.2 空空导弹分代方法
5.3 空地导弹分类及分代方法
5.3.1 常用分类方法
5.3.2 空地导弹分代方法
5.4 机载导弹的发展
5.4.1 空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5.4.2 空地导弹的发展趋势
第6章 地空导弹分类
6.1 地空导弹概述
6.1.1 地空导弹的概念
6.1.2 地空导弹的组成
6.1.3 地空导弹的作战使用
6.2 地空导弹分类及分代方法
6.2.1 常用分类方法
6.2.2 地空导弹分代方法
6.2.3 面向退役报废决策的地空导弹分类方法
6.3 地空导弹的发展
6.3.1 地空导弹的发展历史
6.3.2 地空导弹的发展趋势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内容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军用飞行器分类概论》:
  2)保障航空器
  保障航空器是指不直接参与作战行动,对作战行动起保障作用的各种航空器的统称,主要用于执行技术保障、勤务保障和训练等任务。保障航空器包括多种任务用途,见表2—2。
  3.按照有人、无人驾驶分类
  按照有人、无人驾驶的不同,军.用航空器可以分为军.用有人驾驶航空器和军.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军.用有人驾驶航空器是指由飞行员操纵飞行的军.用航空器。军.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是指靠无线电遥控设备或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飞行的不载人的军.用航空器。
  下面重点以军.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主体——军.用无人机为例,讨论其详细的分类。
  1)按大小和质量分类
  按大小和质量分类,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和微型无人机。起飞质量500kg以上为大型无人机;200~500kg称为中型无人机;小型无人机则是全机质量小于200kg,大尺寸在3~5m范围,活动半径在150~350km范围的无人机。
  小型无人机适用于陆军的军、师级和海军陆战队的旅级部队进行战场侦察监视、目标搜索与定位以及战果评估等。这类无人机上可装置电视摄像机、前视红外装置、红外扫描仪或激光测距/指示器等侦察设备,采用无线电遥控或自主飞行或两者组合的控制方式;回收可采用降落伞回收,滑跑着陆和拦截网回收等方式。其代表机型主要有“瞄准手”“不死鸟”“玛尔特”“猛犬”“侦察兵”“先锋”等。对于微型无人机,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定义是翼展在15cm以下的无人机。
  另外,英国《飞行国际》杂志将翼展或机体大尺寸小于0.5m,使用距离约2000m的无人机统称为微小型无人机。微型无人机目前多数国家仍处于发展设计原理阶段。此型无人机形状大小各异,从一只蜻蜓或小鸟的大小,到有1英尺(1英尺=0.3048m)长翼展的模型机不等。微型无人机的诞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无人机大小的问题,特别是雷诺数、边界层现象、有效载荷及动力装置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按航程分类
  按航程分类,可分为近程、短程、中程和远程无人机等。
  (1)近程无人机一般指在低空工作,任务载荷不到5kg,飞行范围5~50km,活动在前线距对方30km范围内的无人机,所需要的巡航时间根据任务不同为1~6h不等,地面站可由人工携带或者装载在高度机动的多用途轮式车辆上。
  ……

