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论文集
定价:36.00元
作者:王能宪,曹萍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3940484
字数:150000
页码:2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由青海省人民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青海省文化厅承办的“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日前在西宁市举办。国内外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论坛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唐卡传承、唐卡艺术与热贡文化生态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与唐卡艺术发展等议题展开研讨。17位国内外专家代表作重点发言,他们就唐卡艺术的本体特征、宗教意义、继承与发展、市场诱惑与守护、人才培养与责任以及传承模式的创新等方面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唐卡艺术如何更好地在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中得到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即为该论坛的论文集。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场高规格的学术研讨会,聆听着来自不同领域专家们关于唐卡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知灼见。书中的论文涵盖了历史学、艺术学、民俗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视角,为我提供了一个立体、多维度的观察唐卡艺术的平台。我特别喜欢那些具有比较研究性质的论文,它们将中国唐卡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类似艺术形式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痕迹,也突显了中国唐卡的独特性。此外,一些论文对唐卡艺术的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并就如何平衡艺术价值与市场需求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能够引发读者对于文化传承、艺术发展和社会责任的深入思考,让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特色,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而富有质感的纸张,上面印着烫金的“国际唐卡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青海论坛论文集”字样,在灯光下熠熠生辉,瞬间就吸引了我的目光。打开扉页,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适,没有丝毫的压迫感。其中穿插的唐卡图片更是精美绝伦,色彩鲜艳,细节丰富,仿佛将我带入了那古老而神秘的艺术世界。每一幅唐卡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传递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信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色彩学的部分,对于唐卡颜料的来源、制作工艺以及它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都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让我对唐卡的艺术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此外,论坛论文集的性质也意味着其内容的严谨性和学术性,我期待从中学习到更多关于唐卡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以及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艺术的读物,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青海深厚的文化宝藏。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惊喜在于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作为一本论文集,它不仅仅局限于唐卡艺术本身,更将目光投向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让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其中一些文章探讨了现代科技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传播和保护方面的应用,比如数字化的档案建立、虚拟现实技术的体验式展示等,这些都给我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印象深刻的是有论文提到了社区参与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与当地居民的合作,让保护工作更具生命力和可持续性。这种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的保护理念,与一些流于形式的口号式保护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一些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案例,展现了唐卡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魅力,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可能。这让我更加坚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面向未来的探索。
评分这本书的论文内容丰富且视角多元,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我尤其关注了关于唐卡艺术的技法和传承部分。有学者详细介绍了不同流派唐卡的绘制特点,例如工布唐卡严谨的线条勾勒,勉唐派鲜艳的色彩运用,以及噶玛噶智派的细腻晕染,这些细致的描述让我对唐卡艺术的精湛工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书中也深入探讨了唐卡传承人所面临的挑战,包括传统技艺的流失、年轻一代的兴趣不高以及市场需求的变迁等。这些文章不仅揭示了问题的严峻性,也提出了一些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例如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设立专业的唐卡培训机构,以及鼓励艺术家将传统技艺与当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更具时代感的作品。这些内容让我对唐卡艺术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也更加敬佩那些默默坚守和创新的艺术家们。
评分这本书的学术深度和广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唐卡艺术的画册,更是一份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刻思考。其中,对唐卡艺术在宗教、社会和历史变迁中的作用的探讨,让我对这项艺术形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些论文将唐卡置于更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例如,它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成为记录历史、传播教义、反映社会风貌的载体。还有些文章则着眼于唐卡艺术的哲学内涵,解析其中蕴含的佛教思想、宇宙观以及对人生的理解。这使得我对唐卡的欣赏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学层面,而是能够深入体会其精神内核。此外,论坛论文集的特性决定了其内容的学术性,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思路,这对于我理解和参与文化保护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