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生命的解放 | 作者 | (澳)伯奇(Birch,C.), (美)柯布(Cobb.J.B.), |
| 定价 | 68.00元 | 出版社 |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 ISBN | 9787504669261 | 出版日期 | 2015-07-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开本 | 大32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两位作者从生命及其进化过程阐释生命意义,界分生命的机械模式、生机论模式、突发进化模式与生态模式,论述了生命整体性思想,论证并阐释了事件思维,批判了实体主义及其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揭示了生命的内在神圣性,而对技术时命伦理学问题的讨论,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解读,对可持续世界里农业、女性、能源、交通以及城市化问题的探讨,以及对社会主义有关生命质量及其担当的探讨,也都十分精彩。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依循怀特海的基本主张,特别贯彻和强调过程哲学同东方哲学传统的关联,读来亲切感人。中国经济目前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时期,而本著作所直面的上一世纪70年代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现实分析,对于今日中国还是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的。 |
| 作者简介 | |
| 查尔斯.伯奇,悉尼大学的生物学荣誉教授,作为一个人口生态学家,他的兴趣主要集中于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和生态神学。他是澳大利亚科学院的研究员,同时也是罗马俱乐部的成员之一。他曾经因对于宗教的贡献于1990年联合荣获坦普顿奖。他的著作包括与H.G.安德列沃斯合著的《动物种类的分布和丰富性》(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4),《自然与上帝》(威斯敏斯特出版社,1965),《面对未来》(企鹅丛书,1976),《生态之网》(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84)——与H.G.安德列沃斯合著,以及《论目的》(新南威尔士大学出版社,1990)。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他分别出版了,《重获对于人类和自然的同情》(1993),《论感觉》(1995),与卢卡斯维斯切合著的《与动物一同生活:上帝造物的共同体》(1996),《生物学与生命之谜》(1999),与大卫保罗合著《生命与工作:对商业人士的挑战》(2003),以及近的著作《科学与灵魂》(2008)。约翰·柯布是美国加州克莱蒙市神学院的教授。他与1970年与路易斯福特一起创建了《过程研究》杂志,1973年又同大卫格里芬一起组织创建了过程研究中心。除了发行杂志和举办大量的会议之外,该中心还针对A.N.怀特海和查尔斯哈慈肖恩的过程思想组建了一个相关材料的图书馆。库布的作品主要有:《新教中的生存选择》(威斯敏斯特出版社,1962),《一个西方宗教徒的自然神学》(威斯敏斯特出版社,1969),《太迟了吗?宗教生态学》(布鲁斯,1972),《西方宗教徒的生存结构》(席博瑞出版社,1979),《多元化时代的上帝》(威斯敏斯特出版社,1975),《对话》(威斯敏斯特出版社,1982),与赫尔曼戴利合著的《为了共同之善》(比肯出版社,1989)等。他*的几本著作分别为:《从过程的角度》(2003),《空洞的上帝》(2005),《911和美利坚帝国》(2006)。 |
| 目录 | |
| 致谢 序言 章 分子、生物及人群生态 从外部看内部 分子生态 生物生态 群落生态 生命之网及生态平衡 小结 第二章 进化 机会与变异 自然选择 目的性的介入 人类进化 小结 第三章 生存模式 模式的功用 机械模式 生机论模式 突发进化模式 走向生态模式 从实体思维到事件思维 无界的生命 小结 第四章 人类与自然 人类存在的生态模式 争议中的人类处境 上升的堕落 动物有体验吗 体验的进化 小结 第五章 一种生命伦理 为什么是一种伦理学 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学 动物的权利 人类的权利 生物伦理学 小结 第六章 对生命的信仰 被创造的善与创造性的善 一个确信生命价值的人 相信生命 作为宇宙力量的生命 生命与邪恶 生命作为“者” 小结 第七章 人类生命所受的生物学操纵 生命伦理 稀缺医疗资源的公平配置 对人类感知经验的操纵 消极的优生学,积极的优生学和克隆 基因工程 小结 第八章 一个正义的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正义 可持续性 不可持续发展和非正义的世界 一个关于“无限增长”的意识形态 小结 第九章 从生态学角度的看经济发展 支配性模式 生态模式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 小结 第十章 从生态角度看城乡发展 公平和可持续的农业 公平和可持续性的女性角色 公平和可持续性的能源 公平和可持续性的交通与城市 小结 参考书目 索引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被誉为当代西方生态运动的经典之作,它挑战了西方占统治地位的机械主义生命观,并提出了过程哲学的自然主义生命观。其中对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解读、对可持续农业、能源及城市化问题的探讨、对上世纪70-80年代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现实分析,对今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作者是世界的过程哲学家,译者是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本文深入浅出地讲述,读起来生动有趣。 《生态文明决策者必读丛书》还有《生态农场纪实》《生态文明新论》《直面危机: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三本。 更多好书详见奇趣科学馆德国青少年科普经典丛书(全套11本)让孩子了解每个科普现象的来龙去脉 《闪电球探长》**辑(全8册)有趣的DK儿童百科(套装共5册)《Dk彩绘名著科普阅读》(全10册秘密特工杰克(全12册)《鱼和虫》(全2册) 《有趣的3D立体书》(精装全4册) 乐高全书(精装套盒全2册,乐高lego迷人手一套的指导宝典《乐高的故事》 《乐高迷你人仔》) |
| 文摘 | |
| |
| 序言 | |