序言



《军用飞行器发展史:从黎明到天际》 内容简介 《军用飞行器发展史:从黎明到天际》是一部全面梳理和深入剖析军用飞行器自诞生以来,跨越百年跌宕起伏发展历程的史诗级著作。本书不拘泥于单一技术类别的罗列,而是将视角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地缘政治格局以及军事战略演进之下,钩沉索隐,追溯每一型飞行器诞生的时代烙印,探究其背后的技术革新、战术需求与工业实力。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一部波澜壮阔的航空军事画卷,理解人类如何驾驭空气,将战争形态推向立体化、高科技化的全新维度。 第一部分:黎明之翼——早期飞行器的军事应用与探索(20世纪初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本部分将读者带回到那个充满探索精神与原始冲动的年代。我们将聚焦于飞行器最初的军事探索,从早期的侦察气球、飞艇,到莱特兄弟首飞成功后,飞机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应用于战场。 气球与飞艇的军事价值: 探讨在航空技术尚属萌芽状态时,气体动力飞行器如何在战场上承担侦察、指挥通信等基础性任务。分析其在攻防上的局限性,以及如何孕育出对空中优势的初步认知。 早期飞机的军事化: 详细梳理飞机从试验品到战争工具的转变。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飞机如何从单一的侦察任务,逐步发展出炮击、轰炸、乃至空战的雏形。我们将深入剖析“空中骑士”的诞生,如红男爵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等传奇人物的事迹,以及同期各国在飞机设计、制造、战术运用上的探索与创新。 战术与技术的初步融合: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如何成为检验早期军用飞行器实战效能的试金石。探讨技术瓶颈(如发动机可靠性、结构强度、导航能力)如何制约发展,以及战争需求如何驱动技术进步,为后来的航空技术飞跃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钢铁之翼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技术革新与战略构想(1919年至1945年) 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隔期,是军用飞行器发展的黄金时期。技术革新如火如荼,战略家们也开始勾勒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核心地位。 轰炸机与战斗机的分化与演进: 深入研究这一时期远程战略轰炸机(如B-17“飞行堡垒”、兰开斯特轰炸机)和高性能战斗机(如Spitfire“喷火”、Bf 109“梅塞施密特”)的设计理念与实战表现。分析它们在轴心国与同盟国军事策略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重塑战场态势。 海军航空的兴起: 重点阐述航空母舰与舰载机的结合,如何改变了海战的面貌。从珍珠港事件到中途岛海战,我们将揭示海军航空力量如何成为决定太平洋战场胜负的关键。 高空高速的探索: 探讨喷气推进技术、增压器、先进空气动力学等前沿技术在飞机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如Me 262“喷火”战斗机等早期喷气式飞机的诞生,以及它们对未来空战的颠覆性影响。 战略轰炸理论的形成与实践: 详细介绍杜黑、米切尔等战略家关于空军独立作战、摧毁敌方工业与民心士气的理论。分析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实践,以及其带来的巨大争议与伦理拷问。 技术竞赛与情报战: 揭示二战期间各国在雷达、导航、无线电通信、以及飞行器材料等领域的激烈竞争,以及情报战在掌握技术优势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冷战的阴影与天空的竞赛——战略平衡与技术突围(1946年至1991年) 冷战时期,军用飞行器的发展被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与核战略、太空探索紧密相连。 战略轰炸机与核威慑: 深入剖析冷战初期以B-36、B-52为代表的洲际战略轰炸机,如何成为美国核威慑力量的基石。探讨核武器与载机技术的结合,如何塑造了全球的战略均势。 喷气式战斗机的成熟与代际更迭: 详细分析自F-86“佩刀”到米格-21,再到F-15“鹰”、米格-29“支点”等一代代战斗机的设计演进。聚焦于它们在空对空作战、近距离空中支援等任务中的表现,以及“猫鼠游戏”式的技术对抗。 侦察与电子战的升级: 重点介绍U-2、SR-71“黑鸟”等高空高速侦察机,如何在冷战的敏感时期,为决策者提供关键情报。同时,阐述电子干扰、反辐射武器等电子战技术如何成为空中对抗不可或缺的要素。 攻击机与地面支援的深化: 分析A-10“雷电II”等专门设计的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如何在地面战场上发挥关键作用。探讨对地攻击机在不同冲突中的战术运用与技术演进。 直升机的广泛应用: 梳理直升机在战场侦察、人员撤离、火力支援、运输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被如何发掘和利用,尤其是在越南战争等冲突中的应用。 导弹技术与空战模式的变革: 探讨空对空导弹、地对空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如何深刻改变了空战的性质。分析其对战斗机设计、机动性要求、以及战术协同的重塑。 太空时代的航空军事化: 探讨军事卫星、航天飞机在侦察、通信、导航等领域的军事应用,以及太空军事化对传统空军概念的挑战。 第四部分:新世纪的挑战与未来展望——信息化、智能化与非对称作战(1991年至今) 苏联解体后,军事格局发生巨变,军用飞行器的发展也呈现出新的趋势。 隐形技术与第五代战斗机: 详细解析F-117“夜鹰”、B-2“精神”轰炸机等隐形飞机的设计理念与实战效能。深入探讨F-22“猛禽”、F-35“闪电II”等第五代战斗机的技术突破,包括超机动性、传感器融合、网络中心战能力等,以及它们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战场环境。 无人机的崛起与空战的未来: 聚焦于无人机(UAVs)在侦察、监视、攻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全球鹰”到“捕食者”,再到无人机蜂群的构想。分析无人机如何降低作战成本、减少人员伤亡,并成为未来空战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高超音速武器与战略打击的新维度: 探讨高超音速飞行器(如HX-15、DF-ZF等)的研发进展,以及其对未来战略格局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影响。 网络化与信息作战: 分析军用飞行器如何融入以网络为核心的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共享、协同打击。探讨电子战、网络攻击在空中对抗中的重要性与发展趋势。 非对称作战环境下的飞行器发展: 探讨在反恐战争、低烈度冲突等非对称作战背景下,对攻击机、武装直升机、以及特种作战飞机的战术需求变化。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航空: 简要提及未来军用飞行器在能源效率、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考量。 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军用飞行器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人工智能在飞行控制与任务规划中的应用、先进材料的突破、以及人机协同的进一步深化等,勾勒出下一代天空霸主的可能轮廓。 《军用飞行器发展史:从黎明到天际》不仅是一部技术史,更是一部与人类文明进程息息相关的军事史、工业史、以及战略思想史。通过对这些钢铁之翼背后故事的深入挖掘,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军事科技的演进逻辑,以及它如何一次次地改变世界的格局。本书旨在为军事爱好者、航空从业者、历史研究者以及关心国家安全与世界格局的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富有洞见的视角。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吸引了我,那种硬朗的金属质感和略带复古的字体,瞬间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机械魅力的世界。我一直对那些翱翔于蓝天之上的钢铁之翼充满好奇,从二战时期的螺旋桨战机,到现代化的隐形战斗机,它们身上承载着人类的智慧、勇气与对极限的不断探索。这本书的标题“军用飞行器分类概论”听起来就非常学术和严谨,我期待它能像一位渊博的老师,条理清晰地为我讲解各种军用飞行器的家族谱系,它们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分化,又各自承担着怎样的使命。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在设计和制造军用飞行器时的技术亮点和独特理念。例如,那些在关键时刻改变战局的经典机型,它们在设计上有何突破?又是如何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需求?我对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战斗机、执行侦察任务的无人机、以及运输战略物资的重型运输机等,都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这本书,我希望它能不仅仅是枯燥的技术参数堆砌,而是能通过精美的插图、详实的案例,将这些冰冷的机械赋予生命,让我仿佛能听到引擎的轰鸣,感受到强风掠过翼尖的呼啸,甚至能想象出它们在广阔天空中执行任务的壮丽景象。总而言之,这是一本能勾起我强烈求知欲的读物,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开启我的航空知识之旅。

