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ipad/ipad2攻略完全制霸
定价:35.00元
售价:23.8元,便宜11.2元,折扣68
作者:丰士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10-01
ISBN:978703032332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28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台湾IT图书作家丰士昌先生的*力作,总结多年来使用苹果系统、iPad/iPad2的经验和技巧,以及40余本计算机书籍的写作经验,带领读者进入iPad/iPad2的全新世界。全书共有l0章,内容从iPad的发展史到购机完全攻略,从基本的操作到越狱破解,从一般的使用到金融、艺术的深入应用。
iPad/iPad2本身已经突破了传统计算机的思维,将电子产品的应用推广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对iPad/iPad2的介绍不能仅停留在基本的操作上,更应注重iPad/iPad2如何改变生活,我们如何通过iPad/iPad2实现多面向的应用。利用iPad/iPad2,不仅能满足工作需求,更能充实并丰富自己的生活。
本书适合iPad/iPad2的新用户阅读,也可以作为一般用户实用的操作手册。对于iPad爱好者,亦可参考本书获得更多的操作技巧并了解全
面的应用。
目录
1 掌握iPad/iPad2
1.1 苹果和iPad
1.2 iPad和iPad2的异同
1.3 使用iPad/iPad2
2 购机完全攻略
2.1 iPad/iPad2和其他机器的差异
2.2 选购合适的机型和容量
2.3 周边设备选购
3 iPad/iPad2的基础操作
4 iTunes的基础操作
5 影音和视频
6 程序下载和使用
7 系统优化和越狱
8 点屏成金
9 移动办公室
10 享受悠闲的艺术生活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关于iPad/iPad 2的攻略秘籍,说实话,我抱着挺大的期待买的,毕竟市面上关于苹果产品的指南汗牛充栋,但真正能把从新手入门到高手进阶这一整条线索梳理得井井有条,并且能紧跟住早期设备特性的,却不算多见。我主要想知道的是,它是否能真正帮我挖掘出早期iPad那有限的硬件性能下的最大潜力。比如,早期的系统版本在多任务处理和应用兼容性上常常是个痛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经过验证的系统优化技巧,而不是泛泛而谈的“重启大法”。此外,对于早期iPad那些独有的硬件特性,比如早期的屏幕显示技术和早期App Store中那些经典却可能已经失传的应用生态,这本书如果能深入剖析,那价值可就高了。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设备维护和延长使用寿命的章节,毕竟电子产品用久了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如果它能提供一些针对性的故障排除建议,那简直是雪中送炭。总而言之,我期待的是一本深度兼顾广度的实战手册,而不是一本简单的功能介绍图鉴。
评分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在想,这本书的编写者对于早期iPad的使用场景理解得是否深刻。现在的平板电脑功能早已迭代了无数次,但早期iPad的“纯粹性”——那种专注于内容消费和基础生产力的体验,是现在很多设备所不具备的。我希望这本书能捕捉到那个时代特有的使用“精髓”。比如说,对于早期的越狱(Jailbreaking)文化,它有没有涉及?当然,我知道这可能涉及版权和风险问题,但对于资深玩家来说,了解设备能力边界是非常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它对早期App Store中那些里程碑式的应用是如何评价和介绍的?那些奠定如今移动应用生态基础的先驱者们,他们的使用技巧是否被充分挖掘了?如果这本书只是停留在“如何下载App”和“如何同步音乐”这种基础操作层面,那它就太对不起“攻略完全制霸”这个名字了。我需要的是那种能让我感受到,即便是硬件配置相对落后的设备,通过正确的“玩法”,也能爆发出惊人生产力的秘籍。
评分从排版和结构上看,一本好的攻略书必须逻辑清晰,索引明确。我个人最讨厌那种章节跳跃、重点不突出的指南。对于像iPad/iPad 2这种迭代速度极快的设备,时间点把握非常关键。这本书如果能清晰地划分出哪些是仅针对初代iPad的特性,哪些是iPad 2新增的功能优化,那读者在查阅时就能立刻定位到自己所需的信息,避免了混淆。我尤其在意关于配件兼容性的论述。在那个年代,第三方配件市场非常混乱,各种Dock、键盘、保护套质量参差不齐。这本书是否有提供一个靠谱的、经过时间考验的配件选购指南?这比单纯教你怎么操作系统本身要实用得多。毕竟,好的外设往往能极大程度地提升使用体验,尤其对于早期设备来说,可能某些扩展功能(比如外接存储)完全依赖于特定的优质配件。所以,我期待它在“软”技能之外,也能提供坚实的“硬”件使用参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作者的表达习惯,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如果文字过于学术化或者过于口语化,都会影响阅读的流畅度。我希望看到的是一种专业而又平易近人的叙述方式,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司机”在教导一个略带好奇心的新手。例如,在解释一些技术概念时,它是否使用了恰当的比喻来简化复杂的原理?另外,对于屏幕显示和电池管理的章节,我希望能看到一些深入的、可以量化的测试数据和建议,而不是简单的“小心使用”。比如,早期Retina屏幕普及前,如何最大化地利用那个时代的屏幕分辨率进行图像编辑或文档阅读?对于电池寿命衰退的预测和应对策略,是否有提供可以自行操作的维护步骤?这些细节决定了一本攻略书的深度,也决定了它是否值得我花时间去精读,而不是只查阅一两次就束之高阁。
评分最后,我想谈谈这本书的“时效性”和“未来展望”部分(尽管谈论的是老设备,但仍需考量)。对于一本针对早期产品的攻略,它应该如何处理“设备淘汰”和“系统停止更新”这个现实问题?如果它只是教你如何在新系统下模拟旧系统的操作,那意义就不大了。我更希望它能坦诚地告诉读者,在当前的软件环境下,这台设备还能在哪些特定领域发挥余热,比如作为电子相框、专用的Kindle替代品,或者一个简单的媒体播放器。并且,它是否提到了如何安全地备份和迁移数据?毕竟,这些老设备里往往承载着过去的重要资料。如果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设备生命周期终结”的指导方针,帮助读者体面地告别或者重新定位这台设备的功能,那么它就超越了一般的“使用说明书”,变成了一本更有温度的、针对特定用户群体的长期使用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