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
:108.00元
售价:73.4元,便宜34.6元,折扣67
作者:陈幸良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7-01
ISBN:9787030400031
字数:340000
页码:27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资源*少的国家之一,森林生态系统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和林产品的持续供给,又要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承载力,保障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系统自身也要达到健康稳定,这就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服务、产品供给、消费和价值实现等提出了诸多理论问题和方案选择。在《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中,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陈幸良等研究人员,从森林的多种功能入手,系统地对中国森林供给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陈幸良等研究人员编著的这本《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从森林的功能和作用入手,引入森林供给的概念,系统地对中国森林供给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森林供给的理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森林供给、中国森林现状分析、森林供给的政策环境、森林生态服务供给、森林实物产品供给、森林文化服务供给等。本书应用新公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研究了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与森林相关的重点问题,分析了森林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供给趋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本书可供林业、生态、环保、农业、国土等相关部门人员阅读,可作为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企业经营人员的研究参考书目,也可供管理和决策参考。
陈幸良,男,1964年12月生,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兼任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林学会森林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林业科技期刊分会副会长、北京林学会副理事长。多年从事林业经济与政策、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重大生态工程管理、生态文化与乡村发展等方面研究。在生态工程、林下经济、森林生态与资源环境、山区发展、森林可持续经营等领域,特别是林业政策、集体林权制度、现代林业与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研究成果。参编代表著作有《中国森林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新中国生态演变六十年》《世界重点生态工程政策研究》等,发表论文数十篇。
拿到《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这本书,我立马联想到的是新闻中偶尔会看到的关于森林火灾、非法砍伐的报道,以及国家大力推行的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政策。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探讨,更可能是一份对于国家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度剖析。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森林供给”的,是单纯指木材的供应量,还是包含了更多的生态服务功能?比如,森林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固碳减排、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是否也会被纳入研究的范畴?从“问题研究”这个词来看,这本书很可能不会回避现实的困难和挑战,而是直面那些棘手的问题。我猜测,它可能会详细地分析导致森林供给不足的各种因素,例如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经济发展对土地的占用、林业产业结构的单一性、以及一些管理上的漏洞等等。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或许会从技术、政策、市场机制等多个层面提出建议,甚至可能会有一些成功的案例研究,来印证作者的观点。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关乎自然科学,也与社会科学、经济学、甚至政治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议题。
评分当我看到《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这本书的标题,以及那个9787030400031的编号时,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种严谨、深入的学术探究。虽然我本身并非林业或生态学领域的专家,但我对中国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着浓厚的兴趣,也一直关注着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这本书的书名让我觉得,它可能不仅仅是停留在描述现象,而是会深入分析“供给”这个核心问题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性。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供给”的,是狭义的木材供应,还是包含了更广泛的生态服务功能?例如,森林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固碳等方面的作用,是否也会被纳入研究的考量范畴?从“问题研究”这个词组来看,这本书很可能不会回避中国森林供给领域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风险,比如,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的同时,确保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中国森林供给现状的详实数据,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切实可行、具有战略意义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中国森林资源所面临的未来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再加上这串神秘的数字9787030400031,瞬间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虽然我不是这方面的专业人士,但我一直对中国的生态环境,特别是森林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抱有浓厚的兴趣。从书名来看,它似乎触及了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如何在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确保森林资源的供给不被过度消耗,甚至能够持续增长。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树木、木材的问题,更关乎着中国的生态安全、气候变化应对、生物多样性保护,乃至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当前中国森林供给面临的挑战,比如森林采伐的限制、非法采伐的治理、林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如何平衡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读到这样的书名,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研究人员们在深山老林中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又回到办公室里,用复杂的模型和图表来分析问题。他们可能会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林种的供给能力,评估当前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新的、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让我对书中可能出现的案例分析、政策建议以及理论探讨充满了期待,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深刻的见解,了解中国在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遇到的困境。
评分《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这个书名,在我看来,就像是一把钥匙,试图打开理解中国土地利用和资源管理复杂性的门。我一直认为,森林不仅仅是简单的植物集合,它们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关系到人类福祉的宝贵财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自己有机会更深入地去了解,我们国家在保护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方面,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面临着哪些内在的张力和矛盾。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供给”这个概念的,是仅仅从经济角度出发,还是包含更广泛的生态服务价值?比如,一个健康的森林,它能提供干净的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这些“非经济”的供给,在书中是否会得到充分的体现?我猜测,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目前中国森林供给体系中存在的一些“失衡”现象,例如,在某些地区,过度开发导致森林资源枯竭,而在另一些地区,又可能存在森林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的情况。我期待作者能够用一种不回避问题的态度,去剖析这些“失衡”现象的根源,并尝试提出一些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或许会涉及林业政策的调整、市场机制的创新,甚至是林农的利益分配等更微观的层面。
评分乍眼一看《中国森林供给问题研究》这个书名,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是一本非常枯燥、充满学术术语的书籍?我承认,我不是那种会主动去钻研学术专著的读者,我的阅读兴趣更偏向于通俗易懂、能够启发思考的内容。然而,仔细品味这个书名,加上后面的9787030400031,又让我觉得它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关于我们国家土地的故事。我对“供给”这个词特别敏感,它意味着一种需求的满足,而“森林供给”则暗示着这种需求的背后,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我猜想,这本书也许会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梳理中国森林资源的变化轨迹,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广阔的背景。它可能不仅仅是分析当下的问题,还会追溯这些问题的根源,探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是如何对待森林的,又因为哪些原因导致了今天所面临的“供给问题”。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更生动、更具故事性的方式来讲述这些内容,即使是数据和分析,也能通过恰当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呈现出来,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读懂其中的奥妙。也许书中会穿插一些林区人民的生活片段,或是讲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修复工程,这样会让整个研究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