评分

翻开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军用飞行器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军事科技进步史,也是一部人类挑战极限、征服天空的史诗。我一直对那些改变了战争格局的经典机型充满了敬意,比如 Spitfire, Me 262, F-4 Phantom II, MiG-29, F-22 Raptor等等。这本书的“分类概论”,我猜测它会非常详尽地梳理这些不同时代的代表性机型,并分析它们在各自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技术革新是如何驱动飞行器设计的演进的。例如,喷气式发动机的出现如何彻底颠覆了螺旋桨时代?雷达和精确制导武器的普及又给空中力量带来了怎样的变革?书中是否会提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技术细节,或者讲述一些关于飞行器设计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我希望它能让我不仅仅是看到型号和参数,更能理解每一个设计决策背后的逻辑和考量。这本书,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航空史的窗口,让我感受到科技的迭代与创新如何塑造了现代军事力量,也让我对那些为实现飞行梦想而奋斗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充满敬意。

评分

作为一名对航空历史和军事装备充满热情的研究者,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趣味性的读物,来系统梳理军用飞行器的发展脉络。这本书的标题“军用飞行器分类概论”正中下怀。我期望它能像一本精美的百科全书,不仅包含对各种机型的详尽介绍,更能在分类上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例如,我希望看到书中能从基础的“固定翼”和“旋翼”两大类别展开,然后逐步细化到不同用途的子类别,如截击机、战斗轰炸机、战略轰炸机、电子战飞机、预警机、侦察机、攻击直升机、运输直升机等。我更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剖析不同分类下的代表性机型,不仅列出它们的性能参数,更能解读其设计理念、技术特点、以及在实战中的表现。例如,为什么某些战机在设计上会强调隐身性能,而另一些则更注重机动性?不同时代的武器挂载方式和电子设备又是如何影响飞行的任务效率?这本书,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军用飞行器是如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战争模式的演变而不断革新的,也让我对那些翱翔天际的钢铁巨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从拿到这本书的那一刻起,我就被它内在的严谨逻辑和百科全书式的知识量所震撼。我一直对现代军事科技的发展轨迹非常感兴趣,而军用飞行器无疑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之一。这本书的“分类概论”几个字,就预示着它将是一部系统性的著作,能够帮助我理清那些琳琅满目的飞行器型号之间的脉络。我非常期待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比如如何定义一架军用飞行器,它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不同类型(如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直升机等)的划分标准究竟在哪里。更吸引我的是,书中是否会深入剖析不同国家在军事航空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它们在技术发展上的侧重点。比如,美国以其强大的航空工业和前沿技术闻名,而俄罗斯、欧洲各国,乃至新兴的中国航空工业,它们在设计理念和技术路线上又有着怎样的差异和特色?我希望能够了解到,究竟是什么样的战略需求和科技瓶颈,催生了那些极具代表性的军用飞行器。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成为我理解现代空战体系、全球军事力量对比的一把钥匙,通过对这些飞行器的了解,我能更深刻地认识到科技在现代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各国在国防领域所投入的巨大努力和智慧。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军用飞行器分类概论”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性和深度,这正是吸引我的地方。我一直对军事科技的细节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军用飞行器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环。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够对各种军用飞行器进行细致入微的分类,不仅仅是简单的“战斗机”、“轰炸机”这样的区分,而是能够深入到更具体的亚类,比如根据作战任务、设计特点、动力系统、电子设备等进行更精密的划分。我希望能够了解到,一架先进的战斗机是如何集成了空气动力学、材料科学、电子工程、武器系统等众多尖端技术的。书中是否会分析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设计哲学?例如,美式飞机的注重火力与多任务性,俄式飞机的强调简单可靠与强悍性能,以及欧洲飞机在设计上的独特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我系统地理解当前世界军用航空力量的构成,以及各个国家在这一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发展方向。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关于飞行器的知识,更是关于现代军事战略与科技实力的深度解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