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电路图设计
:56.00元
售价:38.1元,便宜17.9元,折扣68
作者:张义和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030375780
字数:410000
页码:33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Altium Designer所提供的电路原理图绘图功能(简称电路绘图),一直都群雄,它提供各种电路图结构的设计,包括单张式电路图、平坦式电路图、阶层式电路图,以及高效能的重复阶层式电路图,等等。
《电路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电路绘图,以奠定电路设计的基础,不论是电路仿真、电路板设计还是FPGA设计,都与《电路图设计》所介绍的绘图技巧及电路图管理有关。《电路图设计》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快速掌握Altium Designer、基本操作技巧、电气元件操作技巧、电路图结构设计、一般元件操作技巧、操作设定、高效率操作技巧、后续处理及电路图零件设计等。
《电路图设计》内容丰富、结构合理、图文并茂、语言清晰。适合各大中型院校电工、电子、自动化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同时适合作为电路设计工程师的参考用书。
我对比了市面上其他几本关于PCB布局的书籍,发现这本书在“特殊领域应用”这块的覆盖面确实很广,但深度上似乎又有所欠缺。它列举了诸如射频电路(RF)、高压隔离电路以及柔性电路(FPC)的设计要点,这些章节的引入令人耳目一新,感觉自己接触到了更前沿的设计方向。然而,每个领域的介绍都非常表面化,像是蜻蜓点水。例如,谈到RF设计时,作者只是强调了接地处理和传输线特性,却没有深入讲解微带线与带状线的具体设计公式,也没有提供实际的阻抗计算表格。同样,在介绍FPC时,提到了弯曲半径和应力分析的重要性,但对于连接器选型和材料特性的差异,却只有寥寥数语。这种广度而不深度的特点,使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设计领域导览图”,而不是一本可以让你立即着手进行复杂项目开发的“操作手册”。对于需要针对特定瓶颈进行深入研究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启发大于实际的解决方案,读完后,我发现自己需要再找三四本更专业的书籍来解决我在实际项目中遇到的具体难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约而专业,带着一种老派科学书籍的严谨感,那种墨绿和米黄的配色,让人联想到图书馆里那些泛黄的经典教材。我本来是抱着学习入门知识的心态翻开的,毕竟“电路图设计”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涵盖了从基础符号到复杂布局的所有内容。然而,我很快发现,这本书的切入点似乎比我想象的要高出不少。它并没有花太多篇幅去解释电阻、电容这些基本元件的物理原理,而是直接跳到了标准化符号和设计流程规范上来。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阅读体验有些“劝退”。我感觉作者默认读者已经对电路的基本概念有着扎实的了解,所以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面向进阶工程师的“设计规范手册”,而不是一本普及性的教程。特别是关于不同行业(比如汽车电子、医疗设备)的设计标准差异,介绍得非常细致,但如果没有实际的项目经验作为支撑,那些规范显得有些枯燥和抽象,读起来像在啃一本技术标准文件。我对其中关于EMC/EMI设计规范的那一章印象深刻,内容非常深入,但要真正理解其中的耦合原理和布局技巧,需要的背景知识量非常大,初次接触确实感到吃力,需要不断地在不同章节间来回对照参考,才能勉强构建出一个完整的概念框架。总的来说,它是一本扎实的参考书,但作为入门读物,它的门槛设置得太高了。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系统学习现代的EDA工具的使用方法,特别是针对某些特定软件的高级功能。这本书的篇幅非常厚重,我本以为它会包含大量的软件界面截图和详细的点击步骤说明。然而,我的期待落空了。这本书对软件工具的提及非常克制,几乎不涉及任何特定商业软件的操作流程,即便是描述一个布线步骤,也都是用通用的、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比如“应遵循最小拐角原则”或“确保走线与焊盘的间距符合IPC标准”。这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周期似乎被延长了,因为它不会因为某个EDA软件更新了界面而立刻过时。但反过来看,对于那些急于在短时间内上手新软件的朋友来说,这本书的实用性会大打折扣。它更像是一本关于“设计思想”的著作,而非“工具使用手册”。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在书中找到关于参数化器件创建或者自动化设计规则检查(DRC)设置的详细指南,但这些内容都非常零散,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章节体系。总而言之,它提供的是设计方法的“道”,而不是操作层面的“术”,这对于追求效率和即时反馈的现代工程师来说,是一种挑战。
评分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简直是一场灾难,语句拗口到令人发指的地步。许多技术术语的直译让人费解,例如将一些关键的布局概念翻译得晦涩难懂,我甚至怀疑译者是否真正理解了电路设计流程。比如,原文中明明可以很自然地描述为“信号完整性考虑”,硬是被翻译成了一长串绕口的从句,读起来需要反复咀嚼,极大地拖慢了阅读速度。更糟糕的是,一些基础的图例和注释的对应关系也存在明显的错位。我翻到某一页,看到一个关于电源分配网络的示意图,图下的文字描述却在谈论热量耗散的问题。这让我不得不放弃依赖文字说明,完全依靠自己对电路图的理解去推测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这种阅读体验非常消耗心神,仿佛在玩一场“猜谜游戏”。这本书的原始内容可能价值连城,但糟糕的本地化工作,使得这份宝贵的知识大打折扣,迫使我不得不一边查阅英文原版资料来佐证理解,一边对照着中文版本去修正那些错误的认知。如果不是对这个主题有极强的执着,我恐怕早就把这本书束之高阁了。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质量绝对是业界顶尖水准,这一点必须首先肯定。每一个示例图,无论是简单的单层板布局还是复杂的HDI(高密度互连)示意图,都清晰锐利,线条的粗细和元件的间距都控制得恰到好处,简直就是一本完美的视觉教材。但奇怪的是,内容深度上却给我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作者似乎想把过去几十年里所有关于“如何画图”的经验都塞进这本书里,导致结构有些松散,知识点之间缺乏平滑的过渡。比如,在介绍完基础的PCB层叠结构后,紧接着就抛出了一个关于阻抗匹配的复杂案例分析,中间缺失了对特定层间串扰的详细数学推导。我不得不去查阅其他更偏向信号完整性理论的书籍来填补这个空白。这本书在“如何画”的技法上达到了极致,但对“为什么这么画”的底层物理原理的解释却相对简略。它更像是一位资深设计师随手记录下的“经验集锦”,充满了“经验法则”和“最佳实践”,但对于那些喜欢刨根问底的读者来说,总觉得少了那么一层理论的支撑,让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最佳实践”在特定情况下会失效。阅读下来,我感觉自己学会了很多操作技巧,但对设计哲学的理解却增长有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