这绝对是一本能够触及灵魂的书籍。作者并非以一种说教的姿态,而是以一种真诚的分享,带领读者走进他对生命本质的探索之旅。他反复强调,生命的“解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它需要我们深刻理解自身的生物性,同时也需要我们去超越那些由社会、文化和个人认知所形成的限制。书中对于“选择”的描绘,既有科学的严谨,也有哲学的深度。他让我意识到,即使在看似最受限制的环境中,我们依然拥有选择如何去回应、如何去思考的自由。这种对内在自由的强调,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我喜欢他对于“目的性”的讨论,生命是否一定需要一个宏大的目标才能存在?还是生命的本身就是一种意义?这些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唯一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理解。合上书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仿佛卸下了许多不必要的负担,对生命充满了新的敬意和期待。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非常精巧,像是层层剥茧,将生命最本质的奥秘一点点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以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从生命最基础的构成元素开始,逐步拓展到更复杂、更抽象的概念,例如意识、情感,乃至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我特别赞赏他对于“界限”的探讨,无论是生物学上的界限,还是哲学和伦理上的界限,这些界限的模糊和拓展,恰恰是生命不断进化和突破自我的动力所在。书中引用的科学案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对生命形态可能产生的颠覆性影响,以及人工智能是否能拥有真正的“生命”意识,都极具前瞻性。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技术层面的讨论,而是将这些技术进步与人类的生存哲学、道德伦理紧密地联系起来,引发读者对未来负责任地思考。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反思自己对“生命”的狭隘认知。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去挑战自己的固有思维模式,去拥抱那些尚未被定义、尚未被理解的未知领域。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深刻的“解压”。并非书中内容轻松,而是作者以一种极其温和但又极其有力的方式,解构了许多我们常年背负的关于“完美”、“成功”的沉重包袱。他深入浅出地探讨了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强调了每一个生命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存在的理由,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肯定。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适应性”的章节所吸引,它不仅仅是指生物体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韧性。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不如意时,这种“适应性”的力量显得尤为可贵。作者并非宣扬一种消极的顺从,而是鼓励我们去理解生命本身的动态性,去接纳过程中的不完美,并从中汲取力量。书中穿插的一些真实故事,有关于生物的奇特生存方式,也有关于人类在逆境中展现出的生命力,这些都让“解放”的概念变得更加具象化,也更加鼓舞人心。它提醒我,真正的自由,或许就藏在对自身局限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本质的全然接纳之中。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更像是一种个人化的探索旅程,而非一本教科书。作者以一种非常坦诚和略带诗意的笔触,分享了他在生命研究中的种种困惑、顿悟和哲学思考。他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鼓励读者自己去寻找。我特别喜欢他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在生命演化中所扮演角色的讨论。有时候,我感觉我们就像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推着向前,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似乎拥有选择的自由。这种辩证的思考方式,让我对许多过去习以为常的观念产生了质疑。书中引用了一些古老哲学家的智慧,以及当今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仿佛在构建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思想桥梁。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对“意义”的追寻。在浩瀚的宇宙中,个体生命显得如此渺小,我们又为何要努力去创造价值,去追求所谓的“解放”?这本书并没有简单地回答“是什么”,而是更侧重于“为什么”和“如何去思考”。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生命的新视角,一种鼓励我们勇敢面对未知、拥抱不确定性的态度。
评分一本厚重的著作,触及了人类存在的核心问题。从宏观的宇宙演化,到微观的细胞活动,作者似乎试图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被那些关于意识起源、自由意志是否存在,以及我们是否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思考所深深吸引。书中穿插着许多引人入胜的科学探索,例如基因工程的最新进展,或者神经科学领域关于大脑连接的惊人发现。这些技术层面的探讨,并非冰冷的理论堆砌,而是与我们最根本的生存哲学紧密相连。作者巧妙地将哲学思辨与科学实证结合,让人在享受知识盛宴的同时,也不禁对生命本身的奥秘产生更深层次的敬畏。特别是关于“生命”这个概念本身是如何被定义和理解的,这部分内容对我触动很大。它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上的存在,更包含了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力量。我一直在思考,我们所追求的“解放”究竟是指什么?是摆脱生理的束缚,还是心灵的枷锁?这本书似乎在引导读者去探索这个模糊而又至关重要的问题,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本站所有链接都为正版商品购买链接。
© 2025 windowsfron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